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钢筋平法识图的认识
平面整体法简称“平法”,所谓“平法”的表达式,是将结构构件尺寸和配筋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法的制图规则直接表示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在于标准构件详图相配合,即构成完整的结构施工图。它改变了传统的结构构件从结构平面图中索引出来。在逐个绘置配筋详图的繁琐表示方法。
我们原先用的传统的结构施工图表示方式方法将创造性劳动和非创造性劳动混为一体,不仅具有出图量大的特点,而且图中含有大量的重复性工作。绘图过程中容易出错,修改也很不方便,从而导为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接够施工图致设计效率低,质量难以控制。为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结构施工图必须做到图面清晰、明、于识读,符合设计,施工、档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建筑结构专业制图规则,保证制图质量。为此产生了结构标准化。构件标准化的思路,数字化,符号化的表示方法在结构平面图上表示创造性设计,称为“平面整体设计方法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与传统的结构施工图相比,平面标准化程度较高,直观性强,其优点是可提高工作效率一倍一上,减少图纸量65%~80%,减少错、漏、碰、缺现象级校核方便,便于更正。平法改变了传统的将结构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在逐个绘制配置钢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混凝图中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
按平法设计绘制的施工图,一般是由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中和标准构造详图两部分,但对于复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尚需增加模版、开洞和预埋件等平面图。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需要增加剖面配筋图。
在平法施工图中,将所有柱、墙、梁等构件进行编号,编号中含有类型代号和序号等,其中类型代号的主要作用是指明所选用的标准构造详图。在标准构造详图上,已经按其所属构架表明代号,已明确该详图与平法施工图中相同构件的互补关系,使两者结合构件成玩整的结构设计图。
一、 有梁楼盖板法施工图
1定义:有梁楼盖板是以梁为支座的楼面板与屋面板,有梁楼盖板平法施工图,是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方式表达楼板尺寸和配筋。
2:板平面注写方式主要有两种:板块集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
二:柱平法施工图
表达柱截面及配筋的方法。施工员依据平法施工图及相应的标准构造详图进行施工,故称为柱平法施工图。
2在柱截面注写方式的规定
(1)当柱的分段截1柱平法施工图是指在柱平面布置图上,根据设计结果,采用列表注写和截面注写方式面尺寸和配筋相同时,紧分段截面与轴线级柱偏心不同,采用相同编号。
(2)设计时,从相同的标号中选择一个截面,按需要的比例原位放大绘制柱截面配筋图,并在后面注写尺寸bxh、角筋或全部纵筋、箍筋的具体数值并在配筋图上注写b1、b2
b3的具体数值。
三:梁平法施工图
1定义:梁平法是梁平面布置图上采用片面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表达梁结构的设计方法。通常按梁的不同结构层(标准层)将全部梁和与其相关联的柱、墙、板一起采用适当的比例绘制
成梁平面布置图。
2平面注写方式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来梁的特殊数值。当集中标注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数值原位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有先。
3梁集中标注,有5项必注值及1项必注值(集中标注可以从梁的任意跨引出),必注值包括梁编号、梁截面尺寸、梁箍筋、梁上部通常筋或架力筋、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的配置;选注值为梁顶面标高高差。
4梁原位标注~上部纵筋
(1) 当上部纵筋多余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2) 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是,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3) 当梁支座两边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当梁支座两边上部纵筋相同时,须在支座一边标注,另一边不标。
(4) 当梁上部纵筋跨越断跨时,紧在配筋值标注在短跨梁上部中间位置。
5梁下部纵筋
(1) 当梁下部纵筋多余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自上而下分开。
(2) 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是,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注写时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3) 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深入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