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广三高速公路贯穿珠江三角洲中西部地区,东连广佛高速公路,往西通过三水大桥与广肇高速公路连接,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连接粤西北的重要通道。本项目建成后,广三高速通行能力大大提高,对解决“西部通道”的交通瓶颈,实现将佛山市建成“广东省第三大城市”,改善交通条件,增强珠江三角洲经济的辐射能力,加快粤西北经济发展,促进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广三高速公路是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高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了广佛、广肇、珠二环和广州环城等多条高速公路。起点与广佛高速公路在雅瑶立交相接,往西通过三水大桥与广肇高速公路连接。按双向四车道设计,于1996年建成通车。它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连接粤西北、粤西和大西南的重要通道。自1996年全线建成开通以来,广三高速公路交通运输量迅速增长,未来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随着交通量的增长,广三高速公路使用性能正在逐年下降,服务水平逐年降低,需进行扩建改造。
广三高速公路扩建起点(K3+000)与广佛高速公路在雅瑶立交相接,定于雅瑶枢纽收费站处,途经雅瑶枢纽、松岗、狮山、穆院、跨越大布河,经大涡塘、狮中、狮岭、三水西南,终点(K33+529) 止于三茂铁路东侧。路线长约28.529km,全线设置沥北、松岗、佛山一环、银狮、小塘、健力宝以及塘九共7座互通立交(其中小塘互通立交不在本工程范围内),全线为双向八车道,K3+000(起点)至K6+500路段设计车速为80km/h,其余路段设计车速为100km/h,路基全宽41m。
由于广三扩建将取消穆院互通立交、服务区及主线收费站,相应标线及其他实施也将根据主体最终方案调整。
本次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图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规定及依据如下:
(1)施工图文件(主体工程送审稿);
(2)粤交基[2007]1902、1937号文《关于广州至三水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初步设计预评审意见》;
(3)粤交基[2008]649号文《关于广州至三水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初步设计的审查意见》;
(4)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5)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6)部颁《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7)部颁《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06);
(8)部颁《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D80-2006); (9)国颁《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0)国颁《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02);
(11)国颁《高速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GB/T18226-2000); (12)国颁《碳素结构钢》(GB700-88); (13)部颁《隔离栅技术条件》(JT/T374-1998);
(14)部颁《公路用防腐蚀粉末涂料及涂层》(JT/T600.1-2004-JT/T600.4- 2004); (15)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二、图纸分册编号
广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图设计图纸编号: SII-1-01 安全设施 第一分册 交通标志
SII-2-01 安全设施 第二分册 安全护栏、防眩设施、轮廓标
SII-3-01 安全设施 第三分册 交通标线及其他设施 SII-4-01 安全设施 第四分册 桥上标志基础
三、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内容
(一)、交通标线
1.布设原则
标线、导向箭头的布设应确保车流分道行驶,起导流作用,保证昼夜的视线诱导良好,车道分界清晰,线形清楚,轮廓分明。
2.设计范围
因广三高速公路属已经通车营运的路段,设置于地方道路与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平交口的路面标线均已存在,本次仅对高速公路至收费站广场范围进行设计。
3.平面布设
根据布设原则,本段全线布设的标线类型有:车道边缘线、车道分界线、出入口标线、导流标线及导流箭头等,其中收费岛头标线归入房建工程,本次设计不做考虑。
车道边缘线——设置于上下行车道两侧路缘带内侧,为线宽20cm的白色闪光雨线。 车道分界线——设置于各行车道之间,为白色虚线,线宽15cm,实线段长600cm,间隔为900cm。
出入口标线——设置于出入口加减速车道与行车道之间,为白色虚线,线宽45cm,虚线段及实线段长度均为300cm。
导流线——设置于主线出入口三角端处,为白色实线,线宽45cm,线间距为100cm。
接近障碍物标线——设置于收费岛前及车道变化的过渡地段等必要地点,用于引导车流运行,为白色实线,线宽45cm,线间距为100cm。
振荡减速标线——设置于主线收费站广场及匝道收费广场前适当位置,以提醒司机减速进入收费站;减速标线的设置范围应根据实际情况,以第一道减速标线为基准设置。
导向箭头——设置于互通式立交及服务区前后主线及匝道和连接道路等必要地点,用以指导车辆转换车道,为白色实线。
4.材料选择
为使标线在黑夜具备同白天一样的清晰度,需要使用寿命长、反光效果好的材料做标线。标线的涂料应具备路面粘结力强、迅速干燥以及良好的耐磨性、持久性、抗滑性等特点,做出的标线应具有良好的视认性,宽度一致,间隔相等,边缘等齐,线形规则,线条流畅。另外标线的涂层厚度要考虑路面排水的需要。
本次设计,全线边缘线全部采用闪光雨线,主线及匝道收费站广场前方采用振荡减速标线,车道分界线及导流标线等采用热熔2号标线漆。
5.技术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
标线的端线应与边线垂直,误差≤5°,其他特殊标线的角度与设计值误差≤3°; 导流线与车道边缘线之间应留出3cm间隙,以利于排水和清扫;
标线涂层厚度为2.0+0.2mm,导向箭头、振荡减速标线厚度为4.5±0.2mm,闪光雨线突起部分高度为5±0.2mm,宽度50mm,每两个突起部分设置间距在200mm,基础标线厚度为1.6mm;
涂料中应混合占总重15~23%的玻璃微珠,在喷涂时标线表面还应均布0.3~
0.34kg/m2的玻璃微珠。
标线在施工前应先将道路表面的污物、石子和其它杂质清除。喷涂工作一般在白天进行,天气潮湿、灰尘过多或温度低于4O℃时,标线喷涂工作应暂停。
(二)、与标线相关安全设施
1.突起路标
为了提高标线的夜间视认性,本次设计全线布设突起路标,颜色与路面标线一致,为白色。突起路标的设置间距为:主线15m,匝道3m。在主线车道边缘线上、收费岛头导流线上布设单面突起反光路标,互通立交范围内的出口导流线设置太阳能闪烁突起路标。
突起路标壳体采用工程塑料材料,保证突起路标的强度和牢固性,突起路标的反光元件为棱镜。突起路标可用环氧树脂粘结,粘结应按厂方提供的方法进行,并符合相关技术规定。
太阳能闪烁突起路标蓄能原件为充电电池,在标准光强下,一次照晒8小时可连续支持72小时闪烁,显示器件为超高亮LED,发光光强>6000mcd(白);外壳材料可采用铝合金或工程塑料。
2.防撞桶
为避免波形梁护栏端头对失控车辆造成伤害,需在互通立交的出口分流三角端处,护栏端头前设置防撞筒以吸收碰撞能量,降低车辆的伤害程度。
本次设计采用玻璃钢材料制作的防撞筒,底色为黄色,在迎车方向的筒壁表面前半周粘贴红白相间的三级反光膜,每三个为一组用尼龙绳捆绑,以引导车流。筒内装砂以消除碰撞能量。防撞筒的结构及反光膜图案见设计图。
3.交通隔离墩
交通隔离墩设置在收费广场上,用以分隔上下行车流。规格为0.8*1.5m,颜色分红白两种,材质为5mm玻璃钢,内可注水以消除碰撞能量,布设时按颜色红白交替连续布设。
(三)、隔离栅
隔离栅是为防止人、畜随意穿越高速公路,以免干扰行车和避免意外事故发生,以及有效防止非法占用公路用地等问题的交通安全设施,其具体布设原则是:
(1)隔离栅中心线沿公路用地界线以内20~50cm处设置;
(2)路侧有水渠、池塘、湖泊等天然屏障时不用担心有人畜进入和非法侵占公路用地的区段不设置隔离栅;
(3)隔离栅遇桥梁、通道对,应朝桥头锥坡(或端墙)方向围死,不应留有让人畜可以钻入的空隙;
(4)隔离栅与涵洞相交时。如沟渠较窄(≤5m),隔离栅可直接跨过,沟渠较宽(>5m),隔离栅难以跨越时,可采取桥梁、通道的处理方法;
(5)当受地形限制,隔离栅前后不能连续设置时。应以该处为隔离栅的端部,并处理好端头的围封;
(6)隔离栅布设应根据公路用地界地形进行必要的整修,平坦地段水平设置,坡形地段顺坡或按阶梯形设置。
本项目所处区域城市化程度较高,因此采用比较美观经济的焊接网隔离栅作为封闭隔离设施。
焊接网隔离栅每隔30m设置一个端头立柱和一组纵向斜撑,每3m间隔安置一个中间柱。
焊接网隔离栅的立柱和网片采用先热渡锌在浸塑的防腐处理措施。隔离栅的其它技术要求应符合JT/T374-1998的相关规定。
(四)、桥粱护网
桥梁护网设置于天桥、跨线桥的两侧,防止抛落物对主线上的车辆造成伤害。 桥梁护网采用钢板网结构,钢板网为2.5mm厚整板加工而成,丝梗宽度为2.5mm,网格尺寸为22×60mm,网片焊接于角钢边框上,除紧固件外,所有钢构件均应先加工后镀塑,镀塑层应均匀、亮泽,镀层厚度为0.5~0.6mm。
钢板网安装时要求网面平整,无明显凹凸现象,边框与立柱应连接牢固整体连接平顺。 桥梁护网网必须有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不少于10。
(五)、里程标志
里程标志布设在整公里处,里程标设置于路基的两侧,即每个公里桩号处共有两块。根据设置位置的不同,里程标采用了三种类型,具体版面及结构见设计图。
里程标采用类似标志的结构,标志板为3mm厚铝塑复合板,通过抱箍和立柱相连。反光膜的颜色为绿底白字,数字和底衬均为三级反光膜。
所有钢构件均应进行热浸镀锌处理,螺母、螺栓等镀锌量为350g/m2。其余构件为600g/m2。
里程标基础采用C25号钢筋混凝土。
(六)、公路界碑
设在高速公路两侧用地范围分界线上,设置平均距离为200m。
(七)、百米牌
百米牌根据设置位置的不同,采用两种类型,分别适用于波形梁护栏段、混凝土护栏段。
百米牌采用圆形钢片焊接角钢和钢板的结构,钢板为圆形,直径10cm,白底绿字,字高8cm。采用反光膜附贴于护栏立柱的形式,采用三级反光膜,以便于识别,保证夜间行车安全。
广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标志设计说明
一、概述
广三高速公路贯穿珠江三角洲中西部地区,东连广佛高速公路,往西通过三水大桥与广肇高速公路连接,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连接粤西北的重要通道。本项目建成后,广三高速通行能力大大提高,对解决“西部通道”的交通瓶颈,实现将佛山市建成“广东省第三大城市”,改善交通条件,增强珠江三角洲经济的辐射能力,加快粤西北经济发展,促进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广三高速公路是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高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了广佛、广肇、珠二环和广州环城等多条高速公路。起点与广佛高速公路在雅瑶立交相接,往西通过三水大桥与广肇高速公路连接。按双向四车道设计,于1996年建成通车。它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连接粤西北、粤西和大西南的重要通道。自1996年全线建成开通以来,广三高速公路交通运输量迅速增长,未来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随着交通量的增长,广三高速公路使用性能正在逐年下降,服务水平逐年降低,需进行扩建改造。
广三高速公路扩建起点(K3+000)与广佛高速公路在雅瑶立交相接,定于雅瑶枢纽收费站处,途经雅瑶枢纽、松岗、狮山、穆院、跨越大布河,经大涡塘、狮中、狮岭、三水西南,终点(K33+529) 止于三茂铁路东侧。路线长约28.529km,全线设置沥北、松岗、佛山一环、银狮、小塘、健力宝以及塘九共7座互通立交(其中小塘互通立交不在本工程范围内),全线为双向八车道,K3+000(起点)至K6+500路段设计车速为80km/h,其余路段设计车速为100km/h,标准路基全宽41m。
根据广东省交通厅粤交规[2008]1175号文件《关于印发<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和编号规则>的通知》的规定,广三高速公路三水至小塘立交段属国家高速二广高速粤境
段部分,编号为G55,小塘立交至雅瑶立交段属粤高速二广高速广州直线段,编号为S55;与广三高速相交的高速公路及编号分别是:广佛高速公路(粤高速-沈海高速广州支线-S15),佛山一环高速公路(粤高速-佛山一环高速-S82),珠西环高速公路(国家高速-广州绕城高速-G1501),广肇高速公路(国家高速-广昆高速-G80),广贺高速公路(国家高速-二广高速-G55)。
本次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图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规定及依据如下: (1)施工图文件(主体工程送审稿);
(2)粤交基[2007]1902、1937号文《关于广州至三水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初步设计预评审意见》;
(3)粤交基[2008]649号文《关于广州至三水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初步设计的审查意见》;
(4)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5)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6)部颁《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7)部颁《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06);
(8)部颁《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D80-2006); (9)国颁《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0)部颁《国家高速公路网相关标志更换工作实施技术指南》(2007年第30号公告);
(11)国颁《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02);
(12)国颁《高速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GB/T18226-2000); (13)国颁《碳素结构钢》(GB700-88);
(14)部颁《公路用防腐蚀粉末涂料及涂层》(JT/T600.1-2004-JT/T600.4- 2004); (15)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16)广东省交通厅粤交规[2008]1175号文《关于印发<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和编号规则>的通知》;
二、图纸分册编号
广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图设计图纸编号: SII-1-01 安全设施 第一分册 交通标志
SII-2-01 安全设施 第二分册 安全护栏、防眩设施、轮廓标 SII-3-01 安全设施 第三分册 交通标线及其他设施 SII-4-01 安全设施 第四分册 桥上标志基础
三、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内容
(一)、交通标志
1.设计原则
交通标志设计按照国家标准及有关规范执行,力求做到类型齐全、功能完整。通过对司乘人员适时、准确的诱导,将高速公路快速、舒适、安全的效能充分发挥出来;
交通标志的设计以完全不熟悉本公路及其周围路网体系的外地司机为设计对象。主线上设警告、指示、指路等标志;在地方道路上设置禁令、警告、指示、指路标志。此外结合道路线形变化布设视线诱导标等标志。
2.平面布设
标志信息以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为基础,根据本路的特点及需要,尽量做到各类标志完善、齐全。
扩建路段位于珠三角台风较多地区,标志的结构设计尽量采用较小尺寸,另因广三高速公路目前已经通车营运,设置于地方道路的引导标志,指路标志均已存在,本次设计暂不做考虑,主要标志类型如下:
(1)主线自K3+000(起点)至K6+500设计速度为80km/h,其余路段设计速度100km/h,在上述路段相应位置设置分车道限速标志,广三高速公路雅瑶至小塘段的编号为S55(二广高速广州支线),广三高速公路小塘至塘九段的编号为G55(二广高速);
(2)在互通立交出口前设置2km、lkm、500m出口预告标志,并在出口处设置出口标志及直行车道方向指示标志;
(3)在出口匝道三角端处,设置出口指示标志;
(4)在互通立交入口加速车道后适当位置,设置组合车道限速指示标志,高速公路入口标志,下一出口预告标志;
(5)在高速公路收费广场入口前端设置限高标志,禁止摩托车及拖拉机通行标志; (6)在互通立交连接线上设置指路标志;
(7)入口匝道与主线相交的三角端前lOOm左右(主线上)设置合流标志; (8)由主线行驶到匝道上时,在匝道起点处设置限速标志; (9)根据出入口匝道平曲线半径的取值情况,设置视线诱导标志; (10)在收费站广场前的适当位置,设收费站标志。
3.版面设计及反光材料
为满足高速公路上道路使用者对标志信息的视认要求,标志板面设计以司机在主线以100km/h、匝道40km/h的速度行驶时,能及时辨认标志内容为基本原则,标志版面的文字均采用汉英对照,汉字字体为国家标准交通标志专用字体,根据路段计算行车速度和标志重要程度分别采用60~40cm的字高,英文字高为相应汉字高度的一半,英文字母按国标设计,阿拉伯数字与汉字同高。版面尺寸按不同内容确定,尽量达到统一,同时使版面布设美观、醒目。
反光材料的选择,既要考虑各类反光膜的反光特性、使用功能、应用场合和使用年限,又要兼顾到施工及维修养护的方便,据此,本次设计主线、互通匝道标志版面中的文字、箭头、底色等均采用二级反光膜,反光膜的技术要求按《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02)执行。
4.标志结构设计
标志的支撑结构应保证安全、美观、耐用,本次计算结构所采用的设计风速为30m/s,根据标志板面大小、路侧条件、标志作用等因素,针对不同标志分别采用附着式、柱式、悬臂式和门架式等支撑方式。标志基础采用C25号钢筋混凝土,并按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实施。
考虑到防盗需要,除面积小于1㎡的标志底板采用铝塑复合材料,其余标志板标号根据国标《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09)标准选取,大型标志板采用挤压成型的铝合金板拼装而成。
标志立柱和横梁,凡钢管外径152mm以上的立柱和横梁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外径在152mm(包括152mm)以上的立柱和横梁采用一般常用热轧无缝钢
管,并符合《热轧无缝钢管》GB8162-87规定;焊接钢管应符合《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700-88D要求;标注立柱柱帽和横梁帽采用普通碳素钢筋,厚3mm。高强螺栓、高强连接螺栓和高强地脚,采用45号钢,并符合《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699-88)的规定。标志结构中所有外露钢构件均应进行热浸镀锌处理,螺栓、螺母等连接件的镀锌量为350g/m2,其余均为600g/m2,螺栓、螺母热浸镀锌后必须清理螺纹或作离心处理。
5、技术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
所有钢构件均应先加工制作,后热浸镀锌,严禁镀锌后加工;主要钢构件(如立柱、横梁、法兰盘等)镀锌量为600g/m2,热浸镀锌所用的锌为《锌镀》(GB470)中所规定特一号锌锭或一号锌锭;
(4)单双柱标志的标志板内缘到土路肩边缘的距离不小于25cm,悬臂及门架标志板下缘距路面净空高度不得小于5.5m;
(5)钢筋混凝土基础应提前施工,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方可安装立柱及标志板; (6)标志设置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时,可在小范围内调整布设桩号。
7.钢桁架门架标志施工说明
本工程所有钢管及钢板材质除注明外均为Q235钢,其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必须具备出厂证明及合格证。
为保证工程质量,钢桁架的制作、安装应由钢结构专业企业进行,尽量采用自动焊机施焊,并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焊接变形。
施工时必须设置可靠的临时支撑,为焊接提供良好的操作条件,以确保焊缝质量。焊缝质量等级:所有与支座相连的主杆的坡口焊缝为二级,其余为三级。
8.关于穆院互通立交、服务区及主线收费站的取消
由于广三扩建将取消穆院互通立交、服务区及主线收费站,相应标志也将根据主体最终方案调整。本次设计只考虑三水主线收费站,穆院互通立交及服务区标志暂不布设。
9.关于车道限速标志的设置依据
本次设计中,车道限速标志暂时以主体工程设计车速为依据进行设置,根据初步设计评审意见要求,在对广三高速公路进行运营车速的安全性评价后,以安全性评价报告作为最终的车道限速标准。
10.关于小塘互通立交(西二环)范围内标志的布设
本次设计中,小塘互通立交(西二环)桩号(左线)K25+720~K27+461.841、(右线)K25+475.895~K27+461.841,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建议对该范围内标志进行更换,以便广三高速公路全线标志的连贯、统一和美观。
广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护栏设计说明
一、概述
广三高速公路贯穿珠江三角洲中西部地区,东连广佛高速公路,往西通过三水大桥与广肇高速公路连接,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连接粤西北的重要通道。本项目建成后,广三高速通行能力大大提高,对解决“西部通道”的交通瓶颈,实现将佛山市建成“广东省第三大城市”,改善交通条件,增强珠江三角洲经济的辐射能力,加快粤西北经济发展,促进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广三高速公路是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高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了广佛、广肇、珠二环和广州环城等多条高速公路。起点与广佛高速公路在雅瑶立交相接,往西通过三水大桥与广肇高速公路连接。按双向四车道设计,于1996年建成通车。它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连接粤西北、粤西和大西南的重要通道。自1996年全线建成开通以来,广三高速公路交通运输量迅速增长,未来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随着交通量的增长,广三高速公路使用性能正在逐年下降,服务水平逐年降低,需进行扩建改造。
广三高速公路扩建起点(K3+000)与广佛高速公路在雅瑶立交相接,定于雅瑶枢纽收费站处,途经雅瑶枢纽、松岗、狮山、穆院、跨越大布河,经大涡塘、狮中、狮岭、三水西南,终点(K33+529) 止于三茂铁路东侧。路线长约28.529km,全线设置沥北、松岗、佛山一环、银狮、小塘、健力宝以及塘九共7座互通立交(其中小塘互通立交不在本工程范围内),全线为双向八车道,K3+000(起点)至K6+500路段设计车速为80km/h,其余路段设计车速为100km/h,标准路基全宽41m。
由于广三扩建将取消穆院互通立交、服务区及主线收费站,相应的安全护栏、防眩设施、轮廓标也将根据主体最终方案调整。
本次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图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规定及依据如下:
(1)施工图文件(主体工程送审稿);
(2)粤交基[2007]1902、1937号文《关于广州至三水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初步设计预评审意见》;
(3)粤交基[2008]649号文《关于广州至三水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初步设计的审查意见》;
(4)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5)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6)部颁《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7)部颁《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06);
(8)部颁《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D80-2006); (9)国颁《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0)国颁《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02);
(11)国颁《高速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GB/T18226-2000); (12)国颁《碳素结构钢》(GB700-88);
(13)部颁《公路防眩施设技术条件》(JT/J333-1997);
(14)部颁《公路用防腐蚀粉末涂料及涂层》(JT/T600.1-2004-JT/T600.4- 2004); (15)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二、图纸分册编号
广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图设计图纸编号: SII-1-01 安全设施 第一分册 交通标志
SII-2-01 安全设施 第二分册 安全护栏、防眩设施、轮廓标
SII-3-01 安全设施 第三分册 交通标线及其他设施 SII-4-01 安全设施 第四分册 桥上标志基础
三、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内容
(一)、安全护栏
1.设计原则
安全护栏能够防止失控车辆冲出路外或超越中央分隔带,具有导向功能,使碰撞车辆改变行驶方向,具有较强的吸收碰撞动能的能力,另具有视线诱导功能。
本路段主要采用的护栏形式有:
刚性护栏——钢筋混凝土护栏,用于大桥及中桥两侧;
半刚性护栏——波形梁护栏(分路侧护栏、中央分隔带护栏两种)和活动式护栏。 路侧波形梁护栏除大中桥梁外,全线连续设置,波形梁与立柱之间采用防阻块连接;主线除中央分隔带开口段以及大、中桥梁沿用原有旧式钢筋混凝土护栏外,其余路段连续设置波形梁护栏;中央分隔带开口处设置移动式护栏,以便特殊车辆通过。
本项目安全护栏等级按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0-2006)的要求选择,根据路基填土高度,边坡坡率、路外侧危险程度等因素选取A级、Am级护栏。护栏设计将采用完全新建的方式,即将现有波形梁护栏拆除拍卖,然后全部新建。
2.路侧护栏布设
全线大、中桥桥侧设置A级砼护栏,工程量归入主体工程中,其余路段全部设置140mm×4.5mm圆柱式等截面波形梁护栏,护栏立柱与挡板之间采用A型防阻块连接。护栏适用路段对应规格型号如下:
一般路段设置普通型波形梁护栏,立柱间距4m,护栏代号为:Gr-A-4E;
特殊路段设置加强型波形梁护栏,立柱间距2m;分两种护栏,代号分别为:Gr-A-2E 和Gr-A-2C,Gr-A-2E用于路侧需要保护地段,Gr-A-2C用于挡土墙路段;
小桥、通道处设置加强型波形梁护栏,立柱间距2m,护栏代号为:Gr-A-2B2;护栏连接过渡类型为II型连接过渡;
大、中桥桥侧设置钢筋混凝土护栏(工程量计入主体工程),与路侧波形梁护栏连接过渡类型为I型连接过渡;
护栏立柱及适用路段如下:
路侧护栏 立柱规格 适用路段 基础形式 护栏代号 名称 长度(m) AL 2.15 一般路段 直接打入 Gr-A-4E BL 2.15 需要保护路段 直接打入 Gr-A-2E CL 1.2 路侧挡土墙路段 砼护栏座 Gr-A-2C DL 0.75 小桥、通道处 预埋地脚螺栓 Gr-A-2B2
3. 中央分隔带护栏布设
中央分隔带设置Am级波形梁护栏。主线中分带处采用分设型波形梁护栏,设置
140mm×4.5mm圆柱式等截面波形梁护栏,护栏立柱与挡板之间采用A型防阻块连接;匝道中分带处采用组合型波形梁护栏,设置140mm×4.5mm圆柱式等截面波形梁护栏,护栏立柱与挡板之间采用横隔梁连接。护栏适用路段对应规格型号如下:
一般路段设置普通型波形梁护栏,立柱间距4m,护栏代号为:Gr-Am-4E;
特殊路段设置加强型波形梁护栏,立柱间距2m;护栏代号为:Gr-Am-2E; 中分带立柱处设置310×200×10mm的加强钢板,加强钢板设置在路缘石顶面以下50mm的立柱外侧,与交通流前进方向成0~15°夹角,加强钢板与立柱可通过焊接连接,防腐处理时,应先和立柱焊接成一体后,再采用热浸镀锌的方法,禁止镀锌后现场焊接。
小桥、通道处设置加强型波形梁护栏,立柱间距2m,护栏代号为:Gr-Am-2B2;护栏连接过渡类型为II型连接过渡;
大、中桥桥侧设置钢筋混凝土护栏(工程量计入主体工程),与路侧波形梁护栏连接过渡类型为I型连接过渡;
分合流三角端部设置加强型护栏,加强型护栏长度为8m;中央分隔带开口端部设置加强型护栏,加强型护栏长度为12m。加强型护栏前端4m均采用砼护栏座预埋套筒作为加强型护栏基础,详见设计图;
中央分隔带分设型及组合型波形护栏以公路中心线为轴对称设置;采用组合型波形梁护栏时,可以圆形端头开始或结束。
护栏立柱及适用路段如下:
中央分隔带护栏 立柱规格 适用路段 基础形式 护栏代号 名称 长度(m) AL 2.20 一般路段 直接打入 Gr-Am-4E BL 2.20 需要保护路段 直接打入 Gr-Am-2E DL 0.75 小桥、通道处 预埋地脚螺栓 Gr-Am-2B2 EL 1.3 中分带开口端及分砼护栏座预埋套筒 合流三角端部
4. 活动护栏
本路段中央分隔带开口处的设置位置及开口长度均按旧路原有开口设置,全线共设11处,开口段长度为25m。
为分隔对向交通流,同时在特殊情况下又便于紧急车辆通过,开口处设置了活动护栏。活动护栏的钢管防腐处理原则上与波形梁护栏相同,采用热浸镀锌方法时,镀锌量规定为600g/m2。
为引起驾驶员的注意,立柱上方粘贴一圈二级黄色反光膜,高度与一般护栏轮廓标高度一致;其详细结构见设计图。
5.材料
波形梁板、立柱、端头、防阻块、托架等采用碳素结构钢,其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指标应不低于GBT00规定的Q235牌号钢的要求,各种连接件的抗拉强度不小于规范规定的最低限值。护栏各组成部分的其它技术要求应符合JTG D80-2006的相关规定。
6.施工注意事项
在护栏施工中,需注意由构造物开始向一般路段布设。同时在护栏立柱打入前应充分收集道路横向排水管、分歧通信管道等预埋管线的设置桩号,当与护栏立柱位置有冲突时,可适当调整护栏的横向设置位置或改变护栏形式,以免将其破坏;另在中央分隔带通信手井人井等构造物处,护栏立柱应避开设置。
7.其他
因主体工程边坡类型未最终确定,本次设计路侧护栏的布设暂以A级护栏布设,若有填方高度大于6m以上时,一般路段及小桥、通道需采用SB级护栏;最终方案将根据主体工程边坡的最终方案进行调整。
(二)、轮廓标
1.布设原则
为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清晰的指示道路前方的线形是非常重要的。白天,汽车驾驶员一般以路面标线和护栏作为行车的指导,但在夜间,上述设施的视线诱导功能将显著下降,特别是汽车直线段向曲线段过渡时,驾驶员的视线很难随着道路的线形急剧变化。因此,设置轮廓标能使驾驶员及时了解道路线形的变化,可以清晰地显示道路的轮廓,能够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行车安全。
为了保证视觉的连续性,在主线路侧和中央分隔带两侧以及互通立交匝道两侧连续设置轮廓标。
本次设计在主线段布设间距为20m,匝道布设间距根据匝道半径而定。轮廓标反射器颜色沿行车前进方向为:左侧-黄色,右侧-白色。
2.结构类型
本路段由于全线设置护栏,因此轮廓标采用附着式。附着式适用于设置波形梁护栏、钢筋混凝土护栏路段。波形粱护栏处附着式轮廓标通过与波形护栏的连接螺栓固定在波形梁护栏上,砼护栏处附着式轮廓标则用膨胀锚螺栓固定在混凝土护栏墙体上。
波形粱护栏处附着式轮廓标由梯形反射器和钢板托架组成,砼护栏处附着式轮廓标由长条形反射器、塑料托架组成。两种轮廓标均以棱镜型反射器为反光元件。
中央分隔带开口两端应各布设一个轮廓标,然后向两侧布设。
(三)、防眩设施
1.设计原则
为保障交通安全,防止会车时眩光对司机的影响,需在全线道路中央分隔带上设置防眩设施。
原广三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处一般路段采用种植防眩灌木、桥梁通道等采用防眩网作为防眩设施,本次设计仅对桥梁、通道及匝道中央分隔带处进行设计,改用防眩板作为防眩设施,原有一般路段种植防眩灌木不做改变,不计入工程量。
2.布设及构件材料
防眩高度为1.6m,布设间距为1m,遮光角为11.3°。
防眩板材料采用绿色工程塑料防眩板,结构为:900×220mm。
防眩设施采用独立式,根据中央分隔带形式采用对应的支撑形式,见设计图。 所有钢构件均应进行热浸镀锌处理,螺栓、螺母、垫圈等连接件的镀锌量为350g/m2,其他构件为600g/m2。
广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桥上标志设计说明
一、概述
广三高速公路贯穿珠江三角洲中西部地区,东连广佛高速公路,往西通过三水大桥与广肇高速公路连接,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连接粤西北的重要通道。本项目建成后,广三高速通行能力大大提高,对解决“西部通道”的交通瓶颈,实现将佛山市建成“广东省第三大
城市”,改善交通条件,增强珠江三角洲经济的辐射能力,加快粤西北经济发展,促进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广三高速公路是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高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了广佛、广肇、珠二环和广州环城等多条高速公路。起点与广佛高速公路在雅瑶立交相接,往西通过三水大桥与广肇高速公路连接。按双向四车道设计,于1996年建成通车。它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连接粤西北、粤西和大西南的重要通道。自1996年全线建成开通以来,广三高速公路交通运输量迅速增长,未来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随着交通量的增长,广三高速公路使用性能正在逐年下降,服务水平逐年降低,需进行扩建改造。
广三高速公路扩建起点(K3+000)与广佛高速公路在雅瑶立交相接,定于雅瑶枢纽收费站处,途经雅瑶枢纽、松岗、狮山、穆院、跨越大布河,经大涡塘、狮中、狮岭、三水西南,终点(K33+529) 止于三茂铁路东侧。路线长约28.529km,全线设置沥北、松岗、佛山一环、银狮、小塘、健力宝以及塘九共7座互通立交(其中小塘互通立交不在本工程范围内),全线为双向八车道,K3+000(起点)至K6+500路段设计车速为80km/h,其余路段设计车速为100km/h,标准路基全宽41m。
由于广三扩建将取消穆院互通立交、服务区及主线收费站,相应的安全护栏、防眩设施、轮廓标也将根据主体最终方案调整。
本次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图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规定及依据如下: (1)施工图文件(主体工程送审稿);
(2)粤交基[2007]1902、1937号文《关于广州至三水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初步设计预评审意见》;
(3)粤交基[2008]649号文《关于广州至三水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初步设计的审查意见》;
(4)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5)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6)部颁《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7)部颁《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06);
(8)部颁《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D80-2006); (9)国颁《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0)国颁《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02);
(11)国颁《高速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GB/T18226-2000); (12)国颁《碳素结构钢》(GB700-88);
(13)部颁《公路防眩施设技术条件》(JT/J333-1997);
(14)部颁《公路用防腐蚀粉末涂料及涂层》(JT/T600.1-2004-JT/T600.4- 2004); (15)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二、图纸分册编号
广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图设计图纸编号: SII-1-01 安全设施 第一分册 交通标志
SII-2-01 安全设施 第二分册 安全护栏、防眩设施、轮廓标 SII-3-01 安全设施 第三分册 交通标线及其他设施 SII-4-01 安全设施 第四分册 桥上标志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