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02期 福 建 建 筑 No02・2013 总第176期 Fuiian Architecture&Construction Vol・176 巴渝古刹缙云寺及其寺庙园林探析 马莹,张建林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缙云寺的发展历史,对寺院选址、建筑空间布局、建筑单体形态、园林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总结了缙云寺建筑的布 局特征,园林的空间类型及特点以及园林植物的造景特点,初步探讨了巴渝地区郊野山林式寺庙园林的构景特点,为巴渝寺观园林研究 奠定一定基础。 关键词:缙云寺;寺观园林;园林空间;建筑布局 中图分类号:【TU985.12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35I2013)O2—0031—04 Analysis the Garden of Jinyun Temple in Bayu MA ,ZHANG Jianlin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bstract:The study provide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sit selection of Jinyun Temples as well as the analysis of architectural spatila struc— ture and landscape,summarized characteristic of Temple architecturla layout spatial types and plnat characteristics,in order to comprehend the spatial charac・ teristie of the special monastery garden of Bayu region.The result w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attempt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Bayu monastery garden and the fol— lowing research. Keywords:Jinyun Temple;Temple Garden;Garden Space;Architectural Layout E-mail:my664@163.com 巴渝寺观园林是巴渝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晋之后,随 1缙云寺概况 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佛教发展,与之水路联系紧密的巴渝地区 1.1缙云山概况 也开始受到佛教的影响 J。巴渝地区特殊的天然地理优势使 古人云“赤多白少为缙”,《缙云志》中记载:“缙云山出于 得巴渝寺庙建筑群布局及其园林空间形态有着自身的特点,巴 禹别九州之前,曾是黄帝合药炼丹之地。”《宋灵侯庙碑》记载: 渝地区现存寺庙数量较多,并大多数依山傍水,缙云寺是其中 传说黄帝时,缙云仙后裔混沌涉居于此,故而得名。《方舆胜 历史悠久而且保存较为完整的佛教寺庙之一。本文以巴渝名 览》中称缙云山为巴山。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 山缙云山上古刹缙云寺为例,通过对寺庙的发展历程以及寺庙 塘峡畔,群峰秀丽,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有“小峨 建筑布局与园林空间的探析,初步探究巴渝寺观园林。 眉”之称。缙云山从北到南有九峰,即朝日峰、香炉峰、狮子 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和夕照峰。缙云山 亦是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山中古刹林立,据《北碚志 稿》所载,缙云山古有缙云寺、温泉寺、大隐寺、石华寺、永兴 寺、绍隆寺、白云寺等多处佛教寺庙。现今,古刹缙云寺、温泉 寺现仍立于山中,白云寺、绍隆寺已被重建为道观。 1.2缙云寺史略 缙云寺为全国唯一的迦叶道场。坐落于狮子峰与聚云峰 之前,现占地面积约7000m 。寺庙创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 (公元423年)。唐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高祖李渊曾 赐名“禅真宫”,贞元年间(公元785—804年)与乾符年间(公 元874—879年)分别经历两次重修,大中元年(公元847年) 宣宗赐额“相思寺”。宋天宝四年(公元971年)再次重修殿 宇,咸平元年(公元998年)真宗皇帝迎太宗御诵梵经二十四 部人寺,景德四年(公元1007)敕赐为“崇教寺”,同时缙云寺下 图1俯瞰缙云寺 院温泉寺被赐“崇胜禅院”,可见缙云山、缙云寺在唐宋时期 “已称盛矣”。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成祖敕谕“缙云胜景” _ 作收者稿简13介期:2马0莹12(—19817—一1 3),女。 于寺前石坊之上,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由永灯大师“大修 廊庑”,天顺元年(公元1462年)英宗赐额“崇胜寺”,万历年间 又修,并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神宗下令改“缙云寺”, 并赐题“迦叶道场”。相传缙云寺于明末清初曾毁于火灾。清 2013年02期总第176期 张美珍等・既有桥梁粘钢加固受力特性分析 表6正截面抗弯承载力验算结果比较 ・80・ 3.3.4加固钢板应力 加固钢板跨中截面关键点位置分布见(图9)。汽车荷载 作用下加固钢板应力值见(表5)。从表中可以看出,工况一 (偏载)加固钢底板最大拉应力49.58MPa,钢侧板最大拉应力 29.48MPa,工况二(对称加载)加固钢底板最大拉应力39.52 MPa, 钢侧板最大拉应力23.44 MPa,均小于强度设计值280 MPa。 总体看来,钢板能够有效地参与受力。 表5汽车荷载作用下跨中截面加固钢板应力值(单位:MPa) 5结论 (1)自重和汽车荷载作用下加固后挠度均有所降低,加固 后T梁刚度增大值在8.4%~17.4%之间,加固后在汽车荷载 作用下的挠度满足规范要求。 (2)粘贴钢板加固后,在自重和汽车荷载作用下受力分析 均表明:加固后纵向应力明显减小,中和轴位置下移,位于腹板 上。部分位置混凝土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实际上 混凝土已经开裂,底板以钢筋受拉为主,而粘贴钢板以后,T梁 的整体性得到有效改善,粘贴的钢板也参与了有效受力。T梁 受压区截面高度增加,承载力增大,受力更加合理。 (3)对桥梁承载力分析表明:加固后正截面抗弯极限承载 力总体上提高17.5%(没有考虑开裂引起的承载力退化);实 际上维修加固后T梁的整体性和刚度均有显著改善,相对于 目前已经开裂损伤的的梁,其承载力提高幅度应该更大些,此 4粘钢加固后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可以看出在汽车荷载偏载作用下边主梁受力最为不利,故 以边主梁15~5进行整截面抗弯承载力验算。分别计算加固 前后的最大弯矩设计值和抗弯承载力计算值,并进行比较,结 果见(表6)。加固后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大于最大弯矩设计值,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满足要求。加固前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值 2005.6kN・m,钢板加固后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值2357.6kN・ m,正截面抗弯极限承载力总体提高17.5%,计算值没有考虑 开裂损伤折减。实际上维修加固后T梁的整体性和刚度均有 显著改善,相对于目前已经开裂损伤的的梁,其承载力提高幅 度应该更大些。 外粘钢加固还可以明显改善桥梁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 参考文献 [1]李亚东.基于设计规范的桥梁承载能力评定.桥梁建设,1996. [2]公路旧桥承载能力鉴定方法(试行).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标准,1988年. [3]黄勤.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力机理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同济大学.1996. [4]刘涛,杨凤鹏.精通ANSYS[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JTG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上接第33页) 3小结 缙云寺历经千年,仍立于缙云山之中,是巴渝佛教文化中 的重要瑰宝。寺庙因地制宜,与山体与自然融为一体,寺内佛 教氛围浓郁,园林亦静亦幽,是巴渝山林式寺观园林中的造园 佳作,笔者通过对缙云寺的历史发展以及其寺庙园林的进行初 寺院周围主要适宜缙云山气候生长自然植物林,包括缙云 琼楠、猴欢喜、马尾松、水杉、香樟、披针叶卫矛等。寺院内部主 要栽植包括桂花、银杏、无患子、罗汉松、塔柏、木槿、枇杷等带 有佛、禅寓意的观赏植物。寺院中轴线上的园林空间中的植物 以对称栽植为主,与建筑及园林小品共同强化寺院整体的规则 对称性,如接引殿前广场规则栽植四棵桂花,大雄宝殿前对植 罗汉,殿后四合院中对植两棵古桂花树,观音殿前种植池中亦 对称栽植了山茶、苏铁等植物。寺内左右两侧的活动空间虽然 通过改造,铺上硬质铺装,并建有景亭,但在原有天然成林植物 中,自然式的方式补栽桂花、树木成荫、幽邃宁静、芳香四溢,僧 人可于林中讲经、参禅,游人亦可于林中休息、交谈。可见整个 步的探析,希望能对日后巴渝地区寺观园林的研究有一定启示 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程,邹伟民,巴渝风物.珈蓝杰构[J].科协论坛.2010(4). [2]北碚志稿[M].重庆:重庆市北碚图书馆编印.1980. [3]罗同兵.汉藏教理院史略[J].法音.2010(8). [4]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2005. 缙云寺的植物栽植是一种自然包围人工,人工渗入自然,充分 体现了“天人合一”,人工自然相结合的思想。 [5]赵文斌.中国佛寺布局演化浅论[J].华中建筑.1998(16). [6]赵光辉.中国寺庙的园林环境[M].北京:北京旅游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