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互联网+背景下天津市休闲农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天津市休闲农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

来源:乌哈旅游
EXCHANGE OF EXPERIENCE     经验交流

“互联网+”背景下天津市休闲农业

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

◆ 刘海荣

摘要:“互联网+休闲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型经济模式,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在“互联网+”高度普及,大数据运用逐渐深入各行业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目前,天津市的休闲农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发展成效也逐步凸显,但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建设项目同质性较高、品牌文化挖掘不够、资金支撑体系薄弱等问题,论文在分析天津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综合提出了天津市休闲农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休闲农业;转型升级;对策建议

一、天津市休闲农业发展面临的时代机遇

(一)休闲农业发展面临政策利好

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升级的重要途径,休闲农业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接连出台若干政策,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2015-2018年连续四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今年以来,农业部、财政部、发改委、国土资源等部委紧紧围绕国务院部署,纷纷出台政策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如,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2018年财政重点强农惠农政策;农业农村部部署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提出力争到2020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收破万亿;国家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提出,2018年各地可安排土地,用于发展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休闲农业逐渐向追求高品质的质量型发展阶段转变。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及系列利好政策推动下,我国休闲农业的营业收入从2008年的560亿到2017年的6200亿,10年翻了10余倍,截至2017年,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各类经营主体已达33万家,比上年增加了3万多家,休闲农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农业的发展重镇,浙江省拥有最多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个数,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前景。近期,江苏、上海等地也积极出台政策,部署推进休闲农业转型发展。如,休闲农业指数全国居首的江苏省推进“百园千村万点”休闲农业精品行动,提出到2022年将打造千亿级休闲观光农业产业。贵州省积极探索农业大数据应用与服务的“毕节模式”,力争到2020年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从业人员达到300万人,旅游收入1000亿元以上[1]。上海市出台土地政策实施意见,用于支持本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还提出将研究制定休闲农业行业标准。重庆市提出到2020年,将创建10个以上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县。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休闲农业的深入发展日渐成为地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二、天津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天津市休闲农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步由自发走向规范管理,发展成效逐步显现,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近年来,天津市不断加大政策扶持与资金补贴力度,共计安排强农惠农资金60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本超过80亿元,专项用于扶持休闲农业发展和乡村旅游建设。据统计,2017年,天津市休闲农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6.9万人,带动农民就业超过30万人,接待游客超过1990万人次,综合收入破70亿元,增幅达到13%以上。休闲农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收入不断增长(年均20%以上),休闲农业支柱产业的地位将逐步建立[2]。

(二)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集群效应初步凸显

近年来,津郊各区以特色产业基地、特色园区为引领,初步创建了蓟州东山村、武清灰锅口等一批产业和人文协调

图1 全国休闲农业发展趋势(2008-2017年)(二)各地积极行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目前浙江、北京、上海等城市周围已成为休闲

发展、生产生活同步改善的特色村,建成蓟州、宝坻、武清、西青4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培育了蓟州郭家沟、西青水高庄园等2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规划了9条旅游精品线路,提升了15个市级休闲

信息系统工程 │ 2019.3.20

115

EXCHANGE OF EXPERIENCE     经验交流

农业示范园、200个示范村(点)和3000户示范经营户,呈现出单个休闲农业多点分布、九条精品线路串联互助,休闲农业项目聚集区区域共赢的良好局面,形成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园一景”的集群效应。

(三)互联网思维运用能力不断提升,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天津先后开通了休闲农业网,搭建休闲农业营销服务平台,并在一些产业基础较好、特色资源优势明显的地区成立旅游公司或合作社,对休闲农业资源进行统一开发、经营与管理。如,蓟州的毛家峪、郭家沟等村都实行了集约化管理。针对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情况,天津还制定了休闲农业园区整体提升计划,积极营造休闲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天津市休闲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建设项目同质性较高

目前天津市休闲农业发展缺少区域整体规划,基本上以农户和工商业主自主开发为主,整体布局以农、渔家乐为主,收入主要依靠住宿餐饮及初级农产品销售,存在着形式单一、参与性不高、产业链条断、缺乏个性特色等现象,没有形成差别化竞争的态势[3]

(二)品牌文化挖掘不够

天津市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对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的挖掘不够,没有将休闲农业与本地独具特色的民俗传统很好地结合一起,大多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难以形成竞争优势,打造品牌影响力,此外,大多休闲农业旅游点以被动经营为主,宣传力度不足,缺乏市场开拓意识。

(三)资金支撑体系薄弱

天津市在土地使用、交通设施、财税支持等方面对休闲农业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不够,此外,休闲农业经营管理涉及农业、旅游、工商、环保等多个政府部门,由于支持政策和扶持项目侧重点的不同,还未形成完整的配套政策体系,阻碍休闲农业发展。

(四)专业人才匮乏

休闲农业从业者主要来源于当地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又未接受系统的教育培训,能力不足制约着休闲农业的转型升级。此外,休闲农业发展需要商务、旅游、餐饮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而农村大批青年涌入城市就业,导致农村地区高技能专业人才匮乏[4]。

四、推动天津市休闲农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京津冀整体布局,做好资源统筹规划加强规划布局,在整合梳理天津特色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京津冀三地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梯次互补性,充分借助北京的科技实力和先进经验,着重发展以绿色低碳、智能信息等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休闲农业项目。积极搭建政府、协会、企业交流平台,鼓励休闲农业园区间共建,共用配套基础设施,促进休闲项目互补、客源共享,逐步形成布局明确、

116

信息系统工程 │ 2019.3.20

功能完备、协调配套、共同发展的休闲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二)完善休闲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强化大数据运用

分析

推动休闲农业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发休闲农业手机“APP”,为消费者提供咨询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大数据对相关的市场信息、旅游分布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及时把握好市场需求,改进完善经营方式。构建服务评价体系,通过大数据技术了解消费者信息反馈,提高经营主体的服务能力与综合竞争力。

(三)增强文化要素投入,提升品牌影响力

进一步挖掘地区文化内涵,借助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底蕴打造知名旅游品牌。例如,天津市静海区可以依托独流老醋文化根基,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业;宁河可以围绕湿地资源,积极开发特色精品渔家乐等旅游项目。同时,要加大对当地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力度,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发扬,积极开展特色节庆活动和展览展示,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5]。

(四)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休闲农业创新投入加强水、电、路、卫生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完善,通过调整存量土地资源,缓解用地难题。将休闲农业创新项目纳入财政支农扶持范围,并积极吸引民间资金进入,建立多元化农业投入机制。建立健全风险投资和保障机制,通过采取财政贴息、扩大抵押物范围、融资担保等方式解决融资难问题。

(五)加强职业农民教育,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系统工程加大对农村休闲农业带头人等人员培训,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宽引进人才渠道,通过资金、住房补贴及完备的后续服务,积极引进学科复合型人才,逐步建立一支创新创业的优质团队。加强休闲农业经营者间的经验交流、技术协作,通过相互学习考察,提升经营者的整体素质。H参考文献

[1] 苑雅文.天津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情况与提升路径[J].未来与发展,2016(2).

[2] 郁滨赫,郭华,董霞, 等. 天津市休闲农业创新生态体系构建及实施路径[J]. 农业科技管理,2017(4).

[3] 王瑶, 张遵东. 贵州省休闲农业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J].经济观察,2018(8).

[4] 郑言. 借鉴日本经验,探讨天津农业生态旅游业发展中的短板及对策[J].世界农业,2018(4).

[5] 苑雅文, 王双.“互联网+”破解休闲农业发展瓶颈[J].电子商务,2016(7).

(作者单位:天津市信息中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