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离子水合作用
在水中添加可解离的溶质,会使纯水通过氢键键合形成的四面体排列的正常结构遭到破坏,对于不具有氢键受体和给体的简单无机离子,它们与水的相互作用仅仅是离子-偶极的极性结合。这种作用通常被称为离子水合作用
22 疏水水合作用
向水中加入疏水性物质,如烃、脂肪酸等,由于它们与水分子产生斥力,从而使疏水基团附近的水分子之间的氢键键合增强,处于这种状态的水与纯水结构相似,甚至比纯水的结构更为有序,使得熵下降,此过程被称为疏水水合作用。 23 疏水相互作用
如果在水体系中存在多个分离的疏水性基团,那么疏水基团之间相互聚集,从而使它们与水的接触面积减小,此过程被称为疏水相互作用。 25 结合水
通常是指存在于溶质或其它非水成分附近的、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的那部分水 26 化合水
是指那些结合最牢固的、构成非水物质组成的那些水。 29 自由水
又称游离水或体相水,是指那些没有被非水物质化学结合的水,主要是通过一些物理作用而滞留的水。 210自由流动水
指的是动物的血浆、植物的导管和细胞内液泡中的水,由于它可以自由流动,所以被称为自由流动水。 213 解吸等温线
对于高水分食品,通过测定脱水过程中水分含量与αW的关系而得到的吸着等温线,称为解吸等温线。 214 回吸等温线
对于低水分食品,通过向干燥的样品中逐渐加水来测定加水过程中水分含量与αW的关系而得到的吸着等温线,称为回吸等温线。 215 滞化水
是指被组织中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及膜所阻留的水,由于这部分水不能自由流动,所以称为滞化水或不移动水。
216 滞后现象
MSI的制作有两种方法,即采用回吸或解吸的方法绘制的MSI,同一食品按这两种方法制作的MSI图形并不一致,不互相重叠,这种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217 单分子层水
在MSI区间Ⅰ的高水分末端(区间Ⅰ和区间Ⅱ的分界线,αW=0.2~0.3)位置的这部分水,通常是在干物质可接近的强极性基团周围形成1个单分子层所需水的近似量,称为食品的“单分子层水(BET)”。 32 环状糊精
环状糊精是由6~8个D-吡喃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低聚物。由6个糖单位组成的称为α-环状糊精,由7个糖单位组成的称为β-环状糊精,由8个糖单位组成的称为γ-环状糊精。 33 多糖结合水
与多糖的羟基通过氢键结合的水被称为水合水或结合水,这部分水由于使多糖分子溶剂化而自身运动受到限制,通常这种水不会结冰,也称为塑化水。 34 果葡糖浆
工业上采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化酶水解玉米淀粉得到近乎纯的D-葡萄糖。然后用异构酶使D-葡萄糖异构化,形成由54%D-葡萄糖和42%D-果糖组成的平衡混合物,称为果葡糖浆。 36 多糖胶凝作用
在食品加工中,多糖或蛋白质等大分子,可通过氢键、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引力、离子桥接、缠结或共价键等相互作用,形成海绵状的三维网状凝胶结构。网孔中充满着液相,液相是由较小分子质量的溶质和部分高聚物组成的水溶液。 37 非酶褐变
非酶褐变反应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在热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的有色成分和无色的成分,或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由于非酶褐变反应的结果使食品产生了褐色,故将这类反应统称为非酶褐变反应。就碳水化合物而言,非酶褐变反应包括美拉德反应、胶糖化褐变、抗坏血酸褐变和酚类成分的褐变。 313 交联淀粉
是由淀粉与含有双或多官能团的试剂反应生成的衍生物。两条相邻的淀粉链各有一个羟基被酯化,因此,在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
毗邻的淀粉链之间可形成一个化学桥键,这类淀粉称为交联淀粉。这种由淀粉链之间形成的共价键能阻止淀粉粒溶胀,对热和振动的稳定性更大。 45 烟点
是指在不通风的条件下加热,观察到样品发烟时的温度。 46 闪点
是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加热油脂,油脂挥发能被点燃、但不能维持燃烧的温度。 47 着火点
是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加热油脂,直到油脂被点燃后能够维持燃烧5s以上时的温度。 49 同质多晶
同质多晶是指具有相同化学组成但晶体结构不同的一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熔化时可生成相同的液相。不同形态的固体晶体称为同质多晶体。 410 塑性脂肪
室温下呈固态的油脂如猪油、牛油实际是由液体油和固体脂两部分组成的混合物,通常只有在很低的温度下才能完全转化为固体。这种由液体油和固体脂均匀融合并经一定加工而成的脂肪称为塑性脂肪。 411 乳化剂
乳化剂是表面活性物质,分子中同时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它聚集在油/水界面上,可以降低界面张力和减少形成乳状液所需要的能量,从而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 412 乳状液
乳状液是由两种不互溶的液相组成的分散体系,其中一相是以直径0.1~50μm的液滴分散在另一相中,以液滴或液晶的形式存在的液相称为“内”相或分散相,使液滴或液晶分散的相称为“外”相或连续相。在乳状液中,液滴和(或)液晶分散在液体中,形成水包油(O/W)或油包水(W/O)的乳状液。 413 酸败
脂类氧化是含脂食品品质劣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使食用油脂及含脂肪食品产生各种异味和臭味,统称为酸败。
416脂类的酶促氧化
脂肪在酶参与下发生的氧化反应,称为脂类酶促氧化,主要是脂肪氧化酶催化这个反应 417 脂类水解
脂类化合物在有水条件下,在酸、碱、加热或酶作用下会发生水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三酰基甘油的水解分步进行,经二酰基甘油、一酰基甘油最后生成甘油。 420 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可以抑制或延缓油脂的氧化,按抗氧化机理分为自由基清除剂、单重态氧猝灭剂、氢过氧化物分解剂、酶抑制剂、抗氧化增效剂等。 58 乳化活力
主要指乳状液的总界面面积。 59 乳化活力指数
即单位质量蛋白质所产生的界面面积,可根据乳状液的浊度与界面面积的关系,测得透光率后计算得到。 511 乳化稳定性
通常以乳化后,其乳状液在一定温度下放置一定时间前后的体积变化值表示。 516 蛋白质界面性质
是指蛋白质能自发的迁移到空气-水界面或油-水界面,在界面上形成高黏弹性薄膜,其界面体系比由低分子量德表面活性剂形成的界面更稳定的性质。 517 食品泡沫
气泡在连续的液相或含可溶性表面活性剂的半固相中形成的分散体系。 518 胶凝作用
是指变性的蛋白质分子聚集并形成有序的蛋白质网络结构的过程。 61 酶
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除少数几种酶为核酸分子外,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64 生物活性肽
指那些有特殊的生理活性的肽类,可分为天然存在的活性肽和蛋白质酶解活性肽。 69 固定化酶
是指一定空间内呈闭锁状态存在的酶,能连续进行反应,反应后的酶可以回收重复使用。 611 D值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
指将酶活减少为原来的10-1所需要的时间。 620 辅基与辅底物
与酶结合紧密的称为辅基,不能通过透析除去,在酶催化过程中保持与酶分子结合;与酶可逆结合且结合疏松的称为辅底物,反应开始,它们常与底物一起与酶结合,在反应结束以改变的形式被释放。 71 维生素
维持人体和动物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天然有机化合物,一般不能在人体内合成,通常由食物来供给。 78 RDA
指的是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 717 螯合物
如果一个配体以自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和同一中心原子配位而形成一种环状结构的配合物,又称为螯合物。 718 DRIs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的英文缩写,表示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包括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适当摄入量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81 叶绿素
是高等植物和其他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体含有的一类绿色色素。属于四吡咯衍生物类色素。结构中四个吡咯环与金属元素以共价键和配位键结合。 82 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是球状蛋白,由1分子的血红素和1分子多肽链结合而成,是动物肌肉中最重要的色素。 83 氧合作用
肌红蛋白和分子氧之间形成共价键结合为氧合肌红蛋白的过程称为氧合作用。 84 氧化作用
肌红蛋白氧化(Fe2+ 转变为Fe3+)形成高铁肌红蛋白的过程称为氧化作用. 95 绝对阈值
绝对阈值又称为感觉阈值,是采用由品尝小组品尝一系列以极小差别递增浓度的水溶液来确定的。 96 差别阈值
差别阈值是将一给定刺激量增加到显著刺激时所需的最小量。 97 最终阈值
最终阈值是当呈味物质在某一浓度后再增加也不能增加刺激强度时的阈值。 911 风味增强剂
呈现鲜味的化合物加入到食品中,含量大于阈值时,使食品鲜味增加;含量小于阈值时,即使尝不出鲜味,也能增强食品的风味,所以鲜味剂也被称为风味增强剂。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