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16No.6Dec.2011
2011年12月JOURNALOFHU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两型”区域创新视域下的区域经济发展
1
瞿理铜,高
升
2
(1.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长沙410006;2.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114)摘
要:“两型”区域经济发展创新能推动区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抢占未来区域经济发展
“两型”“两型”制高点。在区域创新理论指导下,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出区域经济发展创新的具体对策,即:创新区域经济“两型”“两型”发展思路,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体系,继续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创新。
;区域经济;可持续性关键词:“两型”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7X(2011)06-0073-03
OnDevelopmentofTwo-OrientedRegionalEconomicBasedontheRegionalInnovation
QULitong1,GAOSheng2
(1.HunanProvincialCommitteePartySchool&HunanInstituteofAdministration,Changsha410006,China;
2.SchoolofEconomics,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410114,China)
Abstract:Theinnovationofthetwo-oriented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canpromotethetransformationofdevelopmentwaysfortheregionaleconomy,realiz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regionaleconomicandcon-trolthecommandingpointofthefutureeconomicdevelopment.Undertheguidanceofthisnewtheory,anewsys-temoftheregionalinnovationisconstructed.Italsoproposedsomeconcretemeasuresfortheinnovationdevelop-mentoftwo-orientedregionaleconomy,suchas:innovatingthewaysofdevelopment;constructingthenewsystemofthetechnologicalinnovationandpromotingthesysteminnovationforthedevelopmentofthetwo-orientedre-gionaleconomy.
Keywords:two-oriented;regionaleconomy;technologicalinnovation
是指区域通过立足自身优势,深化各领域改革创新,构建系统、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实现区域经济低消耗、低排放和低污染发展。从而现实促进区域经济“两型”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一“两型”区域经济发展创新的内涵如长江三角洲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成渝经济区、中部地区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占据了中国经济总量的绝大部分,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是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盲目性和重复“两型”性也日益严重。如何通过创新,构建区域经济体系,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央和各。“两型”省市关注的重点问题区域经济发展创新
在区域创新理论指导下的“两型”区域经济发展与传统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1)目标不同。传统区域经济发展创新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两型”实现经济规模的快速增长,扩大经济总量区域经济发展创新的目标是通过构建系统、完善的
①收稿日期:2011-09-21
升(1972-),男,湖南华容人,
73
作者简介:瞿理铜(1984-),男,湖南怀化人,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城乡规划研究;高
博士,主要从事农村经济管理研究。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总第83期)
区域创新体系,在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的提升。(2)重点不同。传统区域经济发展创新重点是农业、工业等产业技,“两型”术创新区域经济发展创新重点是区域机制创新。(3)措施不同。传统区域经济发展创新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产业规模。“两型”区域经济发展创新是在依靠科技创新的同时,重视深化区域机制改革创新,构建系统、完善的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区域创新体系,
二“两型”区域经济发展创新的作用“两型”区域经济发展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就是要摈弃传统的主要依赖资源投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1.推动区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两型”区域经济发展创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到集约的根本转变,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之间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创新区域经济机制,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2.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两型”区域经济发展创新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战略,这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反思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程,可持续发展对传统工业化道路提出了质疑,是现代人类生存和发展方式上的创新。区域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可以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防止生态失衡和环境恶化,巩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3]
三“两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创新的实践
(一)我国“两型”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结构紧江呈
森林覆盖率凑。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69立方米,
具备较强的环境承载能力,是我国京广达54.7%,
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接合部,区位和交通条件优越。2009年,长株潭城市群GDP总量达5509.04亿元,为2005年的1.74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占全省GDP总量由2005年的40.6%上升至42.2%,上升了1.6个百分点。在总体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经济结构也有明显改善: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8.9∶45.3∶45.8调整为2009年的6.8∶51.6∶41.6,第一产第二产业占比提高6.3个业占比下降2.1个百分点,
4年中第二产业占比年均提高近1.6个百百分点,分点。
[5]
武汉城市圈,又称“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由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为圆心,
门、潜江8个周边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2009年,武汉城市圈GDP总量达7956.60亿元,占湖北省的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22.74亿元,占全省占全的6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77.44亿元,省的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9.15亿元,占全省的62.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5.86亿元,占全省的5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57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04.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6]
5191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03.1%。
(二)“两型”区域经济发展创新实践
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群开展“两型社会”建设,以期通过试验区机制改革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手段来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减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资源能源的消耗,减轻经济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发展对环境的污染,
“两型社会”全国建设探索新路子。
“两型”试验区在区域经济发展创新方面做了一系列探索。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通过第
3.抢占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制高点。后金融危机时期,区域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要想在未来区域经济竞争中占据重要位置,必须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形成有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技术。“两型”体系区域经济发展创新有利于区域立足自身优势,完善机制,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培植区域优势产业,抢占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74
[4]
瞿理铜,高“两型”升:区域创新视域下的区域经济发展
“两型”一阶段的改革建设,基本形成了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主要体现在:一是土地管理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如长沙市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取得2010年上半年实现了农村土地由农民自发交突破,
易向在市级土地流转交易平台进行集中交易,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正式启动,首批9宗农村土地成交。二是资源节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建立了能源管理制度体系,重点单位的节能管理机制初步建立。三是环境保护改革取得成效。制定实施了试验区环境经济政策,准备着手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四是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服务机构不断充实,小额贷款公司陆续开业,大力推进设立村镇银行,积极拓展金融服务领域。五是城乡统筹更加协调。积极开展了户籍制度改革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部分地区实现了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
四“两型”区域经济发展创新对策
经过三年“两型”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我国“两型”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要认“两型”,“两型”识到,我国区域经济建设还不成熟、“两型”、“两型”产业消费体制等方面的建设还刚刚起步。需要按照区域创新理论的要求,进一步推“两型”动区域经济发展创新。
(一)创新“两型”区域经济发展思路
要抛思路决定出路。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弃以资源高消耗和污染物高排放换来的经济高速增长模式。政府应该着眼于全局和长远发展,及时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产权结构和技术结构,谋划“两型”区域经济发展发展模式;适时调整财税、金融政策,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根据区域内环境容量分布情况,统筹区域内产业布局,促进“两型”区域经济发展;坚持面向世界,面向市场,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和壮大区域经济。
(二)构建“两型”区域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体系1.培育“两型”区域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主体。积极引导企业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和营销环节渗透“两型”理念;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积极开展“两型”技术研究;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两型”在科技研发中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互补互动的“两型”区域经济发展科技创新
主体。
2.建立“两型”区域经济发展创新支撑服务体“两型”系。多渠道开展技术成果转让、技术服务和“两型”咨询、技术承包、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促进技术转让的市场化;构建风险投资市场,发展各类“两型”投资公司,加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风险投完善投融资市场机制,加大科技创新财政金融资,
支持,壮大信用担保机构,提供企业“两型”技术创新融资担保。
(三)推动“两型”区域经济发展机制创新“两型”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创新重点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投融资、财税、土地管理等领域开展改革创新。资源节约方面,探索建立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完善产权制度,对水资源、森林资源进行产权确认,并建立资源产权交易市场,用经济手段来调节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方面,完善区域内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开展COD、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污权交易;财税方面,建立跨区域统一的财税经济区,协调区域之间财税利益;土地管理方面,探索跨区域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加快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参考文献:
[1]张文秋,J].中国崔丽琴.区域创新体系标准化初探[
2007(3):27-28.标准化,
[2]柳新华,J].中国吕志国.区域经济创新的战略思考[
1999(6):25-27.行政管理,[3]顾
D].成都:四川大学,2002.新.区域创新系统论[
[4]丁焕峰.区域创新理论的形成和发展[J].科技管理研
2007(9):18-21.究,
[5]佚名.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十一五”以来长株潭城市群
EB/OL].[2011-09-01].http://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www.yzcity.gov.cn/art/2010/12/9/art-2047-248852.html.
[6]佚名.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基本状况[EB/OL].[2011-
09-01].http://www.whcc.com.cn/publish/whsww/wsxzpd/csbszz/qyjjxzjgnzsc/gzjb/201009080955460018.ht-ml.
责任编辑:徐
蓓
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