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看如皋”系列报道之二
江苏如皋过半学校为近5年新建农村城市一个样
砖红色的外立面,美观大气;窗明几净的教室,投影仪电子白板一应俱全。位于如皋市搬经镇上的搬经小学与城区学校几无二致。如皋是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校长陈建感慨:“孩子们赶上了优质均衡的好时代!”
将教育投入纳入对当地领导干部的考核
搬经小学主打儒家文化,校园走廊里专门设置了图书漂流屋、经典诗文墙,供学生们课余时间阅读。志道楼、博学楼、慎思楼、笃行楼、思源厅、红蜻蜓剧院等极富现代化气息的校舍也让人眼前一亮。在硬件方面,搬经小学虽然地处乡村,却丝毫不输给城区学校。
与搬经小学紧挨着的,是搬经镇初级中学。此时恰逢暑假,校园里却仍是一片忙碌景象。校长鞠芝健告诉记者,学校正在实施校舍加固工程,“原先是抗7级地震的标准,这次要进行加固,保证全部达到抗8级地震的标准。”仅这次加固校舍,就投入了120多万元。
鞠芝健回忆,原来的老校区总共有2幢教学楼、1幢综合楼,全校只有2台液晶投影仪,哪个老师哪节课需要用投影仪,得提前预约,“相互借着用”;现在,投影仪已经成了每间教室的标配,大大方便了老师们的教学工作。
资金投入从哪里来?据如皋市教育局局长张俊介绍,除了市级财政的支持,各乡镇也要配套出一部分资金。“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教育影响一个孩子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先行是正确的。在如皋现在的大环境下,哪个地方的教育投入慢了少了是会挨骂的。”张俊说,如皋将教育投入纳入对当地领导干部的考核。
硬件均衡为推进城乡教师流动奠定基础
对留守儿童而言,因为缺乏父母陪伴,放学后“无处可去”成为一大难题。目前,如皋不少学校开办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成为学生们放学后的另一个乐园。
搬经镇夏堡小学是一所村小,虽然占地面积不大,塑胶跑道、人工草坪、篮球场、微机房等全部齐备。此外,学校还利用支教老师的特长优势,开办了纸品社团、七彩莲湘社团、绘画社团、文学社团等20余个社团。该校六年级一班的学生肖苏鹏说:“现在的校园比以前漂亮了,而且还有很多有意思的社团,我参加了象棋社团和篮球社团,很好玩,放学后也有地方去了。”
除了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城里学生一样的教学设施,硬件均衡也为如皋市推进城乡教师流动奠定了基础。石庄镇初级中学现有108名老师,每个年
2016.06江苏教育宣传
40
赏析
级有10个班,在校学生约1300名。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包括校长在内,多位老师都由城区学校调入。目前,学校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一应俱全。老师们的办公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每间办公室都装上了空调,多媒体设备也全部到位。
张俊说,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上来了,老师们才能无后顾之忧地去支教,“大多数老师都开上了私家车,交通问题得到解决,而且我们还给了很多政策、补贴,所以老师们愿意去支教。”
2014年,如皋市又将最后一批10所农村定点小学校舍
改造工程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薄弱学校基本消除。目前,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近2/
3的建筑面积为近五年新建,90%为农村学校建设工程,80%
的学校达到了江苏省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
“办学条件一样好,校园环境一样美”正在如皋成为现实。
“教育均衡看如皋”系列报道之三
江苏如皋:
教师抓阄选学校城乡流动成常态
“2011年前,只能招到3个班100来名新生,现在的生源基本稳定在先前5倍的量上!”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下称“开发区实小”)校长钱祖宏这么说时不经意间流露出一股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他原是当地一流名校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下称“如师附小”)的副校长。在如皋市4年前启动的以“教育均衡”为着力点的教育改革实践中,一强一弱的两所学校结成了共同体,钱祖宏受命要为开发区的居民建一所“家门口的如师附小”。随之而来的名校经验和师资,给开发区实小带来了显著变化,附近的居民更是“用脚投票”,开始乐于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了。
这是如皋在全市范围内打破重点名校和普通学校、城区学校和乡村学校差别,成功推动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效果体现。在历史上,如皋文脉恒昌,从古代先贤胡安靖兴儒学到近代乡贤沙元炳倡西学,留下了诸多崇文重教的佳话。而今的如皋人,秉承新时代之潮流风尚,本着让人民享受公平教育、共享发展成果的宗旨,倾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奏响了这场改革最催人奋进的旋律。
迄今,如皋已有1000多名教师通过均衡配置、城乡支教、顶岗学习、校际交流等方式到别的学校里任职。
师资流动
当地名校专职教师输出一半
教育均衡,师资均衡是根本。
钱祖宏主政开发区实小,与他同来的还有如师附小的7位教师。彼时,听说学校来了如师附小的校长和老师,周边居民们满心期待。“咱也不用费心思让孩子往城里挤了!”家住开发区实小附近的王女士随即打消了为女儿择校的念头。2011年秋,
2016.0641
江苏教育宣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