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乌哈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塞翁失马练习

塞翁失马练习

来源:乌哈旅游
初一《塞翁失马》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一)解释加点的字。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塞上 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入胡 故: 亡: ..人皆吊之 吊: .此何遽不为福乎 何遽: ..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居: 将: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 富: 好: ..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大: 引: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

此: 以: 跛 保: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2.此何遽不为福乎?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4.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二、阅读训练 (一)、[甲]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选自《塞翁失马》)

[乙]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志悔,以手自打, 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百喻经·欲食半饼欲》)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居数月 居: 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 ③唐自捐弃 弃: ④以手自打 以: 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②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3.以上两则寓言故事都揭示了一定的道理,请用一个成语概括[甲]文的寓意,用一句话概括[乙]文的寓意。 [甲] [乙]

4.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掉进了一个池塘,不要难过。也许当你站起来的时候,你的口袋里会兜上几条鱼呢。\"请联系[甲]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二)、 [甲]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淮南子·人间训》

[乙]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①,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注释】①反:同“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人皆吊之( )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亡一羊( ) 多歧路( ) 2、翻译下列语句。 ①此何遽不为福乎?

②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5.《智子疑邻》中的“邻人之父”多言而遭疑,《塞翁失马》中的乡人“吊”“贺” 却不能改变塞翁的看法。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与“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 人皆贺之 B. 杨子之邻人亡羊C. 吾不知所之 D. 何追者之众

4、分别概括 [甲]、[乙]两则寓言的寓意,比较两则寓言,归纳出寓言的一些特点。

寓意:[甲]

[乙]

(四)、阅读《塞翁失马》回答问题。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

寓言特点(两条以上):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

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①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 ②居数月 居:

(三)、[甲]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③不筑,必将有盗 筑: ④智之疑邻 智: 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⑤堕而折其髀 髀: ⑥父子相保 保:

[乙]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

2.翻译下面句子。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

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

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天雨墙坏( ) ②家富良马( )

③其家甚智其子( ) ④居一年,胡人大入塞(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暮而果大亡其财

②马无故亡入胡

3.《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各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智子疑邻》中的“家人”和《塞翁失马》中的“父亲”对各自的家事为什么一个是非不分,而一个却头脑清醒,原因是什么?

①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②暮而果大亡其财。 3.《塞翁失马》这个故事用一连串的事实说明了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转化,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关系。 4.写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共有九句话,在下列序号中画出文章的层次。(用//划开)

1 2 3 4 5 6 7 8 9

6.文章刻画塞翁主要用了什么手法?从文中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初一《塞翁失马》练习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

(二)、1.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带着 丢失 分岔

2.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 岔路里面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羊在哪条路

(一)塞上:这里指长城一带 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 故:缘故,原因; 上,所以就回来了。3.B 4.指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事物(事理)亡:逃跑; 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 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人歧途)。或:做居:经过; 将:带领; 富:多; 好:喜欢; 大:大举; 引:拉,拉开; 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此:此人,这个人; 以:因为; 跛:瘸腿 保:保全

(二)1.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不知什么缘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

2.这难道不是福气吗?(这怎么就不能成为福气呢) 3.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

4.他儿子就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二、阅读训练

(一)、1. ① 经过 ② 带领 ③ 浪费 ④用

2. ①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不知什么缘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

②如果早知道吃了这半个饼能吃饱,就应该先吃的它。

3. 【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乙】(1)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一个积累,和发展的过程。(2)不能以偏概全。(【乙文】只要意思对即可。)

4.示例:在现实生活中,祸与福,得与失往往都是可以转化的。如我们平时考试的一次失利,如果能够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奋起直追,就好转败为胜。(意对即可)

【乙文译文】:比如说有一个人,因为他肚子饿的缘故,买了七块饼吃。当吃到六块半饼时停止了,就觉得已经吃饱。他责怪自己有病,用手打了自己,却说:“我现在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都白白浪费了!如果早知道吃了这半个饼能吃饱,就应该先吃的它。”

6.语言描写 沉着机智

往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乙文译文】:杨子的邻居跑掉了一只羊。那位邻居率领家人去追赶,又来请杨子的僮仆去帮着追寻。 杨子说:“嘻!跑了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寻?”邻居说:“这一带岔路太多。” 邻人回来后,杨子问:“羊找到了吗?”邻人回答说:“找不到了。”杨子问:“怎么跑掉的?”邻人说:“岔路之中又分岔路,我们不知道羊跑到哪里去了,只好回来了。”

(三)、1.①雨:下雨。②富:多。③智:以„„为聪明。④居:经过。(每字1分,计4分)

2.①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②他家的马不知什么缘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每句2分,计4分) 3.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对人不能持偏见;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祸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2分)

4.原因是一个把人的亲疏关系当成了判断是非的标准,一个则撇开自我的利益,看到了事物的两面性。(2分,意思相近即可)

5.别人对事物的看法只能作为我们分析、判断的参考,遇事应该有自己的主见。(2分,或从利益与自身关系谈也可。)

(四)、1.①带领 ②经过 ③修补 ④认为„„聪明 ⑤大腿⑥保全 2.①这难道不是祸害吗? ②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3.福与祸 福与祸的对立统一

4.福与祸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5. 1 2 // 3 4 // 5 6 // 7 8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wuhaninfo.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