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 雷 田本相的((曹禺传》 (北京 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8月第一 生在写信的时候一定把时间紧、 路途有一百多里的距离的实际问 题考虑进去。如果信送迟了,等 囱四国鼹 -秋 叁 版,1998年第8次印刷)第315 页中,说到1943年1月陶行知动 员育才中学的师生到重庆城里观 雹鼷 他们接到信再来城里,演出很可 能结束了,让育才中学师生观看 看曹禺主演的话剧(馍扎特》的 事情时,这样写道:“他知道第 二天是《安魂曲》最后一场演出 《莫扎特》的目的就无法实现。 所以,按常理,陶的信从重庆到 育才中学所需的时间,育才中学 一 了,便连夜赶回育才学校。深更 半夜,敲响了钟声,把‘孩子剧 团’的同学集合起来,向他们讲 了他看《安魂曲》的感受,要求 学生从学校所在地——草甸子出 发,步行一百里赶到重庆城里去 看《安魂曲》。”其实,陶行知并 没有“连夜赶回”。 在《陶行知全集》 (四川教 育出版社1991年8月版)第9卷 472页,有陶行知1943年1月21日 晚写给育才中学学校全体同志的 信一封,说的正是让他们来城里 看话剧《莫扎特》的事情。其中 说道:“你们如果愿意,进城来 看《安魂曲》吧!——老者、弱 者、小者坐船带铺盖来,壮丁半 夜动身走路来。无论到得怎么 晚,管家巷(育才重庆办事处) 是预备着热的晚餐迎接你们。每 组只能在重庆住两天就回去,否 则会把驻渝办事处挤破,并会妨 碍别的工作。《安魂曲》演到一 月二十三日为止,你们依据这个 期限轮流来吧”。从信里看,陶 行知于1月20日已经看过演剧了, 戏票是刘厚生送给他的。他写信 的时候他本人尚在重庆城里,信 里明显是叫育才中学的师生快来 看演剧。如果他“连夜赶回”, (要走一百多里路,育才中学所 在地草甸子离重庆城的距离), 就没有必要写信了。既然写信 了,就没有必要赶回了。由此, 就有一个问题,陶先生的信能尽 快到育才中学师生手里吗?陶先 师生从学校到重庆的时间都要考 虑进去,还要给师生留够观看演 剧的时间。这样,陶的信就必须 连夜送发,估计第二天早上育才 师生接到信后立即动身,在中午 或者下午就能到重庆城里,最迟 晚上就可以看演出(这也可能是 曹禺回忆中要补救自圆的地方)。 实际上,陶的信确实是连夜送发 的,不过不是陶先生“连夜赶 回”,据章开沅先生的《平凡的 神圣——陶行知》 (湖北教育出 版社1992年3月版)第440页讲: 陶先生写好信后, “他派特使日 夜兼程,从重庆送信到古圣寺, 邀全体师生来看此剧”。章是著 名历史学家,对陶行知有很专业 的研究,他的说法应该是可靠和 可信的。 田本相的这个资料,是他 1983年9月14日访问曹禺先生的 谈话所得。与《陶行知全集》等 有关资料对比可知道,曹禺先生 在40年后的回忆有误记的地方, 田本相先生在整理运用这则资料 的时候也没有和陶行知方面的资 料对比考证辨析。因此笔者推 断,陶行知并没有“连夜赶回”, “连夜赶回”的是陶先生所派的 “特使”。而《曹禺传》中所写 的陶先生连夜赶回,半夜敲钟 等等情节,亦就没有存在的根 据了,即使有,那也不是陶先 生所为。 雷秋峰.教师,现居陕西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