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上下》 课时数 1 1.通过具体活动使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 目标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及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体会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乐趣。 重点: 教学 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位置关系。 重难点 难点: 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课前 准备 教学 方法 教 学 过 程 1.玩一玩,导出上、下的位置关系 师:今天老师先和你们做一个游戏,叫“点鼻子”。 现在准备好,像老师一样,指着鼻子,老师说哪,你就指哪,看谁动作快。 二次备课 课件、教学书、练习册、铅笔盒、像皮。 讲述、讨论。
师:谁能说说,眼睛在鼻子的什么位置?嘴巴在鼻子的什么位置?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上下”这一课。板书:上下 2.说一说,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师口述: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小动物们都躲进屋里……小鸟、小白兔、小松鼠它们就到大树爷爷那寻求帮助。小鸟说:“树爷爷,您好,冬天快要到了,我们三个好朋友想搬到您这儿来过冬,行吗?” 老树说:“行啊。我这有三间房,不知你们想怎么安排呢?” 小鸟又说: “是啊。我们各自应该住在哪个房间最合适呢? 聪明的小朋友,你猜一猜他们三个经过商量以后,是怎么安排房间的呢? (1)请仔细看图:出示课本第64页图: ①谁愿意帮助小鸟来说一说它现在的位置? ②谁愿意说说小白兔的位置? (2)大树爷爷提建议:小朋友在说上下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③谁来说说小松鼠的位置? (3)讨论:为什么一会说小松鼠在上面?一会又
说它在下面呢? (4)全班交流汇报。 (5)小结:我们要说一个人或物体在上面还是下面就要看它和谁比,和不同的人或物比,它的上下位置也就不同了。也就是说物体的空间位置是相对的,关键要看它和谁比。 3.摆一摆,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1)在实际生活中同学们会分“上、下”的位置,那么,如果老师给你看一个视频,你能说出它们的上、下位置吗? 出示视频:看,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座大桥吗?这是南京长江大桥,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你想告诉大家什么呢? 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那谁能说出,汽车的下面有什么? 小组讨论:同样是火车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说它在上面,有的说它在下面?(以后说上、下,要看他和谁比。) (2)说一说:课桌的上面有什么?课桌的下面有什么?指名说、同桌互说。 (3)摆一摆: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把铅笔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激励:你真是一位善于观察、认真细心的孩子。 4.练一练,巩固与应用上、下位置关系 (1)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室,谁能发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2)出示教室的小书架。 ①提问:书架有几层?都摆了哪些东西? ②指名当小小解说员,介绍书架里面物品的摆放位置。 (3)完成课本第65页第1—3题。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5.谈一谈,对上、下位置关系的收获 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说一说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对老师满意吗?为什么? 6.布置作业 回家后告诉爸爸、妈妈。课本第65页第4题图中,哪个是小红,哪个是小英,哪个是小兰明天再告诉老师,好吗? 教学 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