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l8卷 第2期 2011年 安全与环境工程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Vo1.18 NO.2 Mar. 2011 3月 煤矿采空区塌陷地质灾害评估研究 以鸟鲁木齐八道湾地区某煤矿采空区为例 王新刚 ,张龙菊 。,冯晓腊 ,李云安 (1.中国地质大学岩土钻掘与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武汉430074; 2.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武汉430074) 摘 要:本文以乌鲁木齐八道湾地区某煤矿采空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物探、钻探等手段对该煤矿采空 区塌陷地质灾害进行现状评估,评估结果为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采用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法和解析法进行预 测评估,评估结果为很有可能继续塌陷;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性分区评估,将研究区划分为 采空塌陷危险性大区、中等区和小区。该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建设用地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56(2011)02—0018-05 Evaluation on Subsidence Geological Hazards in Coal Mine Goafs Taking the Coal Mining Goal in Urumai Eight Bay Area for Example WANG Xin-gang ,ZHANG Long-ju ,FENG Xiao—la ,LI yun—an2 (1.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Rock—soil and Excavation and Protection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2.Faculty of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The research obj ect is a coal mining goaf in Urumqi Eight Bay Area.Based on the situation and prediction assessment of collapse risk,this paper carries out the comprehensive regional assessment with the aim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construction land planning and geological hazard control in the study area.Field geological surveys,geophysical exploration and drilling indicate that the hazard risk is moder- ate;the forecast evaluation by the maximum height of water flowing the fractured zone and the analytical method show that collapse may continue;and the comprehensive regional assessment divides the study area into large一,medium—and small—sized sections in the risk of mining subsidence. Key words:coal mining goaf ̄collapse;geological hazard;risk assessment 0 引 言 乌鲁木齐八道湾地区是采空塌陷易发区,该地 区长期的煤炭地下开采形成了大量的采空区,并已 引起大量的地面塌陷,时刻威胁着当地的生态环境 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生产力发 以往对煤矿采空区塌陷危险性的评估大多是根 据顶板安全厚度或者导水裂隙带高度等单一因素进 行的研究[1 ],鉴于此,笔者以乌鲁木齐八道湾地区 某煤矿采空区为研究对象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即: 首先利用野外调查[4]、物探[5]、钻探 ]等手段查明采 空塌陷分布和特征,进行现状评估;然后依据矿区限 采标高条件下的采空塌陷影响范围和导水裂隙带高 度计算确定的采空塌陷影响范围,两者相对比,进行 预测评估;最后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进 展和城市规划建设。因此在全面了解该地区煤矿采 空区的分布特征和现状的基础上进行采空塌陷危险 性评估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收稿日期:2010—08—06 修回Et期:2010一ll一12 作者简介:王新刚(1986一),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体稳定性及地质灾害评价。E-mail:wangxingangO15@163.corn 第2期 王新刚等:煤矿采空区塌陷地质灾害评估研究——以乌鲁木齐八道湾地区某煤矿采空区为例 l9 行危险性分区。这样使综合性评估研究结果更为具 岩、泥岩、炭质泥岩及煤组成,煤层走向52。~67。,倾 体、可靠,可为研究区用地规划、工程建设和地质灾 向305。,倾角64。~88。。研究区范围内涉及向斜、背 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斜褶皱以及断层等构造,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碎屑岩 类孔隙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孑L隙裂 1研究区概况l6] 隙水的含水层岩性为煤层顶板的砂岩和粉砂岩,由 于补给条件差,岩层渗透性甚差,含水性极弱,与采 研究区位于乌鲁木齐八道湾地区,东西宽3.5 空区的水力联系不密切,对其稳定性基本无影响;松 km,南北长5 km,总面积约15.17 km 。该区北部 散岩类孔隙水的含水层为第四纪砂卵砾石层,含水 及南部黄土丘陵区分布有煤矿采空塌陷坑(槽)及地 层厚5~15 m,水位埋深2~4 m,水量丰富,据前人 裂缝,塌陷坑(槽)呈圆、椭圆、长条形带状分布,其延 勘探资料,单井涌水量大于1 000 m。/d,对采空区稳 伸方向与煤层走向一致,出露的主要地层为第四纪 定性影响较大。研究区范围及构造线剖面见图1。 和侏罗纪地层,各地层岩性一般多由粉砂岩、细砂 研究区范围 800 800 400 400 200 200 0 0 200 2OO 400 400 器 自BI 煤层及编号+2B 3围竿 三回岱罢号圈 l I 理竖层 西 6B『——回I +2笔剖面方向 蠢头囤萋B 1+2垂B 3冲.6 及角度 图1研究区范围及构造线剖面示意图 Fig.1 Study area and tectonic line profile diagram 了塌陷槽(见图5),塌陷槽宽30~35 m、深15~25 2 研究区采空塌陷危险性现状评估 m。其中典型塌陷坑(群)规模特征见表1。 表1研究区典型地面塌陷坑(群)规模特征 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为分布在该区南北两侧的 Table 1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ound subsidence 崩塌6处、地面塌陷(群)30处、塌陷伴生地裂缝 (群)11处,这里主要研究采空塌陷危险性现状。 2.1 采空塌陷发育特征及其规模 研究区采空塌陷主要表现为伴生组合:①塌陷 坑一地裂缝组合(见图2),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 塌陷坑(群)北侧,与地面塌陷坑(群)的走向一致,宽 度一般0.2~0.7 m,最宽可达1.1 m,长度一般为 6O~1O0 m;②串珠状塌陷坑组合,多见于岩层倾角 较大、采空区距地表较浅的地区(见图3、图4);③ 2.2采空塌陷危险性现状评估 山体滑塌和地裂缝组合,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北两 通过研究发现,地面塌陷主要分布于区内南北 侧的采空区。 两侧采空区一带,伴生地裂缝主要分布在区内南部, 据野外调查,共发现3O个地面塌陷坑(群),其 它们对地形地貌和植被破坏较为严重,威胁过往行 面积为66~970 m ,深度为3~10 m,最深可达25 人、车辆及煤矿生产安全,其危害程度中等,并依据 m,体积为594~13 600 m。,均为小型地面塌陷;塌 采空塌陷发育特征及其规模,现状评估结果为危险 陷群基本沿目前开采的 煤层走向展布,并形成 性中等,详见表1。 第 期 王新侧等:煤矿采空区塌陷地质灾害评竺 兰二兰兰兰 兰 兰兰兰兰 兰 — 表2 南侧采空区物探解译及导水裂隙带高度tls计算结果 表4采空区对地表影响参数取值 Table 4 Parameters for the impact of mined area on surfac。 Table 2 Geophysical interpretation。f gob and the heigh H,calculation of water flowing the fractured zone in south 表3 北侧采空区物探解译及导水裂隙带高度日,计算结果 Table 3 Geophysica1 interpretation of gob and the height H,calculation of water flowing the fract“ 。d 。“。 in north 剖面采空区 线号 编号 霖 高度 板埋深/ 带商度 备 备注 N1采空区I 50 110 306 - 0 (、 /-/f N2采空区I 100 176 390.81 H<H, N。采空区I 45 212 435.53 H%H/ N 采空区I 65 184 340.42 H<Hf N5 已回填 已回填 N6 蠢囊婆曩磊箍蚕 署地表投影的距离(7.1 42 m,m) .r整动 显距离(34・38 mJ 700 丁一了— — ————~ 650 恒600 55O 500 0 40 80 120 160 200 240 280 里程/rll 图6 N 剖面线解析法计算简图 Fig.6 Diagram analysis method of gob imp 。 on surface in N4 section line 受塌陷及伴生地裂缝灾害危害,危害程度大,预测评 价结果为危险性大;在移动边界与稳定边界之内的 区域工程遭受塌陷灾害危险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 一 一∞ ∞如 表5 采空区对顶板的影响范围计算结果 Table 5 Result for the impact of mined area Oil roof surface 预测评价结果为危险性中等;在稳定边界以外区域, 不受煤矿开采及采空区的影响,工程建设遭受塌陷灾 害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预测评价结果为危险性小。 4研究区综合性分区评估 综合评估是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 采用定性、半定量的方法评估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确定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级别 引,其标准见表6。 依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以及研究区地 面塌陷发育强度和危害程度,将评估区划分为塌陷 灾害危险性大区、中等区和小区。 表6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标准 Table 6 Criteria of geologic hazard classification 。 确 要素 一. 危险性分级 堑 塑堕亟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 危险性大 强发育 危害大 危险性中等 中等发育 危害中等 危险性小 弱发育 危害小 (1)危险性大区(I):分布在区内南、北两侧, 采空区顶板移动边界之间,塌陷及塌陷地裂缝地质 灾害严重,现状评估为塌陷及塌陷地裂缝规模小、稳 定性差、危险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主要表现为采 22 安全与环境工程 第18卷 空区顶底板围岩的移动破坏危及地表建筑物的安全 使用,预测评估为危险性大区,综合评估为危险性大 区,面积约4.12 km。。 结构处理,可以进行一般工业厂房建设;对塌陷危险 性小区(Ⅲ),场地适宜工程建设,该区域内地质环境 简单,工程建设遭受塌陷危害的可能性小,引发、加 剧塌陷的可能性小,危险性也小,易于处理。 (2)危险性中等区(U):分布在区内南、北两 侧,采空区顶板稳定边界与移动边界之间,目前没有 (2)在有煤矿采空塌陷存在的场地进行工程建 设时,塌陷危险性评价可作为前期地质灾害评价的 依据,但不能代替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同时,还要加 发现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现状评估为危险性小区,预 测评估为可能会受到煤矿采空影响,综合评估为危 险性中等区,面积约0.86 km。。 (3)危险性小区(I]I):分布在区内中部、顶板稳 强采空塌陷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工作,并需在预测 塌陷区内设立警示标志。 参考文献: [13张云明.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方法探讨[J].铁道勘 测与设计,2007,(3):58—62. [21张建,张远芳,袁铁柱,等.采空区稳定性分析与评价[J].水利与 建筑工程学报,2010,8(2):145—146. 定边界以外的区域,没有塌陷、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等 地质灾害发育,现状评估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预测 评估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综合评估为地质灾害危 险性小区,面积约10.19 km。。 5结论 [3]余克井,刘金保.某矿山住宅区地下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及治理 口].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0,31(3):1—3. [4]李智毅,唐辉明.岩土工程勘察[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 (1)采空塌陷危险性综合评估研究可为采空区 场地的工程建设、用地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 学依据:对塌陷危险性大区(I),工程建设易加剧塌 陷灾害发生,建设场地适宜性差,不能作为建设工程 社,2000:5—10. [53雷宛.工程与环境物探教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乌鲁木齐八道湾某煤矿地面塌陷地质灾 害勘查报告[R].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0. [73 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Is3. 用地;对塌陷危险性中等区(Ⅱ),建设场地基本适 宜,不能建设重要建筑物,对建筑物基础进行相应的 Is]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Is1.2004. (上接第17页) 由图9可知:随着库水位的下降,西壤坡斜坡稳 近孔隙水压力发生明显变化,但坡体内部影响甚微 (2)通过对岸坡进行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模拟 定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同样选取其中的 M-P法进行稳定性变化分析,在库水位175 m与降 雨作用下,西壤坡的稳定性系数为1.717;当库水位 降至145 m时,西壤坡的稳定性系数为1_848,斜坡 的稳定性系数涨幅为7.62 。在库水位下降的前 期,西壤坡的稳定性系数有所下降,笔者判断是由于 库水位的骤降,坡体内地下水的滞后效应而在坡体 内形成一定的动水压力,在动水压力的作用下,坡体 的下滑力增大,从而导致坡体稳定性的降低,但随着 分析,得到了西壤坡斜坡变形特征云图,通过对云图 的分析,得到西壤坡在各种工况下变形相对较小,说 明岸坡在库水位变化与降雨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 (3)采用Janbu法、Bishop法、M—P法分别对西 壤坡在145 Ill、151 ri1、157 ITI、163 m、169 m、175 12"1 时库水位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得到了稳定性的变化 规律。库水位上升过程中,初期稳定性变化甚微,随 着时间的增加稳定性系数逐渐降低;在库水位下降 时间的推移,坡体内动水压力逐渐降低,故而又呈现 随着库水位下降、稳定性系数不断升高的特征。 过程中,稳定性系数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廖秋林,李晓,李守定,等.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的发生、地质地 貌特征、成因及滑坡判据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 24(1 7):3 146—3 153. 4结 论 (1)库水位由145 1TI升至175 rn的过程中,地 下水位浸润线呈明显向岸坡内弯曲的形态,岸坡地 下水位并不立即随库水位快速上升,具有一定的滞 后性,孔隙水压力分布随着库水位上涨而改变;库水 位由175 m降至145 m的过程中,地下水位浸润线 明显向岸坡外弯曲,孑L隙水压力分布随着库水位下 [z]吴宏伟,陈守义,庞宇威.雨水人渗对非饱和土坡稳定性影响的 参数研究[J].岩土力学,1999,2O(1):1—14. [33李远耀.三峡库首区顺层基岩岸坡变形机制与稳定性研究[D].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陈丽霞.三峡水库库岸单体滑坡灾害风险预测研究[D].武汉:中 国地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5]柴波.巴东新城区库岸斜坡岩体结构系统研究[D].武汉:中国地 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降而明显向下弯曲。在降雨作用下,斜坡体表面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