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科技信囊 0计算机与信息技术0 SCIENCE INFORMATION 2006年第l0期 浅谈计算机网络犯罪 文德春 (中共临沂市委党校讲师 山东临沂276005) 摘要: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犯罪的阐述,了解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特点。网上违法犯罪已经成了网络世界和法制社会的一个新热点,要有效的 制止和减少计算机违法犯罪活动,就必须首先认识清楚其产生的根源,为预防、遏止网络犯罪,对网络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原因进行深入剖 析,这样,才能依法从椎本上进行防范和治理。 ・ 美t词:犯罪;特点;要件;原因 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今天,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可谓突飞 法侵入或者破坏有关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二是为了报复或表示仇恨而 猛进,互联网日益普及,把人类文明带入信息时代。然而.科学技术从 非法侵入或破坏有关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三是为‘r牟取经济利益而非 来就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虚拟现实的同时,也带来了 法侵入或破坏有关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第一种犯罪行为人没有特定的 病毒、黑客、恐怖和犯罪。 犯罪目的,只是技术上的“职业病”;第二种犯罪行为人犯罪动机和犯 一、计算机网络犯罪概念、特点 罪目的都很明确:第三种犯罪行为人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企图非法 (一)、网络犯罪的概念 网络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利用其编程、加 占有他人的钱财。第一种犯罪行为人多持有间接故意,后两者犯罪行 密、解码技术或工具.或利用其居于互联网服务供应商、互联网信息供 为人持有直接故意。这种故意表现为明知其行为会造成信息的破坏或 应商、应用服务供应商等特殊地位或其他方法.在因特网上实施触犯 其他危害结果.却持希望或放任态度。 刑法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和网络犯罪的 3.网络犯罪的客体实行网络犯罪.必然要侵害网络信息系统内 实际,网络犯罪的概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部的数据.这种侵害可能是直接地,也可能是间接地威胁数据的安全 (二)、网络犯罪的特点 同传统的犯罪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在传 性和完整性。从犯罪客体来说,计算机犯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这就是 统媒体中无从下手作案的不法分子而在计算机网络中却可找到实施 说计算机犯罪是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直接客体进行侵害的行为。非法 其违法犯罪行为的空间和手段,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侵入计算机系统犯罪一方面侵害了计算机系统所有人的权益。另一方 1.主体的多样性。以前,计算机犯罪属于所谓的白领犯罪,是少数 面则对国家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秩序造成了破坏,同时还有可能对受害 计算机专家的专利。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各种 的计箅机系统当中数据所涉及的第三人的权益造成危害。 职业、各种年龄、各种身份的人都可能实施网络犯罪。据统计,网络 4.网络犯罪的客理方面 网络犯罪是单一危害行为,即只要行为 犯罪人数多在35岁以下,有的甚至尚未成年。犯罪的成本低、传播迅 人进行了威胁或破坏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行为或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 速,传播范围广.就电子邮件而亩,只要敲一下键盘。几秒种就可以把 行为。就可构成网络犯罪。绝大多数危害行为都是作为,即行为通过完 电子邮件发给众多的人。 成一定的行为.从而使得危害后果发生。还有一部分是不作为,构成计 2.作案手段智能性、隐蔽性,取证困难。行为人是一些掌握计算机 算机犯罪的不作为是指由于种种原因,行为人担负有排除计算机系统 技术的专业研究人员或对计算机有特殊 趣并掌握网络应用技术的 危险的义务.但行为人拒不履行这种义务的行为。 人员.他们有洞悉计算机及网络的缺陷与漏洞的能力。进行这种犯罪 三、计算机网络犯罪原因分析 行为时。犯罪分子只需要向计算机输入错误指令,作案时间短且不留 1,技术原因 网络犯罪的原因之一就是网络本身的技术安全性 痕迹.使一般人很难觉察到计算机内部软件上发生的变化。有些计算 问题。2000年,微软、雅虎等著名网站遭黑客袭击,损失惨重。一些人 机犯罪,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犯罪行为才能发生作用而达犯罪目的,如 利用技术手段实现非法获利目的的现实存在,这是计算机网络犯罪的 计算机“逻辑炸弹”,行为人可设计犯罪程序在数月甚至数年后才发生 原始技术成因。我国在信息安全方面起步较晚,与世界先进水平有 破坏作用,使计算机犯罪手段更趋向于隐蔽。 较大差距.在技术防范方面,必须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产品。 3.巨大的社会危害性。网络的普及程度越高,网络犯罪的危害也 软件产品可以是国际的,但安全产品必须是自己的,这就好比人们所 就越大。涉及财产的网络犯罪,动辄就会造成上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 说“战场可以在任何地方展开,但军队必须是自己的”一样。 元的损失.仅一个Me|issa病毒就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网络犯罪 2.开放原因 网络空间中安全防范措施和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对 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而且会危及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甚至会发动 防范外来网络入侵是有效的.但是,面对缺少责任心和防范意识的管 导致人类灭亡的核战争.已经有数次黑客入侵使得美军进入临战状 理者。防范犯罪的意识还极低,系统缺少应有的防护、重要信息数据不 态,大批核弹蓄势待发。 加密、重要系统没有实行专人单机管理、随意下载互联网数据等等是 4.网络犯罪的广泛性。随着社会的网络化,网络犯罪的对象从个 造成网络犯罪现象频发的管理原因。网络空间是一个大“商店”,而且 人隐私到国家安全.从信用卡密码到军事卫星,无所不包。甚至网络本 是“所有”的,现在人们都把自家感觉比较好的东西尽往“商店”里搬, 身也成为犯罪的对象。网络犯罪比较常见的偷窥、更改或者删除计算 叫做资源共享互动的计算机网络反倒给不法分子提供了一种十分便 机数据、信息的犯罪 散布破坏性病毒、逻辑炸弹或者放置后门程序的 利和有效的工具 犯罪,就是典型的以计算机为对象的犯罪,而网络色情传播犯罪、网络 3.成本原因追求非法利益是行为人共同的心理,行为人只需操 侮辱、诽谤与恐吓犯罪以及瞬络诈骗、教唆等犯罪,则是以计算机网络 纵键盘和鼠标就可以期待获得巨大非法利益。世界上发现的首例计算 形成的虚拟空间作为犯罪工具、犯罪场所进行的犯罪。 机犯罪(1966年)就是属于图财类型的。侦破网络犯罪案件受到专业 二、啊络犯罪构成要件分析 知识的局限和立法滞后.导致的打击不力以及处罚过轻,网络犯罪的 为预防、遇止网络犯罪.我们应对网络犯罪进行深入剖析,传统犯 低成本高回报特点.都是虚拟空间犯罪多发的利益因素。违法犯罪者 罪构成的四个要件同样也适用于网络犯罪.但由于网络犯罪是不同于 作案.有时只需坐在家里悄无声息的按一下键盘或点一下鼠标,瞬间 传统刑事犯罪的新型犯罪.因此,其构成的四大要件具有一定的复杂 就完成.而侦破却要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分析核查和筛选工作,很多网 性。 上犯罪将无法侦破,有时甚至可能血本尤归。 1.网络犯罪的主体网络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具有多样性, 4.法制原因现阶段,虚拟空间中缺少高效率的法律强制,使得 不论年龄、职业。在网络犯罪实践中.进行网络犯罪的主体必须是具有 行为人的欲望与贪婪在虚拟空间里不会遇到太大的阻力而原形毕露。 一定计算机专业知识水平的行为人。据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所的研究 如果广大的网络使用者没有法制观念,当出现太多的网民违法时,即 报告统计,在计算机犯罪的人员中,计算机专业人员约占55.8% 但是 使有完善的法律,也将法不治众。从而导致执法的成本提高和网络的 不能认为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就是特殊的主体。我国刑法所规定 法治效应降低。要通过全社会共同的努力来营造一种健康向上、良好 的特殊主体.通常是指具有特定职务、从事特定业务、具有特定法律地 合法网络 境。目前国内在网络的运行、管理、使用等方面的立法都还 位以及具有特定人身关系的人。所以.并不能将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 是空白。 -———— 作为判定特殊主体的标准。 2,网络犯罪的主观方面 网络犯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在网 作者简介:文德拳。男,中共临沂市委党校讲师,本科 络犯罪行为中,大致有三种情形:一是追求刺激和技术上的满足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