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弱势群体的困境与出路

弱势群体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乌哈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弱势群体的困境与出路 马斌 程贯平 内容摘要:文章首先对弱势群体的概念进行7界定.并分拆7经济生活领域的几类弱势群体的 形或啜因以及各自的基本特点.最后就保障他 强≈基本生活 促进其就业和维护其合法权益等力面提出 7柄应的政策接施 关键词:弱势群体 系因 特点 露策 一、弱势群体概念的界定 弱势群体有绝对和相对之分,绝对的弱势群体概念只与静态条件有 关,相对的弱势群体概念与竞争相联系并与竞争中的优势群体相对应。 从研究的专业领域看,弱势群体的概念可分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讲, 是指在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当中静态条件处于最低状态的那部分人,这些 人若参与竞争一般会处于劣势,或者即使在相同的客观起始条件下人处于 竞争劣势的那群人。前者如儿童、残疾人、文盲:后者如在市场经济 没有竞争能力的普通民众、如在经济生活中的失业者或就业困难者。 从狭义上,它必须与所研究的领域相联系,否则就失去了针对性。 在经济生活当中,弱势群体是指那些在收入水平、就业、劳动维权等方 面处于不利状态的人的集合。从与绝对的概念相联系的静态条件考察, 包括那些客观条件原本比一般人差的群体,比如孤、独、残疾者、文 盲半文盲。这些人的收入一般比较低,如果参与就业机会、就业条件的 竞争,往往处于劣势。从与相对的概念相联系的竞争考察,包括那些在 与别人竞争同一就业岗位时落败的失业人员、下岗人员,那些合法权利 得不到有效保护甚至从事劳动报酬低廉、劳动条件恶劣、安全卫生得不 到保障的工作的就业人员。当然,将某一弱势群体单纯归为绝对的和相 对的弱势并不是非常严密,经济生活领域的弱势群体的绝对概念和相对概 念是相互联系并经常互为因果的,有的人的弱势状况就兼具两种状态, 比如很多文化素质很低的农民工,历史的原因决定了其受教育机会很少, 现在进城从事的工作大多数是苦脏累的工作。本文研究的是狭义的经济生 活领域的弱势群体。 二、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弱势群体是一个由许多不同群体组成的复杂的有机总体,不同的组成 群体有各自的形成原因和特点,需要对他们逐个分析研究才能提出有针对 性的保护政策。本文采用综合了弱势形成的原因和弱势的状态两个标准, 将组成弱势群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归为三类。 28 广东经济二oo二年十一月号(总76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农村贫困的农民以及进城打 作。有一部分人愿意并尝试寻找工 措施 工的农民工 作,但是因为自身的技能水平或者年 1、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解放后我国实行城乡户籍管理制 龄条件的约束使得他们在市场就业竞 保护弱势群体的基本措施是建立最 度,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限制农村人 争中处于劣势,另外由于思想观念等 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没有经济收入的 口向城市流动,并通过农产品价格剪 原因,使得他们不愿从事类似农民工 老人、孤儿以及程度严重的残疾人这些 刀差的方式用农村的财富支援城市工 所从事的工作,从而出现再就业困 弱势群体来说,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他 业的发展,从而导致农村的基础设施 难。由于下岗,许多的家庭经济收入 们唯一的生活保障。而对于那些失业并 远远落后城市,农民的受教育机会少 锐减,陷入绝对和相对贫困状态。 且生活已陷入困境的弱势群体成员来 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平均收入水平 3、鳏寡孤独中的部分人、老年 说,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能保证他们生 长期不及城镇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等现 人中的部分人和残疾者 存,并为未来开拓希望。白1993年6月 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经济体制 鳏寡孤独是传统意义上从物质、 上海率先在全市范围内着手探索最低生 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实行土地联产 精神、人道等方面被归类的弱势群 活保障制度到1999年9月全国有667个城 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属于自己承包 体,但是在经济生活,劳动就业领 市和1638个有建制镇的县政府所在地全 的土地并拥有了任意支配本身劳动力 域,我们认为鳏寡孤独并不都是弱势 部完成建立生活保障制度。从实行情况 的权利,从而在选择谋生手段的时候 群体。只有那些尚属劳动年龄的,经 看,经济条件好的和差的城镇在覆盖人 有了自由权,他们不仅可以选择耕种 济收入低、就业能力差的鳏夫、寡妇 数上相差很大,上海、北京、广东的 也可以选择做手艺、经商、进城打工 才算作经济生活领域的弱势群体。这 城市的实保和应保人数之比率远高于其 等方式。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农民 些人有劳动就业的愿望,是政府就业 他地方。但是不管哪里,最低生活保障 间的贫富差距开始产生。现在,那些 工作要考虑的人群。而孤(孤独老 制度的保障实施标准和水平覆盖率都极 单纯在土地上以传统的方式耕种非经 人)独(孤儿)一般都不能白食其 低,民政部门得到的专项资金很少。这 济作物的农民往往陷入绝对贫困或相 力,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理应算作 一点,从1999年1月到10月全国发放的 对贫困。 经济生活领域的弱势群体。这群人是 最低生活保障今只有1 5亿元就可看出。 再看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客观的 非劳动年龄人口,是政府社会保障工 今后,要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 文化、技能基础又决定了进城打工的 作要考虑的对象。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做的主 农民工只能找到报酬低廉的苦脏累的 老年人中的部分人。老年人群体 要工作有三。一是政府主要领导要真正 室外体力活,或者技术要求非常低的 内部中,大多数主要依靠退休金或基本 重视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拿不出大笔 劳动强度大的室内工作。农民工绝大 养老金生活,少数退休职工由于退休费 钱是实情,但是在很多发达地区领导没 多数不能享受单位的福利项目,而且 及基本养老金少且不稳定成为贫困 有真正重视它也是实情。二是要多渠道 经常在恶劣的劳动条件下工作、简陋 层。农村老年人没有稳定经济来源的 筹集资金,特别是从非弱势群体手中筹 的出租房居住、安全卫生得不到保 老年人群应属于弱势群体。 集,比如通过加大个人所得税的交纳和 障。 残疾人。残疾人是指相对于当时 发行最低生活保障福利彩票等筹资。三 2、城镇下岗人员 相同年龄的正常健康人来说,其身体、 是建立正规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机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实行以 智力或者精神状况违反常规,偏离正常 构,以便能准确统计弱势群体人数和及 体现公平为主的“低工资、广就业、 状态的人,不包括暂时性功能减退者。 时发放保障金。 高福利”的企业用工政策,这种忽视 虽然,我国已有《宪法》《劳动法》 2、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信息 效率的用工制度造成了国有企业冗员 和《残疾人社会保障法》等法律保障 在城市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将 人员过多,劳动生产率低下,企业负 残疾人劳动权益,但在全国劳动力供 长期存在大量的农民工。农民工对城镇 担过重、机器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技 大于求的背景下,生活学习不方便、 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劳动条件差的经济 术不能升级,员工技能得不到普遍提 身体条件差、技术素质低的残疾人就 部门的运行作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但 高等一系列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 业难免受到很大的冲击。据统计,到 是当他们长期找不到工作时也会给城市 力度的增强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不 2000年底我国约有残疾人6000万,其 带来社会治安问题。建议政府在城市边 断深入,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要求 中城镇有劳动能力的适龄残疾人为 缘开发廉价出租房,建立农民工聚集 国有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设备 427.5万,已就业的适龄残疾人为331. 地,既可以减轻农民工的经济负担改善 及技术更新等,那些专业技能不适应 3万,其就业率为77.49%,即还有96.2 他们的生活条件,又可以对他们进行更 这种变化的人员不得不面临下岗的结 万城镇适龄残疾人没有实现就业。 好的管理减少社会治安压力。为解决农 局。在下岗人员当中,相当一部分人 民工就业信息不畅的劣势,可以联合社 在思想上仍然没有接受自己已与原单 三、提高弱势群体生活 会劳动力市场在农民工聚集地设立就业 位失去关系的现实,或者对政府仍有 信息服务中心,向他们提供快捷的市场 依赖心理,并不是很积极的去寻找工 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的政策 广东经济二oo二年十一月号(总76期) 2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信息。 7%,提供的就业岗位占57%。德国的中 续发展,对于长期稳定就业有积极作 3、完善高等教育助学贷款机制 小工业企业,占企业总数22%,德国政府 用。但是静态地考虑,高新技术企业 弱势群体的贫困往往表现为家庭贫 也通过减轻税收等政策,大力发展中小 的资本劳动比率远高于传统劳动密集型 困。在教育收费制下,贫困家庭的孩 企业,对解决就业起了积极作用。所 企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对近期提高就 子受教育问题成为难题,特别是昂贵的 以通过提供优惠税收政策鼓励民间资 业是不利的。所以在鼓励发展高新技 高等教育更是使许多家庭陷入困境,使 本发展中小企业,扩大就业需求,帮 术企业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大对传统 许多孩子失去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若不 助一些弱势群体尽快实现再就业。 劳动密集型特别是加工型企业和服务行 解决这些人的学费来源,将形成恶性循 6、对吸收下岗人员等弱势群体 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以保证在资本一 环,使贫困家庭的子女又容易成为弱势 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 定的条件下尽可能多的提高就业量。 群体。近年来,国家推行高等教育助 通过江西、河南等省份的再就业 8、完善劳动立法,维护弱势群 学贷款制度,解决了部分人的学费难 实践可以得出一条经验:向吸收下岗 体的合法权益 题。但是,仍然有一些没有学费来源 人员的企业少收税费对促进再就业的 在法律保护方面应多方合作。立 的人未得到贷款。今后,需要多方合 效果要好于由政府出钱购买岗位的政 法部门在完善劳动立法中,应该加强 作建立更完善的信用机制以完善高等教 策。两项政策的区别的实质仅在于同 针对弱势群体的劳动立法,以消除法 育助学贷款制度,让处于弱势群体的家 样一笔资金是先放在政府手中还是先 律“死角”,同时新闻媒体加大宣传 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 放在企业手中。若放在政府手中则很 以启发和培养弱势群体的权利意识, 4、高等院校免费向下岗人员等弱 难使企业长久实行,原因在于在获取 执法部门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不致使法律 势群体提供培训 补贴的过程中企业处于被动状态,要 流于形式和口号,形成弱势群体知道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下岗 么是取得补贴的过程烦琐,要么就是 并敢于争取其合法权益和政府善于维护 人员一般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他们的 专项补贴款不能完全到位。而对吸收 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局面。 下岗很多是因为其专业或技能水平长久 下岗人员达到一定数量的企业实行减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经济 未得到提高。对于这些人,得到系统 免税的政策将企业置于主动位置,这 与管理学院) 的技能培训才是他们日后参与劳动力市 样可以有效鼓励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 场竞争的最大保证。但是,在教育产 吸收下岗人员等弱势群体。 参考文献: 胡鞍钢.《跨入新世纪的最大挑战:中国进入 业化的情况下,市场化的培训其收费昂 7、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扶 高失业阶段》,载人大复印资料,2000年,第4期 贵,很少有下岗人员能够承受得起。安 持力度 汝信等编.(200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 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徽省通过高校免费向下岗人员提供培训 我们目前普遍的观点是要大力发 朱凤岐等著.《中国反贫困研究》,中国计划 的方法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样 展高新技术企业。重视发展高新技术 出版社,1996年 孙光德.董克用.中国社会保障概论.北京:中 本。目前的高校仍然是一个事业型机 企业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决不能因此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构,主要由政府财政支撑,为政府分 而忽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高新 周天勇.《中国就业、再就业与劳动力转移 忧是分内之事,也是高校应该尽的义 技术企业的发展可保证国民经济的持 的趋势和出路》,财经问题研究,l999年第l l期 务。高校提供这方面的培训也不会增加 太多负担,因为它们有现成的培训场所 和设施,有良好的教师队伍和教学水 平。 5、 采取优惠措施,积极扶持中小 企业发展 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是西方国家 一条有效的再就业经验。英国从1 9 78 年到1 984年用减轻税收、增加开工贷 款等措施,每年促成8O多万个小企业得 以创立,对安置失业者再就业起了较好的 作用。芬兰政府积极为企业资金筹措提 供方便,优先向小企业提供优惠低息贷 款,各地方政府积极资助中小企业进行产 品的科研和开发,协助企业培训职工,及 时向企业提供市场信息,这些措施的实 行,有效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使得 2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99. 广东经济二oo二年十一月号(总76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