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虹靖盛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车间二二层面高支模架施工方案
第一章 编制说明、编制依据
一、编制说明
本工程属于高支模架部分为车间二二层面的支模架系统,为保证模板支撑系统的安全使用必须有合理的设计及验算,根据建设部“关于《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的通知”、《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的通知(建质[2009]254号):对水平砼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含8m,黄岩地区规定为7m),或者跨度超过18m(含18m),或者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m2,或者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需组织专家论证,本工程支撑系统搭设高度为7.65m,为此特编制本专项施工方案,方案通过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施工。 二、编制依据
1、主要规程和规范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规范规程名称 《直缝电焊钢管》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钢管脚手架扣件》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建筑施工手册》 编号 GB/T13793 GB/T3092 JGJ79-2002 GB/5831-2006 JGJ162-2008 JGJ130-2011 DB33/1035-2006 JGJ59-2011 JGJ80-91 JGJ46-2005 GB50300-2001 GB50009-2001 第四版
1
2、其它相关文件
序号 1 2 3 4 5 规范规程名称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 《浙江省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 《关于加强建筑企业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 《关于加强支模架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 编号 建质[2009]87号 建质[2009]254号 浙建规[2012]54号 台建规(2011)136号 台建规(2011)20号 3、其他依据
《台州市虹靖盛塑料模具有限公司车间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本工程施工图纸 现场勘测情况 本企业标准和管理手册
本公司类似工程施工和管理经验
本方案采用品茗高支模架计算软件(浙江版)V7.6进行验算
2
第二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台州市虹靖盛塑料模具有限公司车间二工程 建设单位:台州市虹靖盛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 质监单位:黄岩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施工单位:浙江自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层面层高:7.5m。 二、高支模架系统概况
二层板厚为110,建筑结构呈L型,中间采用沉降缝隔开,长向共13跨,短向共2跨,柱网最大尺寸为7*9m,高支模架区域面积约为1200㎡,主框架梁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梁截面尺寸为300*800、250*700等,次梁截面尺寸为250*500等,标高4.800处有牛腿,标高4.500处有道联系梁,柱的最大截面为600*600。底层地面回填硬化后标高为-0.18m,二层面板顶标高为7.470,支撑系统搭设高度为7.65m,
工程范围内地基基础为石渣填土,下卧层为淤泥,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地基下卧层承载力取70KN/m2。基础先平整至标高-0.38,再采用100厚碎石夯实压平,再浇筑100厚C15混凝土垫层,使室内基础标高为-0.18。室外地面距离建筑物1.5m范围内先平整至标高-0.68,再采用100厚碎石夯实压平,再浇筑100厚C15混凝土垫层,使室外地面标高为-0.48,室内外地面高差为0.3m。
本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混凝土泵车,采用一次性连续浇捣方案,混凝土泵车停机面场地平整后,再采用碎石压平夯实、平整,再浇筑100厚的C15混凝土,使停机面有足够的承载力。安装一台SSD100型井架配合施工,安装位置见附图。
3
250*800
004*05200004*0525*000052040725**000050005*0520052800**8800**52000300004*05200335*0520000008*0030000000050*7555772*****000005555522222000000557***005*052000055002234*0007*052008*05252007*052005*052008*003005*052008*003005*052008*0030000000075050**8*700*0*55050225203005*0522008*003005*052008*003005*052008*003000044**00552007*0522二层结构图(柱最近尺寸为600*600)
4
第三章 施工计划
一、进度计划
支撑系统在底部硬化地面做好后,达到混凝土强度的75%后,并在本高支模架系统专项施工方案论证修改后,开始放线确定立杆位置线,并按照实际施工进度,架体逐步跟上。具体高支模架工程的架体搭设、柱钢筋模板及混凝土浇注、梁板模板安装、梁板钢筋绑扎、梁板混凝土浇注的进度安排,参考项目部实际进度计划安排(见附图)。 二、材料计划
1、材料要求
所有材料进场前必须保证产品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出厂合格证,钢管、扣件在方案前必须经过送检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1)钢管材料要求
1)支架钢管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中规定的Q235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钢管上严禁打孔。
2)承重部分的支模架要求采用Ф48×3. 5(计算采用Ф48×3.25)钢管,少于Ф48×3.25不得使用。
3)钢管的尺寸和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b、钢管外径、壁厚、断面、腐蚀深度、弯曲度等的偏差,应分别符合下表规定(钢管允许偏差表);
c、对承重杆件的外观抽查数量不得低于搭设用量的30%,发现质量不符合标准,情况严重的,作退场处理,并组织重新采购及送检。
5
(2)扣件材料要求
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采用可锻铸制作的扣件,其材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
2)扣件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新、旧扣件使用前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b、新、旧扣件均进行防锈处理;
c、支架采用的扣件,螺栓拧紧扭力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外。施工中,螺栓拧紧扭力用扭力扳手统一扭至40~65N·m。
(3)模板和方木材料要求
6
1)胶合模板板材表面平整光滑,具有防水、耐磨、耐酸碱的保护膜,并有保温性能好、易脱模和可以两面使用等特点。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ZBB70006)的规定。
2)各层板的原材含水率不大于15%,且同一胶合模板各层原材间的含水率差别不大于5%。
3)胶合模板采用耐水胶,其胶合强度不低于木材或竹材顺纹抗剪和横纹抗拉的强度,并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4)进场的胶合模板除具有出厂质量合格证外,还应保证外观及尺寸合格。 5)木胶合模板的厚度为18mm, 6)方木尺寸为60x80。 2、本工程材料需求量分析表
钢管Ø48×3.5(t) 直角扣件(只) 旋转扣件(只) 对接扣件(只) 200 20000 3000 3000 18mm胶合面板(m) 方木60×80(m) 穿梁螺栓Ø12(根) 及三型卡件配套 步步紧(根) 25000 10000 20000 1000 三、机械设备计划
1、机械设备使用要求
1)根据施工需用量计划,做好机械设备的租赁和购买计划,并做好进场使用前的检验、保养工作,确保运转正常。
2)各种机械设备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每台机械设备应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并安装漏电开关。根据电机的功率单独配备开关箱,选用额定电压大于线路的额定电压的闸具,其额定电流不小于所控制电机额定电流的3倍,熔丝按电机额定电流的2倍选用,开关箱与设备距离不大于3m。
3)所有电气机械设备的金属外壳采用接地和接零保护,传动部位应设防护罩,电器线路绝缘阻值大于0.5MΩ才能使用。
4)各类机械,机具必须搭设操作棚和防护棚,在作业中,如发生故障不能继续运转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检修。作业后,应及时将机内存料,积水放尽,并清洁保养机械,清理工作场地,切断电源,锁好电箱。
7
2、机械设备需求量分析表
井架 (台) 手持电锯(台) 对焊机(台) 电渣压力焊(台) 弯曲机(台) 千斤顶(5T) 电子经纬仪(台) 精密水准仪(台) 重垂(只) 1 1 1 1 1 4 1 1 2 混凝土搅拌机(台) 圆盘锯(台) 振动棒(台) 切断机(台) 电焊机(台) 调直机(台) 扭力扳手(把) 对讲机(只) 5m卷尺(只) 1 1 2 1 1 1 2 5 5 四、施工现场准备
1、基础完工,土方回填后,进行室内及室外混凝土垫层施工,做好混凝土泵车停机面;
2、组织施工物资和施工机具进场;
3、对各种物资进行检验,需要复验的进行抽样检验;对不合格的材料进行退场处理,重新采购材料,重新复验;
4、接通临时水电管线。 五、技术准备
做好本方案的论证工作,等方案通过论证后,组织施工人员,针对本工程支撑系统的特点、难点进行安全教育。对各有关工种进行施工技术交底,针对本工程高大支撑系统结构特点,项目部技术管理人员要认真阅读施工图纸及本专项施工方案,告知各工种本支撑系统的搭设范围,搭设的各个参数,构造要求,细部构造做法等,以减少施工误差,确保高支模架系统的安全。 六、劳动力计划
1、根据开工日期和劳动力需求计划,组织工人进场。
2、做好施工人员进场的安全、质量、防火、文明施工等教育工作,并做好岗前培训,对关键技术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检查其上岗证是否过期,对过期的进行再培训,保证各持证人员的证书有效。
8
3、劳动力需求量分析表
项目负责人(人) 施工员(人) 质量员(人) 架子工(人) 砼工(人) 其它工种(人) 1 1 1 10 10 3 项目技术负责人 安全员(人) 木工(人) 钢筋工(人) 水电工(人) 监测人员(人) 1 1 10 10 3 2
9
第四章 施工工艺技术
一、支架搭设施工顺序
高支模架立杆基础处理→测量放线确定各立杆的位置→从后浇带位置开始搭设支模架→垂直、水平剪刀撑随进度跟上→搭设好整个支撑系统,期间完成4.800标高牛腿以下柱、楼梯混凝土;牛腿以上至标高6.47柱混凝土→支撑系统验收(检查扣件情况)→验收合格后铺设梁底水平杆→板底水平杆→铺设梁、板模→模板验收→绑扎钢筋→总体验收→浇注混凝土。 二、主要搭设方法
在保障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梁与板整体支撑体系设计的一般原则是:立杆步距要一致,便于统一搭设;立杆纵或横距一致,便于立杆有一侧纵横向水平杆件拉通设置;构造要求规范设置,保证整体稳定性和满足计算前提条件。
根据我公司当前模板工程工艺水平,结合设计要求和现场条件,决定采用扣件式钢管架作为本模板工程的支撑体系。
具体如下:
1、水平杆步距设计:统一设置为1.6m;
2、板支撑系统设计:二层面板厚110,立杆最大间距为0.90*0.87 m(具体见附图),支撑次楞根数为2根。搭设过程中,先确定梁立杆位置宽度,在地上弹好墨线,然后板的立杆间距均分剩下的梁之间的距离,要求均分的板立杆间距不大于0.90*0.87 (具体见附图),立杆承重连接方式为双扣件。
3、梁支撑系统设计 (1)300*800截面梁设计:
梁两侧立杆间距设为0.9m,梁跨方向立杆间距最大为0.90m(根据板位置立杆间距确定,要求该方向板立杆和梁立杆可以用大横杆拉通),立杆承重连接方式为双扣件,梁底支撑木次楞根数为2根,钢管小横杆每跨加2根,梁侧采用2道对拉螺栓(具体尺寸见附图)。
(2) 250*500(700)截面梁设计
梁两侧立杆间距设为0.9m,梁跨方向立杆间距最大为0.9m(根据板位置立杆间距确定,要求该方向板立杆和梁立杆可以用大横杆拉通),立杆承重连接方式为单扣件,梁底支撑木次楞根数为2根,钢管小横杆每跨加1根,梁侧采用1
10
道对拉螺栓加步步紧一道(具体尺寸见附图)。
(3) 250*700双拼梁截面梁设计
梁两侧立杆间距设为1.225m,梁跨方向立杆间距最大为0.9m(根据板位置立杆间距确定,要求该方向板立杆和梁立杆可以用大横杆拉通),梁底增设2根立杆,立杆承重连接方式为双扣件,梁底支撑木次楞根数为2根,钢管小横杆每跨加1根,梁侧采用1
(4)300*800梁侧模板:
模板厚度18mm,内楞采用60*80方木竖放@250,外龙骨竖肋采用双钢管,设置2道对拉螺栓(竖向间距详节点详图),对拉螺栓水平方向间距为500mm。
(5)250*500(700)梁侧模板:
模板厚度18mm,内楞采用60*80方木竖放@250,外龙骨竖肋采用双钢管,设置1道对拉螺栓,对拉螺栓水平方向间距为500mm,底部设置一道步步紧。 三、高支模架系统工艺要求、构造设置
1、架体总体要求
(1)为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相互位置的正确,搭设支撑系统前必须在地面先弹出立杆位置线;
(2)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中所产生的荷载;
(3)构造简单,装板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浇筑混凝土等要求; (4)支架搭设严格按本模板设计,不得随意更改;要更改必须得到原本方案论证专家的认可。
2、水平杆
(1)每步纵横向水平杆双向拉通。
(2)水平杆件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扣件交错布置,两根相邻水平杆的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不同步内的两个相隔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在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水平对接接头位置要求如下图:
11
立杆500ala/3500A横向水平杆 (小横杆)Aala/3A-A接头不在同跨内(平面)
lala接头不在同步内(立面)(3)对于承重的水平杆,采用搭接连接,连接长度为1m,采用3个扣件扣牢。
(4)对于柱位置立杆不能拉通的,在柱位置处断开,外加一根长度大于3跨的水平杆连通,具体见附图超大柱节点图。
(5)顶步设置操作层,铺设脚手板。
3、立杆
(1)立杆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立杆下垫200×200×50木板。
(2) 脚手架设置纵,横向扫地杆。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部200mm处的立杆上。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横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3)立杆各步接头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应符合下列规定:立杆上的对接扣件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得设置在同步内的,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在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具体如下图:
立杆水平杆hh/3lala
h/3500对接扣件hlb12
纵向水平杆 (大横杆)h
4、剪刀撑
(1)在外侧周围应设置由上至下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剪刀撑在框架主梁位置每隔一跨从底至上连续设置,具体见附图。考虑到本工程柱提前施工,支模架立杆间距比较密,而且在柱上设置有柱箍,并与联系梁做连接,支撑系统高度不是特别高,整体稳定性比较好,不考虑设置水平剪刀撑,支撑系统加强措施见第5条。
(2)剪刀撑的构造要求:
1)每道剪刀撑宽度见剖面图,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度之间,下端紧贴地面。
2)剪刀撑斜杆的接长采用搭接,搭接接头要求如下图:
1001001000 3)剪刀撑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结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5、支撑系统与结构的拉结设置
待柱混凝土强度达到75%后,支撑系统采用水平杆利用柱为连接连墙件,柱箍在顶部设置一个,再向下每隔一步设置一个(柱箍做法见附图)。在圈梁处设置抱箍,间距每跨设置一个,和支模架系统连结(抱箍做法见附图)。
6、双拼梁采用二次浇捣方法施工,先施工8轴,再施工9轴,双拼梁立杆搭设时候采用同时搭设,搭设立杆间距为1225,梁底增设二根立杆,采用1道对拉螺栓加固梁侧模,底面加一道步步紧,双拼梁间采用泡沫隔离。
7、跨度大于4m的梁、板按跨度的0.2%起拱,跨度大于8m的梁、板按跨度的0.3%起拱。
8、临边防护
要求外脚手架按施工进度跟上,高出作业面一步,严禁支模架与外脚手架混搭。
9、上人楼梯搭设
13
为保证施工人员上下操作安全,在入口处搭设上人楼梯,搭设要求见附图。楼梯在没有与建筑结构有可靠连接时,采用抛撑进行加固。 四、支撑系统检查和验收
1、模板支架投入使用前,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对支模架进行检查验收。项目部自检合格后报公司验收,公司验收合格后报监理(业主)验收,合格后再报主管部门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
2、对验收组提出的加固、加强意见、项目部应限期整改,整改后重新验收。 3、模板支架验收主要检查内容
(1)现场搭设情况与方案的符合性,包括立杆间距、水平杆步距,各主要受力构件、构造杆件是否与方案一致已经设置;
(2)框架柱混凝土是否先浇注,夹层结构是否已经施工,支撑系统是否与建筑结构进行拉结;
(3)梁底小横杆是否按照方案要求设置;
(4)梁底、板底要求采用双扣件的是否已经采用双扣件; (5)各杆件接头位置是否按要求错开设置。
(6)安装后的扣件应用扭力扳手进行检查,抽样数量与质量判定应按照下表确定。本程属于高大模板支架系统,梁底、板底水平杆与立杆连接的扣件螺栓要用力矩扳手全数检查,并形成书面记录,未达到要求的扣件应重新拧紧,直至满足要求,扣件拧紧扭力要求统一扭至40~65N.m。
扣件拧紧抽样检查数量与质量判定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1 连接立杆与纵(横)向水平杆或剪刀撑的扣件;接长立杆、纵向水平杆或剪刀撑的扣件 安装扣件数量(个) 50~90 91~150 151~280 281~500 501~1200 1201~3200 50~90 91~150 151~280 281~500 501~1200 1201~3200 抽检数量(个) 5 18 13 20 32 50 5 18 13 20 32 50 允许的不合格数 0 1 1 2 3 3 1 2 3 5 7 10 2 连接横向水平杆与纵向水平杆的扣件(非主接点处)
14
4、验收内容做成书面记录。
模板支架验收后要形成记录,按下表:
项目名称 搭设部位 搭设班组 操作人员 持证人数 专项方案编审 程序符号性 钢管扣件 高度 跨度 班组长 证书符合性 技术交底情况 安全交底情况 方案要求 实际质量情况 符合性 最大荷载 进场前质量验收情况 材质、规格与方案的符合性 使用前质量检测情况 外观质量检查情况 允许偏差 +30mm +30mm +50mm ≤0.75% 且≯60mm 40-60N·m 检查内容 立杆间距 梁底 板底 步距 立杆垂直度 扣件拧紧 立杆基础 扫地杆设置 拉结点设置 立杆搭接方式 纵、横向水平杆设置 剪刀撑 垂直纵、横向 水平(高度>4m) 其他 施工单位结论: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检查结论 检查人员: 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监理单位结论: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验收结论 专业监理工程师: 总监理工程师:
15
五、混凝土浇捣施工部署 一、浇捣部署
本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采用汽车泵。在施工过程中,柱混凝土必须先于梁板浇筑,待柱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后,在每一根的柱子上用钢管做柱箍与支模架连接后方可浇注梁板混凝土,以增强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混凝土输送顺序见附图,采用二次浇捣方案,先浇筑1轴至8轴,再浇筑9轴至11轴。 二、施工流程
先施工标高4.800牛腿以下柱、楼梯混凝土→牛腿以上至标高6.470柱混凝土→梁板混凝土。 三、混凝土施工流程
16
四、混凝土浇注注意事项:
1、混凝土浇捣前,应对安装完毕的模板、钢筋和预埋件、预埋管线、预埋孔洞包括钢筋的保护层垫块进行交接检查和隐蔽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模板及支撑系统要牢靠。
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和施工缝处应充分湿润,并冲洗干净,浇筑前应先铺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使施工缝处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如遇特殊情况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剪力教小部位上。用钢管搭设跑道和操作平台,严禁操作人员踩踏钢筋,特别是悬挑构件和楼面负弯矩钢筋。保护层一定要控制正确,楼面负筋的架空,采用Φ8钢筋马镫铁件,梁中的二排、三排筋中间加垫铁Φ25。
2、隐蔽工程,模板工程均验收合格后,方出商品砼采购单,采购单详细填写工程地址,施工部位,强度等级,需求方量,添加剂,坍落度,浇筑时间等相关信息,正式施工前再次确认砼站材料储备,供应能力等相关信息。确保砼浇筑正常进行。所有与混凝土浇筑有关的人、材、机均落实到位,掌握天气变化情况。
3、砼浇筑前汽车泵的停靠位置和输送半径应经过计算,泵车停靠处,进行场地平整、夯实,具有承受重车承载条件。在混凝土泵车的作业范围内,不得有碍阻物、高压电线,同时要有防范高空坠物的措施。
4、混凝土入模,不得集中倾倒冲击模板或钢筋骨架,下料堆厚度宜控制在300mm,防止局部负荷超重。对于梁高度大于400的,要分层浇注,每层为400。
5、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因分层等原因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梁底板振捣采用斜坡式分层振捣,斜面由泵送混凝土自然流淌而成,振捣快插慢提,从浇筑层的底层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分层混凝土间的施工质量。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使上下混凝土振动均匀,每次振捣时间以20~30秒为宜,(砼表面不再出现气泡、泛出灰浆为准)。振捣时,要尽量避免碰撞钢筋,管道预埋件等。振捣棒插点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每次移动距离不超过混凝土振捣棒的有效作用半径的1.25倍,一般振动棒的作用半径30~40cm。振捣操作要“快插慢拔\",防止混凝土内部振捣不实;要“先振低处,后振高处\",防止高低坡面处混凝土出现振捣“松顶”现象。1㎡范围内不得同时多于2根振动棒作业。
17
6、浇筑梁板混凝土时,先浇筑梁混凝土,从梁柱节点部位开始,保证梁柱节点部位的振捣密实,在用赶浆法循环向前和板一起浇筑,但不得出现冷缝。
7、混凝土边浇捣边抹平,在混凝土初凝后,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抹平,二次抹平时候采用带水压抹,再覆盖薄膜,防止出现表面裂纹,并经常检查塑料薄膜表面,若薄膜表面无水珠时,应再洒水。
8、混凝土试块每次应按规定进行留置,混凝土试块要有专人制作和养护。 五、安全事项
1、浇筑时,无关人员不得在模板下,要有专职安全员看护,配置有专业工种进行监护并及时处理,在有可能出现事故前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前。
2、浇筑过程中,应均匀浇捣,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超高堆置。
3、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撑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4、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观测模板支撑系统的工作状态,观测人员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报告施工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应立即通知浇注人员暂停作业,情况紧急时应采取迅速撤离人员的应急措施。
5、泵车就位后,应支起支腿并保持机身的水平和稳定。 6、泵车就位后,泵车应打开停车灯,避免碰撞。
7、工地临时用电线路的架设,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有关规定执行。
18
第五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一、管理人员组织机构
我公司按照项目法管理要求,选定一名项目施工管理素质高,具有同类型项目施工经验的项目负责人,和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项目技术负责人,以及其它曾承担过类似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人员,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在公司领导下,实施本方案的施工与管理。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经理: 安全 1、监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纠正违章 2、配合有关部门排除安全障碍 3、全员安全活动和安全教育 技术 1、制定项目安全技术措施和分项安全方案 2、负责安全技术交底 3、解决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问题 生产 1、在安全前提下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2、组织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 机械 1、保证项目使用的各类机械安全运行 2、监督机械操作人员持证遵章作业 3、配备各类机械的防护设施 消防 1、保证防火设备设施齐全、有效 2、消防火灾隐患 3、组织现场消防队的日常消防工作 劳务 1、保证进场施工人员技术素质 2、控制加班加点,保证劳逸结合 3、提供必需劳保用具用品,保质量 施工队长、班组长、安全员、具体操作者 班前安全教育 劳保用品检查 机具设备检查 防护设施检查 电气绝缘检查 消防措施检查 二、安全管理措施
1、模板支架搭设和拆除人员必须是有上岗证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保证上岗人员体检合格。
19
2、搭设支模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3、高支模架搭设、拆除、混凝土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在适当位置挂设警示标志,由安全员在现场监督。
4、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可靠临时设施,开始搭设的前几排要加设抛撑。施工现场应搭设人员上下的爬梯,工作人员不得爬模上下。
5、支撑系统的纵横水平杆、扫地杆、梁底小横杆,板底纵横向水平杆严禁漏设,偷设,板底、大梁底要求设置双扣件的,严禁仅设置单扣件。支模架使用期间,不得任意拆除杆件。如果有妨碍作业需要拆除的构造构件时,必须经过技术负责人同意并采取可靠措施后方可拆除,作业完成后,马上复原。
6、登高作业时,各种配件应放在工具箱或工具袋中严禁放在模板或脚手架上,各种工具应系挂在操作人员身上或放在工具袋中,不得吊落。
7、装拆模板时,上下要有人接应,随拆随运,并应把活动的部件固定牢靠,严禁堆放在脚手板上和抛掷。
8、作业层上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泵送混凝土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混凝土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出,要控制混凝土堆高高度不大于300。
9、吊装钢筋,模板到支撑系统上时,严禁材料集中堆放,并避免装卸物料时对模板支撑系统产生偏心力、震动和冲击。
10、建筑物四周外侧的外脚手架必须及时跟上,并高出作业面一步高以上,并挂好安全网,确保周边防护安全,但是支模架严禁与外脚手架相连。
11、现场用电必须由电工操作,电工要有上岗证,线路严禁乱拉乱接。施工用电采用“一机、一闸、一漏、一箱”,三级漏电保护,并有可靠接地。电器设备和线路的绝缘必须良好,破损的电缆线不得使用,不得使用护套线,不得使用三芯线代替四芯线,四芯线代替五芯线。
12、做好施工现场的防火宣传工作,确定现场防火责任人。加强消防器材的管理,维修和保养,经常保持完整好用,钢、木加工场及其他场合要配备适当数量,并教会进场工人正确使用灭火器。严禁工人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施工现场。在模板支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放火措施,出具动火证,并派专人看守。
20
13、当有六级及以上大风和雾、雨天气时应停止模板支架打设与拆处作业。雨后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
14、混凝土浇筑工程中,应派专人观察模板支撑系统的工作状态,观测人员发现异常时,立即通知浇筑人员暂时停止作业,情况紧急时应采取迅速撤离人员的应急措施,并组织人员进行加固处理,保证浇筑工作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进行。
15、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严禁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的规定要求时拆除模板。 三、支撑系统的搭设、拆除要求
1、支模架搭设要求
(1)承重支模架的搭设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标准和施工专项方案进行。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调整好的本方案和有关规范、标准要求组织现场管理人员、支撑系统搭设人员、木工班组等就施工技术专项方案、搭设要求、构造要求和安全、质量注意事项等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项目负责人、被交底人、施工员、安全员、质量员在安全交底单上签名,安全台帐留存一份,方可正式开工。
(2)承重支模架的搭设施工必须由专业架子工及技术熟练的木工技术人员承担,架子工必须持有建筑登高架设特种作业操作证。
(3)对钢管、配件进行检测,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
(4)承重支模架的选材及安装方法应按施工方案设计要求进行,立杆严格安装专项方案中设计的尺寸搭设,施工前项目施工员根据方案中立杆平面布置图要求在混凝土硬化地面弹出钢管立杆位置网格线,每个交点即为立杆的位置,弹线完成后,架子工必须严格按立杆位置搭设。
(5)为保证立杆的整体稳定,满堂模板立杆必须设置纵横双向水平支撑,其支架立杆周边及框架主梁下的立杆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在柱上设置三道抱箍与支持系统连结,底部应设置纵横扫地杆,离地高度不大于200mm。严禁漏设各个杆件,项目安全员要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负责现场的监督检测。
(6)支撑系统的构造要求见 (高支模架系统构造要求),对扣件用力矩板手等检测工具检测,力矩统一扭至40~65N·m,对查出未达到要求的应重新拧紧扣件,确保承重支模架搭设施工安全。
2、模板安装要求
21
(1)准备工作 1)模板拼装
模板组装要严格按照模板图尺寸拼装成整体,并控制模板的偏差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拼装好模板后要求逐块检查其背楞是否符合模板设计,模板的编号与所用的部位是否一致。
2)模板的基准定位工作
a、首先引测建筑的边柱或者墙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每条轴线,并根据轴线与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线、边线以及外侧控制线,施工前各轴线控制必须到位,以便于模板的安装和校正。
b、标高测量:利用水准仪将建筑物水平标高根据实际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的安装位置。
c、竖向模板的支设应根据模板支设图。
d、已经破损或者不符合模板设计图的零配件以及面板不得投入使用。 e、支模前对前一道工序的标高、尺寸预留孔等位置按设计图纸做好技术复核工作。
(2)模板支设工艺
1)梁模安装工艺:弹梁轴线并复核→搭支模架→摆方木→安放梁底模并固定→梁底起拱→扎梁筋→安侧模→对拉螺栓→复核梁模尺寸、标高、位置→与相邻模板连固。
2)楼板模安装工艺:搭支架→测水平→摆木楞→调整楼板模标高及起拱→铺模板→清理、刷油→检查模板标高、平整度、支撑牢固情况。
3)模板的基准定位工作
a、首先引测建筑的边柱或者墙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每条轴线,并根据轴线与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线、边线以及外侧控制线,施工前5线必须到位,以便于模板的安装和校正。
b、标高测量利用水准仪将建筑物水平标高根据实际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的安装位置。
c、梁侧模的支设应在钢筋绑扎验收合格后合拢。 d、已经破损或者不符合的模板不得投入使用。
22
e、支模前对前一道工序的标高、尺寸预留孔等位置按设计图纸做好技术复核工作。
4)模板施工的一般要求
a、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b、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c、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d、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2/1000;
e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 f、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
3、模板、支撑拆除
(1)拆除顺序:先拆除梁侧模板外龙骨及对拉螺栓→梁侧内楞→梁侧面板→板底承重水平杆→板底木楞→板底模板→松开梁底大横杆→拆除梁底小横杆→拆除梁底模木楞及模板→拆除梁底大横杆→剪刀撑→接下来从上到下拆掉每步水平杆和立杆→然后拆掉柱拉结→拆扫地杆。
模板及支撑体系拆除应严格遵守从上而下,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的后拆承重的杆件。拆模时不要用力过猛过急,拆下来的模板和支撑材料要及时运走,整理。拆除平台模板时,不得一次性将顶撑全部拆除,应分工序分批拆除,以免模板在自重荷载作用下发生一次性大面积脱离。
(2)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局部加设四头顶。
23
(3)拆除承重支模架的时间应严格控制,防止作业班组为抢进度而忽视安全,提前拆模造成混凝土的“内伤”,对结构的耐久性不利。模板拆除前必须办理拆除模板审批手续,经技术负责人、监理审批签字后方可拆除。模板支架拆除前应对拆除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交底书面手续。
(4)拆模操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施工员、安全员、木工班长要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双方签字,方可进行模板拆除。作业人员应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戴好安全帽、系好帽带,超过2米的高处或悬空作业时,如无稳固的立足点或可靠防护措施,均应扣挂好安全带。
(5)拆模现场应设置危险警戒区域,专人负责监护,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拆模现场。
(6)拆模操作时应按顺序分段进行,严禁猛撬、硬砸或大面积撬落和拉倒,停工时不得留下松动和悬挂的模板,防止突然落下伤人。拆模人员应站在一侧,不准站在拆模下方,几人同时拆模应注意互相间安全距离,保证安全操作。严禁拆模人员在上下同一垂直面上作业,防止发生人员坠落和落物打击事故。拆下的模板、扣件、钢管等材料应及时运到指定的地点集中堆放或清理归类,防止钉子扎脚伤人。
(7)分段拆除的高差不应大于二步。与柱连接的杆件必须随支模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接件全部或数步拆除后再拆除支架;
(8)严禁将钢管、扣件有高处抛至地面。
(9)拆除模板必须满足拆除时所需混凝土强度,现场留置的同条件拆模试块的试压报告为拆模依据,未经工程技术负责人同意,不得因拆模而影响工程质量。
(10)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悬挑构件必须过到强度的100%才能拆除,依据同条件试件的强度来确定。
(11)柱模及侧模拆除时混凝土的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受损伤。在不掺入任何物质(如减水剂,缓凝剂等等)的情况下,一般24小时后可拆除。
(12)模板拆除时,不得对楼层形成冲击,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应分散堆放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材料的清运。
24
(13)模板拆除时,严禁下方有人进入,拆模人员必须站在平稳可靠的地方,保持自身平衡,不得猛撬,以防失稳附落。
(14) 拆除模板和支顶时,先将支撑架顶部水平杆扣件松下,拆除用钢钎撬动模板,使模板卸下,取下模板和木枋,然后拆除水平拉杆、剪刀撑及脚手架。模板拆除后,要清理模板面,涂刷脱模剂。
(15)高支撑架的拆除应在统一指挥下,按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顺序及下列安全作业要求运行:
1)脚手架支撑的拆除应从一端走向另一端、自上而下逐层的进行; 2)同一层的构配件和加固件应按先上后下、先外后里的顺序进行。 3)通长水平杆,必须在脚手架支撑拆卸到相关的钢管时方可拆除。 4)工人必须站在临时设置的脚手板上进行拆卸作业,并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5)开始拆除,不得硬拉,严禁敲击。 四、支撑系统监测
1、监测说明
(1) 班组每日进行安全检查,项目部进行安全周检查,公司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安全检查;
(2) 模板工程日常检查重点部位:
1) 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 连墙件是否松动;
3) 架体是否有不均匀沉降,垂直度偏差; 4) 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现象; 5) 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6) 支架与杆件是否有变形现象; 2、监测点布置
(1)在高支模架的主梁中部及主次梁交接处的支撑立杆底部、及板跨中部的支撑立杆底部设置沉降观测点;并对立杆垂直度进行观测。
(2)在主梁中部及主次梁交接处的承重水平杆与立杆连接处的扣件底设置扣
25
件滑移监测点;
(3)在框架大梁底及板底,对承重水平杆进行挠度观测。 3、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的监测措施
浇筑过程中,项目选派施工经验丰富、反应敏捷的施工员进行观察,每隔30分钟巡视一遍,重点部位,每隔15分钟巡视一遍。监测人员使用对讲机与楼面混凝土浇筑施工员、和地面混凝土输送指挥员保持联系。
监测方法:立杆垂直度及承重水平高挠度变形,采用经纬仪观察方法,对模板爆模和扣件炸开采用肉眼观察、耳听方法。
当监测过程中,发现立杆下沉或立杆垂直度及水平杆挠度超过预警值时,或监测过程中发现架体有明显、较大弧度摇晃时,或听到有爆模,或扣件炸开声音时,必须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疏散人员,并进行加固处理,在确定再次达到安全的前提下,再施工。
在混凝土初凝前后及混凝土终凝前后也应实施实时监测,监测时间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支模架搭设允许偏差及监测变形预警值 序号 项目 1 2 3 承重水平杆挠度 立杆垂直度全高 支架沉降观测 搭设允许偏差 / 绝对偏差<=50mm <10mm 变形预警值 L/100,10mm 10mm 10mm 检查工具 肉眼观察 肉眼观察 水准仪 五、质量保证措施
1、认真仔细地学习和阅读施工图纸,吃透和领会施工图的要求,及时提出不明之处,遇工程变更或其他技术措施,均以施工联系单和签证手续为依据,施工前认真做好各项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国家颁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2和其它有关规定施工和验收,并随时接受业主、总包单位、监理单位和质监站对本工程的质量监督和指导。
2、认真做好各道工序的检查、验收关,对各工种的交接工作严格把关,做到环环扣紧,并实行奖罚措施。出了质量问题,无论是管理上的或是施工上的,均必须严肃处理,分析质量情况,加强检查验收,找出影响质量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把质量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
26
3、严格落实班组自检、交接检及专检“三检”制度,确保模板支架和模板安装质量。
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2~3名看模,严格控制模板的位移和稳定性,一旦产生移位应及时调整,加固支撑。
5、对变形及损坏的模板及配件,应按规范要求及时修理校正,维修质量不合格的模板和配件不得发放使用。
6、为防止梁模板安装出现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下挠、梁侧模胀模等质量问题,支模时应将侧模包底模,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应略为缩短等。 六、文明施工措施
1、安全警示标志牌
所有施工和生产现场必须按照施工规范标准和规定等的要求,在重要部位设置齐全的安全文明生产标志、标牌等标识。
安全文明标志牌须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组成,要能表达特定的安全信息。
如安全文明标志在使用中,要用其他补充文字说明时要与安全文明标志平行悬挂一处,让操作人员明确其含义。
2、现场围挡
搭、拆模板时必须进行围挡并派专人看守。 3、场容场貌
进入现场一切材料必须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一次性放置到位,各类材料分类码放,按贯标要求挂牌,控制高度符合要求,保持现场材料整齐统一。建筑物内外的零散料及时清理,施工及生活垃圾要分开堆放,及时外运,做到活完场清。通道等处严禁堆放材料和其他物品,进场的成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4、材料堆放
建筑物内外存放的各种物资要分类别、规格按施工平面布置图码放整齐,符合其具体要求。构件、半成品、模板、块料必须指定地点分类存放整齐,堆放平稳。现场工人操作做到活完料净脚下清。现场施工垃圾集中堆放,及时分拣、回收、清运。施工作业面建筑垃圾及时清理。现场余料、包装容器及时回收,堆放整齐。
27
七、应急预案
高支模架搭设过程中容易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发生坍塌事故,为应对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编制此预案,项目部根据预案进行演练。
1、应急组织体系
成立紧急情况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 电话: 副组长: 电话: 安全员: 电话: 组 员:
紧急救援电话:火警:119 急救:120 报警:110 (1)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救工作,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力争把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2)负责协调各部门关系,领导救援工作;
3)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根据事故发生状态,统一布置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处理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措施;
4)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5)适时将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向上级汇报,督促事故隐患的整改落实,确保安全生产。
(2)应急领导小组分组及职责 组长( )
1)紧急情况发生后,负责紧急救援现场的总指挥工作,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2)统一部署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危险源控制组( )
1)提出抢险救援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2)组织调集相关工程抢险队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3)采取紧急措施,尽一切可能抢救伤员和被困人员,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28
4)寻找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
5)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伤员抢救组( )
1)负责组织有关医疗单位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处置;
2)对抢救出的伤员,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伤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
3)使重伤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4)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伤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伤者。 安全疏散警戒组( )
1)负责组织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和道路进行警戒、控制,保护现场,维持现场抢险救护的正常运作,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
2)事故引发火灾,执行防火方案中应急预案程序; 3)组织人员有序疏散,保护受害人财产; 后勤保障组(项目部各部门负责人) 1)联系医疗单位,抢救或转运伤员;
2)协助上级部门向事故伤亡人员及家属提供精神和心理卫生方面的帮助; 3)协助上级部门处理好善后工作;
4)做好事故人身保险的理陪工作,协助上级部门做赔偿工作。 2、应急设施和设备 (1)基本装备
1)支撑应力监测:应力板手、钢尺;
2)紧急加固物资:48×3.5钢管200根,扣件1000只,千斤顶(5吨)4只; 3)特种防护用品:如绝缘鞋、绝缘手套、防毒口罩等;
4)一般救护用品:安全带、安全帽、安全网、防护网、救护担架1付、医药箱1个及临时救护担架及常用的救护药品等。 (2)专用装备
1)消防栓及消防水带、灭火器消防沙池等;
2)自备小车1辆;
29
3)无线电话对讲机3部。 3、重大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承重架工程涵盖了钢筋、混凝土、模板等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源有以下几点:
(1)机械伤害
形成原因:木工棚、机械缺陷误操作,防护不到位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设专人负责,按规范操作经常检查电锯、电刨等的防护罩,分料器、推料器等设施,确保安全有效。
2)停机时要拉闸、断电、上锁。 (2)触电
形成原因:漏电开关失效,违规接送电源。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机械设备必须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保”。 2)按、拆电源应由专业电工操作。 3)漏电开关等必须灵敏有效。 4)现场电缆布设规范。
5)设备必须使用按扭开关严禁使用倒顺开关。 (3)物体打击
形成原因:模板搬运违章作业 、支模设施设备缺陷。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轻拿慢放,规范作业,注意安全。 2)应经常检查所用工具,确保安全有效。 (4)高处坠落
形成原因:高处支模防护不到位。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脚手架作业面应采取铺板或平挂安全网等防护措施,且工人应规范操作,勿猛拉猛撬。
(5)坍塌
形成原因:木料等堆放不规范,支撑体系基础不满足受力要求,钢管扣件质
30
量低下或长期反复使用已经破损。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应分散放料,并严格控制堆放高度,严禁超过规定载荷。 2)检查钢管、扣件质量,并进行复试。 (6)起重伤害
形成原因:模板等吊运不规范。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吊装时应把吊物绑牢固。
2)信号工及吊装司机必须持证上岗,密切配合,严格遵守“十不吊”规定。 3)被吊物严禁从人上方通过,人员严禁在被吊物下方停留。 4)经常检查吊索具,并且保持安全有效。
5)遇有6级以上强风、大雨、大雾等天气严禁吊物。 6)整个预防措施过程都比必须安排有专门人员进行监控。 (7)模板支架立杆、水平杆排布
1)方案中立杆、水平杆排布与实际结构不符。 2)现场搭设的立杆、水平杆排布与方案不符。 (8)作业人员资质
1)支架搭设人员未按《建筑施工特种作业管理规定》规定取得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
2) 支架搭设人员未经培训,对支架搭设构造要求、安拆工艺、安全措施不熟悉,违章作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9)混凝土浇捣部署
1)混凝土浇捣顺序不合理,造成模板支架偏心受荷,整天稳定性下降。 (10)高大模板支架监测
1)未制定监测方案,模板支架搭设、使用过程,支撑体系发生变形,地基发生沉陷未被及时发现。
2)监测点布置不合理或监测点设置过少,监测频率过少。
31
重大危险源要素一览表
分部分项 模 板 工 程 子项 模板支架的地基与基础 要素 回填土没有压实或压实不到位 回填土地基上未浇筑砼层或未设置垫板 支架立杆不直接落地 持力层结构不加固直接搭设模板支架 模板支架立杆、方案中立杆、水平杆排布与实际结构不符 水平杆排布 现场搭设的立杆、水平杆与方案不符 未设置扫地杆 梁、板下构造节点 方案中的结构构件不齐全 方案中构造节点不齐全 构造节点缺乏可操作性 现场不按照方案搭设 模板支架构造措施 钢管、扣件等支架材料 作业人员资质 剪刀撑设置缺乏针对性或未设置竖向、水平剪刀撑 拉结点设置缺乏针对性 现场施工构造措施不符合方案和规范要求 钢管、扣件进场为检验或检验不合格 扣件拧紧力矩达不到规范40-65N.m的要求 支架搭设人员未按照《建筑施工特种作业管理规定》取得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 柱、墙垂直模板 柱水平拉结件(对拉螺栓)未经验算,设置数量偏少,构造节点设置不合理 柱未设置拉结固定或拉结固定点偏少 后浇带 模板支架验收 未对后浇带支架进行专项设计 未考虑联系施工对下层支架的影响 模板工程管理体系及规章制度不健全,模板工程验收处于无序状态 验收的程序、内容、方法不符合规范和方案要求 混凝土浇捣部署 混凝土浇捣顺序不合理,造成模板支架偏心受荷,整体稳定性下降 柱与梁、板混凝土未分开浇筑 浇捣时,泵车混凝土出口不可对人 模板支架使用 模板支架超荷载使用,模板支架上集中堆放钢筋、模板等材料,浇捣时混凝土堆载过高 模板支架悬挂起重设备,混凝土泵送管支撑在模板支架上 支撑系统监测 高支模架未制订监测方案,搭设、使用过程,支撑体系发生变形,地基发生沉降未及时发现 监测点布置不合理或监测点布置过少,监测频率过少
32
4、发生事故后的应急措施
(1)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一旦发生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后,项目部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并电话通知公司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同时迅速报警。
2)迅速排除致命和致伤因素:如搬开压在身上的重物;清除伤病员口鼻内的泥砂、呕吐物、血块或其他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3)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检查伤病员呼吸、心跳、脉搏情况。如有呼吸心跳停止,应就地立刻进行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 。
4)止血:有创伤出血者,应迅速包扎止血,材料就地取材,可用加压包扎、上止血带或指压止血等。同时尽快送往医院。
5)观察受伤人员摔伤及骨折部位,看其是否昏迷;注意摔伤及骨折部位的保护,避免不正确的抬运,使骨折错位而造成二次伤害。
6)车辆一到立即就近送往医院。
7)由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责任分析并形成调查报告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8)总结经验教训,教育职工。 (2)触电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如果发生触电事故时首先断开电源。项目部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并电话通知公司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同时迅速报警。
2)如果电源开关在较远处,则可用绝缘材料(如木条等)把触电者与电源分离。
3)高压线路触电:马上通知供电部门停电,如一时无法通知供电部门停电则可抛掷导电体(如裸导线),让线路短路跳闸,再把触电者拖离电源。
4)触电者脱离电源后马上进行抢救。
5)由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责任分析并形成调查报告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6)总结经验教训,教育职工。 (3)机械伤害应急救援预案
1)一旦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后,项目部应立即切断电源并组织人员进行抢救,
33
并电话通知公司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同时迅速呼报警。
2)对伤员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止血:有创伤出血者,应迅速包扎止血,材料就地取材,可用加压包扎、上止血带或指压止血等。同时尽快送往医院。
3)车辆一到立即就近送往医院。
4)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责任分析并形成调查报告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5)总结经验教训,教育职工。 (4)模板、脚手架坍塌
1)一旦发生模板、脚手架坍塌事故,现场抢救组应首先报警,然后进行疏散,清点人员,确定有无人员失踪、受伤。了解事发前该区域施工人员情况,作业人数,如有施工人员失踪或被压埋,立即组织有效的挖掘、移除工作。
挖掘、移除应采用人工挖掘、移除,禁止采用机械挖掘、移除,防止及机械对被埋人员造成伤害。人工挖掘、移除尽量避免使用尖锐性工具。抢救挖掘、移除人员应分班组,合理按照工作面安排人力,及时换班,保障抢救挖掘、移除人员体力,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将被压埋人员抢救出来。
2)如有人员失踪、受伤,安全保卫组应做好救助车辆引导。
3)在专业医疗人员到达前由现场伤员抢救组对受伤人员进行简单救助。 a:争分夺秒抢救被压埋者,使头部先露出,保证呼吸畅通。 b:出来之后,呼吸停止者立即做人工呼吸,然后进行正规心肺复苏。 c:伤口止血且使用止血带。 d:切忌对压伤进行热敷或按摩。
4)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责任分析并形成调查报告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5)总结经验教训,教育职工。 (5)消防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为了减小火灾的影响,有效抢救受伤人员,特制订如下应急预案: 1)发生火灾后,应大声喊:“起火了!起火了!” ,并拨打119报警; 2)现场抢救组立即展开扑救防止火在蔓延,并立即通知公司消防组; 3)消防组接到报警后立即到现场组织扑救;
4)报警时一定要讲清发生火灾的部署、着火的材料、大概面积并留下报警人的电话;
34
5)拨打119报警后,报警人到场外马路上等候消防车的到来并做好向导工作;
6)接到报警后,项目部立即通知抢救组、疏散组、保卫组等人员到达现场组织抢救;
7)安全保卫组组织人员按照疏散图指示及时疏散留在现场的工作人员; 8)安全保卫组安排人员管理现场,预防趁乱偷盗行为的发生;
9)现场抢救组随时与现场伤员营救组保持联系,如需送往医院治疗立即通知现场伤员营救组;
10)发生火灾后立即切断电源,以防止扑救过程中造成触电; 11)在火灾现场如有易爆物质,首先转移该物质以防止爆炸的发生; 12)如电器起火应首先切断电源再组织扑救;
13)如精密仪器起火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扑救;
14)如油类、液体胶类发生火灾应使用泡沫或干粉灭火器,严禁使用水进行扑救;
15)在扑救燃烧产生有毒物质的火灾时,扑救人员应该佩戴防毒面具后方可进行扑救;
16)在扑救火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严禁因拯救物资而置生命于不顾;
17)对伤者实施急救措施后,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18)消防组值班人员坚守岗位,认真负责、做好下情上达工作,对事件发展情况,所采取的措施,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做好记录,直至事件完全解决;
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评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事故调查组将事件发生、处理的全过程和预防的方案及时向公司汇报。
5、现场监控及事故报告的程序
由于本工程混凝土量较大,浇捣时间较长,施工时应建立轮流值班制度,明确责任,其它相关人员均应处于待命状态。施工现场应有专人巡视,重点检查支撑架有无变形、松动、位移等异常现象发生。一旦发现异常马上报告值班负责制人,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值班负责人根据巡视或下一级的报告情况决定是否报告项目经理批准启动应急预案,在状态严重无法与项目经理取得联系时可直接启
35
动应急预案,在项目经理未到达现场前值班负责人可代理行驶指挥权,组织人员处理事故,同时应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6、应急处治措施
(1)在混凝土的浇捣施工中,严密监测支撑架的情况,做致到早发现早处理。 (2)当发现异常时,首先应通知相关方,根据异常程度可采取边浇边加固、暂停加固后再浇、停工留设施工缝以及紧急撤离等应急方法。
(3)在混凝土浇捣中发现扣件滑移,梁、板模板下沉现象,在确定架体整体性能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可以暂停浇捣,采用千斤顶将下沉架体顶升至设计标高,然后对架体加固再进行楼面混凝土的浇捣。
(4)对于停工留设施工缝的处理应该在加固安全的条件下保证施工缝留置位置和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5)对于施工中出现明显不安全征兆,如架体倾斜、摇晃等,应立即停工紧急撤离,同时采取措施防止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6)当施工中出现架体坍塌、伤亡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各组人员尽早赶至施工现场投入抢险救援工作,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应急预案的响应
(1)当事故的评估达到应急预案启动条件时,现场指挥应立即发出启动预案的指令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程度。
(2)紧急联络与通讯,包括发生事故需要外部救援时,除起动工地报警系统外,应拨打火警119、公安110和医疗救护120报警,同时向有关部门联络。
(3)紧急撤离方法,一旦事故发生,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在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后,撤离危险区域。撤离时以人员安全为主,不要急于抢救财物,并针对现场具体情况有序地向安全区撤离。
(4)紧急工作组接到指令立即做出响应,在最短的时间赶到现场,参与现场处理和救治工作,其工作宗旨是减少人员伤亡,并关注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5)紧急救援的一般原则:以确保人员的安全为第一,其次是控制材料的损失。紧急救援关键是速度,因为大多数坍塌死亡是窒息死亡,因此,救援时间就是生命。此外要培养施工人员正确的处险意识,凡发现险情要立刻使用事故报警系统进行通报,紧急救援响应者必须是紧急工作组成员,其他人员应该撤离至安
36
全区域,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应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工作,并服从紧急工作组成员的指挥。
8、应急预案的终止
对事故现场经应急预案实施之后,引起事故的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清除了危险;伤员得到了应有的救治;现场人员均得到清点;不存在其它影响应急预案终止的因素。由指挥员下达应急预案终止。同时指挥员组织相关人员对事故的原因,造成的损失、责任写出书面报告,并上报公司和有关部门。
37
第六章 计算书
计算书按照车间最大截面梁和板计算,其他截面梁通过计算验证为可靠的,不再书写。本计算书采用品茗高支模架计算软件(浙江版)V7.6
110厚板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新浇混凝土板特性 模板支架高度H(m) 模板支架的横向长度Lb(m) 7.65 52 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mm) 模板支架的纵向长度La(m) 110 14 二、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立杆纵向间距la(mm) 纵横向水平杆步距h(mm) 900 1600 立杆横向间距lb(mm) 次楞布置方式 870 平行于立杆纵向方向 次楞间距s(mm) 荷载传递至立杆方式 435 双扣件 立杆间次楞根数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折减系数 2 1 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50 板支撑点的长度a(mm) 设计简图如下:
模板设计平面图
38
模板设计纵向剖面图
模板设计横向剖面图
39
三、荷载设计 模板(kN/m) 次楞(kN/m) 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 主楞(kN/m) 支架(kN/m)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 (kN/m) 钢筋自重标准值 (kN/m)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kN/m)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kN/m) 基本风压ω0(kN/m) 2223320.3 0.01 0.036 0.15 24 1.1 1 2 重现期 城市 10年一遇 0.35 椒江市洪家 四、模板验算 模板验算方式 模板厚度(mm)
模板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
2
三等跨连续梁 18 1.4
模板类型
模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 模板弹性模量E(N/mm)
2
2
胶合板 15 6000
取1.0m单位宽度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W=bh/6=1000×18/6=54000mm,I=bh/12=1000×18/12=486000mm q=γGΣqGk+1.4ΣqQk=1.2×[0.3+(24+1.1)×0.11]×1.0+1.4×(1+2)×1.0=7.873kN/m 1、抗弯验算
Mmax=0.1ql2=0.1×7.873×0.4352=0.149kN·m σmax=Mmax/W=0.149×106/54000=2.759N/mm2≤fm=15N/mm2 符合要求! 2、抗剪验算 Qmax=0.6ql=0.6×7.873×0.435=2.055kN τmax=3Qmax/(2bh)=3×2.055×103/(2×1000×18)=0.171N/mm2≤fv=1.4N/mm2 符合要求! 3、挠度验算
νmax=0.677ql4/(100EI)=0.677×7.873×4354/(100×6000×486000)=0.654mm νmax=0.654mm≤[ν]=min[l/150,10]=min[435/150,10]=2.9mm 符合要求!
40
223334
五、次楞验算 次楞验算方式 次楞材料规格(mm) 次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 次楞截面抵抗矩W(cm) 次楞弹性模量E(N/mm) 232二等跨连续梁 60×80 13 64 9000 次楞材质类型 次楞材料自重(kN/m) 次楞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 次楞截面惯性矩I(cm) 42方木 0.01 1.3 256 计算简图如下:
q=γGΣqGk+1.4ΣqQk=1.2×[(0.3+(24+1.1)×0.11)×0.435+0.01]+1.4×(1+2)×0.435=3.437kN/m
1、强度验算
Mmax=0.125ql2=0.125×3.437×0.92=0.348kN·m σmax=Mmax/W=0.348×106/64000=5.437N/mm2≤fm=13N/mm2 符合要求! 2、抗剪验算
Qmax=0.625ql=0.625×3.437×0.9=1.933kN τmax=3Qmax/(2bh0)=3×1.933×1000/(2×60×80)=0.604N/mm2 τmax=0.604N/mm2≤fv=1.3N/mm2 符合要求! 3、挠度验算
νmax=0.521ql4/(100EI)=0.521×3.437×9004/(100×9000×2560000)=0.51mm νmax=0.51mm≤[ν]=min[l/150,10]=min[900/150,10]=6mm 符合要求!
4、支座反力计算 Rmax=1.25ql=1.25×3.437×0.9=3.866kN 六、主楞(横向水平钢管)验算
主楞验算方式 主楞材料规格(mm) 主楞截面面积(cm)
主楞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 主楞截面惯性矩I(cm)
4
2
2
二等跨连续梁 Ф48×3.25 4.57 125 11.5
主楞材质类型 主楞材料自重(kN/m)
主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 主楞截面抵抗矩W(cm) 主楞弹性模量E(N/mm)
23
2
钢管 0.036 205 4.79 206000
41
计算简图如下:
主楞弯矩图(kN·m)
主楞剪力图(kN)
主楞变形图(mm)
42
计算简图支座反力依次为R1=5.088kN,R2=9.229kN,R3=5.088kN 1、强度验算
σmax=Mmax/W=0.635×106/4790=132.513N/mm2≤fm=205N/mm2 符合要求! 2、抗剪验算
τmax=2Qmax/A=2×2.681×1000/457=11.734N/mm2 τmax=11.734N/mm2≤fv=125N/mm2 符合要求! 3、挠度验算
νmax=1.007mm≤[ν]=min[l/150,10]=min[870/150,10]=5.8mm 符合要求!
4、扣件抗滑验算
最大支座反力Rmax=max[R1,R2,R3,]=9.229kN 1.05×Rmax=1.05×9.229=9.69kN,9.69kN≤1×12.0=12kN 双扣件能满足要求! 七、立杆验算 钢管计算截面 截面回转半径i(mm) 抗压、弯强度设计值[f](N/mm) 2Ф48×3.25 15.9 205 截面面积A(mm) 截面抵抗矩W(cm) 32457 4.79 1、长细比验算 h/la=1600/900=1.778,h/lb=1600/870=1.839,查附录D,得k=1.163,μ=1.432 l0=max[kμh,h+2a]=max[1.163×1.432×1600,1600+2×50]=2665mm λ=l0/i=2665/15.9=168≤[λ]=210 长细比符合要求!
查《规程》附录C得 υ=0.251 2、风荷载验算
1) 模板支架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la=0.9m,h=1.6m,查《规程》表4.2.7得υw=0.129
因风荷载沿模板支架横向作用,所以b=la=0.9m,b/h=0.9/1.6=0.562 通过插入法求η,得η=0.96 μzω0d2=0.62×0.35×0.0482=0,h/d=1.6/0.048=33.333 通过插入法求μs1,得μs1=1.2
因此μstw=υwμs1(1-ηn)/( 1-η)=0.129×1.2×(1-0.9670)/(1-0.96)=3.648 μs=υwμstw=0.129×3.648=0.471 ωk=0.7μzμsω0=0.7×0.62×0.471×0.35=0.072kN/m2 2) 整体侧向力标准值计算 ωk=0.7μzμsω0=0.7×0.62×1×0.35=0.152kN/m2 3、稳定性验算 KH=1/[1+0.005×(7.65-4)]=0.982 组合风荷载时
Nut=γG∑NGk+0.85×1.4∑NQk=R'max+0.15γGH=8.497+0.15×1.2×7.65=9.874kN Mw=0.85×1.4ωk lah2/10=0.85×1.4×0.072×0.9×1.62/10=0.02kN·m σ=1.05Nut/(υAKH)+Mw/W=
43
1.05×9.874×103/(0.251×457×0.982)+0.02×106/(4.79×103)=96.13N/mm2≤[f]=205N/mm2
符合要求!
4、整体侧向力验算 结构模板纵向挡风面积AF(m) 29.6 F=0.85AFωkla/La=0.85×9.6×0.152×0.9/80=0.014kN N1=3FH/[(m+1)Lb]=3×0.014×7.65/[(34+1)×60]=0kN σ=(1.05Nut+N1)/(υAKH)= (1.05×9.874+0)×103/(0.251×457×0.982)=92.036N/mm2≤[f]=205N/mm2 符合要求!
八、立杆地基基础验算
地基土类型
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mf
淤泥土 1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ak(kPa) 基础底面面积A(m)
2
70 0.16
立杆底垫板的底面平均压力
p=N/(mfA)=10.606/(1×0.16)=66.285kPa≤fak=70kPa 符合要求!
44
300x800梁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新浇混凝土梁板特性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宽×高】 模板支架的纵向长度La(m)
300×800 80
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mm) 模板支架高度H(m) 模板支架的横向长度Lb(m)
110 7.65 60
二、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混凝土梁支撑方式
梁两侧有板,梁底立杆纵向间距la(mm)
次楞平行梁跨方向 900 900 450
模板支架步距h(mm) 楼板立杆横向间距lb(mm) 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
'
900
立杆横向间距lb(mm) 楼板立杆纵向间距la(mm) 梁左侧立杆距梁中心线距离(mm) 梁底增加立杆的布置方式
'
1600 870 0 0
按梁两侧立杆间距梁底增加立杆依次距梁左侧立杆的距均分
离(mm)
每纵距内附加梁底支撑主楞根数 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钢管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mm)
梁底立杆支撑方式 梁底支撑次楞根数
单扣件 2
2 50
设计简图如下:
模板设计立面图
45
模板设计平面图
三、荷载设计 模板(kN/m) 次楞(kN/m) 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 主楞(kN/m) 支架(kN/m) 梁侧模板自重标准值(kN/m)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 (kN/m) 钢筋自重标准值 (kN/m) 33220.3 0.01 0.036 0.15 0.5 24 梁 板 1.5 1.1 2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kN/m) 1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kN/m) 基本风压ω0(kN/m) 222 重现期 城市 10年一遇 0.35 椒江市洪家 46
四、模板验算 模板类型 模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 模板弹性模量E(N/mm) 22胶合板 15 6000 模板厚度(mm) 模板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 218 1.4 取1.0m单位宽度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W=bh2/6=1000×182/6=54000mm3,I=bh3/12=1000×183/12=486000mm4 q=γGΣqGk+1.4ΣqQk=1.35×[0.3+(24+1.5)×0.8]×1.0+1.4×(1+2)×1.0=32.145kN/m 1、抗弯验算
Mmax=0.125ql2=0.125×32.145×0.32=0.362kN·m σmax=Mmax/W=0.362×106/54000=6.697N/mm2≤fm=15N/mm2 符合要求! 2、抗剪验算 Qmax=0.5ql=0.5×32.145×0.3=4.822kN τmax=3Qmax/(2bh)=3×4.822×103/(2×1000×18)=0.402N/mm2≤fv=1.4N/mm2 符合要求! 3、挠度验算
νmax=5ql4/(384EI)=5×32.145×3004/(384×6000×486000)=1.163mm νmax=1.163mm≤[ν]=min[l/150,10]=min[300/150,10]=2mm 符合要求! 4、支座反力
R1=R2=ql/2=4.822kN 五、次楞验算 次楞验算方式 次楞材料规格(mm) 次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 次楞截面抵抗矩W(cm) 次楞弹性模量E(N/mm) 232
三等跨连续梁 60×80 13 64 9000 次楞材质类型 次楞材料自重(kN/m) 次楞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 次楞截面惯性矩I(cm) 42方木 0.01 1.3 256 次楞自重荷载:q1=γGQ=1.35×0.01=0.014kN/m 梁左侧楼板传递给次楞荷载: q2=γGΣNGk+1.4ΣNQk= [1.35×(0.3+(24+1.1)×0.12)+1.4×(1+2)]×(0.45-0.3/2)/2=1.301kN/m
47
梁右侧楼板传递给次楞荷载: q3=γGΣNGk+1.4ΣNQk= [1.35×(0.3+(24+1.1)×0.12)+1.4×(1+2)]×(0.9-0.45-0.3/2)/2=1.301kN/m 梁左侧模板传递给次楞的荷载:q4=γGΣNGk=1.35×0.5×(0.8-0.12)=0.459kN/m 梁右侧模板传递给次楞的荷载:q5=γGΣNGk=1.35×0.5×(0.8-0.12)=0.459kN/m q=max[4.822/1.0+0.014+1.301+0.459,4.822/1.0+0.014,4.822/1.0+0.014+1.301+0.459]=6.595kN/m 计算简图如下:
1、强度验算
Mmax=0.1ql2=0.1×6.595×0.32=0.059kN·m σmax=Mmax/W=0.059×106/64000=0.927N/mm2≤fm=13N/mm2 符合要求! 2、抗剪验算 Qmax=0.6ql=0.6×6.595×0.3=1.187kN τmax=3Qmax/(2bh0)=3×1.187×1000/(2×60×80)=0.371N/mm2 τmax=0.371N/mm2≤fv=1.3N/mm2 符合要求! 3、挠度验算
νmax=0.677ql4/(100EI)=0.677×6.595×3004/(100×9000×2560000)=0.016mm νmax=0.016mm≤[ν]=min[l/150,10]=min[300/150,10]=2mm 符合要求!
4、支座反力计算
梁底次楞依次最大支座反力为: R1=1.1×(4.822+0.014+1.301+0.459)×0.3=2.176kN R2=1.1×(4.822+0.014+1.301+0.459)×0.3=2.176kN 六、主楞(横向水平钢管)验算 主楞材质类型 主楞材料自重(kN/m) 主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 主楞截面抵抗矩W(cm) 主楞弹性模量E(N/mm) 232钢管 0.036 205 4.79 206000 主楞材料规格(mm) 主楞截面面积(mm) 主楞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 主楞截面惯性矩I(cm) 422Ф48×3.25 457 125 11.5 主楞自重荷载:q1=γGq=1.35×0.036=0.049kN/m 计算简图如下:
48
1、强度验算
主楞弯矩图(kN·m)
Mmax=0.657kN·m
σmax=Mmax/W=0.657×106/4790=137.183N/mm2≤fm=205N/mm2 符合要求! 2、抗剪验算
主楞剪力图(kN)
Qmax=2.198kN τmax=2Qmax/A=2×2.198×1000/457=9.619N/mm2 τmax=9.619N/mm2≤fv=125N/mm2 符合要求! 3、挠度验算
49
主楞变形图(mm)
νmax=2.392mm≤[ν]=min[l/150,10]=min[900/150,10]=6mm 符合要求! 4、支座反力
支座反力依次为R1=2.198kN,R2=2.198kN 七、纵向水平钢管验算 计算简图如下:
1、强度验算
纵向水平钢管弯矩图(kN·m)
Mmax=0.531kN·m
σmax=Mmax/W=0.531×106/4790=110.907N/mm2≤fm=205N/mm2 符合要求! 2、抗剪验算
50
纵向水平钢管剪力图(kN)
Qmax=2.81kN τmax=2Qmax/A=2×2.81×103/457=12.299N/mm2 τmax=12.299N/mm2≤fv=125N/mm2 符合要求! 3、挠度验算
纵向水平钢管变形图(mm)
νmax=0.942mm≤[ν]=min[l/150,10]=min[900/150,10]=6mm 符合要求! 4、支座反力
支座反力依次为R1=3.828kN,R2=7.228kN,R3=7.228kN,R4=3.828kN 八、扣件抗滑验算
最大支座反力Rmax=7.228kN 1.05×Rmax=1.05×7.228=7.59kN,7.59kN≤1×8=8kN 单扣件能满足要求! 九、立杆验算 钢管计算截面 截面回转半径i(mm) 抗压、弯强度设计值[f](N/mm) 2Ф48×3.25 15.9 205 截面面积A(mm) 截面抵抗矩W(cm) 32457 4.79 1、长细比验算 h/la'=1600/900=1.778,h/lb'=1600/870=1.839,查附录D,得k=1.163,μ=1.432 l0=max[kμh,h+2a]=max[1.163×1.432×1600,1600+2×50]=2665mm λ=l0/i=2665/15.9=168≤[λ]=210
51
长细比符合要求!
查《规程》附录C得 υ=0.251 2、风荷载验算
1) 模板支架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la=0.9m,h=1.6m,查《规程》表4.2.7得υw=0.129
因风荷载沿模板支架横向作用,所以b=la=0.9m,b/h=0.9/1.6=0.562 通过插入法求η,得η=0.96 μzω0d2=0.62×0.35×0.0482=0,h/d=1.6/0.048=33.333 通过插入法求μs1,得μs1=1.2
因此μstw=υwμs1(1-ηn)/( 1-η)=0.129×1.2×(1-0.9670)/(1-0.96)=3.648 μs=υwμstw=0.129×3.648=0.471 ωk=0.7μzμsω0=0.7×0.62×0.471×0.35=0.072kN/m2 2) 整体侧向力标准值计算 ωk=0.7μzμsω0=0.7×0.62×1×0.35=0.152kN/m2 3、稳定性验算 KH=1/[1+0.005×(7.65-4)]=0.982
组合风荷载时立杆从左到右受力为(Nut=γG∑NGk+0.85×1.4∑NQk): R1=12.547kN, R2=12.547kN
Nut=max[R1,R2]=max[12.547, 12.547]=12.547kN Mw=0.85×1.4ωk lah2/10=0.85×1.4×0.072×0.9×1.62/10=0.02kN·m 1.05Nut/(υAKH)+Mw/W= 1.05×12.547×103/(0.251×457×0.982)+0.02×106/(4.79×103)=121.045N/mm2≤[f]=205N/mm2
符合要求!
4、整体侧向力验算 结构模板纵向挡风面积AF(m) 264 F=0.85AFωkla/La=0.85×64×0.152×0.9/80=0.093kN N1=3FH/[(m+1)Lb]=3×0.093×7.65/[(34+1)×60]=0.001kN σ=(1.05Nut+N1)/(υAKH)= (1.05×12.547+0.001)×103/(0.251×457×0.982)=116.959N/mm2≤[f]=205N/mm2 符合要求!
十、立杆地基基础验算
地基土类型
立杆垫木地基土承载力折减系数mf
淤泥土 1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ak(kPa) 垫板底面面积A(m)
2
70 0.2
立杆底垫板的底面平均压力p=N/(mfA)=13.081/(1×0.2)=65.407kPa≤fak=70kPa 符合要求!
52
250*700双拼梁简要计算
计算过程中,将双拼梁看成一个梁计算,即二根250*700当层500*700的梁计算 一、工程概况
新浇混凝土梁板特性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宽×高】 模板支架的纵向长度La(m)
500×700 80
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mm) 模板支架高度H(m) 模板支架的横向长度Lb(m)
110 7.65 60
二、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混凝土梁支撑方式
梁两侧有板,梁底立杆纵向间距la(mm)
次楞平行梁跨方向 1225 900 612
模板支架步距h(mm) 楼板立杆横向间距lb(mm) 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
'
900
立杆横向间距lb(mm) 楼板立杆纵向间距la(mm) 梁左侧立杆距梁中心线距离(mm) 梁底增加立杆的布置方式
'
1600 800 2 408,817
按梁两侧立杆间距梁底增加立杆依次距梁左侧立杆的距均分
离(mm)
每纵距内附加梁底支撑主楞根数 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钢管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mm)
梁底立杆支撑方式 梁底支撑次楞根数
双扣件 4
0 50
三、荷载设计 模板(kN/m) 次楞(kN/m) 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 主楞(kN/m) 支架(kN/m) 梁侧模板自重标准值(kN/m)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 (kN/m) 钢筋自重标准值 (kN/m)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kN/m)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kN/m) 基本风压ω0(kN/m) 22233220.3 0.01 0.036 0.15 0.5 24 梁 板 1 2 重现期 城市 10年一遇 0.35 椒江市洪家 1.5 1.1 四、模板验算 模板类型 模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 模板弹性模量E(N/mm)
22胶合板 15 6000 模板厚度(mm) 模板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 218 1.4 53
1、抗弯验算
Mmax=0.1ql2=0.1×28.702×0.1662=0.079kN·m σmax=Mmax/W=0.079×106/54000=1.465N/mm2≤fm=15N/mm2 符合要求! 2、抗剪验算 Qmax=0.6ql=0.6×28.702×0.166=2.859kN τmax=3Qmax/(2bh)=3×2.859×103/(2×1000×18)=0.238N/mm2≤fv=1.4N/mm2 符合要求! 3、挠度验算
νmax=0.677ql4/(100EI)=0.677×28.702×1664/(100×6000×486000)=0.051mm νmax=0.051mm≤[ν]=min[l/150,10]=min[166/150,10]=1.107mm 符合要求! 4、支座反力
R1=R4=0.4ql=1.906kN,R2=R3=1.1ql=5.241kN 五、次楞验算 次楞验算方式 次楞材料规格(mm) 次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 次楞截面抵抗矩W(cm) 次楞弹性模量E(N/mm) 232三等跨连续梁 60×80 13 64 9000 次楞材质类型 次楞材料自重(kN/m) 次楞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 次楞截面惯性矩I(cm) 42方木 0.01 1.3 256 1、强度验算 Mmax=0.1ql2=0.1×5.255×0.92=0.426kN·m σmax=Mmax/W=0.426×106/64000=6.65N/mm2≤fm=13N/mm2 符合要求! 2、抗剪验算 Qmax=0.6ql=0.6×5.255×0.9=2.837kN τmax=3Qmax/(2bh0)=3×2.837×1000/(2×60×80)=0.887N/mm2 τmax=0.887N/mm2≤fv=1.3N/mm2 符合要求! 3、挠度验算
νmax=0.677ql4/(100EI)=0.677×5.255×9004/(100×9000×2560000)=1.013mm νmax=1.013mm≤[ν]=min[l/150,10]=min[900/150,10]=6mm 符合要求!
4、支座反力计算
梁底次楞依次最大支座反力为: R1=1.1×(1.906+0.014+1.569+0.392)×0.9=3.842kN R2=1.1×(5.241+0.014)×0.9=5.202kN R3=1.1×(5.241+0.014)×0.9=5.202kN R4=1.1×(1.906+0.014+1.574+0.392)×0.9=3.846kN
54
六、主楞(横向水平钢管)验算 主楞材质类型 主楞材料自重(kN/m) 主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 主楞截面抵抗矩W(cm) 主楞弹性模量E(N/mm) 232钢管 0.036 205 4.79 206000 主楞材料规格(mm) 主楞截面面积(mm) 主楞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 主楞截面惯性矩I(cm) 422Ф48×3.25 457 125 11.5 1、强度验算 Mmax=0.327kN·m σmax=Mmax/W=0.327×106/4790=68.214N/mm2≤fm=205N/mm2 符合要求! 2、抗剪验算 Qmax=5.227kN τmax=2Qmax/A=2×5.227×1000/457=22.873N/mm2 τmax=22.873N/mm2≤fv=125N/mm2 符合要求! 3、挠度验算
νmax=0.204mm≤[ν]=min[l/150,10]=min[408.333/150,10]=2.722mm 符合要求! 4、支座反力
支座反力依次为R1=-0.357kN,R2=9.445kN,R3=9.423kN,R4=-0.36kN 七、扣件抗滑验算
最大支座反力Rmax=9.445kN 1.05×Rmax=1.05×9.445=9.917kN,9.917kN≤1×12.0=12kN 双扣件能满足要求! 八、立杆验算 钢管计算截面 截面回转半径i(mm) 抗压、弯强度设计值[f](N/mm) 2Ф48×3.25 15.9 205 截面面积A(mm) 截面抵抗矩W(cm) 32457 4.79 1、长细比验算 h/la'=1600/900=1.778,h/lb'=1600/800=2,查附录D,得k=1.163,μ=1.409 l0=max[kμh,h+2a]=max[1.163×1.409×1600,1600+2×50]=2622mm λ=l0/i=2622/15.9=165≤[λ]=210 长细比符合要求! 2、稳定性验算 KH=1/[1+0.005×(7.65-4)]=0.982
组合风荷载时立杆从左到右受力为(Nut=γG∑NGk+0.85×1.4∑NQk): R1=5.848kN, R2=10.581kN, R3=10.559kN, R4=5.854kN
Nut=max[R1,R2,R3,R4]=max[5.848, 10.581, 10.559, 5.854]=10.581kN Mw=0.85×1.4ωk lah2/10=0.85×1.4×0.072×0.9×1.62/10=0.02kN·m 1.05Nut/(υAKH)+Mw/W= 1.05×10.581×103/(0.259×457×0.982)+0.02×106/(4.79×103)=99.669N/mm2≤[f]=205N/mm2
55
300*800侧模计算
一、工程概况
新浇混凝梁名称 梁板结构情况
) 见下图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xmm) 楼板厚度(mm)
300×800 120
二、荷载组合 侧压力计算依据规范 《建筑施工模板安混凝土重力密度γc(kN/m3) 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新浇混凝土初凝时间t0(h)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β2 5 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β1 混凝土浇筑速度V(m/h)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kN/m) 224 1 2.5 取小值:19.2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0.8 土顶面总高度H(m) 振捣混凝土时对垂直面模板荷载标准4 值Q2k(kN/m) 2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min[0.22γct0β1β2v1/2,γcH]=min[0.22×24×5×1×1×2.51/2,24×0.8]=min[41.74,19.2]=19.2kN/m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值S承=0.9max[1.2G4k+1.4Q2k,1.35G4k+1.4×0.7Q2k]=0.9max[1.2×19.2+1.4×4,1.35×19.2+1.4×0.7×4]=0.9max[28.64,29.84]=0.9×29.84
2
=26.856kN/m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值S正=G4k=19.2 kN/m2 三、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次楞布置方式 次楞间距 主楞合并根数 主楞最大悬挑长度(mm) 对拉螺栓水平向间距(mm) 支撑距梁底距离依次为 竖直向布置 200 2 100 600 150,500 设计简图如下: 56
模板设计剖面图
四、模板验算
模板类型
模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
胶合板 15
模板厚度(mm)
模板弹性模量E(N/mm)
2
18 6000
梁截面宽度取单位长度,b=1000mm。W=1000×182/6=54000mm3,I=1000×183/12=486000mm4。计算简图如下:
1、抗弯验算 q1=bS承=1×26.856=26.856kN/m Mmax=0.125q1l2=0.125×26.856×0.22=0.134kN·m σ=Mmax/W=0.134×106/54000=2.487N/mm2≤[f]=15N/mm2 符合要求! 2、挠度验算 q=bS正=1×19.2=19.2kN/m νmax=
5ql4/(384EI)=5×19.2×2004/(384×6000×486000)=0.137mm≤200/400=0.5mm 符合要求! 3、支座反力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57
R=q1l=26.856×0.2=5.371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q2l=19.2×0.2=3.84kN 五、次楞验算 次楞类型 次楞弹性模量E(N/mm) 次楞截面抵抗矩W(cm) 次楞截面惯性矩I(cm) 432方木 9600 64 256 次楞材料规格(mm) 次楞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 次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260×80 1.4 13 计算简图如下:
1、抗弯验算
次楞弯矩图(kN·m)
q=5.371kN/m
σ=Mmax/W=0.087×106/64000=1.36N/mm2≤[f]=13N/mm2 符合要求! 2、抗剪验算
58
次楞剪力图(kN)
τmax=3V/(2bh0)=3×1.016×1000/(2×80×60)=0.317N/mm2≤[τ]=1.4N/mm2 符合要求! 3、挠度验算
次楞变形图(mm)
q=3.84kN/m
νmax=0.015mm≤350/400=0.875mm 符合要求!
4、主楞所受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max=1.983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max=1.418kN 六、主楞验算 主楞类型 主楞合并根数 主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主楞截面惯性矩I(cm) 共同作用系数 42钢管 2 205 11.5 0.5 主楞材料规格(mm) 主楞弹性模量E(N/mm) 主楞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 主楞截面抵抗矩W(cm) 322Ф48×3.25 206000 120 4.79 因主楞2根合并,验算时次楞传递共同作用系数为0.5。 计算简图如下:
59
1、抗弯验算
主楞连续梁部分弯矩图(kN·m)
主楞悬挑梁部分弯矩图(kN·m)
q=0.991kN/m
60
σ=Mmax/W=0.202×106/4790=42.152N/mm2≤[f]=205N/mm2 符合要求! 2、抗剪验算
主楞连续梁部分剪力图(kN)
主楞悬挑梁部分剪力图(kN)
τmax=2×1.823×1000/457=7.978N/mm2≤[τ]=120N/mm2 符合要求! 3、挠度验算
主楞连续梁部分变形图(mm)
61
主楞悬挑梁部分变形图(mm)
q=1.418kN/m
ν1max=0.26mm≤600/400=1.5mm ν2max=0.02mm≤100/400=0.25mm 符合要求!
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Rmax=3.422/0.5=6.843kN 七、对拉螺栓验算 对拉螺栓类型 M12 轴向拉力设计值Nt(kN) b12.9 可知对拉螺栓受力N=0.95×6.843=6.501kN≤Ntb=12.9kN 符合要求!
6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