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支撑拆除方案

支撑拆除方案

来源:乌哈旅游


06-14-14

天目西路147-2、3地块项目 基坑钢砼支撑人工、机械拆除

施 工 方 案

上海市第四建筑有限公司

2009年7月30日

钢砼支撑人工机械拆除方案

前言

本项目位于天目西路附近,基坑面积约为4000m2。基坑分南北两区,围护设计采用地下连续墙,基坑内采用SMW加固和SMW漕壁加固,周边为居民建筑及交通隧道,拟使用机械对基坑支撑进行拆除,因为本工程基坑距离地铁隧道很近,距四安里街坊建筑最近仅有3.8m左右,为了落实上海关于地铁及隧道周边施工的若干要求,进一步确保施工过程中地铁隧道的安全,本工程拆除采用人工机械进行拆除。 方案编制依据

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 《上海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 《建筑物、构筑物拆除技术规程》(DBJ08-70-98);  建设部《施工机械安全操作规程》(JGJ59-91);  建设部《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  基坑支撑设计图纸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裕通路以南,四安里街坊以东,普济路以北,恒丰路地铁一号线区间隧道下行线西北角。南北坑均采用三道钢砼支撑,支撑砼强度C30。需拆除的支撑、围檩工程量约为2800m3,主撑、大截面主撑、围檩、连梁和栈桥梁具体尺寸见下表:

支撑砼量统计表

区域 支撑名称 第一道支撑 ZC1 DZC1 LL1 ZQL 第三道支撑 ZC2 DZC2 LL2 WL2 第三道支撑 ZC3 DZC3 LL3 WL3 800×800 1000×800 600×600 800×1000 900×800 1000×800 700×700 1000×800 900×900 1000×900 700×700 1100×1000 截面尺寸(mm) 长度(m) 300 395 70 133.3 392.9 383.75 90 327.08 392.9 383.75 90 327.08 192 316 25.2 106.7 282.9 307 44.1 261.67 318.25 345.38 44.1 359.79 210m3 约 2800m3 方量(m3) 注:另有栈桥板厚度300mm,板面积约为700m2 总计 2.

2.1.

工程特点

地下室顶、底板的保护

人工机械拆除支撑时,地下室底板、中楼板产品保护(竹笆或废夹板)已做好,防止大块掉下影响地下室顶板和楼板的安全,砼块大小控制在25cm以内。

本工程第一、二道支撑可以利用长臂镐头机和普通镐头机配合进行拆除,南坑在第一道支撑上机械行走区铺设走道板,北坑在栈桥和第一道支撑面上局部铺设走道板,走道板铺设和移动时须由吊机配合,严禁镐头机移动,防止走道板掉下对地下室顶和底板产生损伤。

2.2. 周围重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保护

基坑东侧为运行中的地铁一号线,距离基坑最近约14.63米,其余建筑均离基坑5m以外,拆除时采取降尘和防飞溅措施,确保周边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

3.

3.1.

主要施工方法

总体安排

整个基坑由南、北二小坑组成,支撑拆除须先南坑后北坑逐跨逐块依次进行。采用镐头机拆除,局部镐头机无法施工区域,则采用人工风镐凿除。第三道支撑拆除时,镐头机停靠在基础底板上(底板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底板上需铺设废夹板(或竹笆)等保护层;待中楼板结构完成且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再进行第二、第一道支撑的拆除,在中楼板上用扣件管搭设防护棚,并铺设废夹板(或竹笆)等作保护层,在第一道支撑上铺设走道板(作业区域),镐头机停靠在走道板上,南坑安排2台镐头机由北向南依次推进,北坑安排4台镐头机分二条作业线路由中间向两端推进。

3.2. 施工工艺流程和方法

3.2.1. 工艺流程

支撑拆除要求分层、分段、分块进行,支撑破碎、废钢回收外运、碎渣清理等三个工序。 (1) 机械拆除流程

机械拆除工艺流程为:

进场→将镐头机开上栈桥→拆除栈桥板附近机械能靠近的次梁(或面板)→拆除主梁→拆除次梁(或面板)→拆除主梁→回收废钢→清运碴土→施工完毕退场。 (2) 人工风镐拆除流程:

拆除时要用扣件管搭设施工平台→剥离砼保护层→切割钢筋→剥离钢筋→破碎砼→切割钢筋→拆除施工平台→碎石清理→场地清理→施工完毕退场。

施工平台采用扣件管搭设,在架体两侧挂设安全网防护。

脚手架搭设要求:支撑两侧搭设临时操作平台,平台宽为0.9m,立杆间距1.2m,围护栏杆高出支撑面400mm,距支撑底下100mm间距0.9m设横杆。

(3) 钢筋切割、碎石清理外运流程:

钢筋切割过程中先行切割上层钢筋,待混凝土大部分脱离支撑后切割最下层钢筋。

拆下来的碎砼采用人工使用铁铲和劳动车归堆。碎砼块归堆后吊运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长臂挖机从渣土堆直接装至外运车辆上;另一种是利用钢绳网兜进行转运,人工将渣土铲至网兜,利用吊机(塔吊)将网兜内渣土转运至外运车辆上。

3.2.2. 施工方法 3.2.2.1. 拆除方法

第三道支撑拆除时,先用大型吊机将标准臂镐头机吊放至大底板上,底板上铺设废夹板(竹笆)保护,外板墙、结构柱、墙插筋在支撑底下10cm处搭设防护棚保护。第二、第一道支撑拆除时,第一道支撑面上用吊机铺设走道板,镐头机(长臂)停靠在走道板上,因考虑第一道支撑至中楼板间的净空有4.5m左右,则距支撑底0.5m处需搭设防护棚对中楼板作保护,另外在中楼板上铺设竹笆保护。

拆除过程中,采用人工机械交差配合拆除法,清理工作可以充分利用栈桥和场地空间,合理安排流水作业。拆除工作应充分利用栈桥的作用,可用相邻栈桥来外运废旧钢筋和渣土、停放外运车辆和设备,充分合理安排机械布设点是本工程进度保证的重点。

 

机械拆除:

北坑支撑拆除时,机械行走和作业均在栈桥上,栈桥和栈桥附近的支撑采用普通镐头机拆除, 空档间的支撑超过普通镐头机拆除幅度的则使用长臂镐头机拆除,破碎方式同上。拆除下来的钢筋和碎石则在楼板上回收和清理,拆除过程中,采用先次梁后主梁,倒退式拆除,尽量减少支撑因拆除过程中应力释放对基坑围护的影响。

走道板自重比较重,在使用和回收过程中全部使用吊机搬运移动,不得

用挖机搬运,防止滑脱掉入基坑打损楼板,镐头机在走道板上施工作业及行走时要注意自身安全,杜绝悬臂梁作业的情况。

栈桥梁 走道板

次梁 人工风镐拆除:待施工平台搭设完成后,先用空压机将支撑、围檩周边的砼(除底面)保护层凿除,暴露箍筋和主筋,随后将箍筋用乙炔刀切开,将钢筋和砼剥离,最后用空压机将砼分段破碎。

1.支撑侧面剥皮 2.切割钢筋(主筋、箍筋剥离) 3. 剥皮后由中间破碎

基坑支撑拆除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其中局部支撑机械无法作业区则采用人工风镐凿除,为安全起见,凿除前必须在凿除部分搭设脚手架,施工人员作业时必须佩带并使用安全带。

整个拆除过程中,钢筋切割作业与其有相应的交叉作业,即:机械或人工将支撑及栈桥板上部分的混凝土砼体及上表面的主筋及箍筋打断,预留支撑梁下表面的主筋,待机械撤出作业区域后,切割工在脚手架上或佩带安全带协助下再对其剩余的下表面钢筋进行切割,严禁竖立体交叉作业,在人工机械拆除时,需要搭设脚手架,脚手架搭设高度自大底板或顶板至待拆除支撑

3.2.2.2. 脚手架施工

梁上表面上方0.5米,整个脚手架搭设严格遵守脚手架相关安全规程的

规定,搭设系数如下示意图。

3.3.

作业人员戴好安全带 1.5侧面施工时间安排

由于多台拆除机械同时作业,噪音较大,势必影响周边单位休息。为将影响减少到最小,对机械施工在时间上作如下安排:

周一至周日:人工机械拆除时间上午7:00~下午18:00,碴土外运下午20:00~次日6:00。

工期安排如下:本工程共计3道支撑,每道支撑拆除需用7天。自进场拆除施工后第5天,清理出1/2工作面,总包方可以安排其他施工。

3.4. 机械配置

根据施工场地合理配置施工机械数量,以满足施工进度。

设备名称 日立镐头机 长臂镐头机 长臂镐头机 汽车吊机 履带吊 型号 LX200 220LC 日立270 15吨、25吨 50吨 数量(台) 4 2 2 2 1 备注 带挖斗 有效长度13.5米 4. 5.

施工组织网络

职务 项目经理 安全负责 机电负责 机械施工和清凿人员 后勤人员 其他人员 姓名 季呈国 费斌 陈火良 30人 3人 5人 备注 安全注意事项

因施工需要部分支撑人工风镐拆除时需搭设钢管脚手架,并严格保证脚手架的搭设质量。

 

镐头机拆除碎块度要小,防止砼块下落损伤楼板。

机械拆除、废旧钢筋回收和垃圾清理三工序不得上下立体同时作业,工序间水平距离不小于机械作业幅度范围外10米。

镐头机在走道板上施工作业及行走时要注意自身安全,杜绝悬臂梁作业的情况。

整个拆除过程中,不允许立体交叉施工,在拆除施工后三天时,在已完成拆除的区域内,进行切割及清渣工作,坚决杜绝立体交叉施工,拆除作业范围内支撑梁下方不应有任何人员,在已拆除完成区域内,利用小

型机械及人工将渣土归堆并用长臂挖机外运或履带吊吊装外运。

机械拆除过程中,机械在停靠、运输、施工过程中不得损伤原结构,如有需要在局部可以对原结构做相应的保护措施。

6.

施工保证措施

开工前由施工负责人对施工队长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每道工序质量要求,以及可能发生的质量事故须采取的防范措施。

由施工队长向各班组长和全体施工人员进行第二次交底、确保万无一失。

施工前与周边单位进行了协调,向周边单位物业解释拆除有关负面的影响,并请取得周边单位谅解。

7.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指导思想上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好安全带,专业工种持证上岗,设立专职安全员负责工地管理工作,拆除工作中,严格按国标《拆除安全规程》和上海市劳动局的有关规定执行,充分重视拆除作业的安全;

气割:确认有焊割特种作业证的专业人员上岗作业,申请三级动火许可证,氧气、乙炔瓶应分开存放。在安全有效距离指定范围内。操作人员必须配有专业手套、墨镜,气割区内配备适量的消防器材。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六大纪律,遵照执行有关安全法规,执行治安管理法规,加强宿舍管理制度,团结统一,不打架斗殴,杜绝一切事故苗子和火警苗子,其他特种工种持证上岗。

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照明,不仅要保持明亮的工作照明度,且要保证施工用电安全;

 

拆除作业由上而下逐层拆除,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采用湿式拆除作业,防止产生大量粉尘,在拆除区预先进行洒水湿润,然后要拆除时一边洒水一边破碎拆除。在运输道路上经常清扫防止积尘飞扬。

上班前安全员、电工所有管理人员首先检查安全情况

 

落实全体职工安全检查教育制度,加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学习; 现场生产指挥者和有关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和经常性安全检查;

 

电器设备和线路必须绝缘良好,电线的布设和检修应由值班电工负责; 大型机械拆除时采用人工跟踪洒水作业的方法,降低粉尘污染,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认真对施工机具进行维修保养,防止发生故障引起安全事故。

8.

8.1.

安全紧急预案 总则

为确保支撑拆除施工确实保障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提高快速反应和协调能力,加强突发事故应急抢救措施,根据公司《程序文件》要求,结合本项目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本工程安全隐患和采取措施如下:

机械操作过程中毁物伤人。措施:设置专门的指挥人员,作业半径内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高温天气造成中暑。措施:加强巡视,配备必要的防暑降温设备。

8.2.

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应急救援工作小组,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将迅速运转。应急救援工作小组组织机构如下:

组长:尹惠强

副组长:刘昊 季呈国 成员: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 工作小组下设五个业务组: 技术组:张响东 救援组:陈火良 事故处理组:贡书生 联络组:费斌 警戒组:张超

本项目的所有单位和人员都有参加急救抢险的义务。

8.3. 各组职责

应急救援工作小组为本项目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机构,负责与业主、监理及监控单位的联系、协调,落实有关部门的安全指令,检查、督导本单位日常的应急准备工作。发生事故隐患后负责应急响应工作,调集抢险力量,并指挥进行抢险救灾、物资转移,及时与监理、业主及外部救援力量如110、120等部门取得联系,寻求社会帮助;负责善后处理工作,形成书面材料报监理、业主及公司有关部门。

 

救援组:主要负责人员和物资的抢救、疏散,排除险情及排除救援障碍。 事故处理组:按事故预案使用各种安全可靠的手段,迅速控制事故的发展。并针对现场具体情况,向救援组提供相应的救援方法和必要的施救工具及条件。

联络组:负责事故报警和上报,以及现场救援联络、后勤供应,接应外部专业救援单位施救。指挥、清点、联络各类人员。

警戒组:主要负责安全警戒任务,维护事故现场秩序,劝退遣散现场围观人员,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护区。

8.4. 应急准备

工作小组在日常工作中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应急预案,了解各自的工作职责,熟悉应急处理和响应程序。

对安全隐患登记造册,实行日常监管和动态监管,督促有关单位及时整改,确保隐患整改率。

各种应急器材准备要充分,认真研究部署位置,确保及时到位,加强对抢险物资、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保持现场的通讯、交通畅通,确保事故信息及时传递,抢险人员、设备能及时介入,实施有效救援。

严格现场的安全值班制度。

8.5. 应急处理和响应工作程序

在接到监控单位或现场险情通知后,救援工作小组人员在10分钟内必

须迅速进入各自工作岗位,同时立即组织有关人员核实情况,下达人员撤离命令,并及时向监理、业主及公司有关业务部门通报险情情况并通报本单位进行救援、抢险和处理情况。

应急业务组成员应在15分钟内到齐,按本部门应急预案协调做好救援、抢险和应急处理工作。

各业务组按照分工迅速展开工作,并视情况及时与外部相关方联系寻求支援。

根据发生事故的性质,各业务组及时制定临时应急处理措施,进行有效控制,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

随时向相关部门、监理、业主汇报现场应急处理情况,提出合理建议,并迅速落实上级部门的有关指示。

8.6. 应急救援措施

8.6.1. 应急救援原则

以确保工作人员生命为第一原则,其次是控制设备和材料的损失。应急救援关键是速度,救援时间就是生命。此外要培养施工人员正确的处险意识,凡发现险情要立刻使用事故报警系统进行通报,应急救援响应者必须是应急救援成员,其他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区域,并服从应急救援成员的指挥。

发生安全事故隐患时,要充分利用现场的施救资源,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首先迅速撤离施工人员,确保人员零伤亡。

8.6.2. 现场处置

加强对现场的安全警戒任务,维护现场秩序,禁止闲杂人员进入现场保护区。

对可以安全撤离的机械设备、材料等进行有序指挥,可靠撤离,尽量减少损失。

邀请监理、业主、监控单位及技术专家研究商讨处置方案,制定详细、周密的处置措施,对救援力量进行详细分工,严密组织实施落实,彻底消除现场不安全因素。

8.6.3. 事故报警

一旦发生伤亡事故,要根据人员伤亡情况及时报警请求社会救援,做好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

8.6.4. 应急处理支持与反馈

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项目部在24小时内编制报告,报监理、业主及公司相关部门。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的简要经过、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支持的事宜、事故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紧急情况或事故处理结束后,项目部及相关人员应进行总结、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及时整改,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