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乌哈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山东省滨州市河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滨州市河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

来源:乌哈旅游
山东省滨州市河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 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良影响有

A.住房紧张 B.就业困难 C.环境污染 D.交通拥挤

参考答案:

C

2.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四个国家的主要工业区。读图回答

下列工业区之间进行贸易往来,最近路线需要经过世界著名运河的是

A.甲与乙 B.乙与丁 C.丙与丁 与甲

参考答案:

C

3. 下图为我国某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图,完成

D.丁

该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大约是

A.176 B.284 C.568 D.1136

参考答案:

C

4. 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被喻为“世界的风极”的原因是南极地区

a.海拔高,冰雪表面摩擦大 b.相对高差大

c.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 d.比热大,空气上升运动强

A. a 、b B. b、c C. c、

d D.a、d 参考答案:

B

5. 作为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正源,总长为359 km的新安江从安徽黄山山间发源后,下游流入浙江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也是中国长三角区域的战略备用水源地—千岛湖,上游来水水质对千岛湖水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缓解杭州市民的饮用水紧张问题,千岛湖引水工程前期领导小组成立,设计的引水规模每年总共约20. 7亿m3,但遭到了位于新安江水电站下游的建德市等地部分市民的强烈反对。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 上述引水工程直接影响到水循环的

A. 径流环节 B. 降水环节 C. 蒸发环节 D. 水汽输送环节 12. 与从钱塘江引水相比,千岛湖引水 A. 工程成本更低

B. 水量更大 C. 水质更优 D. 水价更低

13. 千岛湖调水工程对下游富春江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A. 电力供应紧张

B. 河道的通航能力下降

C. 降水减少,气候变干

D. 河流含沙量和流速变大

参考答案:

11. A 12. C 13. B 【1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该引水工程从千岛湖引水,导致千岛湖下游河流径流量减少,对水循环的径流环节产生直接影响;引水工程的建设对降水、蒸发及水汽输送环节影响不大,故选A。 【12题详解】

从材料及图可知,千岛湖距离杭州较远,其湖水主要来源于上游,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水质好;钱塘江离杭州距离近,从钱塘江引水工程成本更低,水量更大,水价更低,所以与从钱塘江引水相比,千岛湖引水水质更优。故选C。 【13题详解】

千岛湖调水工程使下游富春江水量减少,河道的通航能力下降;千岛湖调水工程使下游富春江水量减少,下游河流含沙量减小,流速变小;千岛湖调水工程对电力和降水影响不大;综上分析可知,选B。

6. 读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a)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b)回答下面小题。

24. 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开始于( )

A. ①时期 B. ②时期 C. ③时期 D. ④时期

25. 如果只考虑人口自然增长,关于乙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时期人口数量比③时期多 B. ③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C. ②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 ④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小值

参考答案:

24. C 25. B

25. ③时期之前该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数量逐渐增加;③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人口数量不变;③时期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人口数量减少。因此,该地人口数量最多为③时期;同理,人口数量最少为⑤时期。

【点睛】一个区域的人口数量变化取决于人口迁移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二者之和为人口增长率。当人口增长率大于0时,区域人口数量增加,且此时人口增长率越大,人口数量增速越快;当人口增长率等于0时,区域人口数量不变;当人口增长率小于0时,区域人口数量减少。

7. 损失率是指受灾区域各类财产的损失值与灾前(正常)值之比,影响损失率的因素主要有灾害的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抗灾能力等。读“中国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局部示意图”,完成问题。

8. 2013年3月5日,太阳剧烈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公里的速度向火星挺进。结合图文资料回答小题。

2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灾害损失率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大 B.因为经济发达,甲地区损失率最大

C.乙地区损失率较大,其原因之一是抗灾能力差 D.丙地区损失率较小,其原因是灾害种类单一,强度小

29.根据“中国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局部示意图”,推测上海及其周边地区自然灾害损失率最接近该图中的 ( )

参考答案: 28.C 29.A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及读图分析能力。

28.从图中数值可以看出乙地灾害损失率较大,主要原因是乙位于黄土高原上,自然灾害较多且灾害程度较大,加上该地区经济水平较低,抗灾能力较低。

29.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害易损性就越低,而欠发达地区的人们往往是自然灾害的首要受害者。

5.图文资料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 A.黑子和耀斑 B.黑子和太阳风 C.耀斑和日珥 D.耀斑和太阳风

6.伴随着太阳的剧烈活动,不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全球降水异常 B.影响固定电话通话信号 C.自然灾害频率增加 D.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参考答案:

DB 略

9. 下列关于西南区农林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云贵高原耕地资源丰富,物产富饶 B、横断山区森林茂密,为我国第一大天然林区 C、滇南谷地是我国主要的亚热带作物基地 D、本区生物资源和物种资源居全国第一 参考答案:

D

10. 读下图,完成

) )

2002年人均粮食产量突变的可能原因是

A.大批农民外出打工,导致劳动力减少 B.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提高了生产率 C.该年份风调雨顺,农业增产 D.因市场因素,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参考答案:

D

11. 关于澳大利亚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首都堪培拉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B.墨尔本是澳大利亚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 C.珀斯是澳大利亚东北沿海的主要城市 D.悉尼是澳大利亚最大城市和港口 参考答案:

D

12. 下图中M、N两地位于同一经线上,相距600千米,N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少于M地。读图完成15~16题。

15.一年当中,当N地降水明显多于M地时( ) A.M 地温和多雨 B.M 地白昼比N 地长 C.N 地受副高控制 D.N 地受西北风影响 16.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山脉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有关 B.图中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 C.图中M、N 附近自然带相同

D.图中陆地上等温线发生弯曲,主要是受洋流影响

参考答案:

D B

15.根据图中河流、山峰、海岸线的分布可知,M、N位于陆地且位于大陆西岸。N地太阳辐射总量少于M地,则N地纬度高于M地,得出M、N位于南半球。M、N位于同一经线上,相距600千米,可知M、N大约相差5~6个纬度。图中M、N两地关于40°纬线几乎对称,可知M地大致位于36°S~40°S,N地大致位于40°S~44°S。综合起来,M地位于30°S~40°S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N地位于40°S~60°S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当N地降水明显多于M地时,说明M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此时南半球为夏季,M地昼长短于N地,排除A、B。N地终年受西风带(南半球西风为西北风)控制,温和多雨。

16.N地纬度大于40°S,非洲和澳大利亚西部均未达到40°S,结合题中信息则其所在大洲是南美

洲。南美洲西部山脉是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排除A。图中河流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地中海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则该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B正确。M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N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排除C。图中陆地上等温线发生弯曲受地形的影响,排除D。

13. 读图1,完成1—2题。

1.图l所示天体系统属于

A.星系 B.恒星系统

C.行星系统 D.总星系 2.关于该天体系统中心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 B.为地球提供光和热 C.主要组成物质为岩石

D.黑子和耀斑等现象均发生在其光球层

参考答案: B B

14. 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下图回答下题。

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

A.虫害

B.冻害 C.滑坡 D.洪水

参考答案:

B

15. 下图为某年4月6日18时(北京时间)某区域地面天气图,此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与甲地相比,乙地 A. 降水较少 B. 气压较高 C. 对流较弱 D. 风力较大 4. 虚线范围内可能出现现象是

A. 黄沙漫漫,大气能见度低 B. 暴风骤雨,洪涝灾害严重 C. 烈日炎炎,茶树大量枯萎 D. 秋高气爽,树叶逐渐凋落

5. 此时,地球上与丙地处于同一天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是 A. 等于1/4 B. 小于1/4 C. 大于3/4 D. 小于3/4

参考答案:

3. D 4. A 5. C 【3题详解】

根据图示气压值判断,甲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乙地位于锋面气旋冷锋锋后,受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故A错误。乙位于低压中心附近,气压更低,B错误。乙地气流上升,对

流较甲地强,C错误。乙地等压线比甲地密集,乙地风力比甲大,D正确。 【4题详解】

从图得知,虚线范围主要受冷锋过境影响,等压线密集,大风天气多,此时地表干燥,易起沙出现沙尘暴,故最可能是黄沙满天飞,A正确。主要受冷锋过境影响,此时前方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大量降水,不可能出现洪灾,B错误。根据纬度判断,图示区域位于华北地区,茶树主要分布在南方红壤区,排除C。从材料得知,图为4月份天气图,秋高气爽与题不符,D错误。 【5题详解】

根据丙的经度计算,丙位于东八区,丙地此时为北京时间4月6日18时。通过区时计算得知,西五区为4月6日0时,即与丙同一天的区域面积比例为20/24,大于3/4,C正确。

16. 读“有灰霾记录以来浙江11个地级城市灰霾发生总天数和年均灰霾天数”图,回答7~8题

图4

7.浙江省灰霾分布的特点是

A.从沿海向内陆递增 B.从南向北递减 C.呈不连续块状分布 D.北部平原高于南部山区

8.地处浙闽山地金衢盆地西段的衢州市,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但在整个有灰霾记录的历史时期灰霾天数均较多,原因最有可能是

A.森林茂密,不利于灰霾气流消散 B.山区盆地,不利于灰霾气流消散 C.人口密集,矿物燃料使用过多

D.经济落后,森林覆盖率低

参考答案:

CB 试题分析:

7、从图中可以看出,杭州、衢州、温州等地灰霾天数最多,而丽水、嘉兴、绍兴等地灰霾天数最少,灰霾分布呈不连续块状。

8、从题干信息推测,衢州位于盆地地形内,地形较为封闭,不利于灰霾的扩散,因此灰霾天气较多。

17. 图 2 是某摄影爱好者镜头朝正北方向拍摄的新月形沙丘照片。根据沙丘形态判断,该地盛行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参考答案:

A

【命题立意】本题旨考查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地理现象的能力。 解析:根据“新月形沙丘”的相关知识可知: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陡坡为背风坡。根据题境“镜头朝正北方向拍摄”与新月形沙丘的形态,结合地图中方向的相关知识,可以判断该地盛行东南风。故正确答案为A。

【微拓展】可以结合2014年重庆卷第13(4)题进行拓展练习,加强学生的印象。

18. 读下面两幅大气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两图分例表示两种不同的空气环流运动,其主要差异是 ①对间尺度不同 ②空间尺度不同③形成原因不同④地理位置不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4. 有关右图中等压面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同一地点,近地面等压面的气压值高于高空等压面的气压值 B. 同一海拔高度,等压面向上拱起的地方,气压值较高 C. 等压面密集的地方,气压梯度较大,风速较快 D. 近地面气压形势与高空气压形势相反

参考答案:

13. A 14. C

13. 两图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空气环流运动,左图表示季风环流,随着季节变化风向,影响范围大。右图表示热力环流,昼夜差异明显,可以发生在小范围内。其主要差异是对间尺度不同,①对。空间尺度不同,②对。形成原因相同,都是受热不均造成,③错。地理位置都在海陆之间,④错。A对,B、C、D错。

14. 右图中同一地点,近地面等压面的气压值高于高空等压面的气压值,A正确。同一海拔高度,等压面向上拱起的地方,气压值较高,B正确。比较气压梯度大小,是在水平方向上,C错误,选C。近地面气压形势与高空气压形势相反,D正确。

19. 白令海峡是连接美洲和亚欧大陆的交通要道。俄罗斯计划出巨资修建白令海峡海底隧道,打通俄罗斯至美国阿拉斯加的铁路。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隧道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寒冷

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下溶洞、暗河众多 C.落叶阔叶林广布 D.地势平坦,沃野千里

2.下列关于图中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纬度比B地低,所以冬季A地比B地气温高 B.冬季A地气温比B地低,洋流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C.气温年较差A地与B地相同 D.两地主要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参考答案: A B

20. 下左图为①、②、③三地夏至日直立杆的影子朝向和长度变化示意图,杆的长度均为1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①、②、③三地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 ③、①、②

14.位于①地的某城市房地产开发商开发了别墅式海滨景观房,并宣传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四季可观海上日出,开盘后房屋销售一空。入住后,出现住户把开发商告上法庭的现象,右上图为该小区住户分布示意图,其原因可能是( ) A.夏季, 大部分住户无法看到海上日出 B.冬季, 大部分住户无法看到海上日出

C.全年,大部分住户无法看到海上日出 D.楼间距太小,根本无法看到海上日出

参考答案:

13.A 14.A

试题解析:13.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正午时刻物体影子越短;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③正午时刻物体影子朝南,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纬度最低,②的影子长度小于①,说明其纬度较低。

14.根据等高线弯曲状况可知,图示区域为山谷,夏季日出东北方向,受地形影响,大部分住户看不到日出。

21.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综合了天文、气象等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发达的农业文明。左图实线所示为晨昏线上地方时为12时的P点,某时间段内的纬度位移,右图为“二十四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0. “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 珠江三角洲 B. 柴达木盆地 C. 藏南谷地 D. 渭河平原 11. 关于图示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 P点位于①位置时,西安的节气最可能是寒露

B. P点由b移向c期间,西安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C. P点由b移向c期间,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D. 立春、春分反映的是季节变化

参考答案:

10. D 11. A

【点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时,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2.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图3回答5-7题。

5.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某特大城市上空的热力环流,则( ) A.a是城区,b是郊区

B.为保护城市环境,可在③地建防护林带

C.若a位于b的正西方,则ab间实际风向为西南风

D.这种大气环流,能有效防止城市的大气污染

6.若此图代表行星风系中的中纬度地区的环流,则( ) A.一般来说,a处为多雨地带,b是少雨带 B.b处气压低于c处

C.③气流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偏转成西北风,南半球偏转成西南风 D.a气压带与③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

7.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侧视图,则( )

A.a为海洋,b为陆地 B.环节③为人类提供了淡水资源

C.环节②表示植物蒸腾作用和陆地水蒸发 D.环节①④均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参考答案: 5.B 6.D 7.B

23. 读地形剖面图,完成30~31题。

30.该地形剖面线的走向为

A.东北-西南 B.西北-东南 C.东西走向 D.南北走向

31.C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名称为 ,所属温度带为 。

A.松嫩平原 中温带 B.成都平原 亚热带 C.三江平原 中温带 D.松嫩平原 暖温带

参考答案:

30.B 31.A

24. 西部经济地带水资源季节变化的特点是

A.秋冬多,春夏少 B.冬春多,夏秋少 C.季节变化不明显 D.夏秋多,冬春少 参考答案:

D

25. 进入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等地银杏树叶由绿转黄。结合下图,完成6—7题。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

B. 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C. 秋季南京的银杏树叶先于北京转黄

D. 图中城市道路两侧的银杏树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 7. 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这反映了

A.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 非地带性现象 C.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参考答案:

6.A 7.C

26.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2017年3月27日晚,图中埃特纳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和岩浆喷涌而出,造成了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该地区的地带性植被是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 热带季雨林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6. 埃特纳火山的主要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

A. 石灰岩 B. 花岗岩 C. 大理岩 D. 玄武岩 7. 图中两座火山的直线距离约为

A. 111km B. 222km C. 333km D. 444km

参考答案:

5. B 6. D 7. B

6. 埃特纳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凝为喷出型岩浆岩。石灰岩是沉积岩,A错;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B错;大理岩是变质岩,C错;玄武岩是喷出型岩浆岩,D正确。故选D。

7. 1°经线长约为111 km,由图可知,两座火山之间约间隔3个纬度,3×111 km=333 km。故选C。二、 判断题(共10分)

27.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参考答案: B

28. 全球气候变暖使得高山雪线不断下降。 参考答案: B

29. 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参考答案: A

三、 综合题(共38分)

30. 2019年第三届山西世界酒文化博览会于9月19~21日在汾阳市杏花村成功举办。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一: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的汾酒酿造历史悠久,选用太原盆地无污染的“一把抓高粱”为原料,用当地大麦、豌豆制成发酵剂,配以矿物质丰富且优质的地下水和泉水,采用独特的酿造工艺,

一度成为白酒行业的老大。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至2016年,由于各种原因,其品质和销售量出现持续下降的情况。2017年汾酒人开始“放大招”,经三年奋斗,年销售额由40亿激增至120亿,跑出了“汾酒速度”、创造了“汾酒模式”。另外围绕汾酒文化,集团又开发了一系列景点和参观体验活动,以弘扬汾酒文化,扩大经营范围。

资料二:图1为太原盆地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1)分析汾酒生产选址杏花村的原因。

(2)列举汾酒人可能采取的促进“汾酒”迅速增收的“大招”。。 资料三:图2是网上搜集的从太原到杏花村的两条汾酒文化一日游路线。

(3)两条汾酒文化一日游路线,你更喜欢哪条?说出喜欢的理由。

参考答案:

(1)杏花村位于太原盆地,地形平坦;高粱、大麦、豌豆等酿酒原料均产自太原盆地,地处酿酒原料的产地;位于断层附近,有优质且丰富的地下水和泉水,为酿酒提供了水源(必答);酿造历史悠久,工业独特;位于太原和汾阳两大城市之间,交通便利。

(2)提高技术水平,提高汾酒的质量(增加汾酒的品种),提升品牌效益(加大宣传力度),增加销售渠道。(没有答出变化的词不得分)

(3)路线一。旅游费用低;时间安排紧凑;游览的景点多,对汾酒文化了解更全面。

路线二。节省途中时间;时间安排自由、灵活;游览的景点更突出个性需求,对汾酒文化了解更深入。

【详解】(1)汾酒生产选址杏花村的原因可以从自然方面和社会经济方面分析。结合材料信息,自然方面,杏花村位于太原盆地,地形平坦;高粱、大麦、豌豆等酿酒原料均产自太原盆地,地处酿酒原料的产地;位于断层附近,有优质且丰富的地下水和泉水,为酿酒提供了水源。社会经济方面,杏花村酿酒历史悠久,酿造工艺独特;位于太原和汾阳两大城市之间,交通便利;人口和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2)结合材料分析,“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至2016年,其品质和销售量出现持续下降”,所以促进汾酒的迅速增收一方面需要通过技术改进,提高汾酒的品质,开发新产品;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效益,拓展销售渠道。

(3)结合材料信息对比分析,线路一的优点体现在时间安排紧凑;游览的景点多;而且旅游费用低。线路二的优点体现在自驾旅游,节省途中时间;游览时间充分,安排灵活,能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观赏景点,对汾酒文化了解更深入。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从2008年10月28日开始的灰霾污染事件,让南京、镇江、常州等城市顿成“烟城”。从环保部门紧急调查的情况看,这是由于周边部分地区农民燃烧秸秆、烟雾“随风潜入城”而致。而专家指出,这起大气污染事件的发生,城市自身难辞其咎。

(1)周边农民对燃烧秸秆危害认识不到位,直接导致了这起污染事件的发生。为了加强宣传,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分析燃烧秸秆的危害。 (2)下列有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措施,可行的有

A.采用机械化操作,实现秸秆还田 B.以秸秆为原料,大力发展沼气 C.把玉米秸秆加工成动物饲料 D.加大处罚力度,加强巡查力度 (3)试分析这起大气污染时间的发生,城市自身难辞其咎的原因。 (4)为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南京今后应做好哪些工作。 参考答案:

(1)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

(2)ABC

(3)这是因为城市“下垫面”的生态状态恶化,植被面积减小;城市中高楼密布,楼宇间气流停滞,污染气团难以被驱散,很容易发生大气污染事件;城市中汽车排放的尾气、城市扬尘、工业排放的废气等有关;

(4)污染气体达标排放;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积极采用新能源;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加强环境管理,加大宣传力度

32.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新型城镇化要通过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来实现城乡一体化。皖南地区毗邻长三角,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中心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区域。下图为皖南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

材料二:2013年铜陵、芜湖两市居前三位的主要工业部门

(1)皖南地区地势总体呈 ▲ ,地带性植被为 ▲ 。该地春末夏初多连绵阴雨,主要是受 ▲ 天气系统控制。(3分)

(2)铜陵市最主要的工业部门属 ▲ 型工业,芜湖市装备制造业较发达,影响此类工业布局的主导区位一般是 ▲ 。(2分)

(3)黄山景区以花岗岩地貌为主,多奇峰异石。简析其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 ▲ (4分)

(4)分析皖南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利区位。 ▲ (5分)

参考答案:

(1)南高北低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江淮)准静止锋(3分) (2)动力指向(或资源密集) 技术、知识/资金(2分)

(3)早期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体(2分);后期地壳运动,断裂上升,花岗岩体外露,外力风化侵蚀。(2分)

(4)毗邻长三角,有利于吸纳长三角地区的资金、产业转移;原有工业、旅游等产业基础较好;交通基础条件较好;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政策扶持。(5分)

试题分析:

(1)图中南部为山地,北部为长江沿岸平原。地势南高北低。当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该地6月份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天气。

(2)铜陵工业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为主,为资源密集型工业(或动力指向型工业)。芜湖工业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工业为主,为资金密集型工业(或技术密集型工业),影响其布局的因素为资金(或知识、技术)。

(3)首先解释花岗岩的形成及地壳上升致使岩层出露,其次为外力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塑造。早期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体;后期地壳运动,断裂上升,花岗岩体外露,外力风化侵蚀。 (4)皖南地区毗邻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环境条件较好,可吸纳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及资金、技术等。

33. 图为东半球,且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此时北京时间是 ,节气是 。(3)A点的经度是 ,区时是 ,地方时是 ,昼长为 小时。

(4)这一天,南极圈上的日出时间是 。 (5)此时,地球上以 线和 为界, 分属两个不同日期。 参考答案:

(1)1100W,00

(2)3时20分 ,春分或秋分

(3)200

W, 6:20, 6:00, 12h (4)6:00 (5)700

E,18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wuhaninfo.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