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乌哈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幼小衔接”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幼小衔接”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乌哈旅游
科技创新导报2013 NO.31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学术论坛

“幼小衔接”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崔晶

(辽源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吉林辽源 136299)

摘 要: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这是其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重要阶段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过渡,并迅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和成长。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这一过渡阶段往往存在一些问题,该文进行了相关阐述和分析。关键词:幼儿 “幼小衔接” 问题与对策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11(a)-0194-01

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这是其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重要阶段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过渡,并迅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我在工作中发现这一过渡阶段往往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幼儿园和小学虽然意识到了这一阶段的重要性,但往往无法做到无缝衔接、相互配合;一方面许多家长意识到了要为孩子入学做准备,但却不知怎么做和做哪些,因而会对孩子的快速过渡造成一定的影响。

将小学一年级课本当作教学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致使孩子在升入小学后出现这样一种错觉:学习感到很轻松,从而出现上课不专心听讲,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2 “幼小衔接”工作的相应措施

要想正确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我们就必须先了解幼儿园学前教育和小学学习的不同。

2.1 学前教育和小学的不同

2.1.1 两者的教育目的不同。幼儿园是通过游戏活动、日常生活等使幼儿适应群体生活,学习沟通,并适当学习知识,而小学则是通过课堂学习这种方式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2.1.2 教育的方法不同。幼儿园主要以游戏为主,而小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

2.1.3 在人际关系上,幼儿自理能力差,需要老师照顾生活,幼儿园老师与孩子整天都是吃、喝、睡、玩在一起;小学生和老师接触主要是在课堂授课上,同学之间玩耍交流的时间较少。

2.1.4 纪律约束不同。在幼儿园,强调的是安全性、逐渐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等,不带强制性;而小学则不同,孩子从上学开始,就受到校规等约束。带有强制性。

为了实现“幼小衔接”顺利对接,减少孩子入小学后的适应过程,教师与家长应为学前孩子做好一下准备工作。2.2 准备工作

2.2.1 幼儿进入小学后,不仅要尽快跟上学习节奏,还要能独立解决许多日常生活问题。因此,学前教育及家庭教育中应加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自己穿衣,保管学习用品,懂得自我保护,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护环境整洁。同时要引导其延长专注时间,明白时间概念、有任务意识、培养责任感、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交往能力等。

②要求幼儿会用日常礼貌用语,学会倾听与陈述事件,上课不乱插嘴,有问题举手发言,养成良好的沟通行为习惯。

③幼儿园和家长注意经常沟通,注重个别指导。幼儿园孩子的身心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可以利用家访、电话沟通等方

1 “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入学年龄的认识不正确问题

有些家长在对孩子入学年龄这个问题不能够正确认识,有的孩子生日小,家长怕升入上学后孩子跟不上学习,选择再上一年幼儿园学前班;而有的家长认为“我家孩子聪明”,早上学肯定没问题,从而想尽方法让孩子早入学。其实则不然,我认为现行规定的孩子入学年龄其实只是参考,关键还是正确评价孩子的成长水平是否已达到小学授课及学习生活的要求。达到入学水平的孩子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会表现会相对优秀,能够迅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并接受新的学习方式。1.2 幼儿园与小学的单向衔接问题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存在单向性,往往无法做到双向的无缝对接。一方面是幼儿园的学前教育会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息时间等方面向小学靠拢;而另一方面却是小学入学即按高年级学生一样的要求去规范新生,很少考虑初入学孩子的身心特点,形成幼小衔接工作的单向性。1.3 “幼小衔接”工作的片面性问题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现片面性,幼儿园和小学更关注的是孩子的知识储备,相对忽视孩子的个性和能力成长。孩子在学前班及初升小学这个重要阶段,应把个人兴趣及能力培养放到与知识学习同等重要位置上,积极引导孩子的兴趣成长,培养各方面能力。这可以有效的缩短孩子初升小学的适应时间,迅速的融入小学的学习生活、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从而实现孩子身心全面发展,有效杜绝“高分低能”现象。1.4 “幼小衔接”的盲目超前性

前班在学前教育中,为了更加贴近小学,出现了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完全

式使家长时时了解孩子的各方面表现,从而

正确评价孩子,全面认识幼儿的发展。教师根据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有针对性的向家长提出幼儿个人提高方案,与家长共督促孩子。

幼儿园要认真贯彻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理念和观点,深刻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

努力尝试幼儿园与小学进行协作配合,减缓“幼小衔接”坡度,在衔接的方式方法上进行大胆的尝试。2.3 做好幼小衔接

2.3.1 组织小学一年级教师与幼儿园学前班教师座谈,互通有无,针对新生出现的不适应现象做出分析、评价并归纳总结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使幼儿园学前班教师受到更全面了解孩子升入小学后的表现。同时幼儿园教师也可给小学教师提出一些建议,使小学一年级也适当向幼儿园靠拢。

2.3.2 在幼儿园大班,集体活动时间一般是30 min,跟加关注的是动静交替,注重游戏及幼儿活动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五分钟,与幼儿园相比,静多动少,并且要求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为了这缓解种情况,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应当做适当的延长,学前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适当延长到35 min,午睡时间缩短10 min,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做好准备。

③做好幼小的知识衔接。幼儿园大班教师应适时参加培训,做到知识的传授与小学衔接。小学一年级拼音学习时间只有4周,这给学生带来非常大的压力,所以学前教育中应适当给幼儿进行23个声母的教学,可利用各种空隙时间,运用电教化的手段进行教学。

④增加幼儿园孩子与小学新生互动。幼儿园组织参观小学或与小学联欢,也可请本园毕业的1年级新生回幼儿园进行体验交流,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使幼儿从思想上、感情上做好小学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杨华.谈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

国新世纪素质教育论坛,2003(11).[2]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194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wuhaninfo.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