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乌哈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乌哈旅游
2020年7月第21卷第4期

TheJournalofShanghaiAdministrationInstitute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Jul.,2020

Vol.21,No.4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9-3176渊2020冤04-097-渊15冤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李鲁1

刘学华2

(1.上海行政学院,上海200233;2.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上海200032)

摘要:中国产业结构经历了渐趋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历史变迁过程遥从供给侧的企业尧需求侧的家庭尧要素禀赋和贸易开放条件四个方面构成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遥实证研究发现院非国有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袁进而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袁国内需求和城镇化持续稳定的驱动力袁要素禀赋结构特征和金融市场发展通过发挥比较优势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贸易开放作用袁共同促进情况的比较分析袁进一步揭示了上述四方面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遥现阶段应从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力袁提高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袁提升购买力尧扩大内需袁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袁回应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遥

关键词院产业结构曰产业结构合理化曰产业结构高级化曰比较分析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了产业结构调整遥区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尧经济繁荣期和衰退期尧野入世冶前后尧地区差异性

一、引言

发展与体制野双重转型冶的改革之路[1]遥产业结构变迁既是理解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核心变量袁门间的重新配置以及各部门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的演变遥由于各部门在要素禀赋结构尧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方面的差异性袁要素资源不断从低效率部门流向高效率部门袁最终总量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增长袁实现产业结构变迁的野结构红利冶效应遥产业结构变迁的典型表现是第一产业产值和就业比重不断下降袁第二尧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袁即库兹涅茨事实[3]遥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同样符合这一特

*本文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野中国园区经济服务耶一带一路爷建设的逻辑分析与深化策略冶渊2019EJB005冤的阶段性成果遥

中国从传统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发展转型尧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袁开创了

也是解读后发国家经济发展本质的重要因素[2]遥产业结构变迁指经济发展过程中袁要素资源在各部

收稿日期院2020-2-17

作者简介院李鲁男(1984-)上海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讲师博士

刘学华男(1982-)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97

第4期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

征院1952年到2017年袁中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从83.5%降至27%袁对GDP的贡献从50.5%降至7.2%曰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从7.4%增至28.1%袁对GDP的贡献从20.8%增至40.5%曰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从9.1%增至44.9%袁对GDP的贡献从28.7%增至51.6%遥中国产业结构变迁源自哪些因素袁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驱动因素是否存在差异钥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袁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的历程袁而且对于现阶段优化经济结构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经验借鉴意义遥

关于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并无统一理论框架袁梳理相关研究大体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院其一袁需求侧的野恩格尔效应冶遥由于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存在差异袁对非农产品的收入需求弹要素资源向工业和服务业部门流动遥这方面的研究通常假设消费者效用函数具有非位似偏好[4][5]遥存在差异遥由于产品互补性袁要素资源会流向技术进步较快尧产品价格较低部门以实现结构调整[7][8]遥其三袁贸易开放袁即野恩格尔效应冶和野鲍莫尔效应冶置于开放经济框架下袁国际贸易竞争通过促进需求尧改善供给和加快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9][10]遥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产业政策尧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的机制检验和产业结构变迁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等问题遥例如袁在产业政策方面袁韩永业结构调整和转型袁而且和市场机制存在互补效应[11]遥王立勇和高玉胭渊2018冤以省直管县作为拟自性高于农产品遥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袁对非农产品的需求增加进而带动工业和服务业部门增长袁促进其二袁供给侧的野鲍莫尔效应冶[6]遥各部门的资本结构和技术水平存在差异袁进而导致各部门产品价格

辉等渊2017冤利用地方性的产业法规和规章作为产业政策的代理变量袁发现产业政策出台促进了产然试验分析财政政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理[12]遥在对产业结构驱动因素的实证检验方面袁代表性研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16]袁吴万宗等渊2018冤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可以改

究如蔡海亚尧徐盈之渊2017冤研究了贸易开放作用[13]袁颜色等渊2018冤讨论了需求结构变迁因素[14]袁孙叶飞等渊2016冤关注新型城镇化影响[15]遥在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发展方面袁干春晖等渊2011冤研究了产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善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17]遥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院一是产业结构变迁的机理分析遥本文从供给侧的企业尧需

求侧的家庭尧要素禀赋和贸易开放四个方面袁分析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机制袁机理分析突出中国经济改革自身特点遥例如袁在供给侧的企业方面袁突出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国有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曰在需求侧的家庭方面袁不仅检验产业结构变迁的野恩格尔效应冶袁而且从城乡二元结构视角分析城镇化进程的影响遥二是产业结构变迁的多维度比较分析遥本文系统回顾了产业结构变迁的典型事实和制度背景袁并区分经济发展阶段尧经济繁荣期和衰退期尧野入世冶前后尧地区差异性进行多维度比较分析袁研究样本跨度涵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袁整理了1952~2017年各省市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相关数据遥总之袁本文研究有助于全面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结构变迁的内在逻辑和历史经验遥

二、产业结构变迁的特征事实、制度背景与机理分析

1.产业结构变迁的特征事实与制度背景

产业结构变迁的特征事实通常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维度刻画遥产业结构合理化表示要素投入结构与产出结构的耦合程度袁反映各产业的协调发展过程和要素资源配置效率遥该指标越小袁表示产业结构越趋于均衡状态袁产业结构越合理遥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对产业升级的度量袁该指标越大表示产业结构越向服务化方向发展[18]遥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数据发现袁如图1所示袁产业结构变迁呈现两方面的典型特征院一是产业结构在波动中不断趋于合理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袁产业结构合理化进程不断加快遥二是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实现高级化袁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从1952年的1.383增至2017年的5.448袁产业结构演变总体遵循劳动密集型要要要资本密集

98

李鲁,刘学华: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型要要要技术密集型的发展过程遥

图1中国产业结构演变趋势渊1952~2017冤

数据来源院根据叶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曳叶中国统计年鉴曳相关数据整理袁下同遥

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袁借鉴吴敬琏渊2016冤的相关研究[19]袁本

文将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遥总体看袁各阶段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指标显著变化袁呈现出不同制度背景下产业结构变迁差异化的特征事实遥具体而言院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1952年的0.292增长到1957年的0.413袁产业结构偏离均衡状态袁要素投入和产出水平在三次产业的

GDP的贡献仅为45%袁大部分劳动力集中在中国农村遥根据叶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曳袁该阶段以国家对手工业尧农业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特征袁旨在解决所有制问题遥例如袁对个体农业实行农村合作化尧对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尧对个体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合作化遥

渊2冤计划经济时期渊1958~1978冤遥这一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以野体制下放冶和配置不合理袁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维持在1.54左右遥其中袁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达到80%袁但对整个

渊1冤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渊1952~1957冤遥这一时期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从

野人民公社化冶为特征的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放权让利遥野体制下放冶包括对地方政府下放计划管理

权尧企业管理权尧物资分配权尧财政权和税收权尧劳动管理权等遥野体制下放冶为随后的野大跃进冶运动奠定了制度基础[20]袁地方政府无偿调拨农业资源袁大搞基本建设和钢铁生产遥这也导致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在1958年突然降低到0.128袁出现产业结构短暂野合理冶的假象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降低到58.2%袁比1957年减少了近30个百分点遥这种政策本质上违背产业发展规律袁导致资源被大量浪费袁经济效率大幅下降遥此后中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程度不断加剧袁在1970年达到最大值0.513遥第二尧三产业长期发展迟缓袁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不断下降袁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1978年遥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性分权造成资源错配失序和产业发展停滞袁政府政策面临着放权与分权循环反复的难题袁甚至出现野一放就乱冶野一管就死冶的局面遥

渊3冤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渊1979~1993冤遥一方面袁改革开放初期渊1979~

责任制袁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业生产效率袁大量农村劳动力开始转移到第二尧三产业袁第一

1987冤袁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不断提高袁产业结构高级化稳步提升遥一是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

产业就业比重比改革开放之前降低了近10个百分点遥二是国有企业开始进行试点改革袁扩大自主经营权袁逐步推向市场袁同时非国有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袁进一步带动产业结构调整遥另一方面袁由于生产资料的配置和价格供给存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的野双轨制冶袁1988~1993年期间袁

99

第4期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

产业结构调整有限袁第二尧三产业发展速度逐渐放缓遥整体看袁相比于1979年袁1993年的产业合理化程度提高12.5%袁产业结构高级化提高56.4%曰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和对GDP的贡献下降约10个百分点袁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和对GDP的贡献分别增加8.6%和12.2%袁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市场化改革初见成效遥

渊4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整体推进时期渊1994~2008冤遥这一时期的产业结构变迁可以分为两

个阶段院一是1994~2000年期间袁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出现短暂上升袁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提高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保持在50%左右袁第二尧三产业对GDP的贡献超过80%遥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叶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曳袁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尧金融体系改革尧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并进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袁标志着市场化改革进入整体推进阶段遥二是2001~2008年期间袁随着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袁对外开放和贸易自由化迈入新阶段遥从2003年开始袁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尧高级化方向不断调整袁产业发展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

术密集型方向发展遥制造业服务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成为经济发展与结构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遥截至2008年袁进出口贸易占GDP比重达到60%袁第二尧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分别为46.9%和42.8%遥

渊5冤后金融危机时期渊2009~2017冤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袁随着世界经济调整袁中国经济

逐渐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阶段遥然而袁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尧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

不断加快袁在2016年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达到历史最低点袁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达到历史最高点遥其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院一是以野互联网+冶为代表的新技术行业的兴起袁对制造业产生冲击袁同时现代新型服务业的崛起吸引了大批劳动力资源遥二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更好地盘活了农村土地袁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在2017年降低到27%遥三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凸显成效袁高新技术尧现代服务业尧中小企业快速发展袁带动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尧信息化方向来始终保持在50%以上遥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发展袁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遥2012年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袁并且从2015年以

图2三次产业产值比重演变趋势渊1952~2017冤

100

李鲁,刘学华: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最早关于产业结构变迁规律的经典研究是配第-克拉克定理遥威廉窑配第根据当时英国情况提出袁工业往往比农业尧商业往往比工业的利润多得多袁因此劳动力必然由农转工袁而后再由工转商遥基于这一发现袁克拉克进一步比较了不同收入水平下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变动趋势袁总结指出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袁劳动力不断从第一产业向第二尧三产业流动遥克拉克还对产业结构变迁提出两点解释院需求因素和效率因素遥需求因素表示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会降低农产品需求尧提高工业品和服务业需求袁恩格尔将其总结为产业结构变迁的野恩格尔效应冶曰效率因引起的产业结构变迁称为野鲍莫尔效应冶[21]遥库兹涅茨在克拉克研究基础之上袁以各个国家为分析样给因素和市场需求因素袁其中要素供给包括劳动力供给尧自然资源供给尧资金和技术供给[23]遥综上袁本提出库兹涅茨事实[22]遥国内看袁杨公朴和夏大慰渊2002冤较早将产业结构的驱动因素概括为要素供产业结构变迁源于生产要素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流动与再配置过程袁而生产要素流动与配置取决于政府尧企业和家庭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遥由此袁本文分别从供给侧的企业和需求侧的家庭分析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因素袁同时考虑要素禀赋和贸易开放条件的影响遥

渊1冤企业遥作为供给侧的企业通过企业投资尧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生产技术袁进而促进

各部门的资本结构和技术水平差异

2.产业结构变迁的机理分析

图3三次产业就业比重演变趋势渊1952~2017冤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素表示各产业部门之间要素禀赋结构和生产要素的效率差异袁

要素资源的跨企业和跨部门流动袁带动产业结构调整袁其核心机制是企业或行业间的技术差异导致的资本积累和要素配置袁即野鲍莫尔效应冶遥如果企业投资主要用于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袁则有利于

产业结构调整袁反之亦然遥此外袁国有企业改革是理解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切入点遥国有企业改革可以减少偏向国有企业的政策倾斜和要素价格扭曲袁促进要素资源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尧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之间流动遥同时袁国企改革引致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尧市场竞争机制不断完善袁可以提升要素资源在部门之间的配置效率袁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总体上升袁最终驱动产业结构调整遥

渊2冤家庭遥作为需求侧的家庭袁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袁会增加对工业制品和服务业的需

求袁降低对农产品的需求袁通过需求收入弹性变化带动第二尧三产业发展袁促进劳动从第一产业向第

二尧三产业转移袁即需求的野恩格尔效应冶遥因此袁家庭需求增加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遥农村与城市野二元结构冶制约经济发展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引致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袁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逐步向城镇转移袁即城镇化过程为第二尧三产业发展提供基础遥首先袁城镇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袁提高第一产业的要素投入效率和发展质量曰其次袁城镇化推动第二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和第三产业的协同集聚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制造业服务化的产业升级曰最后袁城镇化进程加快袁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提高

101

第4期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

对非农产品需求袁促进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袁带动产业转型升级[24]遥因此袁城镇化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遥

势发展战略[25]遥当劳动力资源丰富时袁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袁凭借劳动力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以实现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遥随着物质资本不断深化袁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不断积累袁进而实现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尧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袁要素禀赋结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要与发展阶段相适应[26]遥与传统要素禀赋的影响机制不同袁金融市场发展通过技术创新的水平效应和结构效应为产业发展和规模扩大提供资金支持和融资需求袁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遥水平效应表示金融市场发展应表示金融发展通过降低不同行业的融资成本以促进企业创新袁进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27]遥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事前筛选逆向选择和事后监督的道德风险问题袁降低融资成本遥结构效

渊4冤贸易开放遥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袁贸易会进一步强化供给和需求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遥当农业部渊3冤要素禀赋遥要素禀赋结构是决定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变量袁后发国家应遵循比较优

门的生产率偏低时袁农产品产量无法满足国内需求袁贸易开放可以用较低的价格获得更多的农产品

供给袁使农业部门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28]遥一则贸易开放的比较优势使生产率较高或价格较低的易开放程度提升会影响国内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状况袁可以有效缓解产品供给不足袁劳动力向出口密集型行业转移袁通过劳动力流动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遥由此袁贸易开放不仅影响三次产业间的结构

工业部门继续扩大规模袁增加对劳动力和资本需求以扩大再生产袁进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曰二则贸

调整袁还会影响工业和服务业部门内部的结构调整袁通过资本积累尧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29]遥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1.计量模型

三、研究设计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袁计量模型如式渊1冤所示院

structureit=琢0+茁Xit+琢i+琢t+着it

年份固定效应袁用以控制不可观测的政策冲击曰着it表示残差扰动项曰解释变量Xit={investit袁nonsoeit袁demandit袁urbanit袁lnklit袁financeit袁tradeit袁fdfisit袁govexpit}遥根据本文第二部分产业结构变迁的机理分析袁

其中袁i和t分别表示省份和年份曰琢i表示省份固定效应袁用以控制省份之间的个体异质性曰琢t表示

渊1冤

本文将产业结构影响因素分为企业尧家庭尧要素禀赋和贸易开放四大类袁以固定资产投资渊invest冤和非国有经济发展渊nonsoe冤作为企业层面变量袁以国内需求渊demand冤和城镇化进程渊urban冤作为家庭渊trade冤作为贸易开放代理变量袁同时控制财政分权渊fdfis冤和政府规模渊govexp冤的政府行为变量遥

2.变量定义

层面变量袁以人均资本存量渊lnkl冤和金融发展渊finance冤作为要素禀赋结构变量袁以外贸依存度

结构高级化渊high冤度量产业结构变迁袁并以此作为本文实证分析的被解释变量[30]遥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不仅反映了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袁而且可以度量要素资源的利用效率袁即生产要素的投入结构与产出水平之间的耦合程度遥定义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为院

structurei=移渊Yjt冤ln渊Yjt/Ljt冤Yt/LtYti=1

n

渊1冤产业结构变迁遥本文借鉴干春晖等渊2011冤的方法分别以产业结构合理化渊structure冤和产业

渊2冤

其中袁structuret表示第t期产业结构合理化度量指标袁Y和L分别表示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袁j表示产业代码遥当我们以三次产业为研究对象时袁N=3袁j表示第一尧第二和第三产业袁Yjt和Ljt表示三102

李鲁,刘学华: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次产业生产总值和年平均就业人数遥上述合理化指标考虑了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权重以及三次产业生产率渊劳动生产率冤与总体生产率的偏离袁该指标越趋近于0袁说明投入结构和产出结构的耦合程度越高袁产业结构越合理遥

相对而言袁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侧重于度量产业结构升级袁主要根据克拉克定律的方法袁以非农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度量或以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值比例度量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信息化革命对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带来巨大影响袁经济结构服务化趋势愈发明显袁以非农产业产值比重度量产业结构变迁不能代表不同发展阶段的结构变迁特征袁而以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值比例度量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可以更好地反映经济结构的服务化趋势袁该指标越大表明产业结构向服务化方向升级[31]遥综上袁本文以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作为实证分析的核心被解释变量袁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作为稳健性检验的被解释变量遥

渊2冤解释变量遥非国有经济发展渊nonsoe冤袁本文以非国有企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度量遥

国有部门改革促使以国有经济主导的计划经济转型为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袁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可以激发市场活力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遥固定资产投资渊invest冤袁本文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度量企业的投资行为袁该指标是可以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尧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袁从统计范围来看固定资产投资涉及城乡建设尧房地产开发尧农户投资等多方面遥国内需求渊demand冤袁本文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GDP比重度量袁该指标反映国内城乡居民对国民经济各行业消费品的需求总额遥国内需求提高不仅可以带动产品供给袁刺激投资以提高产品供给多样性曰而且可以促进社会扩大再生产袁促进要素资源再配置遥因此袁国内需求增加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遥城镇化进程渊urban冤袁本文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度量袁该指标反映了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的流动过程袁从第一产业向第二尧三产业的配置过程遥人均资本存量渊lnkl冤袁本文以人均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物质资本存量渊对数冤度量该地区的要素禀赋结构袁借鉴张军等渊2004冤的研究采用永续盘存法估算

各省物质资本存量[32]遥具体而言院以1952年各省固定资本形成除以10%作为期初资本存量渊K0冤袁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投资指标渊I冤袁资本折旧率渊啄冤取值为9.6%袁计算公式为Kt+1=(1-啄)Kt+It遥金区金融市场发展规模袁存款余额包括企业存款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袁贷款余额包括工业企业尧商业企业和农业贷款遥贸易开放渊trade冤袁本文以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度量贸易开放袁进出口产值在统计年鉴中以美元为单位计算袁本文根据历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其换算成人民币袁该指标侧重度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外贸依存度遥财政分权渊fdfis冤袁本文以地方政府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作为度量财政分权的核心指标袁同时控制本地区人口规模的影响袁即财政分权等于各省市本级预算内人均财政收入与中央本级预算内人均财政收入遥财政分权包括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袁此处没有考虑以财政支出作为分权度量指标袁是因为本文以财政支出度量政府行为袁以避免二者之间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遥政府行为渊govexp冤袁在中国式分权治理模式与预算软约束作用下袁各地方政府普遍采取野扩张偏向的财政政策冶袁而该政策的实施以及对经济的干预主要通过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予以实现[33]遥本文以各地方政府本级预算内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度量政府行为遥

3.数据来源

融发展渊finance冤袁本文以金融机构存尧贷款余额占GDP比重度量金融市场发展袁该指标可以反映地

本文整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1952~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袁1952~1995年的数据来源为叶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曳袁1996~2017年的数据来源为叶中国统计年鉴曳和中经网统计数据库遥渊1冤关于缺失数据处理遥1985年之前北京尧天津尧内蒙古尧浙江尧安徽尧重庆尧甘肃等省份的三次产业就业数据没有统计袁一些省份则是每五年汇报一次就业数据遥本文的做法是袁首先袁根据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估算间隔年份的总就业人数袁例如袁北京市缺少1964~1973年数据袁但报告了1963年和1974年数据袁我们根据1963~1974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平均值估算总就业人数遥其次袁估算三次产业就业人

103

第4期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

数遥我们假设三次产业的就业份额呈几何级数变动袁即间隔年份之间的就业份额以固定的比率增加或减少遥根据估算的总就业人数和三次产业就业份额得到三次产业就业人数遥最后袁对于初始年份1985年之前的三次产业就业份额以四川省相关指标代替遥在缺失值处理上我们没有采用线性插值缺失的数据袁例如袁重庆1985年之前没有三次产业就业数据袁我们根据临近地区匹配原则估算袁重庆

法袁该方法对缺失值的补充波动性较大袁而产业结构和就业的变动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袁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符合遥渊2冤关于数据平减遥本文以三次产业产值作为计算产业结构的核心指标袁该统计指标为名义数值遥我们根据三次产业各自产值指数将其折算为实际值袁以1952年为基年遥GDP根据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平减袁进出口总额根据当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折算袁同时根据CPI指数平减遥最终我们得到除西藏地区外30个省份1952~2017年共计1876个数据样本袁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遥

表1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变量structurehighinvestnonsoedemandurbanlnklfinancetradegovexp定义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非国有企业就业人数比重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占GDP比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人均资本存量渊对数冤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占GDP比重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比重政府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平均值0.2792.0550.3230.3230.4040.3246.9371.3480.1852.5600.157标准差0.1521.3850.2400.2140.0810.1941.6441.0420.3602.5800.087最小值0.0090.2830.0180.0000.1980.0033.0350.0000.0000.0480.006最大值1.0429.2071.4800.9121.1080.89611.6907.4363.82417.2670.924fdfis财政收入分权.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资料来源院根据叶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曳和历年叶中国统计年鉴曳相关数据整理注院贸易开放的样本量为1578遥

四、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基准实证结果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机理袁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作为被解释变量袁回归结果如表2模型渊1冤~渊4冤所示遥除极个别情况袁各解释变量的实证结果基本符合理论预期遥在供给侧的企业行为方面袁非国有企业就业人数比重与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显著负相关袁表明非国有经济发展会提高投入结构和产出结构耦合程度袁促进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调整遥现实中袁非国有经济逐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袁在提升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影响遥例如袁20世纪80年代初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催生了数以万计的农民家庭农场袁从而释放了中国农民的企业家精神袁以此为基础袁乡镇企业和私有企业不断发展袁不仅开拓了国内市场袁而且促进了市场秩序和市场机制的建立袁实现劳动力和要素资源向效率更高的工业和服务业部门配置袁从而带动产业结构调整遥此外袁国有企业改革作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袁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延续至今袁国有企业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袁逐步推向市场遥随着偏向国有企业的政策扭曲和要素价格倾斜在不断减少袁从供给侧促进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袁进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遥

在需求侧的家庭方面袁国内需求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力袁即需求的野恩格尔效应冶得104

李鲁,刘学华: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验证袁代理变量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占GDP比重与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显著负相关遥这表明袁需求的增加会刺激企业扩大再生产尧增加产品供给袁通过要素资源再配置效应以带动产业结构调整遥同时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1%袁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高12%遥城镇化进程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袁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袁同时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尧三产业转移袁促进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规模提升和带动服务业的发展袁进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遥

在要素禀赋方面袁人均资本存量与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显著负相关遥人均资本存量可以刻画要素禀赋结构变化袁要素禀赋结构是决定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袁实证结果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经济发展遵循比较优势战略促进了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上升遥同时袁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占GDP比重与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显著负相关袁表明金融市场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遥另外袁实证结果显示贸易依存度与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也是显著负相关遥验证了贸易开放条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遥改革开

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后袁中国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在不断提高袁新中国成立初期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比重仅为9.5%袁2006年达到最高值66.5%遥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导致中国进出口增速放缓袁截至2017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比重仅为26.3%袁也是自1990年以来的最低点遥

财政分权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在1%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遥由于本文对财政分权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袁其经济学含义表示财政分权提高一个单位标准差渊2.58冤袁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降低25.8%财政分权力度越大袁各省市的财政自主性越高袁越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遥在各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性渊0.1伊2.58冤遥本文定义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越趋近于零袁表示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越高遥换言之袁提高的同时袁由于面临预算软约束和官员晋升的GDP锦标赛机制袁地方政府往往会采取扩张偏向的财政政策袁即通过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遥政府行为渊govexp冤变量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袁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袁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增加1.24%袁

表2基准实证结果(被解释变量:产业结构合理化)

VARIABLESnonsoeinvestdemandurbanlnklfinancefdfisgovexptrade

POLS(1)FE(2)RE(3)FE(4).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一定程度上表明财政支出比重提高导致产业结构偏离均衡状态遥

-0.713***0.559***-2.078***-0.380***(0.082)-0.002(0.015)(0.213)(0.126)(0.096)-0.509***0.640***-2.083***-0.120**-0.188***-0.163***-0.100***1.242***(0.271)(0.010)(0.021)(0.025)(0.048)(0.156)(0.105)(0.087)-0.539***0.639***-2.113***(0.156)-0.123(0.082)(0.105)(0.087)-0.248**0.456***-2.480***-0.251***-0.056**-0.130***-0.078***1.120***-0.231***(0.046)(0.306)(0.011)(0.022)(0.028)(0.094)(0.172)(0.105)(0.098)-0.149***-0.153***-0.107***1.406***(0.260)(0.010)(0.021)(0.022)-0.075***-0.156***2.203***(0.214)(0.010)(0.016)105

第4期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

常数项面板F(LM)统计量省份固定效应年份固定效应观测值R2-0.764***(0.181)否是1,8760.5471.443***26.73***是是1,8760.480(0.257)1.068***3213.22***

是是1,876(0.238)0.599***22.46***是是1,5780.447(0.193)注院*袁**袁***分别表示10%尧5%和1%的显著性水平袁下同遥

按照本文第二部分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五个阶段划分袁即1952~1957年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阶段尧1958~1978年的计划经济阶段尧1979~1993年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阶段尧1994~2008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整体推进阶段以及2008~2017年的后金融危机阶段袁本文得到分阶段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遥分析发现袁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阶段袁对第二尧三产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袁此时的经济发展以第一产业的农业经济为主袁产业结构不合理程度较高遥在计划经济阶段袁中央对地方政府适当放权袁地方财政自主性提高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袁但要素禀赋结构没有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遥随着改革开放推进袁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性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袁国内需求尧要素禀赋尧城镇人口比重对产业结构影响显著袁而且贸易开放开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遥1994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袁政府财政自主性尧非国有经济发展尧国内需求尧城镇化进程尧金融发展和贸易开放因素对产业结构影伐放缓袁国内需求和金融发展成为产业转型的重要因素遥

表3分阶段比较分析(被解释变量:产业结构合理化)

解释变量nonsoeinvestdemandurbanlnklfinancefdfisgovexptrade

1952~1957(0.259)0.132(1)1958~1978-0.036(0.183)(2)1979~1993-0.160-0.051(0.241)(0.273)(3)1994~2008-1.411***(0.290)(0.174)0.179(4)2009~2017-0.075-0.109(0.070)(0.111)(5)渊1冤分阶段比较

2.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响显著提高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袁中国经济进入减速增长的新常态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步.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1.204**(0.482)0.028(0.568)0.565**(0.285)-0.276(0.327)-0.199(0.164)-1.833***-0.366***-0.397***(0.072)(0.067)0.009(0.120)(0.270)-1.214***-0.288***(0.089)-0.065(0.116)(0.369)-3.203***(0.635)-0.140(0.283)(0.229)0.328**(0.151)0.1110.050(0.208)(0.239)-0.4653.049(0.337)(2.863)0.250***(0.068)-0.105(0.076)1.207***-0.062**(0.030)-0.0410.751(0.026)(0.781)-0.136(0.140)-0.130***-0.079***(0.025)1.019(0.699)(0.029)-0.072*(0.039)-0.273(0.472)-0.142***3.182***-0.170***(0.050)(0.563)(0.022)-0.204***(0.059)106

李鲁,刘学华: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常数项省份尧年份固定效应

观测值R2

-2.182*(1.133)是1570.427-2.753***(0.378)是5650.2681.513***(0.451)是4350.641-0.955是

(1.031)4500.448-11.016***(1.947)是2700.576产出缺口度量遥各省实际GDP根据名义GDP和GDP指数平减袁以1952年为基年袁再根据HP滤波方法计算产出缺口袁HP滤波的参数取值为6.25遥如果该年产出缺口大于0袁则定义该年为繁荣期袁否则为衰退期遥表4模型渊1冤~渊4冤显示经济繁荣期和衰退期的估计结果遥非国有经济发展尧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尧国内需求尧金融发展等变量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边际效应在繁荣期要高于衰退期遥在衰退期袁地方政府为了维持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会更多地干预经济活动袁以此降低失业率和防止经济下滑曰在繁荣期袁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力度要小于衰退期袁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袁同时结合适当的产业政策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遥政府财政分权和财政支出比重变量在繁荣期的估计系数渊绝对值冤要小于其在衰退期的估计值袁即繁荣期对产业结构影响的边际效应要小于衰退期遥

表4经济周期及“入世”前后比较(被解释变量:产业结构合理化)

解释变量nonsoeinvest

繁荣期-0.602***(0.118)(1)衰退期-0.400***0.393***-1.863***(0.219)-0.084(0.148)(0.132)(2)繁荣期-0.396***0.730***-2.471***(0.247)-0.196-0.038(0.160)(0.133)(3)衰退期-0.1770.229(0.148)(0.149)(4)入世前-0.584**(0.231)(0.213)0.385*(5)入世后-0.514**0.204**-2.136***-0.597***-0.606***-0.066***-0.050**(0.023)0.499(0.018)(0.094)(0.191)(0.354)(0.096)(0.236)(6)本文关于经济繁荣期和衰退期的界定参照方红生尧张军渊2009冤的做法[34]袁根据各省实际GDP的

渊2冤经济繁荣期与衰退期比较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0.904***demandurbanlnklfinancefdfisgovexptrade常数项省份尧年份固定效应

观测值R2

0.680*是-2.217***(0.230)-0.112(0.161)-2.334***-0.258*(0.136)-0.059(0.244)-1.983***-0.263***-0.186***(0.051)-0.040(0.099)(0.221)-0.174***-0.162***-0.094***1.158***(0.370)(0.014)(0.032)(0.035)(0.118)-0.188***-0.147***-0.111***1.209***(0.413)(0.016)(0.030)(0.035)(0.120)(0.130)(0.041)-0.136***-0.067***0.987**-0.287***(0.069)-0.418是(0.446)(0.014)(0.033)-0.095***-0.096***1.287***-0.135**(0.065)-0.275是(0.432)(0.017)(0.031)(0.041)-0.116***1.869***-0.188***(0.044)(0.322)是6520.5550.622*(0.448)(0.015)(0.039)-1.095***-6.628***(0.830)是5100.544(0.342)(0.433)(0.385)8990.529(0.515)是9770.5020.802(0.448)7520.512(0.544)8260.485107

第4期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不断上升袁从1978年的9.74%上升到2006年66.52%的历史最高点袁30年间增长了近7倍袁尤其2001年加入WTO以来袁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维持在40%~60%袁而改革开放之前渊1952~1978冤的这一指标仅在10%左右波动遥因此袁本文以2001年为界比较野入世冶前后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的差异性遥由于改革开放之前大部分省市进出口指标缺少统计袁本文将野入世冶前的样本界定在1978~2000年袁野入世冶后为2001~2017年袁估计结果如表4模型渊5冤和渊6冤所示遥分析发现袁野入世冶后国内需求尧城镇化进程尧要素禀赋结构和金融发展等变量对产业结构影响的边际效应要大于野入世冶前遥对此合理的解释是袁野入世冶快速撬动了总需求袁刺激要素供给和扩大社会再生产袁中国企业通过国际贸易中的学习效应和创新效应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袁贸易自由化进一步带动国内金融市场发展袁劳动力资源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密集型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转移袁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和产业结构服务化进程加快袁最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遥同时袁贸易开放变量对产业结构影响的估计系数在野入世冶后显著提高袁主要源于野入世冶带来的关税下降和贸易壁垒降低遥各地方政府之前面临分割国内市场的野囚徒困境冶袁野入世冶后积极将参与国际贸易袁融入全球产业链作为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遥

考虑到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袁本文将样本中30个省份划分为东尧中尧西三个地区进行比较分析袁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尧天津尧山东尧上海等12个沿海省份袁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尧湖北尧湖南等9省份袁西部地区包括四川尧重庆尧云南等9省份袁分地区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遥分析发现袁对东部地区而言袁非国有经济发展尧国内需求尧要素禀赋结构和金融发展尧财政分权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因素袁而政府的扩张偏向的财政政策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遥对中部地区而言袁非国

渊4冤分地区比较

渊3冤野入世冶前后比较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有经济发展尧固定资产投资尧城镇化进程尧金融发展尧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促进作用袁要素

禀赋结构与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正相关遥对西部地区而言袁国内需求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袁而政府的财政支出占GDP比例越高袁越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遥由于西部地区在要素禀赋结构尧城镇化进程和市场化改革要滞后于中东部地区袁西部地区各地方政府更有激励采取扩张偏向的财政政策以维持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袁但这意味着以扭曲要素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失衡为代价遥在控制贸易开放变量后袁财政分权尧非国有经济发展尧国内需求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力遥

表5分地区比较分析(被解释变量:产业结构合理化)

解释变量fdfisgovexpnonsoeinvestdemandurban

(1)东-0.089***(0.016)0.667(2)中-0.162***-1.750**-0.365**-0.672***(0.232)(0.368)0.143(0.146)(0.697)(0.032)(3)西-0.017(4)东-0.081***-0.668(0.016)(5)中-0.217***(0.033)0.790(6)西-0.058**2.038***-0.498***(0.188)-0.159(0.258)(0.479)(0.027)-0.694***0.862***-2.194***(0.273)-0.010(0.188)(0.138)(0.819)1.066***(0.374)-0.1310.232(0.161)(0.210)(0.316)-0.094(0.025)-0.352**0.666***-2.708***(0.324)-0.018(0.136)(0.182)(0.177)(0.773)-0.451***-0.720***(0.237)(0.419)0.165(0.158)(0.892)-1.656***-1.285***(0.368)-0.208(0.189)108

(0.126)-0.389***(0.142)(0.153)-0.721***(0.165)李鲁,刘学华: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lnklfinancetrade常数项省份尧年份固定效应

观测值R2

-0.305***-0.102***(0.036)(0.034)0.217***-0.148***(0.039)(0.069)-0.041(0.049)-0.051(0.039)-0.169***-0.086**-0.096*(0.050)0.010是(0.037)(0.037)0.250***-0.109***-0.110(0.039)(0.076)(0.079)-0.052(0.042)(0.455)-1.083是

0.0951.130***(0.251)是7440.675-2.795***(0.352)是5840.549-0.941***(0.292)是5480.389(0.276)6340.639-3.724***(0.747)是5150.586(0.612)-1.704***(0.732)4290.4483.稳健性检验本文进行如下稳健性检验院一是考虑面板数据模型扰动项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遥由于本文样本

是30个省份近70年跨度的面板数据袁个体N要小于时间跨度T袁扰动项之间可能存在自相关或序列相关问题[35]遥本文采用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渊FGLS冤以解决扰动项自相关问题袁如表6模型渊1冤~渊4冤所示袁估计结果与面板固定效应估计基本一致遥二是替换被解释变量遥本文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作为产业结构变迁的核心被解释变量袁稳健性检验以产业结构高级化渊high冤作为被解释变量袁估计结果如表6模型渊5冤和渊6冤所示遥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数值越大袁表示产业服务化趋势越明显袁产业结构在转型升级方向变迁遥财政分权尧非国有经济比重尧国内需求尧城镇化水平尧人均资本存量尧金融市场发展和贸易开放等变量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显著正相关袁政府财政支出比重尧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与产业结GMM冤袁具体以滞后一期产业结构合理化作为GMM变量袁滞后一期解释变量作为各自的工具变量袁回归结果如表6模型渊7冤和渊8冤所示遥上述估计结果进一步证明本文研究结论的显著性和稳健性遥

表6稳健性检验

解释变量

structure-0.022FGLS(1)structure-0.114**0.518***-0.578***-0.079*-0.098***-0.051***-0.041**(0.017)(0.018)(0.028)(0.045)(0.149)(0.115)(0.055)FGLS(2)structureFGLS(0.060)0.052(3)structure-0.097FGLS(4)high0.261***-0.201***0.569***0.185***0.110***0.033***0.028***(0.005)(0.010)(0.011)(0.038)(0.070)(0.047)(0.039)FE(5)high0.135***-0.275***0.678***0.226***0.119***0.026***0.037***(0.005)(0.010)(0.013)(0.042)(0.077)(0.047)(0.044)FE(6)structureSYS-GMM-0.109**0.141**-0.334***(0.092)0.004(0.056)(0.048)(7)structureSYS-GMM-0.140**(0.055)0.099*(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构高级化负相关遥三是内生性问题处理遥

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渊SYS-

nonsoeinvestdemandurbanlnklfinancefdfis

0.624***-0.385**-0.102**-0.130***-0.062***-0.045***(0.017)(0.017)(0.027)(0.046)(0.152)(0.122)(0.053)0.512***-0.664***-0.283***-0.097***-0.061***-0.056***(0.016)(0.017)(0.026)(0.060)(0.155)(0.135)0.352***-0.940***-0.266***-0.126***-0.063***-0.064***(0.016)(0.017)(0.030)(0.060)(0.154)(0.123)(0.063)-0.404***(0.103)-0.033(0.059)-0.039***-0.021*-0.014**(0.006)(0.012)(0.014)(0.045)(0.052)-0.014-0.017(0.016)(0.012)-0.010*(0.006)109

第4期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

govexptrade常数项L.structureAR(1)-P值AR(2)-P值观测值R2

1.100***(0.269)1.388***(0.257)1.687***-0.104**(0.043)(0.296)2.174***-0.123***(0.044)-0.283(0.276)(0.273)-0.876***(0.122)-1.168***0.053**-0.692***(0.086)(0.021)(0.137)(0.146)0.244*0.340**-0.057**(0.026)0.121(0.170)-0.879***(0.268)-0.144(0.115)0.243***0.835***(0.013)0.0050.4971.0001,8490.851(0.082)0.826***(0.014)0.0160.4271.0001,5690.829(0.108)Hansen检验1,8760.3781,8760.4971,5780.4131,5780.5711,8860.7741,5780.787注院L.structure表示滞后一期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遥

五、结论与启示

产业结构变迁是认识经济长期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视角遥本文从供给侧企业尧需求侧家庭尧要素禀赋和贸易开放四个方面袁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因素遥研究发现院经过多轮国有企业改革袁非国有经济日益壮大尧活力增强袁推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不断完善袁资源要素的

国内需求扩大与城镇化推进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市场化配置进而带动产业结构调整遥

力袁要素禀赋结构和金融市场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发挥比较优势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野入世冶后袁中国贸易开放度提升通过刺激国内需求和进出口影响了产业结构调整遥另外袁政府财政自主性的提高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袁而地方政府扩张偏向的财政行为对产业结构变迁具有一定抑制作用遥本文进一步从区分经济发展阶段尧经济繁荣期和衰退期尧野入世冶前后和东中西地区差异性视角进行比较分析袁验证了结论的显著性和稳健性遥

本文研究可为现阶段改善经济结构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遥一方面袁亟须深化要素市场改革袁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高标准市场体系遥要素配置效率是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袁而中国的要素市场改革滞后于产品市场改革袁要素市场扭曲已成为制约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遥为此袁打破各地区间的显性与隐性市场壁垒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袁通过健全的市场竞争机制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袁才能真正以资源优化配置和要素自由流动进一步带动产业结构调整遥另一方面袁应加快转向内外平衡的发展战略袁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遥研究表明袁经济发展阶段虽然不同袁并且有经济衰退期和繁荣期袁但国内需求一直是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遥在人口红利尧野入世冶红利减弱的情况下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或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无法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要求遥产业结构调整应加快从过于依赖贸易和投资驱动转向内外平衡的需求驱动袁着力培育和完善国内大市场遥总之袁应从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力袁在供给侧着力不断提高人力资本尧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等要素质量袁而在需求侧着重提高购买力尧扩大内需袁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袁助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遥

110

李鲁,刘学华: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参考文献院

[2][16][18][30]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袁2011袁(5)院4-16.[1]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25.

[3][22]Kuznets,S.ModernEconomicGrowth:FindingsandReflections[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73,63(3):247-258.ofMonetaryEconomics.2008,55(7):1317-1328援Macroeconomics.2015,46:359-374.(3):415-426.

[4]Foellmi袁R.袁J.Zweimuller,StructuralChange袁Engel'sConsumptionCycles袁andKaldor'sFactsofEconomicGrowth[J].Journal

[5]Alonso-Carrera,J.,andX.Raurich,2015.Demand-basedStructuralChangeandBalancedEconomicGrowth[J].Journalof

[6][21]Baumol,W.MacroeconomicsofUnbalancedGrowth:TheAnatomyofUrbanCrisis[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67,57[7]Acemoglu,D.,V.Guerrieri.CapitalDeepeningandNonbalancedEconomicGrowth[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2008,116[8][28]Ngai,R.,P.Christophier.StructuralChangeinaMultisectorModelofGrowth[J].AmericanEconomicReview.2007,97(1):[9]Teignier,M.TheRoleofTradeinStructuralTransformation[J].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2018,130:45-65.

(3):467-498.429-443.

研究.2017(8):33-48.

要基于发展型地方政府的理论解释与实证检验[J].经济[11]韩永辉袁黄亮雄袁王贤彬.产业政策推动地方产业结构升级了吗?要要

[12]王立勇袁高玉胭.财政分权与产业结构升级要要要来自野省直管县冶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J].财贸经济.2018袁(11):145-159.

[10]Uy,T.,K.Yi,J.Zhang.StructuralChangeinanOpenEconomy[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2013,60(6):667-682.

[15][24]孙叶飞袁夏青袁周敏.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袁(11):23-40.[17][31]吴万宗袁刘玉博袁徐琳.产业结构变迁与收入不平等要要要来自中国的微观证据[J].管理世界.2018袁(2):22-33.[19][20]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M].上海院上海远东出版社,2016:10-78.

[14]颜色袁郭凯明袁杭静.需求结构变迁尧产业结构转型和生产率提高[J].经济研究.2018袁(12):83-96.

[13][29]蔡海亚袁徐盈之.贸易开放是否影响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袁(10):3-22.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5]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要要要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J].经济学(季刊),2010袁(1):1-32.

(4):70-79.

[23]杨公朴袁夏大慰.现代产业经济学第2版[M].上海院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袁2002:38-93.

[26]苏杭,郑磊,牟逸飞.要素禀赋与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要要要基于WIOD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7袁

[35]Balitagi,B.EconometricAnalysisofPanelData[M].England:JohnWiley&SonsLtd,2005院56-188.

[33][34]方红生,张军.中国地方政府竞争尧预算软约束与扩张偏向的财政行为[J].经济研究袁2009袁(12)院4-16.

[32]张军袁吴桂英袁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院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袁(10):35-44.

[27]易信袁刘凤良.金融发展尧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转型要要要多部门内生增长理论分析框架[J].管理世界.2015袁(10):24-39.

IndustrialStructureChangeinChinaandItsDeterminants

LiLu/LiuXuehua

Abstract:China'sindustrialstructurehasundergoneaprocessofhistoricalchangethatisgraduallyrationalizingandupgrading.Thepaperanalyzesthedeterminantsofindustrialstructurechangeintermsofsupplysidefirm,demandsidefamily,factorendowmentmarketeconomywhichpromotestheindustrialstructurechange.Thedomesticdemandandurbanizationaredrivingforcesofindustrialstructure.Theendowmentsoffactorresourcesanddevelopmentoffinancialmarketpromoteindustrialstructurebyemployingthecompar鄄andtradeopenness.Theempiricalresultsshowthatthedevelopmentofnon-state-ownedfirmsisbenefitforthemechanismofsocialist

ativeadvantage.Thetradeopennessisalsoanimportantfactorofindustrialstructurechangesinceopen-upreform.Furthercomparative

analysisisintroducedintermsofdifferentstageofeconomicdevelopment,economyduringboomandrecession,beforeandafterWTOandallocationefficiencyoffactors,strengthenpurchasingpower,expanddomesticdemand,furtheracceleratethetransformationandup鄄gradingofindustrialstructure,thusrespondtotheinadequateandimbalancedevelopmentissueinthenewera.

Keywords:IndustrialStructure;RationalizationofIndustrialStructure;OptimizationofIndustrialStructure;ComparativeAnalysis

anddifferentregions.Atthisstage,Improvementshouldbemadebothfromthesupplysideandthedemandsidetoenhancethequality

(责任编辑王玉)

1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wuhaninfo.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