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39例10及教材练习九第5、7、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互动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5÷0.5 =0.49÷7 =3.3÷0.3 =1÷0.1 =
2、解决问题:
商店里一筒12个装的羽毛球售价是19.4元,一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保留一位小数)
学生板演,老师点评。 二、情境引入,讲授新课。
1、小游戏:将一大瓶水分别倒入小玻璃杯中,需要几个杯子;用两张半纸折飞机,能够折出几架飞机。
引导,归纳小结: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在表达最后结果的时候需要将结果取到整数。
2、那到底该怎么来把结果取为整数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利用小数除法来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3、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的第(1)题:
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1)学生读题并思考: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自主列出算式:2.5÷0.4
(2)师引导学生思考,瓶子的个数都是整数,怎样取近似值?
可能出现的三种答案:6.25个、6个、7个。
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明确瓶数取整数:6.25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应约等于6个,但实际装油时,我们用了有6个瓶子已经装满了,但是剩下的部分还需要0.25个杯子来装,而我们在生活中的瓶子都是整数,所以说这0.25个杯子也只能把它看成一个杯子,那就需要比6个多一个,也就是要7个杯子才能够装完。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结:解决这类实际问题时,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进一取整数,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称为“进一”法。(板书:进一法)
同时针对此题用竖式计算的结果为6.25,可以引导学生只需要除到小数点后面一位就可以了。
(4)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实际问题需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如装东西需要多少容器,做东西总共需要多少材料,去坐船(车)需要的船(车)数量等)
4、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第(2)题:
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1)引导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独立尝试列式解答:
25÷1.5=16.666„„(个)
在学生解答过程中,可以照(1)小题的样子,不用除到小数点后面很多位,只需要除到小数点后面一位就可以了,以节约解题时间。
(2)让学生想一想:怎样取结果?
有的学生可能会按照(1)题的方法得出可以包装17个礼盒,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汇报,如果有学生得出答案为17个,则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丝带能够包装16个完整的礼盒,剩下的丝带只能够包装0.7个,不能够包一个完整的了,所以这就只能够把余下的丝带也就是小数点后面的部分舍去。
(3)师引导并小结:解决这类实际问题时,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舍去尾数取整数,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称为“去尾”法。(板书:去尾法)
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问题需要用到“去尾法”取近似值?
(告诉总的布料米数要求能够做衣服的件数,带钱去买东西的件数的时候)
5、小结。
让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用“去尾法”,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
如装东西需要多少容器,做东西需要多少材料等需要用到进一法;总的布料米数要求能够做衣服的件数,固定金额能够购买东西的件数等需要用去尾法。
三、拓展训练。
判断下面各题应该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值。
(1)张老师带100元钱去买词典,每本词典18元,他可以买几本词典?
(2)水果店要将130千克的水果装进纸箱,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20千克水果,需要几个纸箱?
(3)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现在有4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男上衣?
(4)仓库有18.6吨水泥,用载重2.5吨的卡车运到工地,需要多少辆卡车才能运完?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引导总结: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时,不仅会用到“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还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因此,在取近似值时需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
五、作业:练习九:5、7、8题。
说课: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相当于将这个单元的研究做一个总结应用。教材P39例10将数学的研究和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从两种题型进行分析,一个运用“进一”法、一个运用“去尾”法的思维来解答。
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情景化。 二、学生主动建构新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