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
本守则适用于我厂产的所有低压开关设备及动力配电箱的母线加工和安装。除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外,其他原则也可用高压柜。
二、母线的选用
母线应根据回路电流,按长期允许发执条件和动热稳定要求选用铝母线或铜母线及铜芯塑料线,所选用母线必须符合标准GB5584-85《铝母线》和GB55852-85《铜母线》的规定。选择时还应考虑竖放散热条件好,平放散热差对载量的影响,如用户另有要求,则按用户要求,选取合适的母线。
1、常用母线规格及载流量见附表A1 2、铜芯塑料线见附表A2 三、材料、设备及工具
1、各种规格螺栓、螺母、垫圈、和铜、铝接头
2、弯排切割机、冲床、钻床及钻头、手动弯排机、台虎钳、套筒板手、带板手、梅花板手、锉刀、划针、钢卷尺、角尺、钢皮尺、电工刀、螺丝刀、肃线钳、手电钻等。
四、加工过程及工艺要求
1、母线材料在加工前,应进行外检查,如发现表面有裂、斑痕,凹坑及有杂技沉积物等或表面有较大气孔(铝母线直径大于5㎜、深度大于0.55㎜、铝母线直径大于5㎜、深度大于0.15㎜),应将该段剪掉。
2、整段母线下料前应基本平直,如有明显不平或不直,应加以校正。
3、按图样或样板尺寸下料(如在切割机上或冲床上切断),并去掉加工中的毛刺。 (1)下料后发现有不平整、不直或扭曲的应用木锤等加以校正,校正后母线不应有明显锤痕。
4、按母线自身要求或开关柜具体要求弯制母线,母线变曲时,注意不可用力过猛或速度过快,以免产生裂纹,同一相的两条并联母线其弯曲度应一致。
(1)母线弯曲的最小允许半径见附表A3。 (2)母线弯曲后不允许有裂纹。
(3)同组母线折弯处在安装后应保持基本一致。 5、母线开孔
(1)母线孔与螺栓规格的配合按附表A4选取。
(2)按所用母线规格和搭接形式以及电器桩头形式确定开孔尺寸后,在钻床或冲床上钻孔或冲孔。
(3)母线加工完毕,切断而及孔边应去毛刺、倒角。
6、母线与母线联接处,母线与电器桩头联接处均应搪锡、压花,在搪好锡的连接
部分涂中性凡士林。根据各厂工艺条件,也可用涂导电膏代替搪锡工艺。
(1)母线搪锡详见《搪锡工艺守则》、涂导电膏详见《导电膏涂敷工艺守则》。 (2)母线压花应用专用压花模在冲床上进行。
(3)压花前应划出压花界限(一般距联接边缘20㎜)。
7、母线一律涂黑漆,采用刷边缘应基本在一条线上,不能有漏漆、挂流、夹杂物以及其它痕迹,搭接面不应有刷漆,刷漆边缘与搭接边缘的距离为5-10㎜之间。
五、对于额定电流在200A以下的母线可以选用铜芯塑料线,两端压接铜、铝接头,其剥线长度和选用接头见附表A5,压接处裸露部分用绝缘带包扎。
六、母线安装
1、母线安装前应检查母线及其附件质量,不合格的不准安装。
2、母线较长时(一般低压柜>0.8M、GCK>0.4M)时,中间应选用合适的母线夹、绝缘子加以固定。
3、主母线搭接时,三相必须分层次错开搭接,不得交叉。同相采用两根或两根以上母线并联时,两根之间应有一个排的厚度间距(以增加散热面积)。
4、安装时,母线与母线、母线与电器桩头的搭接面必须自然贴平,不能用外力强行压平,以致命名母排产生应力,影响开关元件和母线抗动热稳定的性能。
5、螺栓在拧紧后,必须保证搭接面之间有足够的接触压力,接触是否严密可用0.05×10㎜塞尺检查。母线宽在63㎜以上者,任何方向塞入深度不大于6㎜,56㎜以下者塞入深度不大于4㎜。螺栓头部应露出螺母2-5牙。(拧紧后)不应太短,也不宜过长。
6、螺栓在母线平放时,应从上往下穿,竖放时,应从前往后穿,即将螺母置于背面。
7、由于接触面积或布置上有困难等原因,可视具情况增加过渡排联接。 8、主母线必须用母线夹夹持牢固。
9、母线除特殊情况外应按图纸要求进行安装,其布置和安装必须保证母线与其它构件及元器件、辅件之间的电气间隙(≥12㎜)和爬电距离(≥14㎜),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最低要求也满足表A8所规定的值。以及满足喷弧距离要求(详见《电气元器件、辅件安装、调式工艺守则》)。
10、对抽屉柜的所有水平母线,垂直母线、分支母线和主电路接插件带电部件之间及其对接地金属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在额定电压为380V-660V之间应不小于20㎜,允许使用绝缘包扎,绝缘套管,喷涂环氧粉末或其他绝缘材料作为母线的绝缘层,来减少母线间隙的要求,但仍应满足表A8的规定。
11、其它形式的低压开关柜,主回路母提成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对于母排排列方向,在动热稳定电流通过,有可能导致电气间隙减少时也应参照10条规定。
12、母线搭接的典型联接形式及要求见附表A6。
七、母线安装完毕后,应在母线显著位置贴上相序标志,或刷上三色漆块以标明相
序(A相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
(1)母线在柜体内相序排列见附表A7。 八、质量检查
(1)检查母弯曲处是否有裂痕,表面是否平整。
(2)检查母线搪锡处是否平滑、光亮、均匀,用塞尺检查母线搭接面间隙是否符合要求。
(3)检查母线是否安装搭接牢固,布置是否美观,是否满足电气间隙、爬电距离、飞弧距离要求。
(4)相序标志是否正确。
附表A1 单条矩形母线规格及载流量
铜母线TMY 母线截面(㎜2) 规格 15×3 20×3 25×3 30×4 40×4 40×5 50×5 50×6 60×6 60×8 60×10 80×6 80×8 80×10 100×6 100×8 100×10 120×8 120×10 面积 45 60 75 120 160 200 250 300 360 480 600 480 640 800 600 800 1000 960 1200 25℃ 200 261 323 451 593 665 816 905 1069 1251 1395 1360 553 17847 1665 1911 2121 2210 2435 最大容许电流(A) 平放 40℃ 167 212 263 368 483 541 665 738 893 1019 1136 1108 1265 1423 1356 1557 1728 1810 1984 25℃ 210 275 340 475 625 700 860 955 1125 1320 1475 1480 1690 1900 1810 2080 2310 2400 2650 竖放 40℃ 171 224 277 387 509 570 700 778 916 1075 1202 1206 1377 1548 1475 1695 1882 1956 2159 附表A2 铜芯塑料线规格及载流量
载面(㎜2) 2.5 4.0 6.0 10 16 25 35 50 70 载流量(A) 13 20 30 50 64 100 110 150 175 规格(根数×线径)㎜ BV型 1×1.76 1×2.24 1×23.73 7×1.33 7×1.70 7×2.72 7×2.50 19×1.83 19×2.14 BVR型 19×0.41 19×0.52 19×0.64 49×0.52 49×0.64 98×0.58 133×0.58 133×0.68 181×0.68 附表A3 母线弯曲(平弯)的最小半径R(母线厚度b) 材 料 规 R 格 ≤5×50 >5×50 附表A4 母线、螺栓孔、径配合
螺栓直径 M6 M8 M10 附表A5
接线头(㎜) 10 16 25 35 注:10㎜以下单芯线可用弯圆圈的方法直接安装。 附表A7 线相序排列 排 列 方 相 式 序 A B C 中性线 垂直 上 中 下 最下 水平 左 中 右 最后 前后 远 中 近 最近 标志颜色 黄 绿 红 剥线长度(㎜) 10 12 14 16 16 母线开孔 ¢6.5 ¢9 ¢11 螺栓直径 M12 M16 母线孔径 ¢13 ¢18 TML R=2b R=2b LMY R=2b R=2.5b 注:以上从柜体正面观察。(特殊情况可不按此表规定,但必须标明)
附表A6 矩形母线螺栓连接开孔尺寸
尺寸(㎜) 图例 A B D F E C ¢ 零件 直螺螺垫弹径 栓 母 圈 垫 15 20 25 30 40 40 50 50 60 80 10 12 12 15 20 M6 M20 7 10 26 11 M26 11 10 30 13 M40 13 12 M12 2 2 42 50 75 60 90 1414 22 23 M.5 13 17 17 28 12 17 3 3 63 80 80 10100 0 17 M16 4 4 8 6 15 20 25 20 25 25 35 40 30 40 15 15 15 20 20 25 25 25 30 30 M6 M6 M7 6 7 M7 10 11 M11 10 11 M11 10 11 M13 10 13 M10 M12 M12 1 1 2 1 附表A6(2) 矩形母线螺栓连接开孔尺寸
尺寸(㎜) 图例 A B D F E C ¢ 直径 M10 M12 M12 M12 螺栓 零件 螺母 垫圈 弹垫 40 50 60 60 40 50 50 60 11 14 14 17 11 14 17 17 18 22 26 26 18 22 22 26 11 13 13 13 2 2 4 2 30 40 30 30 40 40 50 50 50 50 60 60 60 60 80 80 80 80 100 100 100 12 12 15 20 15 20 20 25 30 40 30 25 30 40 30 40 50 60 40 50 60 7 10 7 7 10 10 12 12 12 12 15 15 15 1520 20 20 20 20 25 25 25 16 20 16 16 20 20 26 26 26 26 30 30 30 30 40 40 40 40 50 50 50 M5 M5 M6 M6 M6 M6 M10 5.5 M15.5 0 7 M17 0 7 M17 0 11 M111 0 11 M111 0 11 M111 2 13 M113 2 13 M113 2 13 M113 2 13 M113 2 13 M12 M12 M12 M12 2 2 4 2 80 80 100 80 80 100 17 M 16 4 4 8 4 附表A8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间隔距离(㎜) 额定绝缘电压(V) V≤60 60<V≤300 300<V≤660 电气间隙 63A以下 3 5 8 大于63A 5 6 10 3 6 10 爬电间隙 63A以下 大于63A 5 8 12 一次回路电气设备相对地的最小距离 3KV 6KV 10KV 35KV 不同相的裸导体之间及裸露带电部分至接地骨架 裸带电体部分至 正面金属封板 传动杆件裸带 75 105 100 175 2500 100 130 120 200 2500 125 155 130 225 2500 300 330 320 400 2500 裸带电体部分至网状封板或网状门 无遮栏裸导体至地(楼)板高度
电气元器件、辅件安装、调试工艺守则
一、适应范围
本守则适用于我厂生产的各型开关柜的安装及柜内各种电气元件、器件、辅件的安装、调整。
二、工艺要求
1、柜门及面板、通风门等,不得有明显挠曲和凹凸不平,外露侧板无明显凹凸不平。
2、门及面板应开启自如,门锁应开启灵活,门关闭后,不能有过大松动。 3、门、面板、通风门等,应根据柜形要求确定是否装橡胶封条,当门关好进,门缝、门和柜身之间的间隙不得大于该开关柜的防护等级IP××所规定的要求值。
4、电气元件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 (1)外壳、漆层、手柄等是否有损伤变形; (2)内部元件、灭弧罩、瓷件等应无裂纹或伤痕; (3)附件齐全完好。
5、所有电器元件必须有国家定点生产厂家的出厂合格证、说明书、规格型号符合施工图的要求,方可进行安装。合格证、说明书应妥善保管或交检验人员。
6、各类电器元件安装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影响其它电器及导线束的固定。对元件安装在整块底板上,元件安装应采用底攻丝螺钉安装方式,便于维修拆卸。
7、凡运行中需要操作的低压电器,操作手柄的安装高度不得高于1.9米,不得低于0.4米,刀开关操作手柄距地一般1.2-1.5米。
8、柜内各类电气元器件、辅件安装梁及支架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9、各安装梁之间及其与柜体之间必须选用合适的紧固件联接(紧固后露出3-5牙),且必须联接牢固,不得有松动现象。
10、各类安装梁或支架与柜体之间必须保证良好的接地;联接处有漆层的应选用接地滚花螺钉或破漆接地垫圈联接,以保证接地连续性,使之符合630A以下接地电阻≤0.1,1000A及以下接地电阻≤0.01的要求。
11、电器元件及辅件如各种继电器、接触器、仪表、按钮、信号灯、端子排等的安装调式均按该元件的说明书要求进行,确保其符合各自的安装调试规范。
12、各类元件、器件、轴件在柜内必须布置合理、美观,且应便于操作,除特殊情况外不能有歪斜,建议布置按先大后小,先一次后二次,先进线后出线的原则布置。
13、各类电气元器件、辅件必须保证安装牢固,在动作或操作时不得有明显松协或颤动,对于底座为胶林或塑料壳的元件应有防震措施(如加橡皮垫)。
14、各类电气元器件和辅件在安装时必须满足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求,电气间隙为≥12㎜,爬电距离≥14㎜,特殊情况也应符合附表A8,此外还应满足规定的喷弧距
离要求,常用电气元器件喷弧距离要求见附表A9至A22。
15、高压元件的安装应符合元件自身的安装条件,10KV级相对相、相对地母线间电气间隙≥125㎜(元件固有间隙例外)。
16、仪表门上的仪表、按钮、信号灯、继电器、开关等应布置合理、美观,排列整齐,不能有明显的歪斜和松动。继电器、按钮、信号灯应加防震垫圈旋紧安装。
17、各类继电器、仪表、按钮、信号灯、开关等所有电气元件都应贴上与施工图中项目代号相一致的标签,标志必须正确、醒目、持久。
18、端子排应装置在柜内靠前的左侧,特殊情况下可安装在左、右两侧,安装必须美观,不得歪斜,且应与柜内其它元器件及设备保持足够的间隔距离,以便于接线。此外,低压柜应多装置1-2节端子,高压柜、控制屏、继电器屏需要更多一些(由设计定),以便用户备用。
19、铭牌除GGD应装置于前门右下色,用铆灯固定外,其它应装在正面醒目位置或产品图纸要求位置,其上应标明生产厂家、产品规格、型号、出厂日期等,铭牌必须平整,不得歪斜。
三、检查
1、检查柜内所装各元器件、辅件是否与设计图纸或材料清单相符。
2、检查柜内各元器件、辅件及安装梁、支架等是否安装和联接牢固,有否松动现象。
3、柜内元器件、辅件及其它构件之间是否满足电气电隙、爬电距离及喷弧距离要求,不符则应调整。
4、前后门、仪表门、通风门是否开启灵活自如,关闭后有无过大松动。 5、各种标签、标志是否正确。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一、适用范围
本守则适用于本厂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的二次元件(如继电器、仪表、指示灯、按钮、主令开关)和一次元件的控制线圈、辅助触头等所使用的除一次线以外的绝缘导线的配置。
二、设备工具
尖嘴钳、斜口钳、剥线钳、压线钳、螺丝刀、沉孔套筒等。 三、工艺准备
1、核对电器元件是否配齐,弄号规格是否相符,器件质量有无问题。
2、消化图纸,核对元件上所贴标签是否与图纸项目代号相符,考虑线路布置方案。 3、领取与图纸要求相符的各种导线及相应数量的辅助材料,如缠绕管、捆线带、冷压端头等。
四、工艺细则
1、二次回路接线是在二次元件安装完成后进行的,根据GB2681规定,二次线颜色为黑色。电流回路用线2.5㎜2、电压回路用1.5㎜2线、接地线用黄绿双色铜塑线、可动部分布线用不小于1.5㎜2软线。
2、主电路和辅助回路多股绝缘导线的连接均采用冷压接端头的形式。
3、通常一个端子只连接一根导线,必要时允许连接二根导线,当需要连接二根以上导线时,应采用过渡端子以确保可靠的连接。
4、电器元件间的连接导线,中间不应有绞接点或焊点,接线应尽可能在固定的端子上进行。
5、在可移动的地方,如跨门连接线,必须采用多股铜芯绝缘导线,并要多留一定长度,以便不致因为移动件的移动而对导线产生机械损伤,且可坳部分两端应有卡子固定。
6、绝缘导线不应贴近裸露带电部位或带有尖角的金属边缘敷设,必须腾空3-5㎜如应用线夹固定在支架上,或敷设在行线槽内。
7、绝缘导线穿越金属隔板上的穿线孔时,为了防止导线绝缘被磨损,应在孔上加光滑的衬套或橡皮圈。
8、二次导线接入母线时,需在母线上钻¢6的孔,用¢5的螺钉连接。
9、如二次元件本身只有引出线时,应通过接线端子过渡后才能与盘内二次线连接,接线端子应就近固定之,若引出线过短,应采用锡焊的方法与二次导线连接,并套上塑料管。
五、工艺过程
1、细心考虑走线路径,布置线槽,要求横平竖直并牢固固定,衔接处要吻合严密。 2、将下好的线用模或其它光滑器具勒直(不得用虎钳、钢丝钳强行接直)。根据走线方案量材下线,下线的长度要比试测的线路长约50-100㎜,以防导线捆扎后长度不够。
3、剥线
(1)剥线时要用剥线钳并选择与导线直径相对应的钳口,剥头时不应损伤铜丝表面,如表面氧化可用电工九乱干净。
A、单股铜芯不得有擦伤、切口、裂口、凹痕等现象。 B、多股铜芯不得开裂、断股等现象。
(2)剥线的长度应根据压接的方式确定,对于螺钉固定的单股线应根据接线螺钉直径按表A23确定。
A、弯圈压接的导线 ,其弯圈方向应与螺纹拧紧的方向一致,导线的弯曲直径要适当,其内径应大于压紧螺钉直径1㎜为宜。且弯圈导线的绝缘外皮端都应有3-5㎜的间隙。
B、冷压接端头形式的多股导线,要示导线必须插入压接管或压接区的全长,但伸
出长度最大不超过1.5㎜,压接后的导线,伸出端不应妨碍紧固件的安装。
4、套管
(1)选用套管时,应尽量选用内径与所套导线或焊接部位的直径相吻合,焊接部位焊好后靠余温将套管套入,冷却后便自动收缩坚固,套管按《标记、符号加工和固定工艺守则》加工。
(2)套管剪切要求长度一致,切口整齐。
(3)所有套管标号在套装时,视图方向以面板为准,一律按由左至右,由下至上的方向安装规律进行套装,与安装表面垂直的标号套管则按由外至里的方向套装。
5、压线
(1)剥线长度应符合:剥线的长度应根据压接的方式确定,对于螺钉固定的单股线应根据接线螺钉直径按表A23确定。
(2)多股导线必须全部插装在压线管内,不得有肥股线压断或挤出现象。 (3)导线的绝缘层不得伸入导线压接区。
(4)压线管上的压线痕应压在压线管的中心位置上。 6、走线
(1)线路敷设布置时,总体线束与分支线束要求保持横平竖直,层次清楚牢固美观。
(2)横向(或纵向)总体线路,要求配置塑料线槽,分支线路采用一束式走线。 (30线槽式布线,要求槽内导线基本理顺,不得有接头和绝缘破损等现象,槽内导线不得过满,线束式布线要求理顺,线束内的导线不得绞合扭曲并加装固定夹使其固定牢固,线夹之间的间距一般情况下,横向不超过300㎜,纵向不超过400㎜,线束固定要求牢固不松动,在两个固定处之间不容许有过大的颤动,当固定线夹有间隙时,应衬垫适量的塑料,以防松动。
(4)弱电线束和强电线束应远离布置或交叉在置以防干扰。 (5)分路走线的布置
A、分路走线的双排器件(如继电器板仪表门)的线束,一律按水平居中布置,向两侧的器件分开。
B、分路部分到按钮、信号灯、熔断器、控制开关等组件的线束布置,原则上按横向对称行走,但如受到位置上的限制,允许直向对称行走。
7、线束的制作 (1)制作要求
A、同一方向两根以上平行靠近的导线,都应组成线束,线束内的导线不可绞合扭贡。
B、线束的分支导线应从线束侧方垂直引出,引出的导线应整齐,不缠绕,引出后,线束要美观、整齐、牢固。
(2)导线的绑扎
A、除装在行线槽、缠绕管和塑料软管内的线束不需用绑扎材料绑扎外其余线束均应用相应的绑扎材料进行绑扎,线束绑扎要均匀、等距、美观。
B、一般情况下,使用尼龙扎带绑扎,尼龙扎带的长度应与线束的直径相对应,以能扎紧而且机械强度相适应为原则,同时还要兼顾美观,扎紧后切除多余的部分,略留2-3㎜。
(3)导线的弯曲
A、线束或导线的弯曲,不得使用尖嘴钳或钢丝钳,只允许用手指或圆嘴钳进行弯曲,以保证导线的绝缘不受损伤。
B、绝缘导线或线束的最小弯曲半径应为其外径的三倍,同轴电缆应为其外径的6倍。
(4)导线应力的消除
A、为消除导线的应力,要求所有连接导线的长度要适宜,不允许有过紧或长短不一致的现象,一般要求连接导线都要留出松驰部分,以消除应力。
B、跨接柜门的与柜体的线束,应保证线束在最大转动范围内不被拉紧而损伤,连接线束的长度,一般取其直线距离的1.2-1.4倍,并套装缠绕管或采取其它保护措施,以防线束磨损,线束的两端应采用固定线夹固定。
C、连接器件,端子排的导线,一般采用应务消除环的形式使导线松驰,即连接到接线端的导线,应略带圆弧状,应力消除环的形式不得使导线扭绞,导线也不要留得过长。
8、连接端子
(1)连接时,应考虑导线端头裸露部分与金属构件和其它带电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产品的技术标准。
(2)导线应按顺序从螺钉底部向上排列,将直径较大的导线压在底部。 (3)端子排的连接
A、端子排必须标注标号和顺序号,要求字迹端正,清晰。 B、端子排的接线必须严格地按图施工。
C、端子排上的有螺钉必须拧紧,接线完毕后套上封盖。 六、工艺检查
1、接头螺钉有无松动现象,线路是否平、直、齐、牢。 2、所有元件不接线的端子,都需配齐紧固件,并紧固。 3、按原理图及施工接线图,检查导线连接是否正确。 4、所有接线应满足工艺文件的要求。
附表A23 螺钉直径(㎜) 剥线长度(㎜) 3 15 4 18 5 12 6 24 8 28 标记、符号加工和固定工艺守则
一、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本厂各类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各种标记符号的配置安装。 二、设备工具
套管打码面(BBY2-B)、手电钻、铆接工具、钢直尺、卷尺、镊子。 三、材料
塑料形套管、相序符号、器件标号、接地符号、铭牌、铝质铆钉、酒精。 四、导线端头套管标号加工工艺过程
1、阅读图纸,根据辅助回路二次接线图,编制套管标号表。
2、调整套管打码机,按套管标号打印标号,在每组号之间应留出两个字的间隙。 要求字迹清晰、排列整齐、间隔均匀。 3、剪切套管,要求长度一致,一般为12㎜。 五、标志符号和铭牌的加工工艺过程
1、标志符号包括相序符号、器件标号、接地符号等。 2、填写
(1)消化图纸,并根据图纸标注填写器件标号,要求:字迹工整、清晰牢固。 (2)钢印打印标记,应保证在字迹清晰的前提下,打印深度适中,材料不得发生翘曲现象,背面允许有轻微的凸出,要求排列整齐,间隔均匀。
搪锡工艺守则
一、母线搪锡是为了减小两搭接母线之间的金属电位差,防止母线搭接处电化腐蚀而在接触面上镀一层锡的工艺。因此为节约起见,只需对接触面搪锡。
二、搪锡前的化学处理:
因为轧制而成的铜或铝母线表面都有很厚的氧化膜,且在运输过程中往往粘有油污和氧化层。
三、母排化学处理方法
针对不同材质的母排,有不同的化学处理方法。
1、铝排化学处理方法:将铝母排浸在20%的碱水溶液里,浸渍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母排表面氧化物油污情况来确定,浸渍好的铝母线取出后,立即放入座热清水槽中边冲边用刷子洗干净。然后将清洗干净的铝母线拿出凉干或烘干,烘历后的铝母线即可搪锡。
2、铜母线的化学处理方法:和铝排线学处理方法基本相同,中是铜排是浸渍在浓度10%的硫酸溶液或盐酸锌溶液中,浸渍的时间很短,浸渍后即可搪锡。
四、母线搪锡的方法
母线搪锡的方法有两种:手工搪锡和超声搪锡。
1、手工搪锡:用细铜丝刷把熔化的锡粘上,往应搪锡的部位上刷,直到该部位均匀布满锡为止。用恻搪锡的表面略呈粗糙,以利增加接触点,但不应有锡堆积的现象。搪锡的长度要大于搭接长度20㎜以上。
搪锡材料一般用锡80%,锌20%的锡锌焊料,工作温度宜选在高于锡料熔点20℃左右。
手工搪锡也可将母排的搪锡部分涂上焊锡膏,浸入熔化的锡锅中,使锡附在母线的表面,母母从锡锅取出时,用抹布擦去表面浮渣,即露出搪好锡的银白色表面,锡锅容积不能太小,母排放入锡锅,锡锅温度得有明显降低,母线搪完锡后,应在搪锡部分涂上干净的中性凡士林。
2、超声波搪锡:按超声波搪锡专用设备说明书要求进行搪锡并涂中性凡士林。
导电膏涂敷工艺守则
一、导电膏的概述
导电膏是一咱由极细的多属粉末与油脂混合为糊状的电器接触涂料,具有不流失、不才化、不龟裂、不长霉、无味无毒等特点。能稳定接点的接触电阻和防止电化腐蚀现象。适用于铜――铜,铜――铝,铝――铝母线搭接面的涂敷。行业推荐,对不具备搪锡工艺的厂家或母线不便搪锡处,可用导电膏代替搪锡工艺,使用较方便。
二、导电膏防止电化腐蚀增强导电性的机理。
导电膏有较良好的导电性能,是因为导电膏内的金属粉能充分地培育母线搭妆处表面的空隙,增大母线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接触处的接触电阻。另外由于导电膏的油脂能密封住母线接触面,隔绝腐蚀性气体的浸入,防止了接触面电化腐蚀的产生,避免了电化腐蚀,导致接触电阻增大 ,接触电阻增大引起运行中I2R增大,温升变高又加快了氧化和电腐蚀进程的恶性循环。
三、国产导出膏弄号和适应范围 国产导电膏型号 TDl-1 TDl-2 适应范围 铜母线和铜母线搭接,铜――铝母线搭接 铝――铝母线搭接 四、导电膏的涂敷工艺
1、搭接母线端头用压力机或其他手段进行平整加工,其接触面不应出现划痕磕碰现象。
2、清除母线表面的油污,氧化皮与搪锡工艺守则化学处理方法相同。 3、在搭接面上预涂约0.3㎜厚的导电管。
4、在预涂了导电膏的搭接面用钢丝刷进行擦除,除掉预涂慢志膏前瞬间产生的金属氧化膜,然后用棉纱擦支预涂导电管,再重新涂上一层约0.3㎜厚的导电膏。
5、如果两母线搭接,两母线搭接面应分别按上述方法涂上导电膏,如电器端子是镀银的,则电器端子可不涂导电膏但母排还是要按上述方法涂导电膏。
6、涂导电膏注意事项:
(1)导电膏涂层要均匀,不宜过厚,涂敷面无杂物。
(2)导电膏盒(瓶)用后要旋紧,防止水蒸汽及灰尘浸入污染膏体。 (3)导电膏切勿与苯、甲苯、二甲苯混合,以免变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