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睡寝寐等的区别[宝典]

睡寝寐等的区别[宝典]

来源:乌哈旅游
文言文近义词辨析——睡、寝、寐、眠、卧

- 一、睡

“睡”在汉代以前,是坐寐的意思,跟后来的“躺在床上睡觉”的意思不同。如“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这里“睡”应解释为“打瞌睡”。因为孝公与卫鞅尽管是君臣关系,但他毕竟懂得自尊,绝不会在臣子谈话时不知礼仪地躺在床上睡觉。

二、寝

“寝”在上古是指躺在床上睡觉或病人躺在床上,不一定睡着。如:“宰予(孔子学生)昼寝”,意为“宰予白天躺在床上睡觉”。

三、寐

“寐”指闭着眼睛,失去知觉,坐着睡觉。古人说“眠而不寐”,就是说闭着眼睛没有睡着。“假寐”,指的是不脱衣冠,端坐睡觉。如(赵盾)“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四、眠、

“堡”“眠”和“寐”都指闭上眼睛:但“眠”着意于没有睡着,含有“佯睡”的意思。如“余峨之山有兽焉……见人则眠”。“眠”若解释为“睡着了”就不符合动物本身的特性,只有解释成“佯睡”,才知道这种动物狡猾的特性。五、卧

“卧”这个词与现代汉语有根本的区别。它指的是“倚着矮桌子

睡觉”。如“隐几而卧”,意思为“伏在矮桌子上睡觉”,不可译作“躺在桌子上睡觉”。

---------------------------------------------------------------------------------------------------------------------------------------------------------------------------------------------------------------------------------------------------------------------------------------------------------------------

又有一处从引申义方面作为补充:

本義不同,因此它們的引申義也有差異。

“寢”,從躺在床上睡覺可以引申為“躺臥”。《論語·鄉黨》:“食不語,寢不言。”由人的躺臥可以引申為動物的躺臥。韓愈《南山詩》:“或覆若曝鱉,或頹若寢獸。”由躺在床上睡覺還可以引申為睡覺的處所。《史記·齊太公世家》:“公與婦人飲酒于檀台,成子遷諸寢。”由睡覺的處所又可以引申為特指埋葬帝王的陵寢。《漢書·韋玄成傳》:“又園中各有寢、便殿。”顏師古注:“寢者,陵上正殿,若平生露寢矣。”

“寐”,由躺著並睡著了可以引申為“死”。《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驅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寤。”(陳死人:死去很久的人。寤:蘇醒,復活。)由“死”可以引申為“靜謐無聲”。劉熙《釋名·釋姿容》:“寐,謐也,靜謐無聲也。”

“臥”,從趴在幾案上睡覺可以引申為躺臥在床上睡覺。《史記·田叔列傳》:“兩人同床臥。”從躺臥在床上睡覺又可以引申為泛指“躺臥”。《宋史·胡宏傳》:“太上皇帝劫制於強敵,生往死歸,此臣子痛心切骨,臥薪嚐膽,宜思所以必報也。”由“躺臥”又可以引申為“平放著”。魏學洢《核舟記》:“舟尾橫臥一楫(jí)。”(楫:船槳。)“臥”,從躺在床上睡覺還可以引申為指睡覺的“臥室”。《漢書·韓信傳》:“[漢王]自稱漢使,馳入壁,張耳、韓信未起,即其臥,奪其印符。”

“睡”,由坐著合上眼皮打瞌睡可以引申為泛指打瞌睡。沈汾《續仙傳》:“夏侯隱每登山渡水,閉目美睡,同行聞其鼾聲,而行不磋跌。”“睡”,在中古以後才有了現代義,“睡覺”的意思,這是從合上眼睛打瞌睡引申來的。唐彥謙《宿田家》詩:“停車息茅店,安寢正鼾睡。”應該注意的是,這時古籍中使用的“睡覺”一語,是“睡醒”的意思,和現代漢語不同。例如白居易《長恨歌》:“雲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這裏的“覺”,應讀為 jué,不能讀成jiào。

“眠”,由閉上眼睛可以引申為“睡眠”。杜甫《宿江邊閣》詩:“不眠憂戰伐,無力正乾坤。”由“睡眠”可以引申為指某些動物在一段時間內不吃不動的狀態。庾信《燕歌行》:“春分燕來能幾日,二月蠶眠不復久。”

“寢”、“寐”、“臥”、“睡”、“眠”的反義詞也有所差異。

“寢”,常與“興”柑對。《舊唐書·王承宗傳》:“一物失所,寢興靡寧。”也可與“覺”相對。《列子·周穆王》:“古之真人,其覺自忘,其寢不夢。”

“寐”,多與“寤”相對。錢起《秋夜作》詩:“寤寐怨佳期,美人隔霄漢。”也常與“興”、 “覺”相對。《漢書·武帝紀》:“今朕獲奉宗廟,夙興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淵水,未知所濟。”《詩經·王風·兔爰》:“我生之後逢此百憂,尚寐無覺。”

“臥”,常與“坐”、“起”、“覺”相對。慧能《壇經·行由品》:“房中思想,坐臥不安。”柳宗元《捕蛇者說》:“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馳然而臥。”《論衡·訂鬼》:“覺見臥聞,俱用精神。”(用:由,因。)

“睡”,常與“醒”相對。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詩:“忽忽峽中睡,悲風方一醒。”

“眠”,常與“覺”相對。《列子·周穆王》:“東極之北隅有國曰阜落國。„„其民„„多馳步,少休息,常覺而不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