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乌哈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讨

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讨

来源:乌哈旅游
2011.2教育传播与技术(总第69期) 技术与应用 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讨 谢丽 200241)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摘 要:随着我国接连出台的教育资助政策,高等教育已建立起了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多种资助体系,资助 力度也随之上升。为了使资助工作公平公正,高效快捷,加快推进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高校资助 工作的重点。文章分析了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目前建设中的需求和问题,基 于此对资助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总体建设设计原则,并简述了我校资助管理系统的探索过程。 关键词:资助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近年来高校资助学生的各项措施不断增多, 部分高校还出现了学生分布在多个校区的情况, 士的高度关注下,资助措施和渠道日趋多样化, 逐步形成了“奖贷助减补”多管齐下的资助体 系。根据我校2009年资助数据统计,接受各类资 助的学生占到学生总数40%以上,主要奖助学金 这些都为学生资助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规范学生资助工作,实现科学、有 序、高效的管理,增强资助管理的服务能力,建 种类达80多种。如此多的助困措施和庞大的资助 规模为学校助困工作部门带来了新挑战。如何在 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做到不遗漏少重复,如何让多 种资助措施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发挥其综合作 设和运行适合高校自身资助管理模式的资助管理 系统势在必行。 一、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用,如何为每位困难生制定个性化的资助计划, 如何对资助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及时评价等诸多难 题的解决都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 (三)高校资助管理部门的运行现状和多校 区模式,需要信息化来支持 由于资助体系中的帮困措施多,分管部门也 (一)资助的学生增多,需要信息化来管理 自我国高校实行收费制度以来,由于地区经 济发展不平衡,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数量呈逐年增 多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高校经济困 难学生约占全部在校学生的19%,而我校本专科 生的困难生比例达26.7%,研究生的困难比例高 不同,如我校助学贷款由助学贷款办公室管理, 勤工助学管理中心负责大学生的勤工助学工作, 学生处负责管理本专科学生的奖助金和社会助学 金,研究生“三助”和研究生奖助学金则由研究 生院来管理。同时,随着学生规模增大,我校学 生分布在两个校区——普陀校区和闵行校区。多 达29.8%,我校困难生总人数达7405人。根据《关 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g-)将困难学生分为 2—3个困难等级。如何采集、分析和利用困难生的 数据是促进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良性发展的关键。 (二)资助种类繁多,需要信息化来整合 在国家、各级地方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级人 校区办学给传统的资助管理运作格局带来了全新 的冲击和挑战。多校区现状和不同部门分管资助 37 技术与应用 工作的现状需要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网 络化,以实现资助信息共享。 因此,为及时准确地反映每个学生乃至整个 学校的资助状况,使资助资源能合理地分配给困 难生,资助管理工作信息化、网络化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构建一个相对全面、科学、合理的资 助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对开展助学贷款、困难补 助、勤工助学、奖助学金等工作起着基础性作 用,也是帮困育人工作开展的基础。 二、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一)各部门信息相对“孤立” 目前我校的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 学、困难补助分归不同的处室管理,各管理部门 也相应建立起自己的管理系统或数据库档案。但 各部门的应用系统却孤立,且风格各异;操作 流程不规范且互不联系;数据不规范、分散且重 复。如我校之前学生处和勤工助学管理中心都有 自己的学生基本信息库和困难生信息库,且数据 格式都是根据本部门的要求自行设计,这样导致 数据重复,甚至相互矛盾。这种不规范导致信息 资源无法共享,制约了资助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 规范化。 (二)缺乏统一信息平台 各部门信息相对“孤立”的主要原因是缺 乏统一的信息平台。在前期信息化建设中,因为 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协调,各职能部门各自为 政纷纷建立自己的管理系统,造成系统开发平台 不同、数据结构多样、信息标准缺乏、公共信息 反复录入,造成学生信息不一致、资源的浪费和 数据共享困难。如需了解一个困难学生的具体情 况,可能需要跑几个部门才能知道这个学生是否 申请助学贷款,获得了哪些奖助学金,参加了什 么勤工助学管理。无法互通且庞大的学生数据和 奖助学金信息,对实现困难生资助工作公平、公 正、公开造成一定困难。 (三)应用领域有限,功能单一 目前,很多高校资助管理信息化整体水平不 高,信息化办公应用面较窄。普遍应用功能有: 38 (总第69期)教育传播与技术2011.2 通知新闻、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奖助学金信息存 储、留言管理等。相当一部分资助管理工作只是 在工作部门的部分环节应用。而学生资助工作中 的宣传、申请、审核、评价、反馈、统计等工作 都要在信息平台中得以完成;特别是审核阶段, 充分利用学生的家庭奖金信息、学生曾经获得的 奖助学金、贷款信息和参加的勤工助学工作等信 息,把资助金额分配给最需要帮助的学生。 (四)缺乏技术管理人才 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 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很 多高校的资助工作人员一直处于兼职状态,因此 许多资助网络管理人员不能集中精力,使网络应 用系统长期停留在初级水平上,无法及时维护和 升级。资助网络管理和维护技术性强、难度大, 不但需要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懂得资助 管理的业务知识。技术管理人才是推进资助管理 信息化的有力保障,没有专业、专门的技术管理 人才很难实现信息化。 三、学生资助管理系统设计原则 资助管理系统设计应本着“总体规划、分布 实施;以人为本、个性帮困”原则,力求保证系 统的实用性、易操作性、标准化以及可扩展性。 (一)统一规划、分布实施 很多人把信息化理解成为一次性的工程, 因而觉得一步到位的建设有利于长远发展,但事 实上,资助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复杂性是不能仅靠 一次性投入就能到位的,信息系统需要随着资助 措施的不断变化进行调整和更新,因此是一个持 续的过程。当然建设中加大投人力度是可行的, 因为系统的初次搭建必然涉及信息基础设施的建 设,它是应用系统的基础,应尽可能一步到位, 并具有可扩展性。资助管理系统可根据需求确定 建设的优先级,要求重点突出、以点带面逐步推 进。 (二)实用性和便捷性原则 高校资助管理系统重在需求和应用,并不是 “大就好”“全就好”“新就好”,而是“实用 2011.2教育传播与技术(总第69期) 就好”。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高校其资助手段也 不相同,因此资助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和系统功能 模块也就不同,各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开发实用 的管理系统。对于还一直使用传统管理方式的高 校来说,资助管理信息化应该从最基本的困难生 信息管理、奖助学金管理开始,这是高校资助管 理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如,由于我校学生家教在 勤工助学中占据非常大的比例,所以在勤工助学 信息化管理上,家教管理信息化要率先实现,然 后才逐步实现校外兼职和校内岗位管理信息化。 (三)标准化和可扩展性原则 各部门中信息相对孤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信息系统建设时没有遵循统一标准。在高校资助 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数据标准化是信息化推进的 关键,需要做到标准化和信息化同步。因此在数 据、接口等设计时,应当严格遵守《教育管理信 息化标准》,这为实现全校、全国范围内的教育 数据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打下基础。可扩展性也是 资助管理系统设计的重要原则,是管理系统是否 能持续发展和功能扩充的关键。由于高校资助类 型和帮困方式一直在完善和增加,管理系统应该 具有很强的扩展能力并提供接口,以适应资助工 作的发展。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管理信息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就是 以人人为本,以人心为本。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 管理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 核心,通过信息化管理,为广大师生提供各类信 息服务,让他们充分享受信息化带来的效率与方 便。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详 细的资助政策信息、便捷的服务,另外要让学生 一遇到困难能以最快的速度向学校反映,得到学 校及时的帮助。 四、我校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建设探索 (一)建立综合的学生信息平台 学校依托校园网络,构建校园学生信息综合 平台。对学生基本信息统一录入,并实现各部门 间的共享,为学生着力打造“一站式”的网上服 技术与应用 务平台。学生使用学号和密码可以在学生个人信 息平台进行个人信息的填写与修改,并可进行学 校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个人困难补助的申 请及学校各项勤工助学工作的申报。同时也可查 询自身所参加的各项勤工助学工作项目、勤工助 学收入以及获得补助金等信息。学校帮困助学部 门也可通过此综合信息平台快速查阅学生家庭经 济情况、奖助学金获得情况、困难补助情况、勤 工助学情况等多种信息,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帮困 工作提供便利。 资助管理系统由学生综合信息子系统、家庭 经济困难认定子系统、贷款子系统、勤工助学子 系统、困难补助子系统、奖助学金子系统和慈善 资助系统等八大模块组成。各模块间的数据流转 如图l,这七个模块既可以独立工作,又可以有 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承,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 体。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 图1 高校资助管理系统模块数据流转 1.学生综合信息系统:主要为资助管理人 员、院系教师、学生提供一个综合信息查询和统 计分析平台。它综合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经 济信息、助学贷款信息、勤工助学信息、奖助学 金信息、困难补助信息、慈善资助信息。对教师 来说,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本校学生整体的资助 状态,而不需要再向其他部门拷贝或导人数据, 能把工作重心放在合理分配资助项目以及帮困育 39 技术与应用 (总第69期)教育传播与技术2011.2 人工作上,提高工作的整体效率;学生则可以通 过网络办理和查询所有的资助项目,而不需要到 各个部门网站查询。综合信息系统是资助管理系 统的亮点之一,是衡量资助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标 志之一,也是资助管理系统设计的重点。 2.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子系统:家庭经济 困难生认定工作是资助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资 助工作的难点。公平合理地开展认定工作,是公 也不断增加,如去年推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 加职业技能考证费用的补贴。随着措施出台,管 理系统中心也能方便增加相应的管理功能模块。 (二)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本着“以人 为本”的思想,加大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和信息 化意识培养。第一,加强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能 培训。负责学生资助管理的教师是推动信息管理 平、公正、合理分配资助资源,切实保证国家制 定的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的基础。 该子系统包括学生的家庭成员情况、家庭经济收 入情况、认定情况等。 3.助学贷款子系统:包括学生申请贷款管理 模块、贷后管理模块、还款管理模块、诚信管理 模块等。申请贷款包括学生申请、院系审批、学 校审批、银行审批;贷后管理即由于学生学籍变 动或家庭经济状况变化需要中止贷款、提前一次 性还款或其他手续办理;还款管理即贷款毕业生 办理还款手续;诚信管理,学生本人和院系教师 能在网上查看违约记录。 4.奖助学金子系统和困难补助子系统:奖助 学金和困难补助是资助措施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项目多、金额大、涉及学生广。只有在充分掌 握学生各项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才能使各项助学 金、补助金的发放更加公平合理。 5.勤工助学管理子系统:根据本校勤工助学 情况,勤工助学管理模块分为,家教系统、校外 兼职系统、校内岗位系统;学生用户能查看所有 的岗位招聘信息,教师能看到学生在校期问参加 的所有勤工助学管理活动。这是资助管理系统核 心,是学生自立自强的体现。 6.慈善资助子系统:从学生申请爱心物资、 教师审批、学生领用,到爱心屋物资管理都包括 在该子系统里面。这种爱心物资领用方式的管 理,方便学生领用自己需要的物资。 7.困难补助子系统:包括对困难补助和临时 性困难补助的申请、发放和审核等流程管理。 8.新增子系统:该模块是为不断新增的资助 措施而设置的。根据学生需求,我校的资助措施 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管理 信息化的进程,因此必须重视管理人员信息技术 水平的培训。第二,通过利用勤工助学上岗培训 机会,提高学生们的信息化素养,帮助他们迅速 掌握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学生是使用信息管理 系统的主体,只有学生非常熟练地使用系统,才 能使系统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第三,组建专门的 网络技术小组对资助管理系统进行开发和维护。 网络技术小组可由勤助中心的信息管理员以及爱 好、精通计算机技术的学生组成,负责资助管理 系统的开发和日常维护。这不仅能满足资助管理 措施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为学生实践 提供了好的平台。 资助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随着高校困难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和资助体 系的不断完善,传统的手工操作和单机作业已难 以适应和满足新形势下资助管理工作的需求。加 快资助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一套符合学校 资助工作实际的资助管理系统,不仅仅是减轻资 助管理者劳动强度的一种手段,也是资助管理体 制改革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高校勤工助学对大学生素质影 响调研报告[R].2008.12. [2]顾黎明.高校贫困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J].浙江教育 学院学报,2006(5). [3]张艳萍.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师 范大学,200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wuhaninfo.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