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件工程-路基填筑
施 工 方 案
编制者: 孟明杰 审核者:罗从周
平顶山中亚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农十二师西山-乌鲁木齐国家级开发区公路二标段项目经理部
2013年5月15日
路基填筑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目的及注意事项 1.编制依据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F10-200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JTJ E40-2007);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 019-98); 2.编制目的
2.1 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定地基处理工艺。
2.2 总结技术参数,工艺标准。根据填料种类确定路基填筑机械配置和压实工艺,包括确定不同压实机械、不同填料施工含水率的控制范围、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最佳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等。 2.3 熟悉和掌握本地区路基施工质量的检测项目、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 3.注意事项
方案只可为施工工序作指导,试验结果以实测数据为准。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相关规范执行。
(二)、工程概况
我标段为西山-乌鲁木齐国家级开发区公路施工的第二标段,引道路基总长832.24m,其中K0+000~K0+042.68为过渡段,利用经17路改造;K0+042.68~K0+356.97为桥前挡墙段路基;K1+071.03~K1+156.202为
桥后、隧前整体式路基;K1+156.202~K1+411为桥后、隧前分离式路基;K2+310~K2+462.63为桥后、隧前分离式路基(右线)。在纬十八路和S105线设平面交叉2处。我段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不大,路基挖方为45027m³,填方为55494m³,路基填料利用砂砾石和隧道洞渣。
根据我标段工程实际情况,结合施工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综合分析,拟选定K1+220~K1+360段(右线)为我段路基填筑首件工程进行施工。该段最大填筑高度为3.314m,填方数量约为5225 m³。
(三)、工程准备情况
我合同段自进场开始,就对设计导线点进行了复测、加密和水准点的加密工作,并根据设计图纸对原地面进行了复测和计算,对K1+220~K1+360段进行了施工放样。
本填方首件工程拟定取土场为K1+090~K1+200,路基填筑前,由试验室对取土场取样并通过试验确定出土的各种参数:填料密度﹑CBR强度值﹑液限值﹑塑限值﹑塑性指数﹑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确定所取土压实时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容重。在压实过程中,对填料的含水量严格控制。 1.施工组织机构人员配置
路基填筑工程施工人员配备表
序号 姓 名 1 2 3 4 5 6 7 8 9 夏春光 罗从周 雷云 孟明杰 张逢水 李育 王毅 职务 项目经理 项目总工 项目副经理 技术部长 安全员 测量工程师 道路工程师 技术职称 高级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职责 全面负责 负责现场安全管理 负责现场生产 施工安全 负责现场放样 负责现场技术 负责质量检测 负责现场试验 高级工程师 负责现场技术管理 景文雷 质检工程师 芦文红 试验工程师 2. 拟投入本首件工程的机械设备
序号 1 2 3 4 5 6 7
设备名称 挖掘机 平地机 推土机 振动压路机 装载机 洒水车 自卸车 型号规格 PC220 PY180 T140-1 DD130 ZL50 数量 1 1 1 1 1 1 4
3. 拟投入本首件工程的试验设备及测量仪器
序号 1 2 3 4 5 6 (四)、目标
本路基填方首件工程施工的目的是为了我段的后续填方工程有一个准确、有效的施工控制参数,所以我段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目标是“确保优良”,保证本工程一次验收合格。
根据本填方首件工程的施工,精确计算填筑的合格土石路堤方量与施工时间的线性关系,为后续填方工程的工期提供实践依据。
在施工过程中,总结现拟定的《施工方案》是否符合本工程实际,对现拟定的《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调整。
在施工过程中,总结现拟定的管理模式是否符合本工程实际,并对其进行优化调整。总结管理经验,为以后的类似工艺工程提供实用的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五)、计划
本路基填筑首件工程计划在2013年5月20日开工,2013年6月30日完工。
设备名称 环刀 铝盒 台秤 天平 灌砂筒 标准砂 单位 组 个 台 台 个 Kg 数量 设备名称 单位 5 10 1 1 1 30 标定筒 电脑 全站仪 水平仪 塔尺 花杆 个 台 台 台 把 米 数量 1 1 1 2 2 5×3 (六)、施工方法及主要工艺
路基土石方施工以机械施工为主,挖掘机、装载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至填筑段机械摊铺、碾压。路基施工严格按照交通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及《招标文件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本标段路基工程特点以及创省、部级优质工程的原则科学组织施工。
路基压实度标准及填料强度要求
路床顶面填挖类型 以下深度(m) 0-0.3 填方 0.3-0.8 0.8-1.5 >1.5 零填挖 2、施工方案
2.1 路基放样
路基开工前我项目部首先进行路基复测工作,其内容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横断面检查与补勘、增设水准点等,施工测量的精度按交通部颁布的《公路路线勘测规程》的要求进行。
路基施工前,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堑顶、边沟等具体位置桩,并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控制桩,其间隔不大于20m。桩上标明桩号与路中心填挖高。用(+)表示填方,用(-)表示挖方。
0-0.8 1、施工工艺(附后)
填料最小强度 (CBR)% 8 5 4 3 8 压实度 (%) ≥96 ≥96 ≥94 ≥93 ≥96 填料最大粒径 (cm) 10 10 15 15 10 在放完边桩后,进行边坡放样,测定其标高及宽度,控制边坡的大小。并在边桩处设立明显的填挖标志,在施工中发现桩被碰倒或丢失时及时对其补上。
2.2 场地清理
① 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在路基范围内表层30cm以下的杂物、腐殖土等在施工前清除,根据设计或监理要求运到路基范围以外处理或运至弃土场。场地清理完成后,对填方地段进行全面填前碾压,碾压宽度为两侧护坡道外边缘以内。路堤填土高度小于80cm时,使其密实度达到96%;路堤填土高度大于80cm时,使其密实度达到90%。
② 地进行场地清理完成后,报请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验收,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即进行填土。 2.3 填方路基施工
① 当清表后压实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报经监理工程师同意,重新放出试验路段中、边线,按要求每侧超宽30cm。下一层确定填筑面积,拟定松铺厚度为25、30、35cm,以每车松土数量7m³为例计算,计算出单个网格边长分别为4m×7m、4m×6m、4m×5m并用石灰画在地面上,控制每堆填料间距。测量出每个交叉点高程和坐标,作为填高的基准,填土厚度用标尺杆挂线控制。
② 摊铺整平:用推土机将填料分别按层厚25cm、30cm、35cm摊铺平整,以便获得均匀的压实效果。
③ 机械碾压:碾压时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碾压作业时,行间(横向)重叠0.3~0.5m,碾压区段间(纵向)重叠1.0m以上。分层碾压时,从低处起,
先两侧后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压。横向行与行之间重叠0.4~0.5m。
④ 检验签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程指导、旁站、记录、测验,试验人员按每遍碾压后所测的压实度值绘制碾压遍数与压实度曲线图;测定其平均松铺厚度和压实厚度、横坡、宽度,计算出松铺系数;对比三种不同松铺厚度试验结果,从工作效率、设备组合、工程经济等多种角度选择较优方案写出试验路总结报告报总监办批准后实行。检验做到及时、准确,检验结果内容齐全,误差不超过规定值。 2.4 质量检测手段
以土工试验为依据,对填料的试验频次、填料含水量、填层厚度、整平程度、碾压遍数等进行施工,达到既经济有效地施工,又能确保施工质量的目的;质量检测用灌砂法进行。
(七)、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1﹑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总工程师为具体负责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项目质量管理工作,从组织上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2﹑质量保证措施
2.1 加强施工前的质量控制工作
⑴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会审设计文件和图纸,切实了解和掌握工程的要求和施工技术标准,理解甲方的需要和要求,如有不清楚 或不明确之处,及时向甲方或监理单位提出书面报告。
⑵根据工程的要点和特点,严格按质量体系程序的内容要求,编写施工
计划,以保证该工程的质量达到要求。
⑶开工前要做好各部门、各工序的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施工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2 做好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 ⑴配齐工程施工需要的人力资源。 ⑵配齐工程需要的各类设备。
⑶工程施工实行现场标牌管理,标识牌上注明分项工程作业内容、简要工程和质量要求、施工及质量负责人姓名等。
⑷由经验丰富并具有相应资格的测量工程师对整个工程进行测量控制。 ⑸对已经认可适宜的施工方案、方法、工艺技术参数和指标进行严密监视和控制。
⑹积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把工程的质量重点、难点和特殊点列为“TQC小组”活动课题或技术攻关项目,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把好各道工序的质量关,达到设计图纸、技术文件和验收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2.3 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严格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并根据合同的要求选择适用的材料,为此,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保证材料质量满足工程要求。 (八)、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管理 ㈠ 安全管理
1、工程开工前必须进行现场调查,根据施工地段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环境等,制订相应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措施,并由专职安全工程师进行安全交底。施工中应及时掌握气温、雨雪、风暴、汛情等预报,做好防
范工作。
2、路基施工前,应了解施工范围内地下埋设的各种管线、电缆、光缆等情况并与相关部门联系,制订合理的安全保护措施。施工中如发现危险品及其他可凝物品时,应立即停止施工,报请有关部门处理。
3、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施工现场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
4、土石方工程
⑴ 人工挖掘土方必须遵守下列规定:开挖土方的操作人员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横向间距不小于5m,纵向间距不小于3m;土方开挖必须自上而下顺序放坡进行,严禁采用挖空底脚的操作方法;
⑵ 在靠近建筑物、设备基础、电杆及各种脚手架附近挖土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⑶ 高陡边坡处施工必须遵守下列规定:开挖工作应与装运作业面相互错开,严禁上、下双重作业;弃土下方和有滚石危险及范围内的道路,应设警告标志,作业时坡下严禁通行;坡面上的操作人员对松动的土、石块必须及时清除,严禁在危石下方作业、休息和存放机具;
(4) 会车时应轻车让重车,通过窄路、十字路口、交通繁忙地段及转弯时,应注意来往行人及车辆。重车运行,前后两车间距必须大于10m;下坡时,间距不小予l5mm,并严禁车上乘人。车道应有专人维修,悬崖陡壁处应设防护拦杆和指示灯;
(5) 机械在坡边、沟槽边作业时,应与边缘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使轮胎(履带)压在坚实的地面上,并随时观察边坡的情况,发现问题要立即采取措
施,保证安全;
5、在试验段施工过程中,设立专职安全员,全程监控。 ㈡ 环境保护 1、防止水土流失和污染
严禁乱挖乱弃,严格按照提供的取土场、弃土场进行土石方的取弃,不得随意乱挖乱弃,施工完成后,要对弃土场以及施工场地等进行平整,回填复耕,美化环境,杜绝或减少施工遗留痕迹。
在施工场地修建临时排水系统,避免产生水土流失。对施工时产生的废水要及时导流至监理或业主允许流入的地点,严防施工废水流入耕地、饮用水源、灌溉渠道,以充分保护水资源,并防止废水对沿线环境的污染。
施工现场垃圾,如不及时处理,势必会严重影响现场环境,所以对各施工队明文规定:从施工一开始,就必须及时处理建筑垃圾,运至指定的垃圾场,减少垃圾的滞留现场的时间,组织人力、物力及时清扫,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
2、防止噪声、粉尘、废气污染
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除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劳保用品外,拟设专人负责清扫,及时派人派车随时洒水,始终保持现场处于轻微潮湿状态,防止和杜绝粉尘飞扬,污染环境,将灰尘公害降至最低程度。在运输和储存施工材料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遮盖措施防止漏失。水泥运输采取袋装或罐装,土和砂等易生产扬尘的材料在运输时要遮盖,施工摊铺碾压、堆放、拌合或筛分的细粒料要适时洒水。对易流失的细料材料加强管理,不得露天堆放,堆场选择在干燥和避风地区。
3、严格控制噪声
加强防噪措施,应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噪音标准进行必要控制,禁止超大型机械进场,另一方面对施工机械合理安排,保证居民的生活正常时间。
4、生活垃圾处理
对工区等职工生活区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包括废水、废物)要及时处理,经过与当地的环保部门的联系与协调,进行适当的处理。避免对当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㈢ 文明施工管理
1、设置施工铭牌
在施工现场设置正规标牌(书写工程名称、合同段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造价、质量目标、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监理负责人姓名等)。与工程相关的各主要道口,设置警示牌,明示当地周围群众,不要进入工地,以免带来危险。
2、佩证上岗
驻地管理人员、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一律佩证、挂牌上岗,上岗期间一律穿戴整齐,并及时主动接待前来现场了解、检查、视察的所有人员,介绍有关情况。
3、挂牌标识
所有办公室、仓库、工作室、各工区重要工点均有悬挂统一标准的牌子,以示标识。
4、美化绿化办公和生活区环境要适当进行美化,绿化,设固定清扫卫生的工作人员,生活区内设有足够使用的卫生设施,污水不得随处横溢而污染环境。
5、医疗保障
设有良好的具备急救的医疗室,并制订有关规定,保护全体职工的健康。 6、场地硬化
⑴材料堆放场地四周必须设围,地面适当硬化。材料应按类型、规格划出不同的材料堆放区域,并按规格设立标牌,以免相互混淆,对于怕雨、易损的材料要进行遮盖。
⑵施工机械要分类划区停置,停放的场地要硬化处理,挖好排水设施,随时清除油污,垃圾和其它废物,保持场地整洁,施工机械要定期保养,维修,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7、保持现场整洁
施工期间,应随时保持现场有序、整洁。施工装备和材料应妥善存放和贮存,废料、垃圾和不再需要的临时设施应从现场清除并运走。竣工交验后,也要将装备、剩余材料、垃圾和各种临时设施清理,以保持整个现场及工程整洁。
8、文物保护
⑴在文物保护区周围进行施工时,应制订相应的保护措施,严防损毁文物古迹。
⑵施工中发现文物时,应暂停施工,保护好现场,并立即报告当地文物管理部门研究处理,不得隐瞒不报或私自挖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