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乌哈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名词解释题201104

名词解释题201104

来源:乌哈旅游
 1页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货币制度

1.2.区域性货币一体化

2.1.信用风险

2.2.赊销

2.3.消费信贷

3.1.货币的时间价值

3.2.基准利率

3.3.终值

4.1.外汇

4.2.套算汇率

4.3.有效汇率

4.4.汇率制度

5.1.金融市场

5.2.债券

2页 5.3.股票

5.4.可赎回债券

6.1.货币市场

6.2.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6.3.货币市场基金

6.4.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7.1.持有期收益率

7.2.系统性风险

7.3.证券投资基金

7.4.指数型基金

7.5.基金净值

8.1.金融衍生工具

8.2.金融期权

8.3.金融互换

8.4.利率期货

3页 9.1.金融机构

9.2.中央银行

9.3.政策性银行

9.4.狭义的国际金融机构

10.1.商业银行

10.2.次级金融债券

10.3.现金资产

10.4.表外业务

10.5.资本充足

11.1.投资银行

11.2.证券承销

11.3.保险

11.4.存款保险

12.1.货币需求

12.2.实际货币需求

4页 12.3.货币供给

12.4.基础货币

12.5.内生变量

13.1.货币均衡

13.2.货币失衡

13.3.国际收支

13.4.通货膨胀

13.5.通货紧缩

14.1.货币政策

14.2.国际收支平衡

14.3.再贴现

14.4.操作指标

14.5.货币政策时滞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5页 1.2.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地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

2.1.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

2.2.赊销:是商企业对消费者个人以商品赊销的方式提供的短期信用。

2.3.消费信贷: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方式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贷款。

3.1.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同等金额的货币其现在的价值要大于其未来的价值。

3.2.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所谓决定作用,是指这种利率发生变动,其他利率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动。

3.3.终值:任何一笔货币资金无论其将来会被怎样运用,都可以按一定的利率水平计算出来其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金额,这个金额通常被称作终值,也即本利和。

4.1.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4.2.套算汇率:又称交叉汇率,是根据本国基准汇率套算出本国货币对国际金融市场上其他货币的汇率,或套算出其他外币之间的汇率。

4.3.有效汇率:是指某种加权平均汇率,它是一种货币与其他多种货币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数。

4.4.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做出的安排或规定

5.1.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货币资金融通与配置的市场。

5.2.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按约定条件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6页 5.3.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金时向出资人发行的,用以证明其股东身份和权益的一种所有权凭证。

5.4.可赎回债券:是指该债券的发行公司被允许在债券到期日之前以事先确定的价格和方式赎回部分或全部债券。

6.1.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6.2.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是由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组成报价团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确定的算术平均利率,是单利、无担保、批发性利率。

6.3.货币市场基金:是集合众多小投资资金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的基金。

6.4.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具有固定面额、固定期限、可以流通转让的大额存款凭证。

7.1.持有期收益率:是指从买人债券到卖出债券之间所获得的收益率,在此期问的收益不仅包括利息收益,还包括债券的买卖差价。

7.2.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这种因素以同样的方式对所有证券的收益产生影响。

7.3.证券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发售基金份额,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资产,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以投资组合的方式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

7.4.指数型基金:是股票型基金中的一种特殊品种基金,是指以目标指数中的成分股为投资对象,目的是取得与指数同步收益的基金。

7.5.基金净值:也称为基金资产净值,是指某一时点上基金资产的总市值扣除负债后的余额,代表了基金持有人的权益。

8.1.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与基础性金融工具相对应,是指在一定的基础性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

7页 生出来的金融工具,一般表现为一些合约,其价值由作为标的物的基础性金融工具的价格决定。

8.2.金融期权:是指赋予其购买方在规定期限内按买卖双方约定的价格(简称协议价格或执行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的合约。

8.3.金融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利用各自筹资机会的相对优势,以商定的条件将不同币种或不同利息的资产或负债在约定的期限内互相交换,以避免将来汇率和利率变动的风险,获取常规筹资方法难以得到的币种或较低的利息,实现筹资成本降低的一种交易活动。

8.4.利率期货:是继外汇期货之后产生的又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其标的物是一定数量的与利率相关的某种金融工具,即各种固定利率的有价证券。

9.1.金融机构:是指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也被称为金融中介或金融中介机构。

9.2.中央银行:是指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

9.3.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发起或出资建立,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在限定的业务领域从事银行业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9.4.狭义的国际金融机构:主要指各国政府或联合国建立的国际金融机构组织,分为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和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

10.1.商业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商业银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10.2.次级金融债券: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列于商业银行其他负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的债券。

10.3.现金资产: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以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

8页 10.4.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会形成银行现实的资产或负债但却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业务。

10.5.资本充足:资本充足的确‘切含义是资本数量适度,即商业银行持有的资本数量既能够满足其正常经营的需要,又能满足股东的合理投资回报要求。

11.1.投资银行: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11.2.证券承销:是指投资银行帮助证券发行人就发行证券进行策划,并将公开发行的证券出售给投资者筹集到发行人所需资金的业务活动。

11.3.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的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11.4.存款保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其依法所吸收之存款为保险标的,向存款保险公司投保并缴付保险费的一种政策性保险。

12.1.货币需求:在一定的资源(如财富拥有额、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制约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对执行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货币产生的总需求。

12.2.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货币余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Md/P。

12.3.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或抽离货币的行为过程。

12.4.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含义是指这种货币是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给总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9页 12.5.内生变量:又称非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体系内部由诸多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量,通常不为政策所控制,如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利率、汇率等变量。

13.1.货币均衡: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13.2.货币失衡: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偏离,两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13.3.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进行的全部交易的货币价值记录,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

13.4.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发货币贬值,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的货币现象。

13.5.通货紧缩:由于货币供给不足而引起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货币现象。由此,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是判断通货紧缩是否发生的主要标准。

14.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14.2.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1年)一国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引起的全部货币收支大体平衡。

14.3.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已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再以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进行转让的票据行为。

14.4.操作指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指标。

14.5.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wuhaninfo.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