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邓亚萍的乒乓故事

邓亚萍的乒乓故事

来源:乌哈旅游
邓亚萍的乒乓故事

邓亚萍的成长之路关俨

由于个⼦长得矮,被认为没有发展前途,被挡在省队⼤门之外,张燮林慧眼识珠,⼒排众议,将邓亚萍调进国家队,邓亚萍在成长道路上遇到了四位好教练。

在—般⼈眼⾥,邓亚萍9岁获全国少年冠军,13岁获全国冠军,15岁获亚洲冠军,16岁成了世界冠军,⼈⽣道路好像⼀帆风顺,⾮常平坦,其实不然,邓亚萍在成长道路上,充满了挫折和艰⾟,⽣活给她的磨难是常⼈难以想像的。邓亚萍的⽗亲邓⼤松、母亲蔡荷珍年轻时都是乒乓球运动员。

在60年代,邓⼤松曾经获得过中南五省乒乓球⽐赛的男⼦单打冠军,个头矮⼩、性格倔强的邓⼤松虽然⽇夜梦想当世界冠军,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梦想未能变成现实,邓⼤松夫妇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下⼀代⾝上。由于“⽂化⼤⾰命”的影响,⼉⼦邓建平到⼋岁才开始练球,由于⾃⾝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种种限制,最终未能实现⽗亲的梦想。邓⼤松夫妇转⽽把⼼⾎倾注在⼥⼉邓亚萍⾝上。

邓亚萍出⽣在1973年,那时中国乒乓球队巳重返世界舞台,世界冠军⼜受到国⼈的尊重,邓亚萍⽣逢其时,邓⼤松夫妇决⼼把⼥⼉培养成世界冠军。为了让邓亚萍早⽇感受乒乓球的环境,当邓亚萍还躺在摇篮的时候,邓⼤松就⽤⼩车把她推到乒乓球台边,让她聆听球拍击打乒乓球和乒乓球撞击球台的声响……在邓亚萍学会⾛路不久,邓⼤松就把⼩亚萍带到省⽂化宫去看打球……邓亚萍在这种氛围中长⼤,不知不觉中爱上了乒乓球,5岁的时候,邓亚萍就主动地向⽗亲提出:“爸爸,我要打球!”从此.邓⼤松成了⼥⼉的启蒙教练,⼏乎每天下午都领着⼥⼉到⽂化宫去练球。于是,⼀⽅⾯邓亚萍特别喜爱打球,且从⼩性格倔强、好胜,刻苦,另⼀⽅⾯邓⼤松能根据邓亚萍的条件因材施教,邓亚萍个⼦矮⼩,胳膊、⼿、腿都短,就改直拍为横拍,⼩亚萍体⼒充沛,特别争强好胜,就让她练正⼿连续进攻、极富杀伤⼒的积极进攻的打法。⼜常常让她与年龄较⼤的选⼿对阵,以培养她敢于同强⼿拼搏的精神。功夫不负有⼼⼈,⼏年下来.到了1982年,邓亚萍9岁时,就获得了全国少年冠军。第⼆年⼜获河南省的少年冠军和中南五省的少年冠军。有这么⼏个冠军在⾝,邓⼤松满怀希望地把⼥⼉送进了河南省乒乓球集训队集训,认为这样可以向着世界冠军梦前进⼀个⼤台阶。可是没多久,邓亚萍却被省集训队退了回来,理由是:个⼦太矮,没有发展前途。是呀!⼩亚萍的个⼦的确很矮,长⼤成⼈以后的邓亚萍才1⽶50,可以想像当年10岁时的⼩亚萍

能有多⾼。可是那时的邓亚萍除了⾝材矮⼩之外,其他的条件,如爆发⼒、步法的灵活、反应的灵敏、⼿感等等,在同年龄的少年选⼿中可都是⼀流的。但不管说什么都⽆济于事,省队就是不要。从省队退了回来,是邓亚萍⼈⽣道路上的⼀次重⼤挫折。为此.邓亚萍昏天⿊地⼤哭了⼀场。此时的邓⼤松却没有泄⽓,他深知,要成为⼀名好的乒乓球运动员,⾝材不是惟⼀的因素,世界冠军、⽇本名将关正⼦的⾝⾼只有1⽶49,不照样威震国际乒坛吗?先天不⾜可以后天补,只要有特长和扎实的基本功,同样可以打出⼀⽚新天地来。邓⼤松在⼥⼉最困难的时候,给了她最⼤的⿎励,他⽤⽇本关正⼦的事例教育⼥⼉。邓亚萍也没有在挫折⾯前低头,更没有⾃暴⾃弃,⽽是决⼼卧薪尝胆,拼命地练,⼀定要争⼝⽓,让事实来证明⾃⼰的实⼒。省队是进不去了,但另外⼀个机会却来了。此时郑州市⼥⼦乒乓球队成⽴了。主教练李朝风很喜欢这个拼劲⼗⾜的⼩丫头。他认定⼩亚萍是棵好苗⼦,只要精⼼培育定能成材。李朝凤教练把邓亚萍吸收进了郑州市队;李朝风可以说是在邓亚萍的成长道路上,除邓⼤松这位启蒙教练之外,所碰到的第⼀位好教练。

那时的郑州市队,论条件可以说太可怜了,队员⼏乎都是从省队退回来的,讲训练条件,连个固定的训练场所都没有。今天在这⾥借个地⽅训练,过不了多久这块地⽅不⾏了,⼜到别的地⽅借场地训练。可这帮⼩姐妹的⼼⾥都憋着—股劲,定了⼀个共同的⽬标:打败河南省队!李教练的⼯作也是称职的,对队员严格要求、训练有⽅,不到⼀年的功夫,他率领这帮没⼈要的⼩丫头,第⼀次参加于1983年10⽉在沈阳举⾏的全国少年乒乓球赛。郑州市队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作为主⼒的邓亚萍⼏乎场场打头阵,⽽且场场拿两分。

两年后的1985年,中南五省乒乓球赛,在河南省会郑州市举⾏,郑州市队和河南省队狭路相逢,展开了⼀场激烈的争夺战,邓亚萍和她的⼩伙伴们憋了两年的那股劲像⽕⼭似的爆发出来,凭着她们⼏年苦练出来的实⼒,终于打败了河南省队,轰动了全河南!

不久,河南省队主教练易⼈,关毅担任了主教练,为了准备参加1986年4⽉在湖南省怀化市举⾏的第⼆届中国“乒协杯”赛,关教练主动找上门来,想借⽤邓亚萍代表河南省队参加这次⽐赛。这对邓亚萍来说,是—次⾮常难得的机遇。按照惯例,邓亚萍所在的郑州市队只能参加全国的青少年赛,只有省队才有资格参加全国性的⼤赛——全国锦标赛、乒协杯赛、全国运动会等⾼⽔平的⽐赛,才能有同国内⾼⼿对阵的机会。作为省队新任主教练的关毅,主动提出借⽤邓亚萍,要做到这⼀点也是不容易的,到底是当年的河南省队把邓亚萍从集训队退了回去,关毅的豁达⼤度、惟才是举,给了邓亚萍⼀次在全国重⼤⽐赛中展露才华的机会。邓亚萍紧紧地抓住了这⼀机遇,她第⼀次在全国⼤赛中打单打,就碰上了戴丽丽,

那时的戴丽丽已是威震国际乒坛的世界冠军,⾯对这位世界冠军,邓亚萍毫不畏怯,打得虎虎有⽣⽓,以她连珠炮似的正⼿⼤⼒扣杀,使戴丽丽终于败下阵来。第⼀次参加全国⼤赛,就战胜了世界冠军,这极⼤地增强了邓亚萍争当世界冠军的⾃信⼼。邓亚萍的出⾊表现,更坚定了关毅对邓亚萍的认识,他认定邓亚萍是⼀颗被深埋在泥⼟中的珍珠,只要把她挖掘出来就会发出耀眼的光芒,于是决定请邓亚萍回到河南省队来,他先后派助理教练到郑州市队协商,虽两次被腕⾔谢绝,但毫不灰⼼,最后

⼜亲⾃登门。郑州市队也从⼤局出发,同意放⼈,邓亚萍终于调进了河南省队,成了河南省队的主⼒。这是邓亚萍迈上世界冠军的道路上⼜⼀个新台阶。关毅的胸怀⼤度、礼贤下⼠、出于公⼼,给邓亚萍以重任,对邓亚萍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可以说关毅是邓亚萍⼈⽣道路上遇到的第⼆位好教练。

1986年秋天,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被关毅委以重任的邓亚萍,作为河南省队的主⼒出战,河南队先后战胜了实⼒雄厚的河北队、辽宁队、湖北队,邓亚萍为河南省队夺得⼥⼦团体冠军⽴下了赫赫战功。在整个锦标赛期间,邓亚萍参加了19场⽐赛,胜了18场,先后战胜了耿丽娟、李惠芬、陈静、徐竟等多名国⼿。13岁的邓亚萍成了我国乒乓球史上最年轻的运动健将。邓亚萍在全国锦标赛上取得了骄⼈的成绩,按说,⼊选国家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是幸运之神迟迟没有向她招⼿,国家队教练组内的意见没能取得⼀致。把邓亚萍拒之于国家队⼤门之外的理由同当年河南省队将其拒之省队⼤门之外的理由完全相同,有⼈还提出邓亚萍年龄太⼩.技术不成熟。夺得了全国锦标赛的冠军仍然进不了国家队,这⽆疑是邓亚萍在攀登乒乓球技术⾼峰途中所遇到的⼜⼀次重⼤打击。但这时的邓亚萍⽐3年前成熟多了,这⼀次她没有哭,⽽是下定决⼼,更加刻苦训练,她要⽤更加辉煌的⽐赛成绩去敲开国家队的⼤门。他认为总有⼀天她会披上国家队的战袍。

邓亚萍虽然没有⼊选国家队,但中国乒协给了邓亚萍在国际舞台上经受考验的机会。1987年3⽉,邓亚萍随中国青年乒乓球队访问⽇本,参加在东京举⾏的第39届⽇本公开赛,⽇本国家队的选⼿除个别因病未参赛外,⽇本乒坛的⾼⼿⼏乎全部出马。邓亚萍与浙江籍选⼿应荣辉配对参加⼥⼦双打,她们击败了所有的对⼿,荣获⼥⼦双打冠军。同年8⽉,邓亚萍⼜赴朝鲜参加平壤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她与河南藉队友李琪配对参加⼥⼦双打⽐赛,战胜了包括乒坛名将李芬姬/赵贞姬在内的所有对⼿,获⼥⼦双打冠军;在单打⽐赛中,还战胜了当时的苏联⼥⼦第⼀主⼒波波娃。

国家队的教练班⼦再⼀次讨论是否将邓亚萍吸收进国家队的问题,有⼈仍然以前述的理由提出反对意见。⼏经研究仍然统⼀不了意见。最后第三次开会,国家队副总教练、⼥队主

教练张燮林发⾔了,他说:“不能因为个⼦矮就简单地判断没有发展前途,邓亚萍打球积极主动,攻击⼒强,她抢先上⼿意识强,正因为她个⼦矮,看⽹低,有些来球就成了机会球。⼈才是⼀个综合性的概念。邓亚萍还有潜⼒,应该给她机会。”主教练的话当然是⼀⾔九⿍,持反对意见的⼈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1987年12⽉邓亚萍终于调进了中国青年乒乓球队。青年队是国家队的后备军.邓亚萍还不能算国家队的成员,只能算是⼀只脚踏进了国家队的门坎,只有在青年队⾥表现突出的尖⼦才能进⼊国家队。

邓亚萍进国家队之前,球技虽然出⾊,但反⼿不能发⼒快拨,只能挡、嗑;速度慢,易被动。青年队的主教练姚国志为了使邓亚萍的球技有⼀个新的突破,他同天津橡胶研究所的技术⼈员合作,研制成功⼀种新的“长胶”供邓亚萍使⽤。邓亚萍改⽤这种“长胶”以后,在姚教练的指导下,很快练就⼀⼿反⼿发⼒快拨的绝活,同她原来的正⼿凶猛快攻技术融合在⼀起,威⼒猛增。这是邓亚萍在前进道路上碰到的⼜⼀位好教练。

1988年11⽉。第六届“亚洲杯”在菲律宾的马尼拉市举⾏,“亚洲杯”只设男⼦单打和⼥⼦单打两项⽐赛,中国队派李惠芬和邓亚萍参加⼥⼦单打⽐赛。李惠芬是1987年第39届世乒赛的团体冠军成员,⼜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单打亚军,这⼀⽼⼀少打得⾮常出⾊,最后双双进⼊决赛争夺冠军,经过三局苦战,邓亚萍战胜了李惠芬夺得冠军,李惠芬获亚军。邓亚萍有实⼒夺得这个冠军,但她赢得并不完美,这是由于⼀个擦边球引起的,其中⼀局球邓亚萍20领先时,邓亚萍发球,准备待对⽅回球后上⼿抢攻,哪知李惠芬反⼿⼀推,打了⼀个擦边球,当时裁判没有察觉是擦边球,⽽是误判出界,邓亚萍得分。其实,球台对⾯的李惠芬凭着运动员的灵敏的⽿朵听到了擦边的声⾳,但她很有⼤将风度,没有去计较这⼀分,反正冠军已经稳握在中国⼈⼿⾥了。坐在档板外的其他运动员对这个擦边球也看得很真切。此时的邓亚萍太想拿这个冠军了,她没有及时主动指出真象,让裁判改判,⽽是顺⽔推⾈地得到了这块⾦牌。后来此事传到了张燮林那⾥,张燮林找来邓亚萍查问原由,邓亚萍坦⽩地承认了错误,她说:“我能进青年队太不容易了。进了青年队还是害怕别⼈因为我个⼦矮⽽不要我,所以才不顾⼀切地想赢球,想拿冠军。”张燮林深知邓亚萍成长过程中的坎坷经历,能⾛到这⼀步的确不容易。但作为国家队的主教练,他深知要造就⼀名出⾊的运动员,不仅要教打球,更要教做⼈。所以他没有原谅邓亚萍,⽽是严厉地批评了她,他说:“要想做⼀名真正的优秀运动员,凡事要从难从严要求⾃⼰。要想当冠军,既要靠实⼒,⼜要保持良好的体育道德,⽽不是靠侥幸、耍⼩聪明,只有这样,才能赢就赢得光彩,输也输得⼤度……”张燮林语重⼼长的批评,如雷击顶,使邓亚萍刻⾻铭⼼。邓亚萍在向张燮林承

认错误以后,诚恳地向李惠芬赔礼道歉,并交上了书⾯检查。

2年后的北京亚运会乒乓球赛,⼥⼦团体决赛,在中国队和韩国队之间进⾏,前两盘⼤⽐分l:1平,第三盘双打,邓亚萍/乔红出战⽞静和/洪次⽟,第⼀局打到13:14邓/乔落后,此时⽞静和打过来⼀个擦边球,裁判没有察觉误判出界。⽐分牌上出现14:14,这⼀分对双⽅来说都⾮常重要,这场⽐赛全国电视直播,亿万观众也关注这⼀分,此时的邓亚萍,突然想起马尼拉那场“亚洲杯”上李惠芬打过来的那个擦边球,她想起张教练的那句“赢就赢得光彩,输也输得⼤度”的教导。她毫不犹豫地举起⼿来⽰意是擦边球,请裁判更改⽐分。这⼀局球,邓/乔以19:21告负,⽽且邓/乔以1:2输掉了这关键的第三盘双打,但邓亚萍毫不后悔,这⼀次她输得⾮常⼤度。这盘球虽然输了,但中国运动员的诚实品德给外国裁判、外国运动员、外国教练员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场的观众、以及电视机前亿万中国观众肯定也会理解和赞扬中国运动员的这⼀举动。后⾯的两盘单打,邓亚萍和乔红都以2:0分别战胜了⽞静和和洪次⽟,最终中国队以3:2战胜韩国队,夺得亚运会的⼥⼦团体冠军,中国姑娘赢得⾮常光彩。

马尼拉⽐赛以后,邓亚萍凭着⾃⾝的实⼒,终于在1988年的12⽉,从青年队调进国家队,踏进了中国乒乓球队的最⾼殿堂。成了张燮林教练⼿下的⾼徒,下⼀步就是要向世界乒乓球的顶峰冲刺了。张燮林是邓亚萍冲刺乒乓球运动顶峰道路上所遇到的第四位好教练。

邓亚萍在张燮林的亲⾃调教下,⼀步⼀个脚印,1989年获第40届世乒赛的⼥⼦双打冠军,1990年获世界杯⼥⼦团体冠

军,1991年获第41届世乒赛的⼥⼦单打冠军,l992年获巴塞罗那奥运会⼥⼦单打、⼥⼦双打冠军,终于登上了乒乓球运动的最⾼峰。不管从哪个⾓度来看,邓亚萍都是⼀匹驰骋沙场的千⾥马,可谁能想到当年的邓亚萍虽有报国之⼼,却难进报国之门。当年这匹看似瘦⼩的骏马,在她各个成长阶段的关键时刻,如果没有被上述这些伯乐所相中,并加以调教和培育,那是绝对成不了千⾥马的。另⼀⽅⾯,在⾃⼰被拒之门外、屡屡受挫之时,如果⾃暴⾃弃、⼼灰意冷向命运低头,稍有放松那也是绝对成不了千⾥马的。

邓亚萍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能坚定信⼼,⽮志不移,在困难和挫折⾯前绝不低头,依旧⼀如既往、努⼒奋⽃,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的⼿⾥,紧紧地抓住⼀个⼜⼀个难得的机遇,她终于成功了,成为⼀匹让后来者望尘莫及的千⾥马。今天的邓亚萍

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涯的三⼤满贯,那么清华获得学⼠学位、诺丁汉⼤学硕⼠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就是我要完成的另⼀项⼤满贯。----邓亚萍

1997年后,邓亚萍结束运动员⽣涯后开始了11年的求学之路,分别在清华⼤学、英国诺丁汉⼤学和剑桥⼤学学习,先后获得英语专业学⼠学位、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学位和如今的经济学博⼠学位。

邓亚萍从英国剑桥⼤学jesus(基督)学院毕业,获得⼟地经济学博⼠学位。拥有18个世界冠军头衔的邓亚萍在学⽣舞台上也站上了新的⾼度。在剑桥⼤学近⼋百年的历史中,第⼀次有像邓亚萍这种重量级的世界顶尖运动员拿到博⼠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9年4⽉16⽇,邓亚萍正式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

2010年9⽉26⽇,邓亚萍任⼈民⽇报社副秘书长兼⼈民搜索⽹络股份公司总经理。邓亚萍任⼈民⽇报社副秘书长兼⼈民搜索⽹络股份公司总经理

⼈民搜索⽹络公司是⼈民⽇报社于2010年5⽉23⽇组建的⼀个国家级⽹络搜索平台,⽬的是展⽰国家在信息⽅⾯的技术实⼒,掌控国际信息话语权和⽹络主权,经过⼀年多的努⼒,即刻搜索平台于2011年6⽉20⽇正式启动上线。

曾经多年的乒坛霸主邓亚萍有永争第⼀的劲头,这⼀点也是她被⼈民⽇报相中的原因。谈到远景,邓亚萍说,⼈民搜索的长远⽬标就是真正做成⼈民的搜索,服务于中国⼈,成为中国⼈的选择。

经常有⼈问邓亚萍,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邓亚萍说:“我坦率告诉⼤家,就是要利⽤有限的时间做最有⽤的事情。”她解释,每个⼈⼀天只有24⼩时,不管聪明也好、笨也好,其实成功都是很多苦⼯夫的积累。

从当运动员开始,我⼀直坚信,实⼒是赢得尊重的唯⼀法宝,不管做什么都是如此。对于⼈民搜索来说,我们需要⽤⾃⼰的实⼒证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