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1年第6期 李登屹柱式采空区煤柱稳定性分析与蹬空开采可行性研究 49 “三带”判别理论认为下部煤层开采后,采空 区上覆岩层将产生移动变形,可能会形成“三带”, 即垮落带、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 。 (1)垮落带高度的确定。根据现场数据计算, 垮落带高度在7.47~1 1.87 m之间,8 、l1 煤层之 间的最小垂距h为23.81 m,大于11 煤层的垮落 带最大高度11.87 m。 (2)裂隙带高度的确定。按照上下两层煤的 最小垂距大于下煤层的垮落带高度计算,8 煤层 裂隙带高度22.0~33.2 m,11 煤层裂隙带高度 46.7 m。取其标高最高者作为两煤层的裂隙带最 大高度,则8 、1 1 两层煤层的裂隙带最大高度可 达到8 煤层之上33.21 m,而11 煤层上距8 煤 层23.81~42.15 in,平均37.65 m。结合以上分析 可知8 煤层处于11 煤层垮落带之上、裂隙带范 围之内,煤层结构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需要采 取一定的安全措施才能保证8 煤层的正常开采。 3 1 1 煤开采后上覆岩层破坏特征及煤柱 稳定性分析 3.1 关键层叠合破断距的计算 复合岩层载荷计算示意图如图2所示。1 1 煤 层开采后,直接顶直接垮落,而老顶由于其厚度 大,弹性模量较大,可视为关键层,该岩层很难垮 落。根据关键层理论,利用组合梁中剪力和弯矩由 各岩层小截面负担,可得出上方第n层岩层对第 m层岩层载荷计算公式 ]: 3 Eh…h n .. (q,。), =一 j (2) ∑ i=】 式中,(q ) 为第n层岩层对第m层岩层影响 时的载荷,kPa;E,、E 分别为第i、m层岩层弹性模 量,GPa;h.…h分别为第i、/Tt层岩层厚度,m。 图2复合岩层载荷计算示意图 比较采空区沿煤层走向和倾向的水平最大悬 空尺度,取其中小值作为1 1 煤层刀柱采空区悬 空跨度,则f=(f一,,…)…=14 m。考虑上部8 煤开 采对层间岩层的影响,计算1 1 煤老顶的破断距 为: = v ̄ZR;/q (3) 式中,h,为11 煤层老顶的厚度,m;R,为11 煤层老顶的抗拉强度,MPa;q 为不考虑8 煤采 动影响时1 1 煤老顶所承受的均布载荷与由于上 方8 煤层采动影响引起的作用在1 1 煤老顶上的 等效均布载荷之和,MPa。经计算:L2=45.2 m> /=14 m。由此可判断1 1 煤层刀柱式采空区上方的 8 煤层可以进行蹬空开采。 3-2 1 1 煤层煤柱稳定性分析[ 1 1 煤层采用刀柱式开采,留设的煤柱主要是 采空区刀柱、巷道保护煤柱和井田边界保护煤柱。 3.2.1煤柱受力分析 估算煤柱负载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简单的 是辅助面积理论。煤柱载荷示意如图3所示。 H Ih 煤柱 ■■_ 采空区 采卒区 _ 图3煤柱载荷示意图 若煤柱两侧均已采空,采空区岩层垮落高度 为厅,且开采深度 与采空区宽度,J满足H>L・ctg6/2 时,长条形煤柱上的总载荷为: P=k l【 (W+L) 一 斗 JI (4) 式中,P为煤柱上的总载荷,kN; 为煤柱宽 度,m; 为采空区上覆岩层垮落角,一般为65。; 为上覆岩层平均容重,kN/m ; 为载荷系数。 由于上覆岩层结构一般具有一定的自承能 力,覆岩传递下来的自重应力只是岩层自重应力 的一部分,当煤柱两侧均被采空时,一般取岩层载 荷传递系数 :1/3,则煤柱上单位面积的载荷即平 均应力为: = L)H一 ] (5) 3.2.2煤柱强度分析 刀柱式采空区留设的是长条形煤柱,故选用 以下公式来计算煤柱的强度比较合适。 50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1年第6期 =trc‘[0.64+0.54 W/h-O.18WE/(Lh)] (6) 式中, 为临界尺寸时煤柱的抗压强度, MPa;W为煤柱宽度,In;h为煤层厚度,In;f为煤 柱长度,m。 3.2.3煤柱稳定性计算 3.2.3.1 6 In宽刀柱的稳定性分析 1 1 煤层采用刀柱式开采,根据开采技术参 数,采空区宽度L=14 HI,刀柱宽度W=6 1TI,采深 H=330 in,刀柱长度z=80 m,由式(5)计算可得煤 柱上的平均应力为:o-p=16.14 MPa;由式(6)计算 煤柱强度,其中 为临界尺寸时煤柱的抗压强 度,orc取为13.89 MPa,计算得到:s =28.91 MPa。 则11 煤层采空区刀柱的强度系数为: : :1.79 (7) l6・4 F大于煤柱安全系数1.5,可见11 煤层刀柱 式开采留设的刀柱所承受的载荷小于其煤柱强 度,煤柱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上部8 煤层开 采后,其稳定性可能会有所降低。 3.2.3.2护巷煤柱的稳定性分析 类似的,代人现场数据由式(5)计算可得煤柱 上的平均应力trp=18.38 MPa,考虑到护巷煤柱较 长,可视为无限长煤柱,则有 =42.27 MPa,由式 (7)得护巷煤柱的强度系数F--2.3,大于煤柱安全 系数1.5,可见刀柱式开采条件下留设的15 HI宽 护巷煤柱所承受的载荷远小于其煤柱强度,8 煤 开采后,仍能保持长期稳定。 3。3煤柱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通过FLAC,r,3.0数值模拟软件,对刀柱式开 采条件下8 煤开采前后11 煤层采空区刀柱、护 巷煤柱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对8*煤开采前后 l 1 煤采空区煤柱及上覆岩层塑性破坏的分析,可 见,由于 、11 煤层间距较大, 煤层的采动过程 对11 煤层采空区上覆岩层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11 煤层煤柱的稳定性较好,刀柱的边缘可能已经 破坏,但刀柱的中心核区还具有承载能力,8 煤开 采后,刀柱破坏的可能性比较大,护巷煤柱的承载 能力高,稳定性相对较好。 4 7 煤层开采下伏岩层破坏特征及煤柱 稳定性 4.1 7 煤采空区煤柱变形破坏分析 4.1.1煤柱受力分析 结合7 煤层赋存情况可知,7 煤层平均采厚 2.08 in,埋深约280 m,上覆岩层的平均容重 为 0.025 MN/m3,7 煤层工作面长80HI,采14In留6m 宽刀柱,护巷煤柱宽15 In,上述数据代入式(5)得 到7 煤刀柱所受载荷为crp=14.75 MPa。 4.1.2煤柱强度分析 类似的,选用公式(6)代入7 煤各项数据计算 得到7 煤刀柱所能承受极限载荷Sp=32.84 MPa, 1 ̄17 煤层采空区刀柱实际承受的荷载14.75 MPa 小于其能承受的极限荷载32.84 MPa,故判断7 煤层采空区煤柱的稳定性较好,能够保持长期稳 定。 4.1.3煤柱的应力分布分析 运用岩体的极限平衡理论,可以计算出塑性 区的宽度 即支承压力峰值与煤柱边缘之间的 距离,其计算式为: n。:— lm n—kTH+c ̄ctg9 (8) pl c 式中,m为煤层开采厚度,m;s为三轴应力系 数, = l-sln ̄ i厂为煤层与顶底板接触面的摩擦系 数; 为应力集中系数;p.为支架对煤帮的阻力, kN;c为煤体的粘聚力,MPa; ̄为煤体的内摩擦 角,(。);H为采深,m。 根据7 煤层的开采情况,平均采厚为2 1TI,开 采深度为280 HI,支架对煤帮的阻力取6.0 kN,内 摩擦角为40.32。,内聚力为4.15 MPa,煤层与顶底 板接触面的摩擦系数取O.2,对于煤柱,由于受两 侧采动的影响,应力集中系数 的值会达到4~5 以上,这里取大值5。把以上数据代入式(8)计算 得到煤柱塑性区宽度为: 。=0.60 m。 所以,煤柱左右两侧塑性屈服的宽度之和约 为1.2 m,7 煤层煤柱宽度为6 m,则煤柱中部弹 性核的宽度约为4.8 HI。这说明7 煤层采用刀柱 式开采时,煤柱不能完全塑性屈服,在煤柱上会产 生应力集中,但8 煤开采以后,由于两层煤距离 很近,受采动影响显著,推测7 煤采空区煤柱会 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并会对8 煤的安全回采造 成影响。 4.2 7 煤底板破坏对8 煤开采的影响 根据魏西科(A.S.Vesic)提出的塑性滑移时 岩土层极限承载力的综合计算公式,可得到极限 支承压力条件下破坏区的最大深度h 计算公式。 b一 竺 ! l 丁J (9) “ 2cos 式中,0为7 煤层底板岩体的内摩擦角,为 201 1年第6期 李登屹40.32。。经计算, m=1.41 m。 柱式采空区煤柱稳定性分析与蹬空开采可行性研究 一5 1 定程度的增加;由于两层煤层间距平均为8.25 m, 定影响,故在8 煤开采过程中需采取必要的安 可见,在7 煤层开采引起的支承压力作用 7 煤层底板的破坏会对8 煤层蹬空开采会产生 一下,煤层底板岩体最大破坏深度为1.41 m,这是基 于长壁式开采条件下底板破坏深度的理论计算 值,由前文分析可知,7 煤层刀柱式开采对底板的 破坏程度要小于长壁式开采,故可以认为7 煤层 底板的破坏深度小于1.41 111,对8 煤开采的影响 不大。 全措施。 [参考文献] f1]孔令海.近距离煤层条带上行开采煤岩层变形破坏机 理及数值模拟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04 [2]冯国瑞,张绪言,李建军,等.刀柱采空区上方遗弃煤 5结论 层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J].煤炭学报,2009(6) [3]马立强,汪理全,张东升,等.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 可行性研究与工程应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 通过对甘庄煤矿现场地质条件进行调研,利 用理论分析、力学计算、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对 8 煤层蹬空开采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得 出以下结论:①首先对影响蹬空开采的各种因素 和传统理论判定方法进行分析,初步判断认为8 煤层进行蹬空开采在理论上是可行的。②对1 1 煤层采空区刀柱和护巷煤柱的稳定性进行理论计 科学版),2007(12) [4]冯国瑞,闫永敢,杨双锁,等.长壁开采上覆岩层损伤 范围及上行开采的层间距分析[.1].煤炭学报,2009(8) [5]于斌.大同矿区综采工作面上行开采技术实践[J].煤 炭科学技术,2004(41 [作者简介] 算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下伏煤层煤柱对8 煤层实施综合机械化蹬空开采的影响不大。③8 煤回采后,7 煤底板、煤柱的应力与塑性破坏都有 李登屹(1969一),男,山西大同人,工程师,1992年毕 业于山西矿业学院,现在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山西中新甘 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1—03—28] (上接第47页) 此,采用新支护方案的经济效益是显著的。 (4)其它要点。对围岩条件差的锚索应尽量 靠近迎头安装;锚索外露长度控制在300 mm左 右;锚索的张紧力控制在100~120 kN;锚索安装 48 h后,如发现锚索预紧力下降,应及时补拉;张 拉时发现锚固力不合格的应在其附近补打合格锚 索。 5结论 (1)原支护巷道围岩变形严重,顶煤下沉量 大,部分锚索被拉断;两帮顶角锚杆托盘破损严 重,失去护帮支护能力,加之煤柱帮竖向节理发 育,片帮严重,并且底鼓量大,进一步造成两帮移 近和顶板下沉,受两次采动影响,使巷道围岩破碎 区和塑性区增大,巷道维护困难。因此,该技术的 4经济效益分析 从西川矿的生产实践可知,采用新支护方案 关键是有效控制顶板,提高两帮支护阻力,减少两 后,1 107回风顺槽迎采前巷道支护材料消耗费用 为1 173.96元/m,两帮迎采后比迎采前每排减少1 根锚杆,巷道支护材料消耗费用为1 094.1 1元/m, 而采用原支护方案巷道材料费用840.55元/m,按 可采走向长度1 335 m计算,迎采前巷道长度为 600 m,迎采后巷道长度为735 m,则支护材料成 本增加38.64万元。1 107回风顺槽在采用新的锚 帮的收敛变形,依靠对两帮、底角支护的加强,控 制底板的变形,实现对迎采动压巷道的稳定性控 制。 (2)锚杆支护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锚杆预紧 力和支护强度,通过研究认为,锚杆的预紧力在 20 30 kN,支护强度在0.2~0.3 MPa是比较合理 的;并强调了锚杆支护的动态设计方法和锚杆支 护技术路线,为西川煤矿以后的锚杆支护提供新 的设计方法和途径。 [作者简介] 杆支护方案后,在1105工作面和1107工作面回 采期间,基本不需要翻修。而采用原支护方案约 60%的巷道需要翻修,翻修费用按1 500元/m,原 支护方案成本增加120多万元。 李普红(1966一),男,工程师,现任江苏矿业工程集团 有限公司第四工程处副处长。 [收稿日期:2ol1—04—01] 采用新支护方案可节省费用81.51万元,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