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向来走在全国卫视节目创新的前沿,编者按:
就在竞技益智类节目扎堆、相亲选秀节目火热、歌曲综艺节
目燎原的娱乐节目“战场”中,10月11日,湖南卫视开播了一档亲子类节目《爸爸去哪儿》,以傲视群雄的收视表现和几乎零差评的好口碑成为周五黄金时段的一匹栏目黑马。在全国电视荧屏节目同质化愈演愈烈的当下,电视人需要反思,需要破茧,需要开辟新的“蓝海”。本期编发几篇对《爸爸去哪儿》解读的文章以及《国内电视娱乐风潮反思》一文,或许能给搜索枯肠的业内决策者提供一点参考。
视听・2013年 第 12 期 3
专稿
《爸爸去哪儿》: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实践■萨其尔一、《爸爸去哪儿》引爆新一轮收视热潮
自10月11日第一期开播以来,《爸爸去哪儿》的影响就来势凶猛,根据央视索福瑞全国网收视数据表明,《爸爸去哪儿》首播当天收视两网均称霸第一,其中全国网收视率1.1,收视份额7.67,城市网收视率1.46,收视份额6.45,力压同时段其他综艺节目。(表1)
《爸爸去哪儿》一夜之间大热,不少因为次日还要上班上课而错过首播的观众,纷纷在湖南卫视各种宣传渠道留言希望看重播,而湖南卫视也紧急调整编排内容,在接下来的那个周末和下周末第二期节目开播前安排了8次重播,收视高、受欢迎,湖南卫视破天荒地重播8次,在此之前《我是歌手》也只重播了六次,创下湖南卫视非戏剧类节目重播次数之最。
同时在网台双平台收视上,《爸爸去哪儿》的网台联动也是效果空前。在湖南卫视节目收视率破1之后,单期综艺节目在视频平台的播放上,罕见性地有超过电视剧播放的趋势。据腾讯视频总编室数据,《爸爸去哪儿》第一期节目突破1360万的播放量,而第二期上线后的14小时内,播放量又突破了557万,创下全网播放第一的最好成绩。(表2)
《爸爸去哪儿》无疑掀起了新一轮收视热潮,该节目更带动了青海卫视《老爸老妈看我的》,以及浙江卫视《星星知我心》的收视率,也让诸多卫视蠢蠢欲动,纷纷宣布在2014年也将推出一系列类似节目。那么究
表2:《爸爸去哪儿》第二期视频平台14小时播放量
表1:《爸爸去哪儿》全国网收视率
竟是什么支撑着《爸爸去哪儿》节节高升的收视率,又是什么原因让一档事前宣传可谓低调,没有炒作、没有绯闻、没有可以进行话题营销的亲子类节目意外走红呢?
的国家和民族,往往在文化方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依照这些特点的不同,一般认为在世界范围内主要有五大文化圈,即:西方文化圈(拉丁文化圈)、东亚文化圈(中华汉字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南亚文化圈)和东欧文化圈(斯拉夫文化圈)。这五大文化圈在地域分布、民族构成、语言文化、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部具有众多的相似性,而彼此之间又有很大的不同。
一档节目的定位首先要契合社会整体价值观念和文化诉求。不同于西方文化圈对于“个人”价值的崇尚,东亚文化圈更侧重“集体”、“家庭”价值观念的宣扬。主打“亲子互动牌”的《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与韩国MBC合作引进的一档节目,中韩两国同处东亚文化圈,两国地缘相近,文缘相亲。
2.本土化创新,契合文化诉求按照国际版权合作惯有的方式,湖南卫视负责中国版节目的所有拍摄制作,MBC派遣飞行制片人及技术人员从前期到拍摄进行现场指导。对于这一舶来品,《爸爸去哪儿》并不
二、本土化创新,克服跨文化
传播水土不服
策划总是先行于栏目的制作和播出,这里的策划包含前期节目类型、样态、定位等从整体立意到细节元素的设计。《爸爸去哪儿》的推出首先是在政策环境和自身求变的背景下的产品:早在2011年10月,广电总局下发“限娱令”,今年10月被业界称为升级版“限娱令”再次出台,以“娱乐”为旗帜的湖南台不可能不反思自身节目的构成和定位,政策倒逼湖南卫视求新求变;另一方面,泛滥在各大卫视的选秀相亲等综艺节目有着同质化的倾向,长此以往,难免会形成审美疲劳。
1.同文化圈节目引进
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是十分复杂的,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与众不同的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化特点,但是有些地域上接近、历史渊源密切联系
4 视听・2013年 第 12 期
专稿
是单纯地复制模仿,而是创新性地进“前台”等概念隐喻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明星与孩子的私生活显然属于后台范畴,而明星自己的演出活动属于前台范畴。如果将节目的成功归因于节目的明星效应以及对其后台的曝光,显然是不合适的。或者说,明星牌是节目成功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导演谢涤葵认为,很多观众看节目的入口可能是孩子“卖萌”或者“窥探明星的生活”,但看下去就会发现这档节目之所以反响大,是因为它非常真实,而且切中了社会的神经。我们去哪儿》,湖南卫视显然对其进行了再制造。对比韩国版《爸爸,我们去哪儿》,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一减,一增。减少的是节目的拖沓,许多分散的场景,尽管会有不错的画面感和趣味性,但是只要不利于节目的整体诉求和当期节目的封闭式任务场景就大胆舍弃。反观本土化运最终选用的素材紧扣节目中的任务趣味性。增加的是突出亲情色彩,如放大了每晚睡前父亲和孩子之间的谈话,观众可以看到睡前林志颖给Kim念故事书,张亮以角色互换的方法教而田亮女儿Cindy更是在临睡前,向已经忘记自己生日的田亮送上自己的祝福。当画面定格在田亮深情抱着Cindy的那一场景,节目同时推上了高潮。
3.节目定位泛化:新父子亲情互动趣味真实感动记录
《爸爸去哪儿》播出后,大家纷纷将之冠以“真人秀”节目,然而参赛中的父亲郭涛亲身感言:“这并不是一档‘真人秀’,所有的场景都是真实的反应,没有作秀的成分。”也正是因为节目大大弱化了“秀”的色
彩,才使得五位明星爸爸肯将原本刻展现在一档节目中。在节目中,随时可以看到明星爸爸的真实反应以及孩子们的真情流露。不同于传统户外PK、淘汰色彩大大淡化,穿插在节目中的每个任务节点尽管是以比赛的形如在宁夏中卫沙坡头沙漠之旅中的捕鱼环节中,张亮看见王岳伦没有捕到一条鱼,将自己捕到的鱼给了王岳伦,而这时王岳伦的女儿angela则兴奋地告诉其他的小伙伴们自己的父亲捕到场景在其他几期节目的游戏中同样可见,甚至在输掉比赛后,受惩罚的组张亮父子比赛失败被罚磨玉米,其他几组的小朋友也过来帮忙。这里传统真人秀的核心要素如竞技、比赛几乎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更侧重孩子心智的成长以及父子、父女之间的亲《爸爸去哪儿》节目总导演谢涤葵也曾坦言,其实这是一档“新父子亲情互动趣味真实感动记录”。纵然这一称呼很拗口,但这却有必要对这
明星光环的确是节目的先天优势,然而受众的兴趣点并没有聚焦在明星的私生活,而是探讨育儿方式。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剧增,很多人把成就放在事业和的情感沟通,而这样一个节目提供了一种参照。“窥探欲”是人们的本能,择,才使得受众的焦点聚焦在亲子教育和趣味互动以及温情环节方面。
据百度指数和新浪指数显示,节目在播出前并没有很高的关注度,一直处于几百、几千的讨论量,节目播出当天也即10月11日,微博话题讨论数为18万。播出第二天(12日),微博话题讨论数量骤增至26万。同验证,即节目讨论和关注度的峰值都出现在节目播出的第二天,由此可以发现一部分受众的观看习惯是受到网络热议的影响而开始搜索视频节目进行线上观看。而通过对每期峰值热议话题的统计来看,对于亲子教育的话题始终是话题讨论的焦点,更掀起了一场探讨“中国式教育”的讨论和反思。(参见表3、表4)
“同样的话题在节目呈现中,对而改变,是很大一部分女性观众非常认同的价值观。”根据湖南卫视公布的CSM46城市数据,《爸爸去哪儿》2/3。不同于传统探讨亲子教育的严肃色彩,《爸爸去哪儿》显然是让人在趣味中体会,在不同家庭亲子互动中反思教育的精髓,是兄弟式张亮父子还是权威式郭涛父子好,大陆式教育与台湾式教育孰优孰劣,等等。比如第五期王岳伦父女吃饭,父亲王岳伦坐板凳而女儿站着吃,相应的是林志颖每次与Kim说话都蹲下来,对于这一细节,观众在观看的同时不禁会
视听・2013年 第 12 期 5
行改造。戈夫曼的戏剧理论将“后台”、意回避媒体曝光的自己以及孩子生活
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竞技、金钱上,忽视了家庭伦理以及和孩子
式进行,但是并没有强调竞争气氛。正是得益于节目素材的巧妙运用和选
脱胎于母体韩国版本的《爸爸,一条大鱼。像这种组与组之间互助的
得到其他组的帮助。如北京灵水村,样的情况在持续几期的节目都能得到
作的《爸爸去哪儿》,节目更加紧凑,情互动。
一新样态节目进行定位和梳理。父子、照别的父亲的行为自觉产生启发并进的主线,互动是节目样态,趣味是节目的基调,真实感动是节目的呈现原或许也正是基于此定位,基于“这是一档需要大家静下心来看的节目”的认识,湖南卫视敢于将这一节目编排在周五晚这一黄金时间,而事实证明这一决定换来的是收视、口碑、营销的多赢。
导张悦轩学会倾听、懂得尊重别人,父女是参与节目的主体,亲情是节目
则,而记录是节目呈现的基本保障。首期女性观众收视率1.92,占比近
三、“温情”路线成为节目走俏
主线
1.亲子教育引爆线下话题讨论
专稿
一次没有妈妈的旅行,一场爸爸与孩子间的亲密接触,湖南卫视2013年收官之作《爸爸去哪儿》于10月11日晚22点准时与广大观众见面。这个由《变形计》团队再次打造的节目,自开播以来收视迅速引爆国内收视率。
这样一档亲子形式的真
表3:新浪微博《爸爸去哪儿》话题讨论量
人秀节目在首期CSM 46城收视率即获得1.423,第二期火速涨到2.588,10月25日播出的第三期则攀升至3.01,同时段排名稳居第一。随之而来的是翻了一倍的广告,以及微博、微信朋友圈中的话题刷屏,这似乎预示着继加强版的限娱令颁发之后,亲子类节目将有广阔的市场。
本文旨在通过对《爸爸
表4:百度《爸爸去哪儿》热点趋势
反思平时习以为常的家庭场景是否也存在着不经意的教育方式方法的疏忽。
2.文化、广告商与节目巧妙嫁接广告与节目之间的关系有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辩证关系。如果节目与广告有着同样的形象标识和文化认知度,双方的品牌附加值会产生叠加效应,反之则会让人有不和谐的体验感。
紧邻节目播出(10月4日),之前谈好的“美的”(知名家电品牌)因为不愿承担风险而选择放弃冠名权,换成而独家冠名后取得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999感冒灵和小儿感冒药品牌知名度和认知度骤增。同样取得冠名品牌还有英菲尼迪与思念水饺。表面看来是广告商的运气成就了今日的关注度,然而节目与广告商在进行双向选择的同时,除了关注节目的预期收视效果外,首当其冲的应该考虑双方价值诉求和形象标识的相符度。早在2012年,999感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去哪儿》第一期节目的剖析,从叙事学视角出发,探索此类亲子节目的制作规律,并提出具有借鉴意义的建议。
冒灵就独家冠名了由阿雅主持的腾讯视频网原创访谈类节目《爱呀,幸福男女》,主打“温情”是999感冒灵的营销定位。英菲尼迪同样契合其打造最感性的豪华汽车品牌的战略定位,并适时推出“给自己和爱的他们,多一点时间与空间”宣传语。思念水饺同样长期以温馨的家庭场景塑造品牌。纵观三种广告的品类,可以发现节目定位和广告品牌相得益彰,形成1+1大于2的效果,既没有让人产生广告植入的突兀感和厌恶感,反
一、“接地气”的叙事主
题成为吸引观众的第一要素
说到湖南卫视,它的目标受众毋庸置疑就是“年轻人”。但是,随着近几年的“限娱令”的实施,江苏、浙江等省级卫视的崛起,湖南卫视已经逐渐失去“地方老大”的江湖地位。
但是,正如G.格博纳等人提出的“培养理论”,大众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受众的世界观。于是曾经伴随着快男超女甚至湖南卫视成长的80后、90后,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被湖南卫视议程设置,成为湖南卫视的“铁
了现在的“999感冒灵和小儿感冒药”。而增强品牌的情感附加值。
6 视听・2013年 第 12 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