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O卷第4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01.3O No.4 2006年7月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july,2006 国内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 戴美琪,游碧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 要: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观光农业旅游的高 级形式。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的变化以及休闲农业旅游自身的特点和功能,休闲农业旅游将呈 现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朝综合化、规模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另一种则是朝特色化、精致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我 国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产业时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因地帝】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打追精品,加强管理、提高质 量,走政府主导、村民参与,依靠科技进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休闲农业;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81(2006)04—0144—05 休闲农业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 度假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从发展阶段来看,休 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是农业发展的新途径,也是旅游 闲农业旅游是观光农业旅游的高级形式。 业发展的新领域。近年来,国内外休闲农业旅游发 2.休闲农业旅游的概念 展势头迅猛,成为了旅游业和农业的一个新亮点。 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其主要 研究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充分发挥它的社会、经 产业门类常见的有“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休闲 济、文化、环境等综合效益,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 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农家乐”等。经济社会的 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十分重要 发展,人们收入的不断增长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和 的促进作用。 消费观念的改变,农业旅游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扩 一、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历程 大,旅游活动内容从最初的以观光为主发展到现在 1.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历程 的以休闲体验为主。关于农业旅游及其多种称谓的 农业旅游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早在 概念、内涵,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作过探讨和界 1865年,意大利就成立了“农业旅游全国协会”,专 定,郭焕成等认为,休闲农业(或称观光农业或旅游 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味农田野趣,这是农业 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 生态旅游的萌芽-l J5卜 。20世纪中后期,欧美地区 的一种新型交叉型产业。它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 出现了具有观光、餐饮、住宿、购物等多种功能的观 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 光农园,并产生了专职从业人员,标志着观光农业旅 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 游这一新型交融产业的产生,从此,观光农业旅游进 一体,供游客领略在其他风景名胜地欣赏不到的大 入了快速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 自然浓情意趣和现代化的新型农业艺术的一种农业 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人们对旅 旅游活动-2 J1 。郑辽吉认为,休闲农业是以农业 游、度假的需求日益增强,旅游者已不再单纯地满足 资源为基础,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利用田园景观、农 于观赏,更多的是希望实践,亲身体味一下农趣,从 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特有的人文景观,吸引游客 而促进了观光农业旅游由观光为主向休闲度假、务 前来观赏、休闲、购物、度假,满足旅游者食、住、行、 农劳作等体验为主转变,于是产生了休闲农业旅游。 购、娱、游的需求,并参与新型农业技术实践的一种 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提升向休闲 旅游形式 J4 柏。台湾行政院农委会制定的《休闲 ・收稿日期:2006—03—2l 作者简介:戴美琪(t966一 ),女,湖南湘阴人,高级工程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博士生。 游碧竹(t940一 ),男,湖南石门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4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农业辅导管理办法》中关于休闲农业的定义是“利 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 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 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之体验为目的的农业 经营” J2 I2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休闲农业旅游可 以定义为:以自然环境、农业景观、农事?舌勘、农村生 活、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农业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为基础,以发展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 生活质量为前提,以市民休闲、度假、体验、求知为目 的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 二、休闲农业旅游产生的背景 休闲农业旅游在我国发展相对较晚,直到2O世 纪8O年代才开始萌芽,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我国 农业旅游的产生,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 诱因,但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休闲时间的增加 由于经济形态的改变,人们的工作时间和休闲 时间的比例亦随之变化,昔日“日出而作,日落而 息”社会逐渐为工业社会以及后工业社会所取代。 随着社会的进_-一步发展,人们的闲暇不断增加。休 闲时间增加的结果,使得人们有余暇从事户外活动。 休闲旅游的发展是与人们日益增多的休闲时间相伴 而生的,据统计,l8世纪前,人们可用于休闲的时间 只有17%,19世纪为23%。而现在已达41%,预计 2015年将达到50%Ls J54 。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人们享有休闲的程度是 一个国家(地区)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同时也是 这个国家(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社会学家 把闲暇生活作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人 们拥有闲暇时间的增加,如何利用闲暇时间逐渐成 为政府、社会团体、学者和民众本身普遍关心及急需 解决的问题。 2.收入的增加及消费观念的改变 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在衣、食、住方面的花费 比例逐渐降低,在交通和娱乐方面的比例则逐年增 加,娱乐和交通支出的增长显示出对观光旅游需求 的不断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逐年提 高,百姓在追求物质生活之余,更有经济能力追求精 神生活。从整体上说,我国居民的消费已从温饱型 升级为小康型,消费的对象与热点已从解决温饱问 题的生存资料为主,演进为提高生活质量的小康型 生活资料为主,休闲旅游正成为市场需求的五大消 费热点之一[6]1 拍。从需求方面来看,当经济发展 到某种程度后,人们不再以要求更多工作来提高所 得,而是当所得高到某一程度之后,人们反而追求较 多的休闲时间,因为消费跟生产一样,都是需要时间 的,追求休闲,就如同过去的追求工作是一样的,成 为2l世纪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趋势。因需求而发 展休闲农业,在未来的休闲游憩活动中,将饰演极其 重要的角色。 3.城市发展负面影响的加剧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虽然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 展、就业机会和收入的增加,但也造成了人口大量拥 人.生活空间减少,生活节奏紧张,竞争激烈,环境污 染加剧。人类期望重建与自然的有机和谐关系,摆 脱工业带来的“现代文明病”,城市有限的公园和风 景区已人满为患,不能满足人们对休闲和旅游的心 理需求,人们迫切需要到郊外及农村寻求新的休闲 旅游空间,去欣赏田园风光、体验乡村风情,实现回 归大自然、休养健身的愿望。农村优美的自然环境、 田园风光、农业景观及新异的农事活动、农业知识、 农村民俗风情和城市人扩大休闲旅游的强烈愿望相 结合,形成了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客观背景。 4.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长期以来,农业产业结 构单一,农民收入低,生活贫困。如何调整产业结 构,使传统的低效益农业向现代化高效益农业转化, 从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向综合开发型农业模式转 化,一直是我国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 农业一直被认为是个弱势产业,特别是长三角 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本身的象征意义越来越浓, 比较效益低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 农业改变面貌,扩大经营范围,提高附加值就成为一 个主要的发展方向。农业旅游为这种转变提供了一 种有效途径,它强化了农业的旅游功能,扩大了农业 经营范围、规模和消费者的直接参与,加强了生产、 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体制,促使农业由第一产业 向第三产业跨越,其结构和内容受市场的导向作用 更为明显,使农业用最小的资源成本获得了最大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村经济找到了新的增长 ’ 引。 5.传统的旅游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旅游者的需 要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类赖 以生存的地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生产、生活活动与 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从而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转 变,崇尚自然、亲近自然、返朴归真已成为人们追求 的生活方式。旅游者追求“生态”与“个性”需求的 14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多样化,促使现代旅游业的经营触角不断向新的领 休闲农业旅游分为公园农庄、观光休闲园、教育农 域延伸。 庄、少儿农庄、家庭农庄等五种类型;根据农业旅游 休闲农业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是城镇居民,随 开发的主题分类,休闲农业旅游可分为生态旅游型、 着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观念发生了改变,对长期城 绿色农业型和休闲度假型三种类型;根据旅游者的 市生活的厌倦,他们更经常、更普遍的是周末出游。 体验特征将休闲农业旅游分为农业环境型、农事劳 目的不一定是风景名胜,而是回归自然,走得也不一 作型和民俗风情型三类;按区域与内涵分类,休闲农 定很远,就在城市周边地区,主要是体验幽静的田园 业旅游可分为资源特色型、城郊型和文化特色型三 生活,感受乡村宁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和纯朴的民 类 ’ 。 风。 3.休闲农业旅游的功能 6.实施旅游扶贫,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 休闲农业旅游是一种农业生产与休闲游憩相结 要 合的新兴产业,其发展具有多种功能:(1)经济功 虽然中国经济近年来发展非常迅猛,但总体来 能:休闲农业可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改善农村基础设 看,农村的经济情况却不容乐观,城乡发展的差距越 施,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2)游憩 来越大。而休闲农业旅游的出现,将是实施旅游扶 功能:休闲农业提供清新舒适的绿色活动空间,人们 贫。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种 可尽情呼吸新鲜空气,从事休闲活动,享受乡野风光 有效方式。由于我国农村具有得天独厚、丰富多彩 及大自然的乐趣;(3)教育功能:休闲农业提供机会 的农业旅游资源,发展农村旅游业相对其它产业具 让都市居民认识农业、了解农村动植物生长过程、体 有投资少、见效快等明显优势。而旅游业具有关联 验农村生活、增长农业知识;(4)保健功能:农村优 度高、带动性强等特点,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美的环境、迷人的风光、新鲜的空气能舒缓人们紧张 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 的情绪,解除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达到舒畅身心的目 转移,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所以从中 的;(5)社会功能:增进城乡居民的交流,缩短城乡 央到地方政府都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扶持、市场扶 差距,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 持、管理扶持、技术扶持等全方位的支持,实施以旅 设;(6)环保功能:只有保护好农村的自然风光和资 游开发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使农民早日摆脱贫困。 源不遭受破坏,农业旅游才具有吸引力和市场,从而 旅游扶贫的意义在于:向全社会展示了旅游业强大 促使旅游经营者提高生态意识,提升环境品质,同时 的综合功能,扩大了旅游业的社会影响,开拓发展了 要作好宣传教育工作,使旅游者也参与到环境保护 “大旅游”的思路,为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找到了新 的队伍中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7)文 的增长点。 化功能:由于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使农村特有的文化、 三、休闲农业旅游的特征、类型和功能 民俗风情、技艺得以继续延续和传承,同时也可以创 1.休闲农业旅游的特征 造出具有特殊风格的农村文化¨0J 。。 从生态的角度来看,休闲农业旅游的特征主要 四、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思路与对策 表现在自然生活性、科学生产性和社会文化性三个 农业旅游以其投资少、见效快、产业带动性强等 方面 惦;从开发与经营的角度来看,休闲农业旅 特点,日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发展势头强劲。但 游主要具有生产性、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文化 我国的农业旅游从总体上看,由于起步晚,各地发展 性、市场性七个特征 J7 。。 不平衡,理论研究不深人,试验示范少,政策措施跟 2.休闲农业旅游的类型 不上和经营管理不完善等,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 休闲农业旅游分类的方式很多,可按旅游功能、 容忽视的问题。为确保休闲农业旅游的健康、快速 发展进程、开发及经营类型、旅游者的体验特征、区 和持续发展,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休闲农业旅游 域和内涵等不同方式来进行分类。 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原则与对策,归纳起来大致有以 按旅游功能分类,休闲农业旅游可划分为观赏 下几个方面:(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长期以来,人 型、品尝型、购物型、务农型、娱乐型、疗养型和度假 们认为农业仅为满足人们的温饱而存在,没有考虑 型七个类型;按发展进程分类,休闲农业旅游大致可 到农业的其它用途,忽视农业的旅游功能,没有认识 分为农产品提供型、农村空间提供型、经验交流型、 到农业旅游的价值和市场潜力,这种观念极大地限 综合多功能型等四大类型;按开发及经营类型分类。 制了中国农业旅游的发展进程¨ 一。因此,旅游 】4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开发者要有新的产业观,正确认识农业旅游资源的 内涵、形式和其在现代旅游业(特别是生态旅游业) 中特殊的旅游价值,树立旅游开发的创新意识。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 性和季节性,发展农业旅游必须根据各地区的资源、 条件和季节特点,进行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区域地方 优势,有机整合农业休闲资源,因地制宜,形成各区 自己的特色基地,避免各景区之间产品雷同、恶性竞 争。同时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布局时要以保 护资源、发展生产为主要目的,不能破坏田园风光、 污染环境。在规划时,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经济、社 会条件、市场需求状况,因地制宜,制定科学性和可 操作性的旅游开发规划,在旅游地建设上,不能一哄 而上,盲目重复建设,要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休闲农 业旅游基地。(3)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城市居民去 农村休闲、度假,其目的是要观新赏异,体验清新洁 净的乡村生态环境和新奇的农耕文化,感受淳朴的 乡情乡味。特色是休闲农业产品生命力所在,惟其 有特色才能真正吸引旅游者。项目开发时应充分挖 掘最富有特色和吸引力的农业景观、生产生活方式 和文化习俗,形成具有文化生态、自然朴实、内容丰 富、健康向上的特色产品。避免城市化和非自然化 的倾向,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4)政府主 导、村民参与:农业旅游的发展,要以促进农业发展 为目标,使旅游业成为农村重要的产业和经济来源。 政府应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将当地农业旅游的开 发纳入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制定具有扶持性质的政 策,出台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经营法规,同时,要有 组织地帮助农村优化产品结构和休闲农业旅游经济 结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农户对发展休闲农业 旅游的认识,激发他们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使农民从中获利,促进生态农业旅游的快 速发展。(5)走科技发展的道路:当今时代是知识 经济的时代,高科技化和信息化扑面而来,微电子技 术、生物工程也广泛应用到农业上,引起了传统农业 向知识农业的迈进。要快速引进国外最先进的农业 科学技术,开展高新技术在农业观光旅游中的应用 研究。在产业区内大力兴办科技型产业,建立高科 技园区,向游客展示温控工程、生物工程和电子工程 等高科技工程项目,充分调动游客的兴趣。(6)加 强管理、提高质量:针对农业旅游经营中存在的问 题,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法规,明确行业管理的归 VI部门,界定管理职责,建立管理规定、服务规范、质 量标准、经营许可证等规章制度,加强服务指导,提 供培训、信息、宣传、促销、咨询等公共服务。建立服 务质量监督和投诉受理、处理机构,纳入社会服务质 量监督保障机制,加大对不法经营者坑害旅游者现 象的查处和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和保障旅游者的合 法权益。规范经营,把服务质量放在第一位,为休闲 农业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7)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开发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过 程中,应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走休闲农业与生态旅 游、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道路,要求旅游者、开发者和 管理者提高生态意识,保护农业生态景观、农业消费 方式、生活方式,力戒开发过程中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倾向,保持景区山青水绿、空气清新。要求旅游者充 分尊重当地的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提高接待地居 民对所在地文化的自尊、自爱和自豪感。积极提倡 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 的最大化。 五、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前景与展望 从全球情况看,将来旅游者更喜爱距离近、时间 短、生活多样化的方式,体验不同的游览经历,度过 轻松愉快,有益身心健康的休闲活动,并要从热门拥 挤的旅游胜地疏散到广阔的农村去。我国政府对于 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也持十分积极的态度,在2004 年初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吴仪副总理要求 大力发展城市周边的周末度假旅游以及农业旅游。 因此都市郊区创办良好的生态、生活、生产和各有特 色的休闲旅游农业,满足市民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 是大有希望,大有可为的。 我国旅游农业项目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 州等大城市的近郊,其中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发 达。如我国广东、海南等省以自然风景或旅游景点 为依托,在周围建立观光农场、珍稀动物养殖场、水 果园、农业科技园以及民族文化村等,供旅游之用; 北京海淀的“锦绣大地”农业企业,可供参观现代化 农业设施与生产技术、供销优质绿色食品;著名的杨 凌农场,曾是我国古农业的发祥地,现在成了集农业 生产、科技示范、科研教育为一体的新型科教农园, 吸引了不少游客和一些学校在此开展课外活动、教 授农业课程。目前几乎全国所有省区都开设了这类 旅游活动,发展势头强劲。休闲农业旅游在我国的 发展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 国,具有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资源优势,且蕴含着巨 大的休闲农业旅游市场,从目前我国各地休闲农业 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可以预测其潜力巨大,前景光 明。展望未来,笔者认为,休闲农业旅游区将呈现两 l4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种发展趋势,一种朝综合化、规模化、大型化的方向 [3]张永贵.投资新领域一城郊休闲农业田[J].中国投资与建设, 发展,另一种则是朝特色化、精致化的方向发展。 1998(6). 六、结语 [4]郑健雄.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之定位策略[M]//郭焕成,郑 健雄.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综上所述,我国休闲农业旅游相关理论研究的 出版社,2004. 领域在逐渐拓展,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研究者用不 [5]闻作样.文化休闲产业有巨大发展空问[J].中外企业文化,2002 同学科的理论及研究方法来解释开发中出现的各种 (1O). 现象,探索其规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总体上, [6]马惠娣.未来lO年中国休闲旅游业发展前景缭望[J].齐鲁学 休闲农业旅游的理论尚未形成体系和框架,许多基 刊,2002(6). 础理论没有完全明确,实证性研究多,理论研究甚 [7]丁忠明,孙敬水.我国观光农业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经 济,20o0(12). 少,整体研究水平不高,许多方面都有待深入。 [8]郭一新.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l8 随着休闲农业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会出现 (2). 新的特点及态势,也会给休闲农业旅游研究不断提 [9]宋金平,牟春辉.我国观光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M]//郭 出新的课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如何进一步拓展研究 焕成,郑健雄.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徐州:中国矿 领域,完善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的理论体系,对休闲 业大学出版社,2004. [1O]陈昭郎.台湾休闲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M]//郭焕成,郑健雄. 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 社,2004. 参考文献: [11]王莹.对发展我国农业旅游的思考[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7, [1]Frederick Steime.The Living Landscape Agra—ecological Approach l6(4). to Landscape Planning[M].Graw—Hill:lnc,1996. [2]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 责任编辑:黄显中 2000,20(2).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Leisure Agri——Tourism DAI Mei—qi。YOU Bi—zhu (School ofRecreation-Central—South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04-China) Abstract:The leisure agri—tourism marks the change of the tourism pattern from the traditional sightseeing tourism to the new leisure and holiday one-which is an advanced form of the agricultural tourism.With the society development,changes of people’S consuming ideas and levels.and the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leisure agri—tourism,there will be two tren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 tourism:one is towards integration and scale-the other is towards specilaization and prettiifcation.Therefore-in the Course of developing leisure agri—tourism-we should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change traditional ideas-make plans scientiifcally-strengthen manage・ ment-and improve quality.With the government leading and villagers involvement-the leisure a 一tourism should also rely on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mainta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leisure agriculture;agriculture tourism;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