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积累与运用(25分) (共8题;共25分)
1. (2分) (2019八下·枣庄期中) 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亢(kàng)奋 羁(jī)绊 两栖(qī) 戛(gā)然而止 B . 糜(méi)子 褶(zhě)皱 追溯(sù) 神色怅惘(wǎng) C . 眼眶(kuāng) 闭塞(sè) 斡(wò)旋 草长莺(yīng)飞 D . 家眷(juàn) 束(shù)缚 冗(róng)杂 销(xiāo)声匿迹 2. (2分) (2019八下·枣庄期中)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偏僻 恬静 潮汐 周而复始 B . 撺掇 震撼 燎原 人情是故 C . 涌跃 雾霭 静穆 气势磅礴 D . 怠慢 瞳芢 萌发 大彻大悟
3. (2分) (2019·昆明模拟)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有的人对昆曲只有一知半解,却在昆曲名家面前妄加评论,简直是贻笑大方。 B .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优美的景色真是巧妙绝伦。
C . 陈景润在数学家华罗庚关怀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D .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 (2分) (2019八上·保山期末)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临沧市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 B . 镇康迷人的白露花 ,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第 1 页 共 9 页
C . 这场足球赛的胜败取决于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D .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5. (2分) (2019九上·昭通期末) 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是作为小说暗线虚写和略写的,而塑造的主要人物是菲利普夫妇。 B .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编年体史书。 C . 《沁园春 雪》情景交融,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议论抒情。 D . 《范进中举》运用对比手法,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6. (2分) 在横线处填上与前后句衔接连贯的两句话。
诵读经典诗文,可以修身养性。读一读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激励我们奋力攀登人生的巅峰;读一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告诫我们要像莲一样洁身自爱,端庄高雅;________,________。
7. (9.0分) 古诗文默写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________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④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⑤范仲淹在《岳阳楼记》直接表达自己宏伟政治抱负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 ,________ 。
⑥《行路难》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表现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
8. (4分) (2019八下·湘桥期末)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在医院里,阿韦尔巴赫教授直截了当告诉保尔,恢复视力已不可能。在希望渺茫的将来,如果炎症能够消失,可以试试做瞳孔手术。他建议保尔先作外科治疗,消除炎症。
他们征求保尔的意见。保尔表示,凡是医生认为需要做的,他都同意。
第 2 页 共 9 页
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他的颈子,切除一侧的副甲状腺时,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到他。然而保尔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个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
(1) 选文中提到“死神的黑翅膀曾经先后三次触到他”’,请联系原著内容简要概述保尔遭逢的三次死亡威胁。
(2) 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保尔的性格特征?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
(3) 文段中加下划线的词“一条道路”指的是什么?在这条道路上,他取得的最后的成果是什么?保尔最终成为一个有钢铁般意志的人,他的成长经历给你怎样的启示?
二、 阅读与理解(45分) (共4题;共45分)
9. (4分) (2019·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① ,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①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1) 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光彩正艳、________的特点,后两句运用了________手法。 (2)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第 3 页 共 9 页
10. (16.0分) (2018八上·平潭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 ②盖竹柏影也________ ③止午、未、申________ ④皆在朝日始出________
(2)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安可为俗士道哉!
(3) 【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4) 【甲】【乙】两文的最后一句,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 (10.0分) (2019·广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术
①从经典的《星球大战》到《钢铁侠》,立体全息影像在很多科幻电影中以特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影片中的人物可以跟在空气中形成的三维影像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技术的憧憬。那么电影当中的这种技术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远呢?
②全息,是指事物发射或散射的光的全部信息(包括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全息摄影不仅能够记录光的强
第 4 页 共 9 页
度,还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朝哪个方向发射的信息(即相位信息)。
③普通摄影术在自然环境下既能拍摄成像。而全息摄影术需要利用特殊的光源(一般采用激光),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记录的时候将激光束分为两束,一束直接投射到记录介质上,成为参考光束;另一束投射到目标物体上,经过物体表面的散射作用形成物光束。让物光束投射在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上,它与参考光束在记录介质上产生干涉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再经过处理之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全息照片,看到的图像内容是不一样的,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④1948年,全息术发明成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它的实现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全息立体显示技术走出了实验室,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全息照片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产生了全息商标、全息邮票、全息博物馆等,利用全息图的高科技特点产生了全息防伪,用于商品、钱币、证件等防伪。近年来又在发展全息电视、全息电影等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⑤1987年,我国发行了一枚全息邮折,这一年是丁卯年(兔年),在四方连邮折上有三只小兔子的全息立体照片。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可以看到小兔子的正面、侧面等不同的影像,确实可以用栩栩如生来形容了。
⑥2010年4月21日,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局共同发布了发行新版100美元的设计方案,他们采用全息防伪技术,在美钞上设置了安全线。
⑦全息摄影术目前在产品展览、发布会、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利用这种技术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象,还可以使幻象与表演者产生互动,形成一种共同表演的错觉,产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
⑧由于全息摄影术的条件严格,立体全息视频在实用方面目前仍难大规模应用。于是“伪全息”等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应运而生。与全息显示在空间中再现物体的实像不同,“伪全息”主要模仿人眼立体视觉原理使观众感知到物体的立体感。立体视觉原理是指人的双眼在观看同一场景时,由于左右眼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左右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来自于不同视角,左右视点图像之间存在着细胞的差异。大脑皮层通过对两幅图像进行融合,从而感受到立体效果。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
⑨近年来,全息技术又取得了一些突破。2014年底,一款智能全息投影仪研发成功,科幻电影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似乎真的变为了现实。这台智能全息投影仪的外形像是一颗蛋,重5.5千克。它能直接在其上方的空中投射出3D影像,影像最高可达2.5米,十分生动逼真。它还配备有动态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等,可以探测环境或动作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实时地改变投射、变幻的内容。这种全息投影不需要带上任何3D眼镜,就能观赏。人们甚至还能与投射的人物角色产生互动。在家里配这样一款全息投影仪,是不是很酷呢?
(1) 文章开篇从电影《星球大战》与《钢铁侠》谈起,有什么好处?
第 5 页 共 9 页
(2) 第⑦段中划线的“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 (3) 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下面的说法或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全息摄影只能记录光在某个方向的强度信息
B . 在电影院戴3D眼镜观看的3D影片,是用智能全息技术投影仪放映的。 C . 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
D . 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全息照片,可以看到相同的图像内容,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12. (15分) (2019七下·台州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87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
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5年,黄旭华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
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20世纪50年代了。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研制核潜艇,很快获批。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
此后的30多年里,他的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他一面。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
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6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1970年试航,1974年交付海军,1981
第 6 页 共 9 页
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有的参试人员向亲人嘱托了后事。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之后,核潜艇开始下潜。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咔咔”的声响。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平安上来后,他诗兴大发,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 (1) 填空:阅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黄旭华的人生经历。 立志上天入海→________→________→取得巨大科研成果 (2) 在进行核潜艇研究的过程中,黄旭华遇到了哪些困难? (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 ②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4) 第⑦段的画线句子中,作者为什么要详细交代具体的年份?
(5) 黄旭华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和邓稼先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三、 写作(50分) (共1题;共50分)
13. (50分) (2017七上·重庆月考)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一)题目:那一刻,我长大了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来时的路,有阳光也有风雨,来时的路,有芳草也有荆棘;来时的路,快乐与忧伤交织,幸福与痛苦携手。怀着梦想,带着自信,我们一路走来。
请以“来时的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第 7 页 共 9 页
要求:①找准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抒写真情,字数600字以上。
第 8 页 共 9 页
参考答案
一、 积累与运用(25分) (共8题;共25分)
1、答案:略 2、答案:略 3、答案:略 4、答案:略 5、答案:略 6、答案:略 7、答案:略 8、答案:略
二、 阅读与理解(45分) (共4题;共45分)
9、答案:略 10、答案:略 11、答案:略 12、答案:略
三、 写作(50分) (共1题;共50分)
13、答案:略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