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形势下英语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

新形势下英语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

来源:乌哈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形势下英语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

作者:苏剑光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9期

摘要:《综合英语课》作为英语专业的基础课,其教学目标和方法要为英语专业教学的目标服务,即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文本的能力、思辨能力、基础学术能力和文化自觉意识,与之相应的教学实践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也拓展了他们的视野。 关键词:《综合英语课》;教学;能力;视野 一、《综合英语课》的性质和目标

《综合英语课》是英语专业基础课,它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与高年级专业课程衔接的作用。这门课上什么、怎么上,不但取决于课本的选择,也挑战着教师的视野和主观能动性。随着近年来英语专业在各高校的广泛开设,制定适合各校特点的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任务逐渐提上日程,《综合英语课》的教学内容和教法也同时与之相呼应。在针对各高校英语专业情况调研和综合学习国家各类文件的基础上,我们把目标确定在了两个大方向上:1.建立在文本分析阅读和思辨能力基础上的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2.跨文化视域下的学生文化自觉性的培养。与之相适应,《综合英语课》第三学期的教学,在前两个学期强化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综合能力的基础上,明确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并开展了自己独特的教学实践。 二、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本深层次理解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多角度、多层次理解文本3.在1、2的基础上,结合学术研究的方法和学术论文研读,培养学生的基本学术研究能力4.综合1、2、3,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二)、方法:1.文本细读的方法(不同于英美新批评的文本细读,只局限于文本结构、文字、意象本身,而是深入理解这些结构、文字、意象,同时结合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2.文化比较的方法(包括主题、形象的比较研究,对作家、作品背景的追溯和渊源考查)。3.其他课堂讨论和互动的方法。

(三)、实践:1. 确定每单元的主题、研究内容、补充文本。2. 分配任务,确立学习目标。3. 讨论和交流。4. 知识和能力拓展。5. 反思和总结。 根据《综合教程3》内容,具体单元主题和研究内容如下:

unit 1 Fresh Start:成长经历,代沟,亲子关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Unit 4 Fun, Oh Boy. Fun. You Could Die from It: 休闲娱乐文化,美国社会文化。美国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现象、民众心态,娱乐文化与个人和社会的整体关系,与国内现状的对比。

Unit 8 Knowledge and Wisdom:对哲学的认知,如何认识世界,如何客观评价周围的人和事。梳理其中的哲学思想,与中国哲学思想对比。

Unit9 Chinese Food:中国餐饮,中西文化差异。细读文本,对其中的若干形象开展比较文学的形象学分析和解读。

Unit 10 The Transaction:作家经历,对作家的评价和理解,对文学的基本认知。运用比较文学和词汇考据的基本方法,考察词汇的渊源,如“文学”、“小说”,考察中外著名作家的生平和创作历程,在对比的基础上形成对作家的整体认知。

补充文本:《西方哲学史》节选,《论语》、《道德经》、《庄子》节选,《外国文学史》节选,《中国现代文学史》节选,比较文学主题学和形象学论文5篇。

(四)、关键点:1. 合理分配任务,对小组活动多做指导和督促。2. 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3. 注意文本理解的多重性,不能确定对文本理解的任何唯一答案,为后续思辨能力的培养和文化视野的拓展提供空间。4. 在讨论和文化历史知识的介绍过程中注意度,即不要过度解读文本,不要牵强附会,一切都是基于文本及其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的合理解读。5. 注意和中国文化、历史、社会现象的比较,即比较共同点,更要发掘不同之处,尤其是我国文化的特点。6. 在补充资料研读的过程中多启发学生提问题并做出指导。7. 时刻不忘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性,从世界这个大整体去理解文本所负载的文化内涵,然后以自己的文化视角进一步理解文本。

三、教学实践总结和反思

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案例与总结反思材料,总体看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 “文本”理解的问题。从中小学到大学初期,由于缺乏学术研究意识和基本方法,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局限在课文,也就是对词的用法、语法结构的掌握,课文翻译也是基于上述分析,缺乏对于语句整体和深层次的理解;文化和历史背景知识介绍也没有和文本理解有机结合起来。文本细读的教学实践首先帮助学生把词句和文化历史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视角,多视角多层面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适当运用文学理论。期末很多学生普遍反馈学习到了对于课文的多重和深入解读的方法,对文本阅读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 2. 课堂开放性讨论的问题。基于多文化视角的文本解读从来都没有一个答案,这对于习惯了唯一正确答案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挑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比如假设作者、读者(不同的读者群体)、学习者等不同视角,设置较为具体的引导问题;比如假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不同时间和文化环境里的不同群体,设置较为具体的文化场域,不断鼓励学生打破对文本的一元化认知,逐渐形成多维度视角的阅读和文本分析习惯。从期末反馈来看,学生已经初步有了基于多维度多视角的阅读的意识,但是对具体方法把握的还不好。

3. 学生思辨能力的问题。思辨能力来自于英语的critical thinking,有一些观点认为是评价、评判能力,但是对于缺乏对文本深度解读能力的学生来说,思辨能力应该首先是反思自己的理解的能力,也就是打破自己固有的文本解读方法或者视角,从不同角度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次思辨能力在文本解读能力和文化视野拓展的层面上在于发现问题,也就是在不同层面的文本意义的要点,然后能够有耐心进一步深入解读的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在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引导下,学生基本能做到阅读文本不设限,不追求单一答案,不盲目理解文本。 4. 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培养的问题。这个问题开始存在一点争议,那就是对英语专业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有没有必要培养其学术研究能力。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学术研究能力只是基础能力,首先是最基本的文本阅读和分析的能力、相关论文的选择能力,这也是英语专业教学需要实现的基础目标;然后是学术意识的培养,在课堂上合理安排基础能力和学术能力培养的比重,把重点放在方法和教师对学生视野的拓展上。 参考文献:

[1]安美华.大学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种种[J].外语界,2000(3)。 [2]戴炜栋. 综合英语第三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第2版。 [3]马秋武.是语言能力,还是非语言能力? [J].中国外语,2005,(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