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物理巧解液面升降问题竞赛题

初中物理巧解液面升降问题竞赛题

来源:乌哈旅游
初中物理-巧解液面升降问题

初中物理中,有关液面升降问题,由于似是实非的变化很多,且对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它一直是令老师和学生头疼的问题,本文在传统解法的基础上,独家提出一种全新而且简单巧妙的分析思路!为便于初次接触此类问题的读者对之有个全面的理解,所以本文先简单介绍这类题的传统解法。

分析液面升降的主要类型有: A、纯冰在纯水中熔化;

B、纯冰在盐水(或其它密度比水大的液体)中熔化; C、纯冰在密度比水小的液体中熔化;

D、含有木块(或其它密度比水小的固体)的冰块在纯水中熔化; E、含有石块(或其它密度比水大的固体)的冰块在纯水中熔化; F、含有煤油(或其它密度比水小的液体)的冰块在纯水中熔化;

再加上用装载石块、木块、煤油等的木船来替代冰块等等变化,实在难以逐条列出!但一理通则全部通,下面本文以A、E、F三类为例加以分析。

㈠传统的常规解法,即比较两个体积的大小。

例1:有一块冰浮在容器的水面上,当冰块完全熔化后,水面高度将怎样变化? 解:冰块熔化前排开水的体积(即图中斜线部分)为:

V排=F浮/ρ

g=G冰/ρ

g=m浮/ρ水

(∵漂浮时F浮=G冰) 冰块化成的水的体积为: V=m水/ρ水=m浮/ρ

(∵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

所以液面高度不变(相当于冰块化成的水刚好填补满了图中的斜线部分) 例2:有一块冰中含有小石块,浮在容器的水面上,当冰块完全熔化后,水面高度怎样变化?

解:冰块熔化前排开水的体积为:

V排=F浮/ρ

g=G总/ρ

g=(G冰+G石)/ρ

g=(m冰+m水)/ρ

熔化后的体积为冰化成的水的体积加上沉在容器底的石块的体积,即: V=V水+V石=m水/ρ水+m石/ρ石=m冰/ρ水+m石/ρ石 ② 比较①②式,∵ρ石>ρ水,∴V例3:有一块冰中含有液态的煤油,浮在容器内的水面上,当冰块完全熔化后,液面高度将怎样变化?

解:冰块熔化前排开水的体积为:

1

V排=F浮/ρ

g=G总/ρ

g=(G冰+G油)/ρ

g=(m冰+m油)/ρ

熔化后的体积为冰化成的水的体积加上煤油的体积,即:

V=V水+V油=m水/ρ水+m油/ρ油=m冰/ρ水+m油/ρ油 ② 比较①②式,∵ρ油<ρ水,∴V>V排 所以液面上升。

㈡全新的巧解思路:

①因为此类题中容器的形状不影响最后的结论,因此可以把容器假想为柱体(包括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②柱体内装液体时,容器底所受到的总压力F总等于容器内所有物体受到的总重力,即:F总=G总 (证明不难,此处略)

③容器底所受液体压强为:p液=ρ液体总深度为:h液=p液/ρ

gh液

g=F液/ρgS底

应用此结论,再解上述三题:

例1、解:冰熔化成水后,G总、F总不变,所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液不变, 又∵ρ液不变 ∴h液=F液/ρ

gS底保持不变。

例2、解:冰熔化成水后,G总、F总不变,但石块沉底后,石块接触到的部分容器所承受的压力变大,故其它部位所受到的压力(即液体的压力F液)变小。

由h液=F液/ρ

gS底可知,h液变小,即液面下降。

gS底变大。

例3、解:冰熔化成水后,G总、F总、F液均不变,但液体平均密度变小(成了水和煤油的混合密度),∴h液=F液/ρ

小结:用此巧解方法只需抓住两个要点,即:

①看冰块熔化后有没有物体沉底,如果没有,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液、压强p液不变,反之则减小;

②看冰块熔化后容器内液体的平均密度ρ液是否改变。 这样,便可由公式:h液=F液/ρ彻底而轻易地解决了。

现在,读者可以很快分析出剩下的几种变化类型的结论了,不妨试试看!(其答案为:B、升高,C、降低,D、不变。要特别注意区分D类和F类,它们看似相同,实则有异:D类中的木块最后漂浮在水面,F类中的煤油最后也浮于水面,但却相当于D类中木块露出水面的部分在水面散开,从而增加了液面的高度。)

gS底判断出液面高度的变化。至此,这类问题可以说是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