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0002培养基管理规程

10002培养基管理规程

来源:乌哈旅游
文件编号 文件名称 制 定 人 审 核 人 批 准 人 生效日期 管理部门 质量部 序号 01 分发部门 培养基管理规程 版本号 制定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00 QB-WI/10-002-00 页码 2017.03.06 修订原因及目的 文件新建 总经理□ 技术部□ 质量部□ 生产部□ 管理者代表□ 商务部□ 销售部□ 行政部□ 仓库□ 修订内容 /

文件编号 文件名称 1. 目的

培养基管理规程 版 本 号 00 QB-WI/10-002-00 页 码 规范培养基管理,最大程度保证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范围

适用于微生物室培养基的管理,例如:培养基的申购、配制、使用和处理等。 3. 引用/参考文件

《实用药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指南》 ChP2015 4. 职责

质量控制实验室负责培养基管理工作,QA执行监督并参与OOS调查。 5. 程序 5.1 术语和定义 5.1.1 培养基

人工配制的生物营养物质,即用人工方法将多种物质按照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需要配制成的一种混合营养物,用于细菌培养、分离、检定、研究和保存。本规程中所讲的培养基包括了微生物检验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各类缓冲液,如pH7.0 NaCl-蛋白胨缓冲液。 5.2 培养基种类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TSA)、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SDB)、R2A琼脂培养基、pH7.0 NaCl-蛋白胨缓冲液、0.9% NaCl缓冲液、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5.3培养基申购、验收和保存 5.3.1培养基的申购

5.3.1.1 微生物室QC依据培养基的库存及使用情况,提出采购申请,申请需明确培养基的名称,生产厂家以及申购数量等;

5.3.1.2 质量部经理对申购计划进行审批,审批后由公司的商务部按要求进行采购,采购过程执行《采购控制程序》。

5.3.1.3 培养基的采购需从有资质的生产厂家购买,且尽量固定采购同一生产厂家提供的培养基,以最大限度的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稳定性。

5.3.1.4 购买培养基的同时应收集到所采购批次培养基的相关信息,如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报告等。 5.3.2 培养基的验收

5.3.2.1 微生物室QC负责对采购回的培养基以及相关的证明资料进行验收;

5.3.2.2首先应依据为批准后的申购计划对培养基进行验收,至少包括外包装的完好性、批号是否靠近验收日期、通过振摇以确定培养基未发生结块,使用方法等的准确性等进行验收;

5.3.2.3 验收符合后签字确认领回培养基并更新《 验收、贮存、领用记录》需要将培养基的相关证明资料贴在培养基验收、入库登记表当页背面留存。如验收不符合则拒绝签字领用,商务部负责退货处理。

5.3.3 脱水培养基的保存

5.3.3.1验收合格的脱水培养基,原则上按照各培养基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保存; 5.3.3.2通常保存在温度设定为2~8℃冷藏柜中,以最大限度降低培养基水分的流失。 5.4 培养基的制备

实验室采用的脱水培养基,配制时严格按配方规定称量、溶解、分装、灭菌。

5.4.1 培养基制备的溶剂应首选纯化水,特殊情况下,根据需要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不允许使用自来水、井水及河水等未经纯化过的水。

5.4.2 培养基配制时使用的容器应是玻璃器皿或者搪瓷器皿,在使用前应清洁干净,最后用纯化水冲洗烘干或晾干后备用。金属容器如铁、铜、铝等禁止使用,以避免金属离子与培养基成分结合生成有害物质而影响到微生物的生长。

5.4.3 培养基在分装灭菌前应对其pH进行校正,如与所需的pH不一致,则需要使用氢氧化钠或者盐酸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调节时避免多次交叉重复加酸加减,由于高压灭菌之后培养基的pH会较灭菌前pH低0.2~0.3,所以调整时灭菌前应比所需pH高0.2~0.3,确保最终灭菌后的培养基的pH与规定值相差±0.2以内。

5.4.4 脱水培养基在完全溶解并调整完pH后进行分装,分装前应检查分装容器的完好性,分装过程中尽量避免形成气泡,新配制的培养基在调节完pH后需在分装器皿上粘贴标识:至少包括培养基名称、分装量、配制日期、配制批号、有效期至等内容。

5.4.5 灭菌方法及条件不当直接影响培养基的质量,所以灭菌过程均应严格遵守各培养基的使用说明,目前我司涉及到的培养基的灭菌均采用121℃,15min的高温蒸汽灭菌方式灭菌。

5.4.6 灭完菌的分装于非密闭容器中的培养基保存于应2~25℃的避光环境中。若保存在非密闭容器中一般在三周内使用,若保存在密闭容器中可在12个月内使用。灭完菌的培养基不能存放在高压设备或者0℃及以下,以防止高压或低温(破坏琼脂的凝胶特性)对培养基质量的影响。 5.4.7 培养基的配制批号需与其配制日期保持一致。例如:2017.03.07配制了第一次TSA,该批TSA的批号定义为“2017030701”,第二次则为“2017030702”。

5.4.8 培养基配置过程应该填写《培养基配置使用记录》。 5.5 培养基的使用 5.5.1 脱水培养基

5.5.1.1 脱水培养基首先应确保在培养基生产厂家提供的有效期内使用;

5.5.1.2 使用前应先检查培养基粉体是否发生结块或者颜色变化等,如发生结块或者颜色变化则应停止使用;

5.5.1.3 脱水培养基在使用前应对培养基的适用性进行检查。 5.5.2 制备好的培养基

5.5.2.1分装于非密闭容器中的已经灭过菌培养基,在2~25℃的避光环境中保存的,需要在3周内使用,用于环境监测的灭过菌且已制备好的平板,最好现配现用,如有需要密封包装后存放在2~8℃中1周内使用。

5.5.2.2 固体培养基灭菌后的再融化只允许1次,以免因过度受热造成培养基质量下降或者微生物污染。培养基的再融化一般采用水浴或者流通蒸汽加热融化,避免使用电炉等以防止过度受热及水分的蒸发。融化后的培养基应于45~50℃水浴中放置备用,但需要在8小时内用完。 5.5.2.3 在倾注培养基时应将容器外表面水分擦拭干净,防止对培养物的污染。 5.6 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5.6.1 商品化的脱水培养基的质量主要依赖于其制备过程,所以应对培养基的质量进行控制。 5.6.2 同一批号的脱水培养基需进行一次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试验。 5.6.3 培养基适用性的检查具体参照ChP2015规定进行。 5.6.4 具体方法如下:

5.6.4.1 计数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5.6.4.1.1 微生物限度检查中计数用培养基2种,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TSA)、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

5.6.4.1.2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频率按照5.6.2要求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试验菌株如下,其具体菌液的制备过程参照ChP2015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具体规定。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 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 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 黑曲霉菌[CMCC(F)98003]

5.6.4.1.3 具体过程

5.6.4.1.3.1 培养基制备过程参照5.5.2规定执行。

5.6.4.1.3.2 取20个无菌培养皿,分成两组,每组10皿,第一组试验组,第二组对照组。试验组取5皿接分别种50~100cfu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后浇注25mlTSA,如此制备平行。对照组制法与试验组一致。培养基凝固后倒置于温度设定为30~35℃的培养箱中培养72h,计数。

5.6.4.1.3.3 取8个无菌培养皿,分成两组,每组4皿,第一组试验组,第二组对照组。试验组取2皿接分别种50~100cfu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后浇注25ml SDA,如此制备平行。对照组制法与试验组一致。培养基凝固后倒置于温度设定为20~25℃的培养箱中培养120h,计数。 5.6.4.1.3.4 结果判断

若被检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比值在0.5-2之间,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则判断该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符合规定。 5.6.4.2 液体增菌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5.6.4.2.1 微生物增菌液体培养基2种,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SDB)。

5.6.4.1.2微生物增菌液体培养基适用性检查频率按照5.6.2要求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试验菌株如下,其具体菌液的制备过程参照ChP2015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具体规定。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 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 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 黑曲霉菌[CMCC(F)98003] 5.6.4.1.3 具体过程

5.6.4.1.3.1 培养基制备过程参照5.5.2规定执行。

5.6.4.1.3.2 取21个无菌大试管,取5管接分别接种50~100cfu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加入100ml TSB,如此制备平行。1管加入1ml稀释液作为阴性对照。对照培养基菌管制法相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菌管置于温度设定为30~35℃的培养箱中培养72h,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菌管于20-25℃下培养120h,每天观察。

5.6.4.1.3.3 取5个无菌大试管取2管接分别种50~100cfu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后加入100ml SDB,如此制备平行。1管加入1目录稀释液最为阴性对照。对照培养基菌管制法相同。置于温度设定为20~25℃的培养箱中培养120h,每天观察。 5.6.4.1.3.4 结果判断

若被检培养基出现长菌浑浊于对照培养基一致,则判断该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符合规定。 5.6.4.3 R2A琼脂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5.6.4.3.1 纯化水微限检查培养基1种,R2A琼脂培养基。

5.6.4.3.2 R2A琼脂培养基适用性检查频率按照5.6.2要求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试验菌株如下,其具体菌液的制备过程参照ChP2015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具体规定。 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 5.6.4.3.3 具体过程

5.6.4.3.3.1 培养基制备过程参照5.5.2规定执行。

5.6.4.3.3.2 取8个无菌培养皿,分成两组,每组4皿,第一组试验组,第二组对照组。试验组取2皿接分别接种50~100cfu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加入25ml R2A琼脂培养基,如此制备平行。对照组制法与试验组一致。置于温度设定为30~35℃的培养箱中培养120h,每天观察,计数。 5.5.4.3.3.4 结果判断

若被检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比值在0.5-2之间,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则判断该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符合规定。 5.6.4.4 无菌检查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5.6.4.4.1 无菌检查培养基为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TSB,TSB灵敏度检查见5.6.4.2,无菌性检查方法为每批取5瓶置于30-35℃条件下培养14天,无菌生长即为合格。

5.6.4.4.2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适用性检查频率按照5.6.2要求进行。生孢梭菌菌液制备方式为将生孢梭菌新鲜培养物接种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下培养18-24h后用麦氏比浊法制程每毫升小于100cfu的菌液。其他菌液的制备过程参照ChP2015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具体规定。 无菌检查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试验菌株如下。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 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

生孢梭菌[CMCC(B)64941] 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 黑曲霉菌[CMCC(F)98003] 5.6.4.4.3 具体过程

取每管装量为12ml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7支,分别接种小于100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生孢梭菌各2支,另一支接种作为空白对照,30-35℃下培养3天;取每管9ml的TSB7支分别接种小于100cfu的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另一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20-25℃条件下培养5天,逐日观察。 5.6.4.4.4 结果判断

阴性对照应无菌生长,菌管应长势良好,判断培养基灵敏度检查合格。 6. 记录

《培养基配置使用记录》(QB-QR/10-005-00)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记录》(QB-QR/10-006-00) 《培养基验收、贮存、领用记录》(QB-QR/10-007-00)

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培养基配置使用记录

记录编号:QB-QR/10-005-00

培养基配制 培养基名称 培养基批号 配制批号 有效期至 配制过程: 取 培养基 g,加入 ml的三角瓶中,加入 ml纯化水振摇,使之充分溶解。用编号为 酸度计测试培养基的pH值,并调节至 ,分装于 只 ml容器(□试管 □三角瓶)中,每(□试管 □三角瓶)中装量为 ml,加胶塞后用牛皮纸包扎好,贴上标识后放置于121℃灭菌锅中,灭菌 min后关闭电源,带压力表指针指示为0,温度下降至45~50℃( ℃)拿出,备用。 配制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培养基使用 使用日期 使用数量 剩余量 用途 使用人 生产厂家 配制数量 配制日期 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记录编号:QB-QR/10-006-00 培养基名称 对照培养基批号

□ 计数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条件为30-35℃,72h;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培养条件为20-25℃,120h) 24h,观察时间: 48h,观察时间: 试验菌株 温度 待检 对照 温度 待检 对照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枯草芽孢杆菌 白色念珠菌 黑曲霉

□ 液体增菌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条件为30-35℃,72h;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培养条件为20-25℃,120h) 24h,观察时间: 48h,观察时间: 试验菌株 温度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待检 对照 温度 待检 对照 温度 待检 对照 温度 待检 对照 温度 待检 对照 72h,观察时间: 96h,观察时间: 120h,观察时间: 备注 72h,观察时间: 温度 待检 对照 96h,观察时间: 温度 待检 对照 120h,观察时间: 回收率 温度 待检 对照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记录

培养基批号 检查日期 培养基厂家 报告日期

枯草芽孢杆菌 白色念珠菌 黑曲霉

□ 无菌检查培养基 无菌性检查(取5管培养基置于合适温度下培养14天,培养基无菌生长即为合格) 1天 2天 3天 4天 5天 6天 7天 8天 9天 10天 11天 12天 13天 14天 备注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温现温度 现象 温现温度 现象 温度 现象 温度 现象 温度 现象 温度 现象 温度 现象 温度 现象 温度 现象 温度 现象 温度 现象 温度 现象 度 象 度 象 灵敏度检查 □ 每管装量为 ml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7支,接种小于100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生孢梭菌各2支,另一支接种作为空白对照,30-35℃下培养3天。 □ 每管 ml的TSB 7支分别接种小于100cfu的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另一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20-25℃条件下培养5天。 试验 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生孢梭菌 24h,时间: 温度 试验管 48h,时间: 试验管 72h,时间: 试验管 96h,时间: 试验管 120h,时间: 试验管 阴性 备注 阴性 温度 阴性 温度 阴性 温度 阴性 温度

枯草芽孢杆菌 白色念珠菌 黑曲霉菌 □ 计数培养基:被检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比值在0.5-2之间,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 标准规定 □ 液体增菌培养基:被检培养基浑浊状态与对照培养基上一致。 □ 无菌检查培养基:无菌性检查应不得长菌;灵敏度检查空白管不得有菌生长,试验管菌应生长良好。 结果判断 该批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结果 □符合 □不符合规定。

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验收、贮存、领用记录

记录编号:QB-QR/10-007-00 名称: 批号: 有效期: 储存条件: 日期

验收情况说明 入库数量 生产厂家 接收人 领用数量 剩余数量 领用人 备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