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板块构造单元的划分
(据青海省厅三轮规划)
有色地勘局在深化高延林对《青藏高原岩石圈板块构造》(1998)认识的基础上,依据板块构造理论和现实资料基础,对青海境域内的板块构造单位作出了三级划分,并编制了百万分之一比例尺的《青海省板块构造图》,以及相关的文字论述。为便于参考和利用,本文附出板块构造单元区划略图(图2.3.3.2),并将所划分的3个一级、4个二级、24个三级的单元名称列述如下,即:
I 中朝板快(SKP)
I1 北祁连板段(QLP)
I1f 北祁连洋壳沉积带(Z—O)
NQS北祁连缝合带
II塔柴板块(TQP)
II1 塔里木板段(TKS)
II1a 阿尔金基底隆起带(Pt)
II1c 阿尔金陆间裂谷带(∈—O)
1
ALT阿尔金走滑断裂带
II2 柴达木板段(QMS)
II2a1 日月山—化隆基底隆起带(Pt)
II2a2 欧龙布鲁克基底隆起带(Pt)
II2a3 都兰—鄂拉山基底隆起带(Pt—C)
II2b 柴达木地堑盆地(J—Q)
II2c1 拉鸡山陆向裂谷带(Pt—O)
II2c2 宗务隆山大陆裂谷带(C—P)
II2c3 柴北缘大陆边缘裂谷带(Pt—O)
II2i 东昆仑北坡岩浆岛弧带(Pt—∈)
II2j 中祁连岛弧隆起带(Pt—O)
II2k 祁漫塔格弧后裂陷盆地(∈—O)
II2l 南祁连弧后盆地(∈—S)
2
II2m 青海南山—泽库弧后陆缘活动带(P—T)
KQS昆(仑)—秦(岭)缝合带
III 华南板块(SCP)
III2 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松(潘甘孜)板段(TBS)
III2c1 纳赤台—阿尼玛卿陆间裂谷带(C—P)
III2c2 西金乌兰—玉树大陆边缘裂谷带(C—P)
III2d1 西倾山大陆棚(D—T)
III2d2 玛多—甘德大陆棚(T)
III2f 东昆仑南坡洋壳带(∈)
III2h 唐古拉弧前盆地(T—J)
III2j 唐古拉—杂多岛弧隆起带(P—T)
III2k 年吉错弧间盆地(T)
III2l 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弧后盆地(T)
3
上述单位划分是立足于青海北部成生于8亿年—4.25亿年的秦祁昆大洋和青海南部成生于4.25亿年—0.5亿年的特提斯大洋,它们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造就了青海境域的板块构造格局。以早古生代期间的秦祁昆大洋为例,它是中朝板块与华南板块之间的秦岭洋、中朝板块与塔柴板块之间的祁连洋,以及塔柴板快与华南板块之间的昆仑洋三者相连的大洋,并且以两条断裂带作为大洋消亡和板块拼接的缝合标志。这两条缝合带是:(1)界于北祁连与中祁连之间的分界断裂○2,代表了祁连洋(消亡)和中朝板块与塔柴板块拼接位置;(2)以昆中断裂带16○和秀麻断裂21○为标志,代表昆仑洋消亡和塔柴板块与华南板块的拼接。至于特提斯大洋的成生和演化,它起始于5.5亿年左右华南板块从冈瓦纳大陆裂解出来,并向北漂移与早古生代昆仑洋的收缩和消亡(4.25亿年)同步发展,扩张期(含鼎盛期)是在3.6亿年—3亿年的华力西构造旋迴,并且以喀喇昆仑-丁青—澜沧江断裂作为印支期形成的俯冲带,标志北特提斯洋的消亡和由此向北构建成华南板块之上完整的沟—弧—盆体系(北特提斯洋的消亡和南特提斯洋进入扩张期是同步的,南特提斯消亡于0.5亿年左右的早第三纪)。
大洋是板块构造的前提条件。有色地勘局作出的《青海省板块构造图》和板块单元的划分,为研究青海省的地质构造和成矿背景环境提出了新的方向,值得深入探讨。
4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