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 计算机网络知识
选择题
第1题:
用路由器把一个网络分段,这样做的好处是 (1) 。
A.网络中不再有广播通信,所有的数据都通过路由转发器转发
B.路由器比交换机更有效率
C.路由器可以对分组进行过滤
D.路由器可以减少传输延迟
参考答案:C
路由器(Router)是一种典型的网络层设备。它在两个局域网之间按帧的方式传输数据,在OSI/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中被称为中介系统,完成网络层的帧中继或者叫做第3层中继的任务。路由器负责在两个局域网的网络层间按帧格式的方式传输数据,转发帧时需要改变帧中继的地址。 路由器用于连接多个逻辑上分开的网络。所谓逻辑网络代表一个单独的网络或者一个子网。当数据从一个子网传输到另一个子网时,可通过路由器来实现。可见,路由器具有判断网络地址和选择路径的功能,它能在多网络互连环境中建立灵活有效的连接,可完成用不同的数据分组和介质访问方法去连接各种子网。路由器只接受本地路由器或其他路由器的信息,
属于网络层的一种互联设备。它不关心各子网使用的硬件设备,但要求运行与网络层协议相一致的软件。 路由器分本地路由器和远程路由器。本地路由器是用来连接网络传输介质的,如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远程路由器是用来连接远程传输介质的,并要求相应的设备,如电话线要配调制解调器,无线要通过无线接收机、发射机。一般说来,异种网络互联与多个子网互联都应采用路由器来完成。 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经过路由器的每个数据帧寻找一条最佳传输路径,并将该数据帧有效地传送到目的站点。由此可见,选择最佳路径的策略即路内算法是路由器的关键所在。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着各种传输路径的相关数据——路由表(Routing Table),供路由选择时使用。路由表中保存着各子网的标志信息、网上路由器的个数和下一个路由器的名字等内容。路由表可以是由系统管理员固定设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统动态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动调整,也可以由主机控制。 在一个局域网中,MAC地址是彼此可见的,如果一个主机发送广播帧,就会扩散到整个网络,这种现象被称为广播风暴。路由器根据第3层地址转发分组,各个子网之间不再有广播帧传送,隔离了广播风暴,节约了网络带宽。但是在子网内部仍然有广播帧传送,同时由于路由器还要传送IP广播分组,所以说网络中不再有广播通信是不对的。另外,由于一般存储—转发路由器的效率很低,使得传输延迟增大,已经成为网络通信的瓶颈,所以选项B和D也是错误的。
第2题:
划分虚拟局域网(VLAN)有多种方式,以下划分方式中,不正确的是 (2) 。
A.基于交换机端口划分
B.基于网卡地址划分
C.基于用户名划分
D.基于网络层地址划分
参考答案:C
VLAN是为解决以太网的广播问题和安全性而提出的一种协议,它在以太网帧的基础上增加了VLAN头,用VLANⅢ把用户划分为更小的工作组,限制不同工作组间的用户二层互访,每个工作组就是一个虚拟局域网。虚拟局域网的好处是可以限制广播范围,并能够形成虚拟工作组,动态管理网络。 VLAN在交换机上的实现方法,可以大致划分为4类。 (1)基于端口划分的VLAN。这种划分VLAN的方法是根据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来划分,比如,Quidway S3526的1~4端口为VLANl0,5~17为VLAN 20,18~24为 VLAN30,当然,这些属于同一VLAN的端口可以不连续,如何配置,由管理员决定, 如果有多个交换机,例如,可以指定交换机1的1~6端口和交换机2的1~4端口为同一VLAN,即同一VLAN可以跨越数个以太网交换机,根据端口划分是目前定义VLAN的最广泛的方法,IEEE 802.1Q规定了依据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来划分VLAN的国际标准。这种划分的方法的优点是定义VLAN成员时非常简单,只要将所有的端口都定义一下就可以了。它的缺点是如果VLAN的用户离开了原来的端口,到了一个新的交换机的某个端口,那么就必须重新定义。 (2)基于MAC地址划分VLAN。这种划分VLAN的方法是根据每个主机的MAC地址来划分的,即对每个MAC地址的主机都配置它属于哪个组。由于这种划分VLAN的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当用户物理位置移动时,即从一个交换机换到其他的交换机时, VLAN不用重新配置,所以,可以认为这种根据MAC地址的划分方法是基于用户的 VLAN,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初始化时,所有的用户都必须进行配置,如果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用户的话,配置是非常累的。而且这种划分的方法也导致了交换机执行效率的降低,因为在每一个交换机的端口都可能存在很多个VLAN组的成员,这样就无法限制广
播包了。另外,对于使用笔记本电脑的用户来说,他们的网卡可能经常更换,这样, VLAN就必须不停地配置。 (3)基于网络层划分VLAN。这种划分VLAN的方法是根据每个主机的网络层地址或协议类型(如果支持多协议)划分的,虽然这种划分方法是根据网络地址,比如 IP地址,但它不是路由,与网络层的路由毫无关系。它虽然查看每个数据包的IP地址,但由于不是路由,所以,没有RIP,OSPF等路由协议,而是根据生成树算法进行桥交换。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用户的物理位置改变了,不需要重新配置所属的VLAN,而且可以根据协议类型来划分VLAN,这对网络管理者来说很重要,另外,这种方法不需要附加的帧标签来识别VLAN,这样可以减少网络的通信量。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效率低,因为检查每一个数据包的网络层地址是需要消耗处理时间的(相对于前面两种方法),一般的交换机芯片都可以自动检查网络上数据包的以太网帧头,但要让芯片能检查IP帧头,需要更高的技术,同时也更费时。当然,这与各个厂商的实现方法有关。 (4)根据IP组播划分VLAN。IP组播实际上也是一种VLAN的定义,即认为一个组播组就是一个VLAN,这种划分的方法将VLAN扩大到了广域网,因此这种方法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而且也很容易通过路由器进行扩展,当然这种方法不适合局域网,主要是效率不高。
第3题:
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中,防止路由循环的技术是 (3) 。
A.使用生成树协议删除回路
B.使用链路状态公告(LSA)发布网络的拓扑结构
C.利用水平分裂法阻止转发路由信息
D.利用最短通路优先算法计算最短通路
参考答案:C
典型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有RIP。而RIP使用三种方法来避免计值到无穷循环问题,分别是水平分裂法、带抑制逆转位的分割水平线和触发更新。 水平分裂法是指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中,从一个端口进来的路由信息不再向该端口通告出去,目的是为了防止出现路由循环。 生成树协议用于防止链路循环的,而非用来防止路由循环。链路状态公告用来交换各自的链路状态信息,一般用于OSPF中。 最短通路优先算法用于计算拓扑,而非防止路由循环。
第4题: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实现端用户之间可靠通信的协议层是 (4) 。
A.应用层
B.会话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参考答案:C
第5题:
在ISO OSI/RM中; (5) 实现数据压缩功能。
A.应用层
B.表示层
C.会话层
D.网络层
参考答案:B
有关7层模型,请读者参考(4)题的分析。由于数据压缩属于数据表示的范畴,所以应归入表示层。
第6题:
以下连网设备中,工作于网络层的设备是 (6) 。
A.调制解调器
B.以太网交换机
C.集线器
D.路由器
参考答案:D
根据(1)题的分析,我们知道,路由器工作于网络层。下面,我们把试题中涉及到的其他设备进行简单的介绍。 调制解调器工作于物理层,它的主要作用是信号变换,即把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或把数字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 以太网交换机工作于数据链路层,根据以太帧中的地址转发数据帧。交换机按每一个包中的MAC地址相对简单地决策信息转发。而这种转发决策一般不考虑包中隐藏的更深的其他信息。交换技术允许共享型和专用型的局域网段进行带宽调整,以缓解局域网之间信息流通出现的瓶颈问题。现在已有以太网、快速以太网、FDDI和ATM技术的交换产品。 集线器也是工作于数据链路层,它收集多个端口来的数据帧并广播出去。集线器也具有中继器的功能,区别在于集线器能够提供多端口服务,故也称为多口中继器。局域网集线器通常分为5种不同的类型。 (1)单中继器网段集线器。单中继器网段集线器是一种简单的中继LAN网段,典型例子是叠加式以太网集线器或令牌环网多站访问部件。 (2)多网段集线器。多网段集线器是从单中继器网段集线器直接派生出来的,采用集线器背板,带有多个中继网段。多网段集线器通常有多个接口卡槽位。然而一些非模块化叠加式集线器现在也支持多个中继网段。多网段集线器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分载用户的信息流量。网段之间的信息流量一般要求独立的网桥或路由器。 (3)端口交换式集线器。端口交换式集线器是在多网段集线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将用户端口和背板网段之间的连接自动化,并增加了端口矩阵交换机(PSM)。 PSM提供一种自动工具,用于将外来用户端口连接到集线器背板上的中继网
段上。矩阵交换机是一种电缆交换机,它不能自动操作,要求用户介入。它也不能代替网桥或路由器,不提供不同LAN网段之间的连接。其主要优点是实现移动、增加和修改自动化。 (4)网络互连集线器。端口交换式集线器注重端口交换,而网络互连集线器在背板的多个网段之间提供一些类型的集成连接。这可以通过一台综合网桥、路由器或LAN交换机来完成。目前,这类集线器通常都采用机箱形式。 (5)交换式集线器。目前,集线器和交换机之间的界限已变得越来越模糊。交换式集线器有一个核心交换式背板,采用一个纯粹的交换系统代替传统的共享介质中继网段。
第7题:
100Base-FX采用的传输介质是 (7) 。
A.双绞线
B.光纤
C.无线电波
D.同轴电缆
参考答案:B
在下列网络服务中, (8) 是远程登录服务,Internet中域名与IP地址之间的翻译
是由 (9) 来完成的。
第8题:
A.WWW
B.FTP
C.BBS
D.Telnet
参考答案:D
第9题:
A.域名服务器
B.代理服务器
C.FTP服务器
D.Web服务器
参考答案:A
WWW服务提供了浏览网络新闻、下载软件、网上购物、聊天、在线学习等服务, FTP是文件传输服务,BBS是电子公告板(论坛)的缩写。 Telnet是进行远程登录的标准协议和主要方式,它为用户提供了在本地计算机上完成远程主机工作的能力,通过它可以访问所有的数据库、联机游戏、对话服务,以及电子公告牌,如同与被访问的计算机在同一房间中工作一样,但只能进行些字符类操作和会话。在远程计算机上登录,必须事先成为该计算机系统的合法用户并拥有相应的账号和口令。登录时要给出远程计算机的域名或IP地址,并按照系统提示,输入用户名及口令。登录成功后,用户便可以实时使用该系统对外开放的功能和资源。在UNIX系统中,要建立一个到远程主机的对话,只需在系统提示符下输入命令:Telnet远程主机名,用户就会看到远程主机的欢迎信息或登录标志。在Windows系统中,用户将以具有图形界面的Telnet客户端程序与远程主机建立Telnet连接。 远程登录服务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用Telnet登录进入远程计算机系统时,事实上启动了两个程序,一个叫Telnet客户程序,它运行在本地计算机上,另一个叫Telnet服务器程序,它运行在要登录的远程计算机上。本地计算机上的客户程序要完成建立与服务器的TCP连接,从键盘上接收用户输入的字符并把输入的字符串变成标准格式送给远程服务器,然后从远程服务器接收输出的信息并把该信息显示在用户的屏幕上。远程计算机的“服务”程序,在接到请求后,等候用户输入命令。当接收到用户的命令后对命令做出反应(如显示目录内容,或执行某个程序等)并把执行命令的结果送回给用户的计算机。 FTP是Internet传统的服务之一,是用于从一台主机到另一台主机传输文件的协议。起初,FTP并不是应用于IP网络上的协议,而是用于ARPANET网络中计算机间的文件传输协议。在那时,FTP的主要功能是在主机间高速可靠地传输文件。目前FTP仍然保持其可靠性,即使在今天,它还允许文件远程存取。这使得用户可以在某个系统上工作,而将文件存储在别的系统中。例如,如果某用户运行Web服务器,需要从远程主机上取得HTML文件和CGI程序在本机上工作,他需要从远程存储站点获取文件 (远程站点也需安装Web服务器)。当用户完成工作后,可使用FTP将文件传回到Web服务器。采用这种方法,用户无需使用Telnet登录到远程主机进行工作,这样就使Web服务器的更新工作变得如此地轻松。
FTP的主要功能包括:浏览Internet上其他远程主机的文件系统:在Internet上的主机之间进行文件传输;使用FTP提供的内部使命可以实现一些特殊功能,例如,改变文件传输模式、实现多文件传输。 Internet通信软件要求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报时必须使用数字表示的IP地址。因此,一个应用程序在与用字母表示名字的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通信之前,必须将名字翻译成 IP地址。Internet提供了一种自动将名字翻译成IP地址的服务。这就是域名系统的主要功能。 域名系统与IP地址有映射关系,它也实行层次型管理。在访问一台计算机时,既可用IP地址表示,也可用域名表示。Internet上有很多负责将主机地址转为IP地址的服务系统——域名服务器(Domain Name System,DNS),这个服务系统会自动将域名翻译为p地址。 一般情况下,一个域名对应一个IP地址,但并不是每个IP地址都有一个域名和它对应,网络上有些计算机只有IP地址,而没有域名。还有一个IP地址对应几个域名的情况。 对于用户来说,使用域名比直接使用IP地址方便多了,但对于Internet内部数据传输来说,使用的还是IP地址。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就要用DNS来解决。 每个组织都有一个域名服务器,在其上面存有该组织所有上网计算机的名字及其对应的IP地址。当某个应用程序需要将一个计算机名字翻译成IP地址时,这个应用程序就与域名服务器建立连接,将计算机名字发送给域名服务器,域名服务器检索并把正确的IP地址送回给应用程序。当然,计算机名字和相应的IP地址的检索都是自动的。 DNS实际上是一个服务器软件,运行在指定的计算机上,完成域名—IP地址的转换。它把网络中的主机按树形结构分成域和子域,子域名或主机名在上级域名结构中必须是唯一的。每一个子域都有域名服务器,它管理着本域的域名转换,各级服务器构成一棵树。这样,当用户使用域名时,应用程序先向本地域名服务器请求,本地服务器先查找自己的域名库,如果找到该域名,则返回IP地址;如果未找到,则分析域名,然后向相关的上级域名服务器发出申请;这样传递下去,直至有一个域名服务器找到该域名,返回IP地址。如果没有域名服务器能识别该域名,则认为该域名不可知。 充分利用机器的高速缓存,暂存解析后的IP地址,可以提高DNS的查询效率;用户有时会连续访问相同的因特网地址,DNS在第一次解析该地址后,将其存放在高速缓存中,当用户再次请求时,DNS
可直接从缓存中获得IP地址。
第10题:
关于TCP和UDP的说法, (10) 是错误的。
A.TCP和UDP都是传输层的协议
B.TCP是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
C.UDP是可靠的传输协议
D.TCP和UDP都是以IP协议为基础的
参考答案:C
TCP/IP是一个协议族,它包含了多种协议。TCP/IP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服务来完成自己的需求,从最低层到最高层分别为网络接口层、互联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TCP和UDP都是传输层协议,它们都使用了互联网络层的IP协议提供的服务。 TCP协议是一个可靠的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它将某结点的数据以字节流形式无差错投递到互联网的任何一台机器上。发送方的TCP将用户交来的字节流划分成独立的提出报文并交给互联网络层进行发送,而接收方的TCP将接收的报文重新装配交给接收用户。TCP同时处理有关流量控制的问题,以防止快速地发送方淹没慢速的接收方。 用户数据包协议UDP是一个不可靠的、五连接的传输层协议,UDP协议将可靠性问题交给应用层的应用程序来解决。UDP协议主要面向请求/应答式的交易应用,一次交易往往只有一来一回两次报文交换。另外,UDP协议也应用于那些对可靠性要求不
高,但要求网络的延迟较小的场合,如话音和视频数据的传输。
第11题:
(11) 不属于网络接入技术。
A.HFC
B.xDSL
C.NetBEUI
D.DDN
参考答案:C
本题选项中所涉及的网络接入技术有如下几种。 (1)xDSL接入。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SL)技术是基于普通电话线的宽带接入技术,按数据传输的上、下行传输速率的相同和不同,DSL有对称的 DSL和非对称传输的ADSL两种模式。 (2)光纤同轴混合(HFC)接入。HFC是混合光纤一同轴电缆(Hybrid Fiber-Coat)的给定缩写,原意仅指采用光纤传输系统代替全同轴CATV(公用天线电视和电缆电视)网络中的干线传输部分,而用户分配网络仍然保留同轴电缆结构。在接入技术中,HFC特指利用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来进行宽带数字通信的CATV网络。 (3)数字数据网的接入。数字数据网(DDV)是一种利用数字信道提供数据信号传输的数据传输网,也是面向所有专线用户的基础电信网。它为专线用户提供中、高速数字型点对点传输电路,或为专线用户提供数字型传输网通信平台。 NetBEUI是一种传输层协议,不是网络接入技术。
第12题:
关于网络设备叙述正确的是 (12) 。
A.用中继器可以将采用不同网络协议的局域网互联
B.用网桥可以将采用不同网络协议的局域网互联
C.用网关可以将采用不同网络协议的局域网互联
D.用路由器可以将采用不同网络协议的局域网互联
参考答案:C
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用于把网络中的设备物理连接起来。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网桥能连接不同的传输介质的网络,采用不同高层协议的网络不能通过网桥相互通信。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是用于选择数据传输路径的网络设备。 以上三者都不能实现不同协议的网络互联。 网关是互联两个协议差别很大的网络时使用的设备,网关可以对两个不同的网络进行协议的转换,主要用于连接网络层之上执行不同协议的网络。
第13题:
iSCSI和SAN适用的协议分别为 (13) 。
A.TCP/IP,SMTP
B.TCP/IP,FC
C.UDP,SMTP
D.UDP,FC
参考答案:B
iSCSI(internet SCSl)是IETF制定的一项标准,用于将SCSI数据块映射成以太网数据包。iSCSI使用以太网技术来构建IP存储局域网。它克服了直接连接存储的局限性,可以共享不同服务器的存储资源,并可在不停机状态下扩充存储容量。iSCSI使用TCP/IP协议。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是一个由存储设备和系统部件构成的网络,所有的通信都在一个与应用网络相对独立的网络上完成,可以被用来集中和共享存储资源,目前主要使用于以太网和光纤通道两类环境中。SAN主要包括FCSAN和IPSAN两种,FCSAN使用数据传输协议中的Fiber Channel(FC)。IPSAN使用TCP/IP协议。
第14题:
802.11标准定义了3种物理层通信技术,这3种技术不包括 (14) 。
A.直接序列扩频
B.跳频扩频
C.窄带微波
D.漫反射红外线
参考答案:C
IEEE 802.11b运作模式基本分为两种:点对点模式(Ad Hoc)和基本模式 (Infrastructure)。点对点模式是指无线网卡和无线网卡之间的通信方式。基本模式是指无线网络规模扩充或无线和有线网络并存时的通信方式,这是IEEE 802.11b最常用的方式。 IEEE 802.11在物理层定义了数据传输的信号特征和调制方法,定义了两个扩频 (RP)传输方法和一个红外线传输方法。RF传输标准是直接序列扩频(DSSS)和跳频扩频(FHSS),工作在2.4000 GHz~2.4835 GHz范围内。 基本服务群(BSS)是无线局域网的基本单元,它的功能包括分布式协调功能(DCF)和点协调功能(PCF)。DCF是802.11MAC协议的基本媒体访问方法,作用于基本服务群和基本网络结构中,可在所有站实现,它支持竞争型异步业务。DCF是一种竞争式共享信道技术,PCF则是以协调点轮询的方式共享信道。
第15题:
内部网关协议是指在一个 (15) 内部路由器使用的路由协议。
A.内联网
B.独立系统
C.光纤网
D.自治系统
参考答案:D
路由协议作为TCP/IP协议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其选路过程实现的好坏会影响整个Internet效率。按应用范围的不同,路由协议可分为两类:在一个AS(Autonomous System,自治系统,指有权自主地决定在本系统中应采用何种路由选择协议的网络)内的路由协议称为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AS之间的路由协议称为外部网关协议(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EGP)。
计算机常通过传统的调制解调器或综合业务数字网络技术接入因特网,数据传输速率都不超过128KB/s。目前已有多种更高数据传输速率的宽带接入方式,如仍采用电话线的 (16) 、采用有线电视双向改造后的电缆的 (17) ,以及光纤到大楼再通过局域网到户的 (18) 等方式。
第16题:
A.FTTB
B.HFC
C.ADSL
D.N-ISDN
参考答案:C
第17题:
A.HDTV
B.HFC
C.W-ISDN
D.N-ISDN
参考答案:B
第18题:
A.FTTB
B.HDTV
C.ADSL
D.W-ISDN
参考答案:A
计算机数据通信是指通过通信信道在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与信息的搜集、传输、交换或重新分布的过程。数据通信涉及到以数字形式或者模拟形式发送与接收数据。通常把发送数据的来源称为信源或数据源,而把接收数据的目的地称为信宿或数据宿。 在数据通信基本模型中,把信源称为DTE(数据终端设备),把变换器(如调制器)和反变换器(如解
调器)称为DCE(数据通信设备或数据电路端接设备)。在DTE与 DCE之间应当有标准的接口,例如,MODEM与PC计算机常用COM串行通信 (EIA-RS232C)标准接口,这是物理层协议的一个例子。 目前,主要的数据通信技术列举如下。 (1)普通电话公用网(POTS)。一台PC机只需加上MODEM,再加上一条程控电话线就可以使用公用普通电话来连接上网,采用拨号呼叫的方式使用通信子网,实现远程通信。采用的传输媒体是双绞线(电话筒线),最高传输速率为14.4Kb/s、33.6Kb/s,以及56Kb/s,接入质量较差。 (2)分组交换公共数据网服务(CHINAPAC)。目前的CHINAPAC可提供的最高传输速率为64Kb/s,比普通电话网有高得多的信道容量和可靠性。如果采用X.25协议,则称为X.25分组交换网。 (3)数字数据网服务(DDN,DDS)。数字数据网(Digital Data Network,DDN)和数字数据服务(Digital Data Service,DDS)通常以光缆为传输媒体,这是目前和将来的一段时期内所能提供的最高速的通信信道服务。通常在DDN上通过租用专线的方式,采用实质性的数字接口,目前所提供的专线线路传输率为2Mb/s。 (4)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服务(N-ISDN)。N-ISDN的目标是使一个用户终端至另一个用户终端之间的传输全部数字化,以数字形式统一处理各类业务。目前主要通过 ISDN MODEM(或者指定的其他相应设备),利用拨号方式通过电话网,以BRI基本速率接口工作。采用的传输媒体是双绞线,最大传输速率为64Kb/s与128Kb/s。一条线有可能连多台终端并提供多种业务(如话音、FAX、数据)。 (5)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B-ISDN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有ATM宽带交换机、同步光纤网/同步数字系列和光纤同步网。B-ISDN以光纤为传输媒介,一方面保证了所提供的业务质量,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网络运行中的诊断、纠错、重发等环节,从而提高了网络的传输速率,B-ISDN的用户/网络接口的速度可高达600Mb/s。另外, B-ISDN可以提供多种高质量视频信息,如增强型可视电话、高清晰度电视等。B-ISDN还可以将电信与广播、电视合为一体,将广播电视业务也纳入到电信业务之中。 (6)非同步数字用户环路(ADSL)。ADSL通过两种线路编码调制技术(无载波调幅调相和离散多音),能用传统的电话线(双绞线)提供下行(至用户方向)6.1Mb/s和上行640Kb/s的传输速率。XDSL指的是不同种类的DSL技术,数字用户环路(DSL)技术是可通过普通电话线向用
户提供高带宽信息传输的一大类用户接入技术。 (7)光纤同轴混合接入(HFC)。采用电缆调制解调器在有线电视电缆上将数据进行调制后在有线电视网的某个频率范围内传输,接收方在同一频带对信号解调后获得数据,即采用有线电视网同轴电缆。HFC是在有线电视网(CATV)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宽带接入技术,其网络结构为树型或总线型。小区光节点所管辖的用户数一般在 500左右(理想情况),整个光节点内部网可提供约1GHz的带宽,由光节点内的所有用户共享。Cable MODEM是HFC中的关键设备,按照其上下行信道传输速率是否对称分为两类:一是上下信道对称,双向通信速率最高可达100Mb/s,适用于高速LAN互连;另一种是上下信道不对称,上行速率最高为768Kb/s,下行速率最高可达30Mb/s,适用于高速Internet接入等。HFC的特点是除了能提供原有的视频信号外,还能提供双向语音、数据、视频等宽带多媒体信息业务,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但属于过渡型技术。 (8)帧中继接入。采用租用专线方式(双绞线或同轴电缆),在功能上已可以替代 X.25,是一种高速流水线方式的分组交换技术,传输速率为56Kb/s-1.544Mb/s,比X.25高得多。帧中继只提供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标准,更高层工作交给终端去完成。数据链路采用比X.25更简化的LAPD(来自于ISDN)的核心功能。 (9)光纤接入。光纤接入技术可分为光纤环路技术(FITL)和光纤同轴混合技术 (HFC)。其中光纤环路技术采用全数字传输,依据光网络单元具体设置情况又可细分为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大楼(FTTB)和光纤到户(FTFH)等。光纤接入可用于各类高带宽、高质量的应用环境中,例如,以DDN专线和将来B-ISDN与ATM服务专线应用于大客户的接入。根据光纤在接入网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基本不同的应用类型,即光纤到路边(FITC)、光纤到楼(FITB)、光纤到家(FTTH)和光纤到办公室(FTTO)。 (10)VSAT卫星通信服务。小孔终端(Very Small Aperture-Terminal,VSAT)通过静止通信卫星与主站一起构成卫星通信网。作为卫星通信网的用户,需要在其单位或机构所在地建立起一座VSAT站(终端),通过卫星进行终端站之间的数据、话音等各项信息通信。通常,VSAT站所需的设备简单,组网灵活。由地面发射的一个电波通过静止通信卫星再到达地面站接收,这个行程(称为传送一个电波反射)需要延迟 250ms~300ms,这是卫星通信的主要缺点。但是,卫星通信允许实现其
特有的“多址连接”。 (11)蓝牙技术(Bluetooth)。在1999年12月发布的蓝牙1.0版的标准中,已定义了包括使用WAP协议连接因特网的多种应用软件。它能够使蜂窝电话系统、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局域网和因特网等现有网络增添新功能,使各类计算机、传真机、打印机设备增添无线传输和组网功能。蓝牙技术使用无线局域网所使用的2.4GHz波段。 (12)红外线数据标准协会(IrDA)。IrDA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点对点通信的技术,其相应的软件和硬件技术都已比较成熟。IrDA无需专门申请特定频率的使用执照,具有移动通信设备所必需的体积小、功率低的特点。传输速率在适合于家庭和办公室使用的微微网(Piconet)中是最高的,由于采用点到点的连接,数据传输所受到的干扰较小,速率可达16Mb/s。对于要求传输速率高、使用次数少、移动范围小、价格比较低的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IrDA技术是首选。 (13)HomeRF。HomeRF把共享无线连接协议(SWAP)作为未来家庭内联网的几项技术指标,使用IEEE 802.11无线以太网作为数据传输标准,通信频段也是2.4GHz,传输速率达到8Mb/s~11Mb/s,而且与蓝牙一样,HomeRF可以实现多个(最多5个)设备之间的互连。
适用于TCP/IP网络管理的基本协议是 (19) ,其对应的管理信息库为 (20) 。
第19题:
A.CMIS
B.CMIP
C.SNMP
D.SMTP
参考答案:C
第20题:
A.MIB-1
B.MIB-2
C.MIB-3
D.RMON
参考答案:B
SNMP提供了一种监控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的系统方法。网络管理的SNMP模型包括管理节点、管理站、管理信息和管理协议四部分。网络中所有的对象都存放在一个叫做管理信息库(MIB)的数据结构中。MIB共有以下4种。 (1)Internet MIB-2:用于对标准的TCP/IP对象进行错误或者配置分析。 (2)LANMAN MIB-2:支持运行Windows NT或者是LAN管理器的计算机。 (3)DHCP MIB:监测DHCP服务器的活动,例如,IP地址的分配和活动的会话数目。 (4)WINS MIB:监测WINS服务器的活动,例如,名字解释和复制信息。
一个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包含四大功能模块:联系模块、报文生成及处理模块、 (21) 和通信模块。
电子商务是贸易链上的各个参与方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环境下,通过 (22) 和信息安
全保证,对贸易流程全方位的处理过程。
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后,对企业信息系统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制造资源的管理、敏捷制造,以及与外界相关的 (23) 都将提到发展的议程上来。
第21题:
A.报文接收模块
B.格式转换模块
C.加密模块
D.交易模块
参考答案:B
第22题:
A.密码体系
B.标准化体系
C.CA论证
D.信息处理
参考答案:D
第23题:
A.供应链管理
B.客户管理
C.供应商管理
D.销售管理
参考答案:A
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新方法。EDI是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的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各有关部门、公司与企业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过程。 EDI不是用户之间简单的数据交换,EDI用户需要按照国际通用的消息格式发送信息,接收方也需要按国际统一规定的语法规则,对消息进行处理,并引起其他相关系统的EDI综合处理。整个过程都是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干预,减少了差错,提高了效率。 EDI系统由通信模块、格式转换模式、联系模块、消息生成和处理模块等4个基本功能模块组成。 由于EDI的使用可以完全代替传统的纸张文件的交换,因此,有人称它为“无纸贸易”或“电子贸易”。 有关电子商务概念的定义、分析很多,但认识并不统一。 广义的电子商务可定义为以计算机、电子通信为基础的商务活动,其内容涉及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商品制造、支持计算机及其应用的技术开发与产
品制造、因特网技术开发与应用、电讯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与此相关的系列产业,如计算机制造、网络建设、网上订单的货物配送、电子货币、软件开发,等等。这就是说,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众多产业的含义很广的概念。 从狭义上看,电子商务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它特指直接应用于计算机、因特网的商务活动,如网站经营、网上营销、企业内部管理网络、基于网络的企业的其他商务管理。人们日常说的电子商务,主要是指狭义的电子商务。 广义的电子商务可分为基于网络与计算机商务信息处理技术的功能性业务——狭义电子商务、支持网络与计算机商务信息处理运行的支持性业务、作为标准商务数据和信息处理系统的,服务于特定产业的特殊电子商务(如传统的EDI技术)。 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后,对企业信息系统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制造资源的管理 (ERP)、敏捷制造、供应链管理(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都将提到发展的议程上来。 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 CRM是一种使用专用工具、工艺和技术来帮助管理部门实现业务功能运作和提高的管理原则,旨在优化客户关系产生的总价值。包括市场营销管理、销售管理、服务与技术支持管理、现场服务管理和呼叫中心管理等模块。 SCM覆盖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全部过程,包括外购、制造分销、库存管理、运输、仓储、客户服务等。
IEEE 802.11定义了无线局域网的两种工作模式,其中的 (24) 模式是一种点对点连接,不需要无线接入点和有线网络的支持,用无线网卡连接的设备之间就可以直接通信。IEEE 802.11的物理层规定了三种传输技术,即红外技术、直接序列扩频(DSSS)和频率跳动扩频(FHSS)技术,这两种扩频技术都工作在 (25) 的ISM频段。无线 LAN的最小构成模块是基本服务集(BSS),它由 (26) 同一共享介质的站点组成。
第24题:
A.Roaming
B.AdHoc
C.Infrastructure
D.DiffuseIR
参考答案:B
第25题:
A.600MHz
B.800MHz
C.19.2GHz
D.2.4GHz
参考答案:D
第26题:
A.轮询
B.争用
C.专用
D.独占
参考答案:A
IEEE 802.11b运作模式基本分为两种:点对点模式(Ad Hoc)和基本模式 (Infrastructure)。点对点模式是指无线网卡和无线网卡之间的通信方式。基本模式是指无线网络规模扩充或无线和有线网络并存时的通信方式,这是IEEE 802.11b最常用的方式。 IEEE 802.11在物理层定义了数据传输的信号特征和调制方法,定义了两个扩频 (RP)传输方法和一个红外线传输方法。RF传输标准是直接序列扩频(DSSS)和跳频扩频(FHSS),工作在2.4000GHz~2.4835GHz范围内。 基本服务群(BSS)是无线局域网的基本单元,它的功能包括分布式协调功能(DCF)和点协调功能(PCF)。DCF是802.11MAC协议的基本媒体访问方法,作用于基本服务群和基本网络结构中,可在所有站实现,它支持竞争型异步业务。DCF是一种竞争式共享信道技术,PCF则是以协调点轮询的方式共享信道。
第27题:
1000Base-SX使用的传输介质是 (27) 。
A.UTP
B.MMF
C.STP
D.SMF
参考答案:B
我们首先解释四个英文单词的含义。 (1)UTP:无屏蔽双绞线(远程铜线); (2)STP.屏蔽双绞线(短程铜线): (3)MMF:多模光纤; (4)SMF:单模光纤。 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以太网(10Mb/s)、快速以太网 (100Mb/s)和千兆位以太网(1000Mb/s)。它们都符合IEEE 802.3规范。一般来说,千兆位以太网都作为局域网的骨干网。一般由集线器、网桥、路由器、交换机、传输介质组成。 IEEE 802.3z分别定义了3种传输介质和3种收发器:1000Base-LX,1000Base-SX, 1000Base-CX。同时,另一个特别工作小组IEEE 802.3ab,则定义了如何在5类线基础上运行千兆位以太网的物理层标准。 1000Base-LX可支持的单模光纤(SMF),传输距离一般可达5km以上;也可支持多模光纤(MMF),一般为550m(50u的多模),它主要应用在园区网络的骨干连接。 1000Base-SX可支持多模光纤,传输距离依据不同的光纤标准可从220m到550m,它主要应用在建筑物内的网络骨干连接。 1000Base-CX用于屏蔽铜缆(STP),传输距离为25m。它主要应用在高速存储设备之间的低成本高速互联,不过目前采用这一技术的产品比较少见。 1000Base-T定义在传统的5类双绞线(UTP)上传输距离为100m,应用于高速服务器和工作站的网络接入,也可作为建筑物内的千兆骨干连接。 1000Base-LH用于单模光纤加长距离传输,一般可达70km以上,主要应用在城域网上。需要注意的是,1000Base-LH是一种非标准协议,不同厂家产品的互连必须经过兼容性测试。
第28题:
在以下网络应用中,要求带宽最高的应用是 (28) 。
A.可视电话
B.数字电视
C.拨号上网
D.收发邮件
参考答案:B
题目是问4种网络应用的带宽要求,下面来了解这4种应用。 可视电话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电子产品,结构轻巧、使用灵活。目前市场上主要有支持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和支持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两种可视电话。PSTN是安装在普通电话线上实现的业务,带宽为64Kb/s,由于采用模拟线路传输,模拟话路带宽的限制和压缩技术的原因,经过传输后带宽只有30Kb/s左右,静止图像还可以令人接受,活动图像会出现马赛克现象。ISDN可视电话带宽为128Kb/s,较PSTN可视电话对活动图像传输有所改善,图像接续较快,但价格是PSTN可视话机的2倍。 数字电视就是将传统的模拟电视信号经过抽样、量化和编码转换成用二进制数代表的数字信号,然后进行各种功能的处理、传输、存储和记录,也可以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监测和控制。采用数字技术不仅使各种电视设备获得比原有模拟式设备更高的技术性能,而且还具有模拟技术不能达到的新功能,使电视技术进入崭新时代。在传统的模拟电视中,模拟全电视信号通过调制在无线电射频载波上发送出去。广播信道可以是地面广播、有线电视网或卫星广播。数字电视则是将电视信号进行数字化采样,其信号的数据率是很高的,演播室质量的数字化电视信号的数据率在
200Mb/s。要在原模拟电视频道带宽内传输如此高速率的数字信号是不可能的,因此,要用到数据压缩技术。但在压缩之后,带宽仍需有3~40Mb/s。 拨号上网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一般的传输带宽为14.4Kb/s,28.8Kb/s,56Kb/s。 收发邮件在拨号上网的条件下就可进行,对网络带宽没什么要求。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数字电视是带宽要求最高的应用。
第29题:
在TCP/IP网络中,为各种公共服务保留的端口号范围是 (29) 。
A.1~255
B.1~1023
C.1~1024
D.1~65535
参考答案:B
在传输层中,TCP和UDP标题包含端口号,它们可以惟一区分每个数据包包含哪些应用协议(例如,HTTP,FTP等)。端点系统利用这种信息来区分包中的数据,尤其是端口号使一个接收端计算机系统能够确定它所收到的IP包类型,并把它交给合适的高层软件。端口号和设备IP地址的组合通常称为插口(socket)。 任何TCP/IP实现所提供的服务都用知名的1~1023之间的端口号。这些知名端口号由Internet号分配机构(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IANA)来管理。到1992年为止,知名端口号介于1~255
之间。256~1023之间的端口号通常都由UNIX系统占用,以提供一些特定的UNIX服务。也就是说,提供一些只有UNIX系统才有的,并且其他操作系统可能不提供的服务。现在IANA管理1~1023之间所有的端口号。
一个局域网中某台主机的IP地址为176.68.160.12,使用22位作为网络地址,那么该局域网的子网掩码为第30题:
A.255.255.255.0
B.255.255.248.0
C.255.255.252.0
D.255.255.0.0
参考答案:C
第31题:
A.254
B.512
C.1022
,最多可以连接的主机数为(31) 。
(30)
D.1024
参考答案:C
子网指一个组织中相连的网络设备的逻辑分组。一般情况下,子网可表示为某地理位置内(某大楼或相同局域网中)的所有机器。网络设计师将网络划分成一个个逻辑段 (子网),以便于更好地管理网络,同时提高网络性能,增强网络安全性。另外,将一个组织内的网络划分成各个子网,只需要通过单个共享网络地址,即可将这些子网连接到因特网上,从而减缓了互联网IP地址的耗尽问题。 题目中,主机的IP地址为176.68.160.12。题目已说明网络地址占22位,那么主机地址就占10位,我们不难得出此子网的主机数可以有210个。给子网上的设备分配地址时,有两个地址是不能使用的,即二进制位全为“0”或“1”的主机地址,我们保留这两个地址,用来唯一识别两个特殊功能:子网的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所以最多可连接的主机数是1024个。 掩码是一个32位二进制数,用点分十进制数来描述,默认情况下,掩码包含两个域:网络域和主机域。这些内容分别对应网络号和本地可管理的网络地址部分,通过使用掩码可将本地可管理的网络地址部分划分成多个子网。题中的IP是个B类地址,默认掩码为255.255.0.0,网络地址为16位,而题中给出了前22位作为网络地址,则子网掩码第三个字节的前6位为子网域,第一位用“1”表示,剩余的位数为主机域,由“0”表示,即11111100 00000000,将这二进制信息转换成十进制数作为掩码的后半部分,则可得出所求的完整掩码:255.255.252.0。
第32题:
将双绞线制作成交叉线(一端按ELA/TIA568A线序,另一端按ELA/TIA568B线序),该双绞线连接的两个设备可为 (32) 。
A.网卡与网卡
B.网卡与交换机
C.网卡与集线器
D.交换机的以太口与下一级交换机UPLLINK口
参考答案:A
所谓交叉线,即是在做网线时,用一端RJ-45 plug的1脚接到另一端RJ-45 plug的 3脚;再用一端RJ-45 plug的2脚接到另一端RJ-45 plug的6脚。可按如下色谱制作: A端:1橙白,2橙,3绿白,4蓝,5蓝白,6绿,7棕白,8棕。 B端:1绿白,2绿,3橙白,4蓝,5蓝白,6橙,7棕白,8棕。 应用场合是两个相同种类的设备之间的直接连接,如两个网卡,或者是两台交换机的普通端口之间。还有一种做法是直通线,即两端的标准是一样的,都是568A或者都是568B。适合连接不同的设备,如交换机和网卡或者交换机和路由器等,这种线缆是常用的做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