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例1、(04春考)
⑥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⑦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象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象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考题:第六段中加点的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是(2分) (1)细致入微地写出了事物的状态 (2) (3)
答案:(2)真实地表现了北平“接近自然”的特点 (3)真切地流露出作者热爱北平的情感 细解:此题考查对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的分析能力。“带霜儿”的玉李和“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的韭菜叶要比“包着纸”的美国橘子更原始、更“接近自然”。因为爱北平,所以爱她的一切,包括北平的花草果菜。在作者的眼里,这些花草果菜虽“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
例2、(10春考)②后来我在新迁入的这座城市度过了第一个冬天。这是一个多雾的冬天,在城市的雾里,我再也看不见雾中的草垛、墙头,再也想不到雾散后大地会是怎样一派玲珑剔透。城市有了雾,会即刻不.知所措起来。路灯不知所措起来,天早该大亮了,灯还大开着;车辆不知所措起来,它们不再是往日里神...........
气活现的煞有介事,大车、小车不分档次,都变成了蠕动。城市的节奏便因此而减了速;人也不知所措起....来,早晨上班不知该乘车还是该走路,此时乘车大约真不比走路快呢。 考题:第②段中多次用“不知所措”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案:(3分)第一个“不知所措”总起下面路灯、车辆和人的“不知所措”,强调大雾使城市失去了往常的1
- !
秩序与规则,为下文“我”的得意忘形铺垫。
细解:还是要有整体感。从第②段到第⑥段作者意在告诉我们是如何“演变出了你的得意忘形”的,如何演变的呢,开始是让城市“不知所措”起来,即失去了往常的秩序与规则,然后依次是阻隔、驾驭、对自己的注视,最后“演变出了你的得意忘形”。所以写“不知所措”是为下文“我”的得意忘形铺垫。问题是多次用“不知所措”,而第一个“不知所措”与后面的“不知所措”还不在一个层次上,还起着总起的作用,这样答案就成了:第一个“不知所措”总起下面路灯、车辆和人的“不知所措”,多次使用强调大雾使城市失去了往常的秩序与规则,为下文“我”的得意忘形铺垫。原答案稍有问题。
例3、(10徐汇1) “而后,你就学着去发现它们的价值与有趣;而后,你开始动了心;再而后,你就会流连于书香,迷恋于.......历史,久久不愿离去……
考题:第(8)段中的加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 (2分)。
答:(2分)这三个关联词呈递进层次,突显出“我”对古书由发现到动心到迷恋的由浅而深、由识而知的心理变化过程。(心理感受1分,突显递进过程1分)
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例1、(10秋考)④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 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考题:简析第③段中两处画线句作用的异同。(3分)
参考答案:两处引用阐明了笔墨艺术的魅力;引用沈尹默的话阐明笔墨艺术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动感,引用宗白华的话阐明笔墨艺术胜过许多复杂艺术。(答对一点得l分。)
命题点密:此题考查考生\"分析句子在文中的含意和作用\"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此题要求考生综合分析两句话作用的异同,增加了一点答题的难度,也算一道有新意的题目。此题测量的是\"分析与综合\"能力。 2
- !
解题指津:句子在文章内容中的含意和作用,要合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尤其要注意相邻句子。在相邻的上下句中往往隐含了解题的信息。此外,理解句子的含意和作用要结合中心内容。中心思想是渗透在文章的各个部分的,任何一句关键句都与中心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句子的含意和作用不可能脱离段落的内容而空谈。本题题干提示\"异同\"二,自然应从\"同\"、\"异\"两方面思考。先从\"异\"看:前一画线句与相邻的上句关系紧密,是对上句\"笔墨……,却可以在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的佐证,而相邻的下句则是画线句的诠释,由此不难判断此画线句是为了证明\"笔墨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后一画线句与相邻的上下句关系同样紧密,它是对上句\"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一步的揭示,表明书法成为了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而相邻的下句则揭示了画线句\"足见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情感\"。再从\"同\"看,两句画线句都是引用著名学者的话语,内容都涉及音乐与书法艺术,都属于第③段内容范畴,自然为本段的主要表述内容服务。寻找此段的关键句,归纳出第③段的内容,\"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
解析:本题貌似考查引证的作用,实质上还得研究段落内部的结构。不过,该段的中心句位于段中两个层次之间——“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这是两个分论点的共同指向。当然,从文脉上分析,也可以把这一句看作既结上又领下的过渡句,但是不管从什么角度分析,本段的主要内容还是要从这句话中分析出来。两个分论点分别是:“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再考虑论证方法,懂得引用是为了论证观点、见解的,答案就豁然开朗了。需要做的还有归纳、概括,不要照抄原文。
例2、(09秋考)⑶再进一步。今日学术的专门化,并不限于科门之间,一科之内往往又分化为许多的细目,各有专家。例如一个普通所谓历史专家,必须为经济史专家,或汉史专家,甚或某一时代的经济史专家,或汉代某一小段的专家。太专之后,不只对史学以外的学问不感兴味,即对所专以外的史学部分也渐疏远,甚至不能了解。此种人或可称为历史专家,但不能算为历史家。片段的研究无论如何重要,对历史若真欲明了,却非注意全局不可。
⒉下列对第⑶段中画线句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3
- !
A.表明作者在这之前已经从另外一个方面或角度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B.过渡到下文从学科内部细分的现状这一角度论证专家要注意全局。 C.提示下文对专家在学科研究中要注重全局的论证深入了一个层次。 D.强调作者对“历史专家”与“历史家”的区分,进一步反对只专一门。 【参考答案】D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能力层级要求 B
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考查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极富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解析】准确地把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综合分析理解在四项选择中选出一项符合题意的选项。
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例1、(06高)
①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教他们如何爱、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不间断,以一以贯之的从容和平淡,燃烧自己,烛照世间。这样的人,在这一百年中,即使不是仅见,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 ……
⑨斗转星移,岁月不居,冰心走完她的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这颗星已燃烧了一百年!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 考题: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答题示例: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同时,末段又是对首段的延伸和升华。首尾两段的写作特点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冰心比作燃烧放出光和热、温暖人心灵的世纪之星,集中抒发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
例2、(月考一)⑥我们家使用过的那些农具早已失传了。但我忘不了农具木把儿上的那些圆圆的节子,那一双双眼睛曾见证了一个小女孩如何在锄草的间隙捉土豆花上的蝴蝶,又如何在打草的时候将黄花菜捋到一起,在夕阳下憧憬着一顿风味独具的晚饭。我可能会忘记尘世中我所见过的许多人的眼睛,那些或空洞或贪婪或含着嫉妒之光的眼睛,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农具身上的眼睛,它们会永远明亮地闪烁在我的回忆中,为我历经岁月沧桑而渐露疲惫、忧郁之色的眼睛,注入一缕缕温和、平静的光芒。 考题:作者在文中结尾一段说,“我永远不会忘记农具身上的眼睛”。请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1)结构上点题,与首段内容相呼应,使结构更为严谨。 4
- !
(2)内容上深化主旨,表达出农村生活对作者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使作者的心灵更为纯朴宁静,而不会变得浮躁、功利, 体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赞美之情。
例3、(月考二)
②那天,我随导师向营盘梁进发。这是一座屯兵的城堡,高居于众壑之间,无论从哪个方向望去,这都是一个襟山带河,俯视四周的所在。站在沟这边,似乎迈出一大步就可站在营盘梁上。我们下了沟,立即就被淹没在黄土林中。为越过一条洪水随意冲出的毛沟,也得七绕八绕,历经艰难,费尽气力。在自然轻描淡写的恶作剧中,人竟是如此的疲弱。
③终于,攀上了山顶。黄乏的太阳已站在了一根黄土柱上,随时准备一跃而下,将山川人物都置于无际的黑暗之中。山顶的风很厉,似乎这仍是一座被围困的营盘,风从四面沟崖齐向山顶冲击,一道道土烟合围上来,营盘萧瑟,隐隐有金戈铁马之音。我们站在城墙上,寻找继续前行的路。这时,一个场景牢牢地攫住了我。
考题:第②、③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答案:突出营盘梁地势险要陡峭(环境恶劣、荒芜、苍凉、陡直、险要、壮观)的特点,为下文写绝地(平地)做铺垫,衬托出绝地(平地)更为险要的特点。(从结构、内容和手法上进行分析,写出内容得1分,写出渲染、衬托的手法得1分,结构分析得1分)
(如写成:渲染环境,突出“绝地”中的“绝”;突出时空的亘远,引发人们思远追古的情怀;突出行走绝地的梦幻感觉与艰难;为下文写不期而遇绝地之音作充分的铺垫,亦得满分) (3分)。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