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京爱迪(国际)学校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章《静电场中的能量》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

北京爱迪(国际)学校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章《静电场中的能量》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

来源:乌哈旅游


一、选择题

1.(0分)[ID:125889]如图,将带负电的试探电荷沿着等量异种点电荷的中垂线从A点移动到B点,再沿连线从B点移动到C点。在此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场先不变后变大 C.电势能先不变后变小

B.电势先变小后变大 D.所受的静电力先变大后变小

2.(0分)[ID:125886]如图所示,带箭头的实线表示某电场的电场线,虚线表示该电场的等势面。其中A、B、C三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EA、EB、EC,电势分别为A、B、C。关于这三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和电势高低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EA=EB

B.EA>EC

C.AB

D.BC

3.(0分)[ID:125885]两个共轴的半圆柱形电极间的缝隙中存在一沿半径方向的电场,如图所示。带正电的粒子流由电场区域边缘的M点射入电场,沿图中所示的半圆形轨道通过电场并从另一边缘的N点射出,由此可知( )

A.若入射粒子的电荷量相等,则出射粒子的质量一定相等 B.若入射粒子的电荷量相等,则出射粒子的动能一定相等 C.若入射粒子的比荷相等,则出射粒子的动量一定相等 D.若入射粒子的比荷相等,则出射粒子的动能一定相等

4.(0分)[ID:125877]如图所示,电子在电势差为U1的加速电场中由静止开始运动,然后射入电势差为U2的两块平行极板间的电场中,射入方向跟极板平行,整个装置处在真空

中,重力可忽略,在满足电子能射出平行板区的条件下,下述四种情况中,一定能使电子的偏转角变大的是( )

A.U1变大、U2变大 C.U1变大、U2变小

B.U1变小、U2变大 D.U1变小、U2变小

5.(0分)[ID:125875]一个带电小球从空中的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3J,克服电场力做功0.5J,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在a点的重力势能比在b 点大 3J B.小球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 b 点小 1J C.小球在a点的动能比在b 点小 3.5J D.小球在a点的机械能比在 b 点少 0.5J

6.(0分)[ID:125865]两个等量的固定正点电荷连线上有四个点o、a、b、c,其o是点电荷连线的中点,a、b到左点电荷等距(b点在外侧),a、o距离大于o、c,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a、b两点的电势相同 C.四点中电场强度最大是b点 D.四点中电势最高是b点

7.(0分)[ID:125864]如图所示,正电荷在电场中从A点运动到B点,则运动过程中( )

A.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减小 C.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B.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 D.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增加

8.(0分)[ID:125849]如图所示,已知A、B、C、D、E、F、G、H是正八边形的8个顶点,O为正八边形的中心,M、N分别为OG和OC的中点,P、Q分别为OA和OE的中点.在M、N两点放置等量异种点电荷,则下列各点中电势和电场强度均相同的是( )

A.B点和D点 B.P点和Q点 C.D点和F点 D.C点和G点

9.(0分)[ID:125846]如图所示,在处于O点的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中,试探电荷q由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W1;以OA为半径画弧交于OB于C,q由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W2;q由C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W3。则三者的做功关系以及q由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W2的大小( )

A.W1=W2=W3,W2=0 B.W1>W2=W3,W2>0 C.W1=W3>W2,W2=0 D.W1=W210.(0分)[ID:125841]如图所示,有三个质量相等的分别带正电、负电和不带电的小球,从两水平放置的金属板左侧中央以相同的水平初速度v0先后射入电场中,最后在正极板上打出A,B,C三个点,则( )

A.三小球在电场中运动时间相同 B.三小球到达正极板时速度相同

C.落到A处小球带负电,落到C处小球带正电

D.三小球到达正极板时落在A、C处的小球机械能增大,落在B处的小球机械能不变 11.(0分)[ID:125830]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一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沿着上板水平射入电场,恰好从下板右边缘飞出电场,该过程电场力做功

W1。若保持上板不动,将下板下移少许,该粒子仍以相同的速度从原处射入电场,电场力

做功W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两板间电压变大,两板间场强变大 B.两板间电压不变,两板间场强变小 C.粒子将打在下板上,且W2W1 D.粒子仍然从原位置飞出电场,且W2W1

12.(0分)[ID:125800]两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的点电荷固定在x轴上的O、M两点,两电荷连线上各点电势φ随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C为ND段电势最低的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q1、q2为等量异种电荷

B.N、C两点间场强方向沿x轴负方向

C.N、D两点间的电场强度大小沿x轴正方向先减小后增大 D.将一正点电荷从N点移到D点,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二、填空题

13.(0分)[ID:125986]将带电量为6×10-6C的负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

﹣﹣

了3×105J的功,再从B移到C,克服电场力做了1.2×105J的功,则电荷从A移到B,再

从B移到C的过程中电势能共______(填增大或减少)了______J。如果规定A点的电势为零,则该电荷在B点的电势为______V和C点的电势能为______J。

14.(0分)[ID:125984]图中三根线是等差等势线,已知A点电势比B点电势高,在B点的切线是AB。则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理由是:______;若将负点电荷放在B点处,其受力方向向______(选施图中序号)。

15.(0分)[ID:125982]如图所示,在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中有A、B、C三点,若Q为负电荷,则______点电势最低,将正电荷放在______点时电势能最大,将负电荷放在______点

时电势能最大。

16.(0分)[ID:125959]一个电子从电场中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不做功。从B点移动到C点,电场力做功1.6×10-17J。则A、B、C三点中电势最高的点是_________,电子从C点移动到A点,电场力做功_________J。

17.(0分)[ID:125940]把一带电量q=-1×10-5C的负电的粒子从某静电场中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0.01J,则UAB=______V;电场线方向是______(选填“A→B”或“B→A”)。

18.(0分)[ID:125929]A、B为电场中的两点,如果把q=2×10-7C的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所做正功为8×10-6J,那么q的电势能减少了________J,A、B两点的电势差为________V。

19.(0分)[ID:125922]如图为示波器原理机构图,若在荧光屏上Ⅱ象限显示出为一个亮点,则在 YY'板间所加电 压 UYY'______0 ,在 XX' 板间所 加电压UXX'______0(选填>,<,=)

20.(0分)[ID:125915]把一个电荷量为q=5×10-9 C的正电荷从距电场无穷远处移到电场中M点,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WM=6.0×10-3 J,如果把该点电荷从距电场无穷远处移到电

场中N点,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WN=3.6×103 J.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M、N点的电

势差是______把该点电荷从M点移到N点电场力做功________

三、解答题

21.(0分)[ID:126070]如图所示,一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小物块处于一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上,当整个装置被置于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时,小物块恰好静止。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sin37°=0.6,cos37°=0.8.求: (1)电场强度的大小E; (2)将电场强度减小为原来的

1时,物块加速度的大小a; 2(3)电场强度变化后物块下滑距离L时的动能Ek。

22.(0分)[ID:126048]在一个水平面上建立x轴,在过原点O垂直于x轴的平面的右侧空间有一个匀强电场,场强大小E=6.0×105N/C,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同,在O处放一个电荷量大小q=5.0×10-8C、质量m=1.0×10-2kg的带负电的物块,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沿x轴正方向给物块一个初速度v0=2.0m/s,如图所示,求物块最终停止时的位置。(g取10m/s2)

23.(0分)[ID:126039]如图1所示,光滑绝缘斜面的倾角θ=30°,整个空间处在电场中,取沿斜面向上的电场的正方向,电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一个质量m=0.2kg,电量q1105C的带正电的滑块玻挡板P挡住,在t=0时刻,撒去挡板P。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0~4s内滑块的最大速度为多少? (2)0~4s内滑块沿斜面上升的位移为多少? (3)0~4s内电场力做了多少功?

24.(0分)[ID:126034]如图所示,在E=103V/m的竖直匀强电场中,有一光滑半圆形绝缘轨道QPN与一水平绝缘轨道MN在N点平滑相接,半圆形轨道平面与电场线平行,其半径R=40cm,N为半圆形轨道最低点,P为QN圆弧的中点,一带负电q=104C的小滑块质量m=10g,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位于N点右侧1.5m的M处,g取10m/s2,求:

(1)小滑块从M点到Q点电场力做的功;

(2)要使小滑块恰能运动到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Q,则小滑块应以多大的初速度v0向左运动。

25.(0分)[ID:126029]如图所示,质量为5×10-8kg的带电微粒以v0=2m/s速度从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B的中央飞入板间,已知板间距离d=2cm,当UAB=103V时,带电微粒恰好沿直线穿过板间,则: (1)带点微粒的电荷量是多少?

(2)当AB间加UAB=200V电压时,带电微粒恰好从板边缘飞出,则板的长度L是多少?从A板还是B板边缘飞出?

26.(0分)[ID:126022]如图所示,热电子由K发射后,初速度可以忽略不计,经加速电压为U1的加速电场加速后,垂直于电场方向从两极板中心飞入偏转电压为U2的偏转电场,最后打在荧光屏(图中未画出)上。已知两偏转极板间距为d,板长为L。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不计电子重力。求: (1)电子进入偏转电场时的速度大小;

(2)电子在偏转电场中所用的时间和离开时的偏移量y;

【参考答案】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

**科目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 1.C 2.B 3.B 4.B 5.A 6.C 7.B 8.B 9.C 10.C 11.D 12.C

二、填空题

13.减少18×10-55V-18×10-5

14.等差等势线越密的地方场强大④ 15.ACA 16.C-16×10-17J 17.-1000B→A 18.8×10-6J 19.><

20.8×105V24×10-3J

三、解答题 21. 22.

23. 24. 25. 26.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 参考解析

【参考解析】

**科目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AD.根据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及等势面的分布图可知,从A点移动到B点,场强逐渐增大,从B点移动到C点,场强也是逐渐增大的,由

FqE

可知,电场力也是逐渐增大的,所以AD错误;

BC.根据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及等势面的分布图可知,等量异种点电荷的中垂线上各点在同一等势面上,则从A点移动到B点,电势不变,电势能也不变,从B点移动到C点,电势逐渐增大,则负电荷的电势能逐渐减小,所以B错误;C正确; 故选C。

2.B

解析:B

AB.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反映场强的大小,A点处电场线最密场强最大,则有EA>EB,EA>EC,A错误,B正确;

CD.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则知φA<φB,B、C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电势相等,即φB=φC,CD错误。 故选B。

3.B

解析:B

根据电场力提供向心力有

v2qEm

r解得

mv2r

qE带正电的粒子流由电场区域边缘的M点射入电场,沿图中所示的半圆形轨道通过电场并从另一边缘的N点射出,则轨道半径保持不变,所以若入射粒子的电荷量相等,则出射粒子的动能一定相等。 故选B。

4.B

解析:B 在电场中加速,有

U1q在电场中偏转,有

12mv 2U2qLvUqLULtanymdv222

vvmdv2U1d使电子的偏转角θ变大,则可以U1变小、U2变大。 故选B。

5.A

解析:A

A.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量,重力做功3J,重力势能减小3J,所以a点重力势能比b点大3J,选项A正确;

B.电场力做功等于电势能的变化量,克服电场力做功0.5J,电势能增加0.5J,所以a点电势能比b点小0.5J,选项B错误;

C.合力做功等于动能的变化量,合力做功等于各个分力做的功,总功为2.5J,故动能增加2.5J,即小球在a点的动能比在b点小2.5J,选项C错误;

D.除重力外的各个力做的总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量,除重力外,克服电场力做功0.5J,故机械能减小0.5J,所以a点机械能比b点大0.5J,选项D错误。 故选A。

6.C

解析:C

A.由对称性可知a、b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不相同,所以A错误;

B.关于左边点电荷,a、b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电势相同,但对于右边点电荷a、b两点的电势不相同,叠加后两点电势不相同。所以B错误;

C.四点中只有在b点左右两点电荷的电场方向才相同,叠加后最大。所以C正确; D.关于左边点电荷,a、b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电势相同,但对于右边点电荷a、b两点的电势不相同,叠加后ab ,aco。所以D错误; 故选C。

7.B

解析:B

沿着电场线电势逐渐降低,则有

AB

UABAB0

电场力做功

WqUAB0

电场力做正功,根据功能关系,电势能减小。 故选B。

8.B

解析:B

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关于O点中心对称,故场强相同的点为A和E,B和F,D和H,P和Q;等势面分布均关于两者连线对称,且中垂线是等势面,电势相同的点为H和F,A和E,B和D,P和Q,故场强和电势均相同的点为A和E,P和Q。 故选B。

9.C

解析:C

点电荷的电场中,由于A、C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则试探电荷q由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零,由于点电荷是带正电,所以B点的电势低于C点,因而q由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而q由C点移到B点电场力也做正功,且W1与W3相等。即W1W3W2,

W20;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C

解析:C

A. 根据题意,三小球在竖直方向都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小球到达下极板时,在竖直方向的位移h相等

h解得t12at 22h a由于平行板间有竖直向上的电场,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到向上的电场力,向下的合力最小,向下的加速度最小,负电荷受到向下的电场力,向下的合力最大,向下的加速度最大,不带电的小球做平抛运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根据t2h,得到正电荷运动时间最a长,负电荷运动时间最短,不带电的小球所用时间处于中间;选项A错误。

B、C.三小球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位移:x=v0t,由于初速度相同,水平位移越大,所用时间越长,所以 A小球带负电,B小球不带电,C小球带正电,选项C正确。 三小球的初动能相同,根据动能定理合力做正功越多则末动能越大。A小球带负电,电场力和重力都做正功,动能最大;B小球不带电,只有重力做正功,没有电场力做功,末动能居中; C小球重力做正功,由于带正电电场力做负功,合力做功最小,末动能最小;所以动能EkCD.A小球带负电,电场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大;B小球不带电,没有电场力做功,机械能守恒;C小球带正电,电场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选项D错误。 故选C。

11.D

解析:D

AB.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其极板带电量保持不变,由

CSQ,Cr

4kdUEU d可知,将下板下移少许,d增大,C减小,电压U增大,又

可得

E4kQ rS即极板间场强E与两板间距离无关,将下板下移少许,场强不变,故AB错误; CD.由于场强不变,粒子受到的电场力不变,故粒子仍然从原位置飞出电场,同时

W2W1,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C

解析:C

A.根据q1左侧和q2右侧电势随距离增大而降低可判断两者均为正电荷,故A错误;

B.N、C间的电场方向沿x轴正方向,C点场强为0,故B错误;

C.根据N→D间图线的斜率大小先减小后增大可知,场强先减小到零后反向增大,故C正确;

D.正电荷从N移到D,由Ep=qφ知,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3.减少18×10-55V-18×10-5

解析:减少 1.8×10-5 5V -1.8×10-5

[1][2]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了3×10﹣5J的功,电势能减少3×10-5J,从B移到C,克服电场力做了1.2×10﹣5J的功,电势能增加1.2×10﹣5J,故电势能减少1.8×10-5J。 [3]AB两点的电势差为

UAB由

WAB5V qUAB=AB

规定A点的电势为零时

B=UAB=5V

[4]从A到C过程,电势能减少1.8×10-5J,故电荷在C点的电势能为-1.8×10-5J。

14.等差等势线越密的地方场强大④

解析:等差等势线越密的地方场强大 ④

[1]在A点的等差等势线较B点密集,则A点的电场线较B点密集,则A点场强大于B点场强;

[2]B点的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并由高电势点指向低电势点,即由④指向B,则负电荷在B点受电场力方向由B点指向④。

15.ACA

解析:A C A

[1]由题,Q为负电荷,电场线从无穷远指向负电荷,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可知,A点电势最低,C点电势最高;

[2]根据正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大,则将正电荷放在C点电势能最大; [3]根据负电荷在电势低处电势能大,则A点电势能大。

16.C-16×10-17J

解析:C -1.6×10-17J

[1]一个电子从电场中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不做功,可知A、B两点的电势相等;从B点移动到C点,电场力做正功,因此C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所以A、B、C三点中电势最高的点是C点。

[2]电子从B点移动到C点,电场力做功1.6×10-17J,又A、B两点的电势相等,所以电子从C点移动到A点,电场力做功-1.6×10-17J。

17.-1000B→A

解析:-1000 B→A [1]由电势差的定义可知

UABW0.01V1000V q1105[2]由于UABAB1000V,所以有AB,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故电场线的方向为B→A。

18.8×10-6J

解析:8×10-6J 40V

[1]由于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导致电荷的电势能减少。则电场力做多少功,电势能就减少多少,即为8×10-6J; [2]A、B两点电势差

UABWAB8106V40V19.>< q2107解析:> <

[1][2]若在荧光屏上Ⅱ象限显示出为一个亮点,则在 YY'板间所加电 压 UYY'>0,电子向上偏转;在 XX' 板间所 加电压UXX'<0,电子向x轴负向偏转。

20.8×105V24×10-3J

解析:8×105 V 2.4×10-3 J

[1]把一个正点电荷从距电场无穷远处移到电场中的M点,电荷克服静电力做功W=6.0×10-3

J,相反的过程中,把正点电荷从电场中的M点移动到距电场无穷远处,静电力做功

W′=6.0×10-3J,所以:

UMW16.01036V1.210V 9q510把该点电荷从电场中的N点移到距电场无穷远处,静电力做功W=3.6×10-3J,所以:

UNM、N两点的电势差:

W23.6103V7.2105V 9q510UMNUMUN1.2106V7.2105V=4.8105V

[2]把该点电荷从M点移到N点静电力做功:

WMN=qUMN=5×10-9×4.8×105=2.4×10-3J

三、解答题 21. (1)

3mg,方向水平向右;(2) 0.3g,方向沿斜面向下;(3) 0.3mgL 4q(1)如图所示,小物块受重力、斜面支持力和电场力三个力作用,受力平衡,则

在x轴方向

F合x=Fcosθ﹣mgsinθ=0

在y轴方向

F合y=FN﹣mgcosθ﹣Fsinθ=0

qE=mgtan37°

故有

E=

方向水平向右。

(2)场强变化后物块所受合力为

F=mgsin37°﹣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ma

故代入解得

a=0.3g

方向沿斜面向下

(3)A到B的过程中重力和电场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得物块下滑距离L时的动能为:

Ek=mgLsin37°﹣

3mg 4q1qEcos37° 21qEL cos37°=0.3mgL 222.

原点O左侧0.2m处

物块先在电场中向右减速,设运动的位移为x1,由动能定理得

-(qE+μmg)x1=0-

所以

2mv0x1=

2(qEmg)12mv0 2

代入数据得x1=0.4m,可知,当物块向右运动0.4m时速度减为零,物块所受的静电力

F=qE=0.03N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

f=μmg=0.02N

因为静电力大于摩擦力,所以物块将继续沿x轴负方向加速运动,跨过O点之后在摩擦力作用下减速,最终停止在O点左侧某处,设该点距O点距离为x2,则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μmg(2x1+x2)=0-

解得

x2=0.2m

12mv0 2

23.

(1)20m/s; (2)40m; (3)40J

(1)在0~2s内,滑块的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

F1mgsinma1

解得

a110m/s2

在2~4s内,滑块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

F2mgsinma2

解得

a210m/s2

因此物体在0~2s内,以a1的加速度加速,在2~4s内,a2的加速度减速,即在2s时,速度最大,由

va1t

vmax20m/s

(2)由运动的对称性,物体在0~2s内与在2~4s内通过的位移相等。通过的位移

x所以0~4s内的位移为

vmaxt20m 2x'2x40m

(3)在0~2s内,电场力做正功

W1F1x60J

在2~4s内,电场力做负功

W2F2x20J

电场力做功

WW1W240J24.

(1)-0.08J;(2)7m/s

(1)小滑块从M点到Q点电场力做的功

WqE2R10410320.4J0.08J

(2)设滑块到达Q点时速度为v,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v2mgqEm

R解得

v2m/s

滑块从开始运动至Q点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2RqE2R(mgqE)x解得

1212mvmv0 22v07m/s25.

(1)1×10―11C;(2)0.1m,B板边缘飞出

(1)当UAB=103V时,带电粒子恰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

FEq得

qUmg dmgd5108100.02qC11011C 3U10(2)当UAB=200V时,Eq<mg,微粒沿B板边缘飞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到竖直向上的电场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有水平方向

Lv0t

竖直方向

dat2 22mg代入数据得

qUABma dL0.1m26.

mU2L22eU1(1) v0;(2) tL;y

2eU14U1dm(1)在加速电场中,根据动能定理得

eU1解得:

12mv0 2v02eU1 m(2)电子进入偏转电场后做类平抛运动,则水平方向有

t竖直方向有:

LmL v02eU1a则电子从偏转电场射出时垂直偏移量

eU2 md12U2L2yat

24U1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