鼋争试周刊2010年第24期 谈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设计 邵丽媛 (大连市旅顺第二高级中学,辽宁大连 116041) 根据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的教学理念,为体现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本”。下面我针对高三 《植物激素调节》一节复习课,谈谈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设 计方法。 1.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教学 目的不同.教学目的通常指某一社会或国家为实现教育目 的,在教学领域中对教师提出的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教学 目的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 结果,是学生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它是对学生 学习成果与终极行为的具体描述。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 生,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教学目标的核心。以往在实际教学设 计中,教师经常使用“培养学生”、“使学生掌握”的语句来陈 述教学目标,实际上是以教学要求代替了教学目标、行为的 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的 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细化. 提出明确的学生学习三维目标,关注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 词,使用恰当的行为动词表述学生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应 把教学目标陈述为“阐明”、“概述”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 另外,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把握好“度”,即掌握知识的程度,能 力发展的高度,教学节奏的强度,习题和测试的难度,既不能 让学生因畏难而放弃努力,又不要让学生因“吃不饱”而挫伤 积极性,应从发展的眼光进行教学目标设计。一定的难度和 高度恰好落在“学生跳一跳可以够得着”的程度上。本课是复 习课,既不能是新授时目标的简单重复,又不能设计太高的 目标,脱离学生实际。因此,我主要在方法与过程目标中进行 了拓展,设计为:进行实验探究,学会设计相关实验,体验科 学家的探索过程;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解答 相关高考题目。在新授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注重能力与方法, 突出一轮复习的实效性。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一般遵循 这样的步骤: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和本 课时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特 点,按照内容和水平分类确定教学目标并加以陈述。提出明 确的“三维学习目标”。 2.问题情境设计 课堂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是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与互动的场所。尽可能地调动学生思维 参与的积极性,是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授之以鱼.不如授 之以渔”。知识不能传递,教师传递的只是方法。教师不应是 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一节课的效 果好坏应当首先关注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 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因此,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的关键在 于要科学艺术地处理教材内容,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我 主要是根据教材与复习课特点,选择内容,编成探究问题,把 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 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首先,从向光生长现象的图片 人手,引出探究问题,层层深入,最后得到结论。并且,在知识 点之间的过渡上,我注重用问题进行衔接,通过严密的逻辑 推理、层层深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增 强学生学习兴趣,以有效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当然问题情 境要根据需要而创设,恰到好处,不能只求形式,要讲求实 效。问题设置也有几个基本要求:(1)以问题为导向,承前启 后,注重启发,提出的问题能成为学生继续讨论和不断追问 的原动力。(2)难易适度,激发思维。设置问题应具有一定的 难度,既是学生深思熟虑,又是力所能及的问题。(3)结合实 际,因材施问。也就是说每一个问题选择哪些学生回答.教师 应有一个大概的意向,选取思维水平高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 题与选取思维水平低的学生回答较难的问题都不能达到提 问的预期效果。 3.教法学法设计 在课堂设计中,教师不仅要研究如何教,而且要研究学生 如何学。在充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 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 注重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因此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已 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以及教师自身特点,教学环境等因 素选择最有效的教法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十分必要。教师对不 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应设计不同的方法。本节复习课,学 生对本节内容已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我主要采用引导法、图 示法、实验探究法与归纳总结等方法来组织教学,以利于学生 能力的提升及学习习惯的养成。 4.范例与练习设计 例题教学和练习属于应用知识阶段.所选习题要具有典 型性、启发性和创新性,做到精讲精练。这在高三复习中尤为 重要。本节课所选择的习题主要是高考题或变形题.因为高 考问题的背景可以千变万化.但运用的思维方法却往往是相 通的。提供恰当的练习,拓展知识的应用领域,实际上为学生 提供了寻找问题间内在联系和概括回答这类问题的一般方 法。学生在这种经历中能加深对知识和回答问题原理的理 解.并逐步形成在广泛学习领域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原理 的思维。只有这样,这些原理和知识才算真正掌握并有实用 价值。 可以说。课堂教学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和完美 结合。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探索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同时充 分发挥它的艺术性,不断进行创新。追求课堂教学设计的完美 境界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