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5章 个案工作方法

第5章 个案工作方法

来源:乌哈旅游


17

23.林老伯身体一直很好,突发脑梗后生活无法自理,靠老伴和子女照顾。为此,林老伯一直心情郁闷,认为自己成了家里的累赘,不如死掉算了。如果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进行分析,林老伯的非理性信念是()。P124

A.自己身体应该永远健康 B.不想麻烦别人照顾自己

C.不希望自己拖累了家庭 D.生老病死是无法抗拒的

24.通过社会工作者小王的服务,转到城里读书的小芳逐渐适应了新学校的生活,和同学们成为了好朋友。虽然学习成绩还有待提高,但小芳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主动性越来越强,最近她主动提出要结束个案服务。对此,小王适宜的做法是()。P142

A.同意结案,对个案服务进行总结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B.同意结案,但要转介给小芳所在学校的老师继续开展服务

C.不同意结案,因为小芳的学习成绩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D.不同意结案,因为能否结案不取决于小芳的主观意愿

25.老张退休后,一直不能适应退休生活,出现了抑郁,向社会工作者小李求助。社会工作者小李介入后采用任务中心模式对老张开展服务。此时,小李应重点关注老张的()。任务中心、认知行为、心理社会、人本治疗

A.自主性 B.认知 C.抗逆力 D.动机

26.小强正值“叛逆期”,对父母的管教日益反感,有几次因学习成绩下滑和迷恋网游跟父母发生争吵,还声称要离家出走。小强父亲对此火冒三丈,觉得这个儿子白养了,小强母亲向社会工作者老张求助。老张引导他们理解相互的感受、想法和期待,协助他们从新的角度来看待家庭中的规则。上述工作过程,反映出老张运用的主要治疗模式是()。P134

A.任务中心模式 B.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C.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 D.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27.个案会谈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进行的有目的的专业谈话。下列关于会谈的说法,正确的是()。送分题P144

A.会谈是无法提前预设目标的 B.会谈没有环境与空间的限制

C.会谈是时间及主题上有机的互动过程

D.会谈中社会工作者可以自由地谈论问题

28.服务对象:“我工作很忙,平时婆婆帮忙带孩子。你也知道隔代亲,老人家比较宠孩子,小孩子现在说话就没大没小的,管了婆婆就不高兴,不管我又怕孩子越大越不好管,跟我也不亲了。”

社会工作者:“您刚才讲的,我的理解是您希望孩子懂规矩,但是找不到让婆婆接受、孩子又不逆反的方法,是吗?”P145

上述对话中,社会工作者采用的技巧是()。支持、引导、影响

A.忠告 B.澄清 C.对焦 D.对质

29.9岁的玲玲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父母,右腿截肢,玲玲的奶奶成了她的监护人,并向社会工作者小王求助。小王对玲玲的现状进行评估,制定了周密的服务计划,包括:向民政部门申请临时救助;联系假肢中心为玲玲安装假肢;联系康复中心为玲玲进行康复训练;协调咨询师为玲玲做心理辅导;为玲玲安排寄宿学校等。这些做法体现了个案管理实施的()。P154

A.服务监督原则 B.包裹式服务原则

C.服务倡导原则 D.服务对象参与原则

(16)24.刘女士因生活压力大,前来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小王在认真分析刘女士的情况后,既重视解决她的心理问题,也注重去改善导致压力问题的社会环境因素。小王的上述做法依据的是( )。P119 A.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B.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C.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D.任务中心治疗模式

25.李先生中年失业,多次找工作未果,失去了信心,整日借酒消愁,妻子为此跟他离了婚,带着孩子搬走了。李先生找社会工作者小林倾诉:“我太没用了,活着真没意思。”小林说:“李先生,您已经在非常努力地找工作了,只是因为经济形势暂时不好,工作不好找,您别灰心,我们一起再看看是否有其他工作机会。”小林的上述回应所遵循的危机介入原则是( )。P129

A.限定目标 B.反映感受 C.提供支持 D.替代选择

26.社会工作者注重自身品格和态度的培养,强调个案辅导过程应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建立伙伴关系,创造一个有利于服务对象自我成长的环境,帮助服务对象通过个人的力量实现改变。上述内容反映出社会工作者采用的是( )。P131

A.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B.人本治疗模式 C.任务中心治疗模式 D.行为治疗模式

27.7岁的阳阳在娇惯中长大,当其想法不能得到满足时,父母会因其哭闹而妥协,阳阳成了整个家庭的“小太阳”。根据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该家庭关系结构属于( )。P132

A.倒三角 B.纠缠 C.三角缠 D.疏离

28.80岁的张大妈向社会工作者诉说去住养老院的事情,她说:“我一想到搬家就害怕,我住在这里有老邻居,到那儿我一个人也不认识,很紧张,怎么办呢?”此时,社会工作者最佳的同理回应是( )。

A.“你一提到离开家就担心,是舍不得离开老邻居和朋友吧,我会常陪他们去看你的”

B.“听起来你很害怕离开熟悉的环境,但那里的人也很好,有各种丰富的活动,你都可以去参加啊”

C.“不要担心,你很快会在那里交到新朋友,养老院里有人照顾,说不定你还觉得该早点儿去住呢”

D.“听起来你对搬家有很多复杂的想法,一方面你想住进去,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照料,

另一方面你又很担心自己会孤单、寂寞,希望和你熟悉的人在一起”

29.社会工作者小王在例行社区走访中,发现有位老伯常在街心花园默默发呆,小王主动与老伯交谈,得知他老伴刚刚去世,儿子在国外工作,也没什么朋友,老伴觉得孤单寂寞,小王在征得老伯同意后,开始为老伯提供个案服务。该服务对象来源属于( )。

A.外展工作 B.本人求助 C.个案访视 D.社区转介

(15)23.关于个案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P151

A.个案管理就是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管理好服务对象

B.个案管理就是为服务对象的特殊需要提供各类直接的服务

C.个案管理就是把每个服务对象的档案建成电子文档管理好,以便随时查询

D.个案管理就是社会工作者协调和管理好各种资源,满足服务对象的多种需要

24.下列说法中,属于非理性信念的是()。P124普遍化

A.“我是一个企业高管,我这么优秀,我的女儿肯定会优秀。”

B.“这次考试又考砸了,看来,我还是努力不够,还得继续加油!”

C.“我从小生活很苦,现在大学毕业工作了,希望生活可以慢慢好起采。”

D.“我儿子毕业快半年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唉,现在合适的工作不好找。”

25.高三学生小潼焦虑,失眠,学习成绩下降,小刘经过初步评估首先运用放松练习的技术,减轻小潼的心理焦虑,小刘扮演的专业角色()。P140

A.教育者 B.治疗者 C.使能者 D.协调者

26.病态家庭结构中的三角缠是指()。P132

A.家庭成员之间只有通过第三方才能实现沟通

B.家庭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边界不清晰,关系纠缠

C.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时,有些成员形成了同盟

D.家庭中的权力并不集中在父母手里,而是掌握在孩子手里

27.服务对象:“我们总吵架,他从来不管家里的事,也不花心思在孩子身上,还常常找借口不回家。要不是为了孩子,我们早就离婚了。可是,近来连孩子也嫌我烦,不理不睬的,我的心都伤透了。为什么谁都不理解我呢?”

社会工作者:“丈夫和孩子对您为家庭的付出不理解,这让您很伤心,很烦恼”。

上述对话中,社会工作者运用的技巧是()。P144

A.对质 B.澄清 C.同理 D.重构

28.社会工作者小王对服务对象说:“我知道您经历这些事情挺不容易的。但是,用喝酒来发泄情绪对自己身体不好,也增加家里负担,您还是把酒戒了吧。”小王的上述回应中体现的服务技巧是()。P120

A.直接影响 B.非理性信念辩论 C.集中焦点 D.现实情况反思

29.小冯性格内向,结婚后与公婆在一起居住,经常与婆婆发生冲突。为此,她很烦恼,感到心理压力很大。社会工作者小刘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对小冯问题的产生时间、重要影响事件进行评估分析。小刘所做的评估是()。P121

A.分类诊断 B.心理动态诊断 C.缘由诊断 D.非理性信念诊断

(14)23.小林母亲:“我家小林失业几个月了,谢谢您多次给他介绍工作,可是这孩子每次都不去,天天躲在家里,我很生气,也让您失望了!”社会工作者小王:“我能体会您的心情。不过,小林虽然让您有些失望。但也许他有自己的理由。”(转向小林)“小林,正好您妈妈也在,能说说您的想法吗?”

上述对话反映了人本治疗模式辅导关系中( )的特点。P131

A.方向引导 B.无条件接纳 C.合理界定任务 D.有条件沟通

24.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人格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评估.如果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看,这一评估采用的诊断方式是( )。P121

A.心理动态诊断 B.分类诊断 C诽理性信念诊断 D.缘由诊断

25.社会工作者运用任务中心模式开展治疗时,注重鼓励服务对象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给予服务对象及时回馈,使服务对象体会到社会工作者的关心和尊重。这属于沟通行为的( )要素。P126

A.有层次 B.有系统 C.有组织 D.有反应

26.最近小军的父母离婚了,他突然对学习以及学校活动失去兴趣,成绩急剧下降,经常躲在自己房间,不出家门,精神萎靡不振,觉得生活毫无意义。经老师推荐,小军来找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按照危机介入模式,小军的危机处于( )阶段。P128知识点已经更新

A.发生 B.应对 C.解决 D.恢复

27.在个案工作中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不同于行为治疗模式和认知治疗模式。下列表述中,能体现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特点的是( )。P123

A.强调以服务对象认知改变为主,并通过对其内部意识加工过程的了解把握其行为变化

B.依据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原理,直接安排服务对象的治疗活动

C.治疗中社会工作者承担主要责任,服务对象只需接受治疗理念

D.社会工作者设计“生活日程”,让服务对象依照此进行行为矫正

28.小明的父亲长期外出工作,无暇顾家。小明母亲和小明相互依靠,并对小明给予无

微不至的照顾,有事也只对他说。小明长大后,依然保持着凡事都由妈妈决定的习惯,常把“妈妈说”挂在嘴边,工作面试也让妈妈陪同前往。从家庭结构角度看,小明的家庭存在的问题是( )。P132

A.三角缠 B.纠缠与疏离 C.退化 D.倒三角

29.服务对象:“我要是考不上研究生,我妈妈会非常不高兴,那真可怕!”

社会工作者:“唔.那我们先看看您妈妈会怎么不高兴?”

服务对象:“可能会不理我吧”。

社会工作者:“会一直不理您吗?”

服务对象:(笑)“那倒不会,只是应该不太满意吧”。

社会工作者:“您看,您所说的‘真可怕’会成为事实吗?”

服务对象:“呵呵,也许我把事情夸大了”。

上述对话中,社会工作者使用的是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中的( )技巧。

A.自我表露 B.替代性选择 C.理性功课 D.去灾难化

(13)23.中学生小张,父母从他小时候起就经常吵架,对小张也不关心,这使小张对父母形成了许多负面评价与感受。社会工作者小刘引导小张对自己早年经历进行重新认识

和评价,让小张反思自己对父母负面评价的形成过程、期间发生的关键事件及其对自己的影响等。小刘运用的直接治疗技巧是( )。P121

A.自我肯定反思 B.现实情况反思 C.人格发展反思 D.人际交往反思

24.服务对象小王:“我知道自己容易冲动,可是,我向同事提意见,也是出于好意,他们就是不理解。现在,同事都说我太固执,没人愿意和我一起工作,但我觉得我没做错!”社会工作者的下列回应中,应用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中认知重塑治疗技巧的是( )。P123

A.“嗯,那你和我说说具体情况吧”。

B.“嗯.那咱们商量一下怎么改变这种局面吧”。合作式的治疗关系

C.“嗯,那我去你单位和你的同事们聊聊,你同意吗”?

D.“嗯,那咱们来模拟一下。看看你的想法是否合适”。

25.在个案面谈过程中,服务对象小军反复强调自己要放弃学业,因为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考不好,是个生活的失败者,对自己非常失望。为了协助小军改变负面认知,社会工作者较宜采用的服务模式是( )。P124

A.人本治疗模式 B.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C.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D.任务中心模式

26.何先生一家四口接受家庭治疗,社会工作者请每个成员讲述家庭的问题。何先生

首先发言,指责妻子不懂持家。妻子立即反驳说丈夫赚钱太少,导致自己持家困难。何先生的母亲支持儿子,责怪儿媳不孝顺老人,不体谅丈夫,不懂得教导女儿。9岁的女儿则一言不发,蜷缩在母亲身旁。社会工作者在观察家庭成员的沟通情况后.与何先生一家一起制定了辅导计划。P133

下一步首先要进行的辅导任务是( )。

A.提升家庭的适应能力 B.改善家庭的权力结构

C.协助家庭成员认识到彼此看法的差异 D.促进家庭成员的自我发展

27.社会工作者:“你妈妈上周不幸去世。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难过。”服务对象:(开始哭泣)

社会工作者:“(递给他纸巾)你坚持每天上课,下课后还帮爸爸做家务,表现得很坚强。”

服务对象:“爸爸也很辛苦的。”

社会工作者:“所以你要面对现实,和爸爸要互相扶持,多沟通,尽快走出阴影。”在上述对话中,社会工作者遵循的危机介入原则是( )。P129

A.限定目标 B.强调优点 C.反映感受 D.自我表露

28.服务对象向社会工作者抱怨道:“我妈妈好罗唆,我做什么她都看不顺眼,什么都要管.我受不了我妈妈管教我的方式。”社会工作者运用自我表露技巧,最适当的回应是

( )。

A.“我能理解你这种感受.谁都不喜欢罗唆的人”

B.“我觉得你要想想你妈妈是因为爱你才这么做的,她是为你好”

C.“当年我也接受不了妈妈的罗唆,但后来我还是理解了妈妈”

D.“父母管孩子都是为了孩子好.这一点你要理解”

29.在个案管理的实施原则中,为了向服务对象提供更符合需求的服务,并维护服务的公平性,需要对服务对象的问题、需要及资源等进行深入了解,这是个案管理中的( )原则。P154

A.服务评估 B.资源整合 C.专业合作 D.服务协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