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一、 课内阅读。
落花生(节选)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落花生》的作者是__________。
2.这篇文章采用了__________写法。
3.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这里最可贵的是什么?说说你的想
1 / 33
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一样,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课外阅读。
剥 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 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 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2 / 33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想到这里,我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儿子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转念一想:“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我剥豆的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3 / 33
1.写出同义词。
敛声息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瞻前顾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其中的原因。
(1)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我”为什么喜悦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_____和____。 用“﹏﹏﹏﹏”划出文章中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语句。(只划一处)
5.“‘ 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4 / 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第一次真好
路过人家的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果实累累的柚子树。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人。除了木瓜树以外,所有果实累累的果树, 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电视和电影中看到。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①。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
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 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 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那么吸引人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5 / 33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注释:①十姊妹:一种鸟,体型小巧,繁殖快,叫声好听。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奇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味无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和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有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3.文中详细叙写了哪两次“第一次”的人生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从文中哪件事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末句说:“愿你珍重第一次。”你是怎么理解的?
6 / 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课内语段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 )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 )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按原文填空。
2.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_________、尝花生、_________这些内容,选文是在讲__________。我知道花生最可贵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3.“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好看”是指_______,
7 / 33
“很有用”是指________。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写出了父亲对“我们”的希望,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在饭店里
一天中午放学时,天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们不能回家吃午饭了,于是我就和何菲一起到学校对面的幸福餐厅去吃面。
幸福餐厅生意兴(xīng xìng)隆,宽敞的店堂里早就客满。何菲排队买面条,我.找座位,好不容易才等到两个空位子。我便坐下来,把书包放在另一个座位上等何菲。邻座是一位打扮入时的姑娘,她旁边的座位也空着。
正等着,我看见一位老奶奶扶着一位盲人爷爷走过来。老爷爷身穿雨衣,戴着墨镜,拄着红白相间(jiān jiàn)的拐杖。老奶奶看见我们这张桌子还有一角空着,就想让盲.人爷爷坐下。那位漂亮姑娘连忙叫道:“喂,这儿有人!”
“等人来了,我们再让吧⋯⋯”那位老奶奶用商量的口气说。
“那不行!我朋友马上就要来的。”
8 / 33
老奶奶见姑娘不肯让,只好无可奈何地扶着盲人爷爷站在旁边。
“老奶奶,这儿有座位,你们来坐吧!”我连忙站起身来。
“哦⋯⋯”老奶奶感到意外,她怔怔地望着我。
“不要紧,我同学去买面条了,看样子,还要等一会儿呢!你们先坐吧。”我热情地扶盲人爷爷坐下。
正在这时,何菲一手端着一碗面条小心翼翼地往这儿走。
老奶奶见何菲来了,连忙起身让座。
何菲急忙放下面条,让老奶奶和盲人爷爷坐好,说道:“我们不急,你们先吃吧!”
两碗香喷喷(pēn pèn)的面条放在二位老人面前,我随即递给盲人爷爷一双筷..子,亲热地说:“老人家,您请用餐吧!”“可真太谢谢你们啦!”老奶奶十分感激地说。盲人爷爷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不住地念叨:“这餐厅的服务态度真好⋯⋯”
我和何菲听了都笑了,周围的顾客也笑了,并向我们投来了赞(zàn zhàn)许的目.光。那漂亮的姑娘却羞愧地低下了头……
1.用“√”给文章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9 / 33
(1)倾盆大雨:
(2)便:
(3)无可奈何:
3.从文章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找近义词:协商( )称赞( ) 找反义词:冷淡( )狭窄( )
4.按“我们”等座位——让座位——受赞扬的顺序,用“‖”把文章分为三段,并写出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5.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漂亮的姑娘羞愧地低下头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33
7.运用下列词语造句。
(1)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阅读理解。
四季之美(节选)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1.文中画线句在语段中起_________的作用。
2.选文第1自然段按_______顺序描绘了_______和________两幅图画( )
A.空间 乌鸦归巢 大雁南飞 B.时间 夕阳斜照山 夕阳西沉
3.冬天,作者明明喜欢早晨,为什么还要写中午呢?
11 / 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横线画出选文第1自然段中描写动态美的句子。句子给人以美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坎坷中的记忆最难忘却。那年冬天,弟弟患了急性肾炎。于是,父亲东拼西凑弄了些钱,每日背着弟弟去乡卫生院治疗。数九寒天,风雪交加,空着手走路尚且艰难,更何况父亲要背着十来岁的弟弟翻山越岭走上二十余里路。每一次,父亲都不惧风雪,护送弟弟,坚持治疗。有一天,我跟在父亲后面当帮手。回来时,父亲放下背上的弟弟,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息,望着积雪逐渐消融而变得花白了的山野,他喃喃地说:“冬天快过去了。”
②还是一个冬季。有天早上,我磨蹭着没去上学。饭票前天就用完了,家里无米让我背到学校换饭票;借给我饭票的同学家里同样拮据。因此,今天去学校,不仅自己肚皮打发不了,也无法面对帮助过我的同学。父亲得知,喉头蠕动一下,手抚在我的头上,说“你先去上学,我不会让你挨饿的。”
③果然,中午时父亲扛着一袋米赶到学校来了。他脚步沉重地走在冬天的残雪里,老远就听到他的喘息声。我跟在他后面,几次要帮他一把,都被他拒绝了:“不用不用,你人还小,扛不动。”望着父亲被压得弯弯的腰,我鼻子突然一阵发酸。后来知道,这袋米是父亲向好几个亲威家借来的,他天蒙蒙亮就出门了。父亲临走前,抚着我的头,叮嘱道:“娃儿,好好念书,冬天快过去了。”
12 / 33
④父亲不是个文化人,说不出什么思想深刻的话语。但那句“冬天快过去了”的喃喃自语,胜过我读过的任何诗句,给我以鼓舞,让我对未来充满期望。
⑤今天的生活已经彻底告别了“冬天”,与年少时相比,即使用四季如春来形容也不过分,但父亲教给我们的“熬过冬天”的体验使我终身难忘。有了这样的体验,其实就是拥有了一种力量啊。感谢你,父亲。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拮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列举了父亲的两件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①自然段中的“不惧风雪”一词概括了父亲面对风雪护送弟弟时的表现,请将这一情景进行具体描写。(3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的话“冬天快过去了”仅仅是指冬季快结束了吗?还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父亲的话对我有什么影响?
13 / 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阅读理解。
丰碑
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像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骑。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14 / 33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丰碑原指____________,课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
15 / 33
2.“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这一句是______句,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这里连用了三个省略号,它的表达效果是( )
A.表现警卫员的急促和不安。
B.暗示警卫员此时身体也很虚弱。
C.说明风大,话音断断续续。
D.表现警卫员面对将军异乎寻常的问话十分紧张。
4.文中描写了老军需处长冻僵死在枯树下的情景,刻画人物的方法是( )
A.心理描写 B.外貌描写 C.动作描写 D.神态描写
5.为什么将军后来眼睛湿润了,并向那位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课外阅读。
16 / 33
空城计
这一天,诸葛亮正在和部下商量怎样抵抗魏兵的事,忽然探子飞马传来消息,说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朝西城这边打来。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五千兵马有一半是运送粮草的,不能打仗。诸葛亮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正分两路杀来。诸葛亮对手下的人说:“你们都可以放心,魏兵不敢进城!”于是连忙传令下去,叫人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打开,每一个城门,用二十个老兵装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要惊慌失措。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毛大氅,戴了丝织头巾,带领两个小童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不久,魏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满面,悠闲地弹琴。左面的小童手捧宝剑,右面的小童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来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回到军中,连忙传下命令,叫后军充当前锋,前军改做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如果进兵,就要中他的计策。你等怎能知道!”于是,将两路兵马全部退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情的前因后果。
(1)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 33
2.用“ ”画出诸葛亮实施空城计的句子。
3.用“ ”画出点明司马懿退兵原因的句子。
4.如果领兵人变成了司马昭,诸葛亮的空城计还能成功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课外阅读。
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州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外出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她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杭州读书。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杭州念书的书生梁山伯,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就义结金兰,一同前往杭州。
在杭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西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了祝英台原来是个女子。
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
18 / 33
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梁山伯只得伤心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当祝英台下轿拜墓时,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一见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结金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前后照应的两个句子。
3.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多年,可谓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东方________之称。
4.从本文的介绍中,可以看出祝英台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 33
十一、 课内阅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它的作用是 。
2.“殿”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再查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 ,再查______画 。可以组词为_______、_______ 。
3.删去画“ ”句子中的“上自”“下至”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选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还要写这两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 33
十二、 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 )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 )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鸟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 下至唐 宋 元 明 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到文中的括号里。
①热闹街市 ②玲珑剔透 ③田园风光 ④金碧辉煌
2.这两段话从两个方面介绍圆明园: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画线的句子加标点。从这句话表示时间的词语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21 / 33
4.照样子写一句话,用上加点的词。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神奇的鸟岛
五月里的一个早晨,我们从西宁乘车向青海湖的鸟岛进发。汽车沿着青藏公路向前飞驰,翻过日月山,穿过倒淌河,来到碧波万顷的青海湖。我们驾起一叶轻舟驶向美丽的鸟岛。
踏上鸟岛,眼前的景色令人眼花缘乱。抬头望,天空中是一群群飞鸟,红的,蓝的,白的,花的,组成一幅幅色彩夺目的锦绣画卷。低头看,满岛都是各种各样的鸟、鸟巢和鸟蛋,几乎没有我们插足的空地。湖水里,那披着彩色花衫的是斑头雁,小巧玲珑的是燕鸥,张着长长的嘴东张西望的是环嘴骛,还有洁白的天鹅,美丽的凤头潜鸭,迈着长腿踱步觅食的黑颈鹤……我们大概数了一下,就有一百多种鸟呢!天上飞的是鸟,地上跑的是鸟,湖里游的是鸟,好一个鸟的乐园啊!
这岛上生活着十万多只水鸟,它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如果敌害来犯,岛上所有的鸟都能团结起来,共同对敌。我们刚上鸟岛不久,就亲眼看见了一场“鸟岛保卫战”。
天空出现了两只黑鹰,企图掠取岛上刚刚孵化出来的幼雏。两只放哨的大雁发现了,
22 / 33
一边呱呱地报警,一边勇敢地迎着黑鹰冲了上去。接着岛上所有的鸟纷纷起飞迎敌。
两只黑鹰高高地盘旋着,群鸟在下面低飞。忽地,一只黑鹰俯冲下来。只见斑头雁用自己的翅膀和身体组成一道铜墙铁壁,挡住了黑鹰。第二只黑鹰偷偷从另一边向地面冲击。这时,鸬鹤群奋起回击,迫使两只黑鹰向高空飞去。群鸟在鱼鸥的带领下,发起冲锋,围住了两只黑鹰,时而上,时而下,叫着,啄着,两只黑鹰被啄得遍体鳞伤,急忙向远方逃去……
1.短文是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写鸟岛的神奇的。
2.短文第二自然段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分别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鸟,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只放哨的大雁发现了,一边呱呱地报警”中的“报警”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鸟岛保卫战”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 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pián biàn)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
23 / 33
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īng xì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
2.画“ ” 的句子中描写鸟的形态的词是_____,描写鸟的颜色的词是_____,描写鸟的动作的词是_____。
3.这是作者第_____次经过“鸟的天堂”,他看到了众鸟欢腾的热闹景象。从选文中,我们不仅知道鸟的_____多、_____多,还感受到它们在这里生活得非常______。( )(填序号)
A.一 种类 数量 快乐 B.二 种类 数量 快乐
C.一 种类 数量 热闹 D.二 鸟叫 鸟影 热闹
4.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带引号的“鸟的天堂”指什么?不带引号的“鸟的天堂”又指什么?为什么作者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4 / 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 课内阅读。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睛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1.这两个自然段中,作者分别从白鹭的 (__________) 、(________) 两方面来描写白鹭。
2.在作者的笔下,白鹭就像优美的水墨画。请你为选文中的两幅画拟两个名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点的“钓鱼”换成“捕鱼”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 33
4.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先写人们的猜测,再用疑问结尾,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怀疑。
B.这句话先肯定后疑问,给白鹭和画面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这样写是为了引发读者对于白鹭“站在小树的绝顶”的深思。
C.这种结尾表明作者欣赏的就是白鹭这种没有任何目的的悠然自得的美。
答案
1、
1.许地山
2.借物喻人
3.交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果实埋在地里,从不张扬。我觉得花生具有谦虚的品格。
4.虽然花生外表不好看,但是很有用途。所以不能追求外表好看,要做对别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要做贪图名利、追求体面,光彩而不学无术的人。
2、
1.敛声屏气 思前想后
26 / 33
2.想给孩子自信,觉得孩子太累了。 在外面竞争靠实力, 让孩子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 不给孩子虚假的胜利 。
3.因为“我”看到儿子的认真、执着。
4.认真 和 执着。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5.坦然面对失败的孩子。
6.母亲懂得了应该让孩子在磨难中学会坚强和勇敢。
3、
1.稀奇巧妙,多用来形容令人感兴趣的新奇事物。 吃过好东西后余味不尽,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
2.刹那间
3.第一次看见果实累累的柚子树的经历和第一次看见十姊妹孵出的小鸟的经历。
4.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
5.“珍重第一次”是作者对读者的希望,作者希望读者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尝试,以越来越多的第一次开阔视野,丰富经验。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经历也愈多,感受也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没有第一次的经历,生活就会单调乏味。
27 / 33
4、
1.鲜红嫩绿 爱慕之心 分辨 体面
2.收花生 议花生 议花生 朴实无华、默默奉献
3.花生外表不好看 花生的味道美,可以榨油等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不要做华而不实的人,要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质,要做像花生那样对社会有用的人。生活中的清洁工、教师等,他们默默无闻,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
5、
1.xīng jiàn pēn zàn
2.雨大得像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感到没办法,只有这样了。指老奶奶对姑娘不肯让座的行为感到没办法。
3.商量 赞许 热情 宽敞
4.1-2 写一天中午放学时,天空突然下大雨,我与何菲来到幸福餐厅。 3-12 写一位老奶奶扶着盲人老大爷来吃面,那位年轻姑娘不肯让座,而我与何菲不仅让座还端来面条给他们吃。 13-14 写我与何菲受到老人和顾客们的赞扬。
28 / 33
5. 略
6.因为她认识到自己这种自私的行为是错误的。
7. 略
6、
1.引领下文
2.B
3.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早晨温暖、和谐的画面。
4.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下的乌鸦归巢时的美。
7、
1.生活贫困,手头不宽裕,钱不够用,经济窘迫
2.父亲冒雪背弟弟上医院 父亲为我借米送到学校
3.顶着刺骨的寒风,迎着鹅毛的大雪,一步一步艰难前行。
4.冬天过去了
29 / 33
写出了秋天黄昏
5.不是,还指艰难的生活很快就会熬过去的。
6.给我以鼓舞,使我对未来充满了期望。
8、
1.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军需处长的高尚品德与舍己为人的精神
2.比喻 从这句话体会到了军处长死时非常的痛苦与狼狈,反映了战争时期的艰苦生活,赞扬了军需处长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
3.A
4.B
5.将军被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所深深感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军需处长的怀念与不舍之情,为了表达他深深的敬意所以为军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9、
1.司马懿率兵来攻城,城内没有足够的人马。 诸葛亮临危不乱,设出空城计。 吓退司马懿的大军。
2.于是连忙传令下去,叫人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打开,每一个城门,用二十个老兵装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要惊慌失措。诸
30 / 33
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毛大氅,戴了丝织头巾,带领两个小童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3.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如果进兵,就要中他的计策。你等怎能知道!
4.不能。因为诸葛亮知道司马懿生性多疑,才会设下此计,如果换成司马昭,司马昭就会攻城,空城计也就会失败。
10、
1.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朋友间感情投合。
2.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3.“罗密欧与朱丽叶”
4.执着追求美好爱情,敢于对封建社会与传统束缚进行反抗。
11、
1.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承上启下
2. D dian 殳 9 殿堂 宫殿
3.不好,因为“上自”“下至”能体现出历史文物多,历史悠久,价值高。
31 / 33
4.越是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越能反衬出侵略者的残暴、贪婪、罪恶滔天,能够增强中华儿女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2、
1.④②①③
2. 圆明园建筑宏伟。 圆明园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
3., 、 、 、 、 。 圆明园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
4.小红不仅学习好,还多才多艺。
13、
1.鸟的种类、数量多 鸟的团结、融洽
2.总分总 天空 岛上 湖里 鸟多 对鸟岛的赞美之情
3.拟人 鸟群的团结互助
4.两只黑鹰企图掠取幼雏。放哨的大雁马上报警,群鸟纷纷起飞迎敌,斑头雁组成铜墙铁壁挡住了黑鹰。鸬鹤群迫使两只黑鹰向高空飞去,群鸟在鱼鸥的带领下发起冲锋,最后黑鹰仓皇逃去。
14、
32 / 33
1.biàn xìng
2. 大的、小的 花的、黑的 叫、飞、扑
3.B
4.带引号的“鸟的天堂”指大榕树,不带引号的“鸟的天堂”指鸟儿美好的生活环境。因为作者亲眼看到被人们誉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后,感到鸟儿们在这里生活得自由自在,真像在天堂中一样,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确确实实就是鸟的天堂。
15、
1. 钓鱼 休息
2. 水田钓鱼图 清晨望哨图
3.不好。“钓鱼”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白鹭的悠然自若的神态特点。用“捕鱼”一词则不生动形象了。
4.C
33 / 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