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技巧 (一)辅音连缀
(二)失去爆破和不完全爆破 (三)连读
(四)强读和弱读(
First, the good news.
The dive that you just watched in Olympic Diving event was the winning dive. Now, the bad news. The swimming pool was empty. Answer:
连读
要使说话流利,除了学会弱读和失去爆破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朗读技巧就是连读。把第一个词词尾的音和第二个词词首的音连起来读,这种现象叫做连读。连读用╰╯来表示。例如:
以下几种情况要连读:
1.如果前一个词以辅音结尾,后一个以元音开头,这两个音有时可以连起来读。例如:
2.如果前一个词以元音结尾,后一个也以元音开头,这两个音中间有时可以连起来读(连音之间有一个很短的过渡音/w/或/j/)。
3.如果前一个词以元音/ a:/
AmericaAfricaNileAlice
That is, this person is using
family the way it was used 150 years ago when the majority of
Americans were farmers. In that earlier time, of course, three
or more generations lived under one roof — grandparents, their children, their children's spouses, and their children's children.
Yet family is a very vague word. It can mean, for example, the speaker's parents, who do not live with him or her.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mean uncles and aunts, nieces and nephews, first and second cousins, or even in-laws. As a result, the expression immediate family has come into use. It means something between the narrowest use of family and the broadest one: usually the grandparents, their children and their children's children. Answer:
强读和弱读
强读和弱读是英语中独特的,具有鲜明色彩的特点之一。英语中大约有50个最常用的单音节词,如 a, of, from, as, and 等,它们每个词都有两种
不同形式的读音。一种形式叫强读,另一种形式叫弱读。例如,from 的强读形式是/fr
当读单词时,或者在连贯语句中重读时用强读形式。弱读形式只用于非重读的情况下。关于弱读,以下有四点是特别要提到的:
1.具有强读和弱读两种形式的单词出现在非重读音节中的次数要比在重读音节中出现的次数多得多。
2.弱读音节出现的频率远远大于强读音节。也可以这样说,在连贯语句中(不是在读单个词的时候),弱读是比强读更正常的现象。
3.弱读形式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又一难点。因为我们更习惯于读单词的强读形式,而不是弱读形式,如人们更喜欢把 from, of, as, and 读成/fr/æz/,/ænd/,而不是/frm/,/v/,/z/,/nd/。
4.把弱读形式读成强读形式会影响说话的流利程度,会使说话听起来没有节奏,像是读单词,使应该重读的音节不能突出,因而会造成交际时对方的误解。有些人常常抱怨外国人说话太快听不懂,实际上并不是听不懂单词,而是不熟悉英语的语流、节奏——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不熟悉英语弱读形式而造成的。因此,中国人学英语时,怎样强调弱读形式的重要性都不会为之过分的。
由于上述情况,我们将把重点和更多的篇幅用在连贯语句中单词的弱读形式上。以下几点是学习弱读形式时要记住的:
m/,/
v/,
m/,弱读形式是/frm/,as 的强读形式/æz/,弱读形式是/z/。
1.弱读形式不同于强读形式,因为
1) 弱读形式和强读形式各自的元音不同;2) 弱读音节中常常省略了某一个音。
2.大多数有弱读形式的单词中,元音都变成了
/aim`kmiŋ/)
介词:
(注意:一般来说,所有的介词(除to外)在句尾的时候要用强读形式。此外,如果介词后面跟着一个不重读的人称代词,这些介词也要用强读形式,如 I've been waiting for you. /aiv bin `weitiŋ `f
: ju:/ I'm expecting to m him/)
hear from him. /aim iks`pektiŋ t `hi `fr
She was trying to explain the principle of income tax.
\"You see,\" she began, speaking slowly and carefully, \"each person who works must pay part of his or her salary to the government. If you make a high salary, your taxes are high. If you don't make much money, your taxes are low.\"
\"Is that clear\" she asked. \"Does everyone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income tax\" The students nodded.
\"Are there any questions\" she asked. The students shook their heads. \"Very good,\" she said. \"Now, I would like you to take a piece of paper and write a short paragraph on the subject of income tax.\"
Little Joy was a slow learner. He had lots of problems with spelling and grammar, but this time at least he seemed to understand the assignment. He grabbed his pen, and after a few minutes, he handed the teacher the following composition:
Once I had a dog. His name was Tax. I opened the door and in come Tax.
Answer: 总共78个
现在我们就会发现
2) When I leave Beijing/ I will leave/
with very fond memories/ of the city and it's people/ and with an increased knowledge of China.
在说话和朗读时,意群的作用是:如果感到句子很长,一口气说不下来,可以在意群和意群之间有一个很短的停顿(换气)。正确的停顿应该在意群和意群之间。同一个意群内不应停顿。
意群之间的停顿不是固定的,而是灵活的。可以按照个人的需要,可停顿也可不停顿,可多停顿也可少停顿。
2.句中上升
在一个长句子中,如果有许多重读音节,按照降调的规律,应该逐个递降。但由于重读音节很多,声音会越来越低,不论是自己还是别人,都会感到不舒服,听起来会很单调,说到最后嗓音会低不下去。
因此,我们可以在句子中间选择任何一个你认为重要的重读音节,将嗓音提高,好像又开始了一个从高到低的递降过程。我们把每一个从高到低的递降过程的语调组合叫语调群。句中某个音节上升的现象叫做句中上升。例如: I'm sorry I couldn't quite make out what you were saying. (只有一个从高到低的语调群,听起来比较单调。)
I'm sorry I couldn't ↑ quite make out what you were saying. (有一个句中上升,因此就有了两个从高到低的语调群。听起来比较生动。) 升高的这个音节 quite 可以用↑来表示:
I'm sorry I couldn't ↑ quite make out what you were saying. 在生活语言中,把长句子分成几个语调群的现象是很普遍的,也就是说,句中上升是常有的现象。有时想要把句中某个字说的夸张一些,甚至可以把句中上升读得比第一个重读音节还要高。对于我们初学者,学习句中上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单调。
重音、节奏和语调的关系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无论是听录音还是看电影,你都会被英语美妙动听的音调和节奏所吸引。就像音乐一样,似乎英语也有着上下起伏、时快时慢的节奏和美丽的旋律。的确是这样,英语给人的感觉像流水一样,它像波浪一样起伏,也像江河水一样连续不断。人们把流利的英语形容为“语流好”、“节奏美”,就是这个道理。
在连贯说话时,语流的好坏、语调的正确与否主要决定于重音、节奏和语调。人们学习音乐的时候发现音乐有节拍,有自己的节奏和旋律。学说英语很像学音乐。英语的重音就是节拍,英语也有自己的节奏,英语的语调就是旋律。英语的单音和一个个音节像是音乐中的一个个音符。当然,只有让这一个个音符跳动起来才能成为和谐的音乐,才能表达意思,抒发情感。同样,只有让这一个个音节跳动起来才能成为生动的语言,才能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能使这些音节跳动起来成为完整语言的就是重音、节奏和语调。可以看出重音、节奏和语调这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只是为了教学的便利,我们才分别来讨论它们。
需要强调的另一点是,正确地发出每一个单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语流。因为语流会直接影响交际时的效果。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人单音发得很好,但用英语与英美人士交谈时,效果却不好。对方说听不懂他的话,而他却抱怨对方说话“又快又吞音节”。原因很简单,是他自己没有掌握好比单音更重要的重音、节奏和语调。
单词重音
重音分单词重音和语句重音两种。关于单词重音我们在“音节和词重音”中已经概括地讲过了。这里再就单词重音的规则作进一步说明。
只要是两个音节以上的单词都有一个重音,一些长的单词有两个重音,极少数的词有三个重音。英语单词重音的位置可以在任何一个音节上。在遇到一个新单词时,一般情况下,最可靠的办法是查字典,按照音标来读音。不过,有一些单词的重音是可以找到规律的,可以根据它们的拼法、前后缀等来判断。 以下一些规则可供学习重音时参考:
单词重音规则
1.在英语中,许多常用名词和动词重音往往在第一个音节上。例如:
2.带有前缀 be-, in-, dis-, ex-, un- 的双音节和多音节词,重音几乎都落在第二或第三个音节上,因为英语的前缀是不重读的。例如:
(注意:这类词大多数是动词。)
3.英语所有词的后缀都不重读。
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后缀可以决定重音的位置。在带有后缀的长单词(3~6个音节)中,重音总是在词的中间,而不在第一或第二个音节上。
1) 以下这些后缀决定了重音的位置在后缀前的一个音节上。
2) 单词加上后缀 -able 以后,重音保持不变。
3) 带有以下这些后缀的单词,重音落在倒数第四个音节上(前提是这些单词必须有四个以上的音节)。
4) 英语中有一类词拼写是一样的,但一个是名词,一个是动词。这类词中,所有名词的重音都在第一个音节上,所有动词的重音都在第二个音节上。例如: `contest (名词) <> con`test (动词)
复合词读音规则
复合词是指名词 + 名词,形容词 + 名词的组合。
以下是一些复合词的读音规则:
1.名词 + 名词类 <> 复合词的重音倾向于落在第一个音节上。例如:
2.形容词 + 名词类 <> 复合词,如果两个词已变成一个合成词,重音落在第一个音节上。如果两个词仍然是分开写的,没有变成一个词,两个词都要重读。请比较下列几组句子:
This is the `greenhouse. This is the `green `house. I see a `hotdog. I see a `hot `dog.
There is a `blackbird in the garden. There is a `black `bird in the garden.
(注意:这三组句子中,每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不同的。)
语句重音
英语中每个单词在单独存在的时候都有重音(尽管单音节词不打上重音符号),但单词到了句子中就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是,不一定每个单词在句子中都有重音。那么,哪些词在句子中有重音哪些词在句子中没有重音呢? 语句重音的规则是,一般来说,重要的词重读,不重要的词不重读。也可以这样说,句子中实词重读,虚词不重读。 那么,哪些是实词,哪些是虚词呢?
名词、形容词、数词、动词、副词是实词,一般要重读。 冠词、介词、连词、助动词是虚词,一般不重读。
关于代词需要单独提一下,一般来说,多数代词是不重读的,如 her, me, it, them 等。但一部分代词,如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如 this, what,就要重读。
懂得了这些规则对我们学习语流是有极大帮助的。你看,根据以上规则我们就可以对任何一个语句作语音分析了。以下这些句子中哪些词重读,哪些词不重读呢例如,在 Janet has gone to school 这句中,Janet, gone, school 三个词是实词,要重读。而 has, to 两个词是虚词,要弱读。 以下句子重读的情况是这样的:
显然,分析重读和弱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是我们朗读所有句子的依据。另外,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重读音节出现的间隔是很有规律的。每隔一段就出现一个重音。两个重音之间隔着不同数目的非重读音节,
构成了英语上下起伏、有规律的节奏。这些节奏不但很均衡,而且有节拍。这就是为什么学习英语语调时可以打着拍子学的道理。例如:
Janet has gone to school.
此句中有三个重读音节:Janet, gone 和 school。每个重音有一拍。每拍之间间隔是一样的。而在两拍之间必须把非重读音节读完。这就是英语的节奏。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最困难的不是重读音节,而是非重读音节。我们很容易把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读得一样重,这样就破坏了节奏,听起来就不像英语了。Janet has gone to school 是个比较容易的句子,因为每两个重读音节之间只有一个非重读音节。但例句中的最后一句 My wife is waiting for me at the corner of the street 就不一样了。句子重读音节只有四个:wife, wait(ing), corner 和 street。但两个重读音节之间却隔着好几个非重读音节,如 waiting for me at the corner 中,wait 和 corner 之间就隔着五个非重
读音节。也就是说,这个句子可以打四拍,每拍之间间隔是一样的。而在两拍之间必须把所有非重读音节读完。这时候就要求我们读得轻而快,还要求我们用弱读形式,否则就不可能读完。如果读慢了、读重了就必然会破坏节奏。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使我们可以把句子说得又清楚,又自然,又有节奏。如何来培养这种能力呢语音学家们设计了许多既简单又有成效的方法。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最适合中国人的方法来进行练习。
方法一:
练习重读,先从短的词组读起,逐渐扩展到长的词组。 a book a good book a very good book a very good text-book a very good school text-book
This is a very good school text-book.
a cup an empty cup
an empty cup and saucer
an empty cup and a broken saucer two empty cups and a broken saucer
There are two empty cups and a broken saucer.
方法二: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很不容易找到规律。语音学家们经过努力,收集大量可贵的资料,在人们最常用的语言中,总结归纳出了一系列重音节奏模式(简称重音模式)。这些重音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学习重音,体会节奏,掌握语调的绝妙教材。例如:
以上两个英语句子虽然都很短,仔细分析后,可以看出它们是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第一个句子中两个词都要重读。第二个句子中两个重读的词中间有一个非重读的词。因此语音学家们就把它们归成不同的重音模式。为了更形象地表达出来,他们用大方块表示重读音节,用小方块表示非重读音节。例如:
也有些语音学家用大圆圈表示重读音节,用小圆圈表示非重读音节。例如:
除了用形象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重音模式外,语音学家们还借用音乐的方法来表示。这样我们不但可以看到不同的重音模式,还可以像唱歌一样哼出不同的节奏来。一种方法是用大 DA 表示重读音节,用小 da 表示非重读音节。例如:
也有些语音学家用大 MM 表示重读音节,用小 mm 表示非重读音节。例如:
还有一些语音书中用了其他的符号,这里就不赘述了。
常见的重音模式
在上一节中我们初步学习了重音节奏模式。我们已经懂得了对不同的重音模式进行大量的练习会帮助我们学习重音,体会节奏和掌握语调。本节中我们将介绍不同的重音模式。
重音模式
我们采用大小方块的形式分别表示重读和非重读音节。同时采用 DA 和 da 的符号分别表示重读和非重读音节以便吟诵。
应该怎样来练习重音模式呢我们先以模式 A 和模式 B 为例说明。
例如:
重音模式 A 告诉我们:
1.句子中有五个音节。
2.其中第二个音节是重读音节,需要重读。
3.其他四个音节都是非重读音节,不需要重读。它的重音模式是:
弱—强—弱—弱—弱
4.示例 I've eaten them all 和 We had to do it 完全符合重音模式 A。
5.因此,我们可以把重音模式 A 6.应该这样读这两个句子:
-+---
用到这两个例句中去。
或者
例如:
重音模式 B 告诉我们:
1.句子中有七个音节。
2.其中第二和第五两个音节是重读音节,需要重读。
3.其他五个音节都是非重读音节,不需要重读。它的重音模式是:
弱—强—弱—弱—强—弱—弱
4.示例 She wanted to write to him 和 It's not what I asked you for 完全符合重音模式 B。
5.因此,我们可以把重音模式 B 6.应该这样读这两个句子:
-+--+--
用到这两个例句中去。
或者
常见的重音模式有:
看到了上述22条重音模式后也许你会提出,有些句子和短语中的实词为什么不重读例如,buy her a pretty new dress 和 coming back home in a bus 两个短语读成:
显然,除了我们已经提到的重音规则以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影响着重音。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下一节中讨论。
大量实践证明,对于中国人学英语,在学完单音后,重音和节奏就成了一个最大难点。重音节奏模式是一种很有成效的练习方式。我们应该努力掌握这种练习方式,提高自己对重音节奏的感性知识,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其他重音节奏模式
上一节中列出的22种重音模式应该说是最常见的模式。但是,既然语言是千姿百态,语言模式是形形色色的,我们只能归纳总结出较常见的和出现频率较高的重音模式,而不可能包罗万象。这就是说,除了所提到的22种重音模式以外,语言中还有一些重音模式没有能包括进来,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观察和总结。
在谈到句子重音时,我们首先提出了一条普遍的规律,那就是,在句子中,实词要重读,虚词不重读。这是一条基本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在一般的情况下懂得如何去朗读一个句子。然而,人们在表达思想的时候不是千篇一律的,有各种其他的因素在起作用,如感情色彩、强调侧面、节奏要求等差异。因此除实词要重读,虚词不重读以外,还有一些规则需要懂得,还有一些例外现象需要知道。
1.句子里所有重读的实词中还会有某个词说话的人想特别强调,因此就把这个词读得特别重一些,这样的重读音节叫做主要重音或者特殊重音。至于句子中主要重音落在哪一个词上是由说话人主观愿望来决定的。例如:下面的句子有六种读法。每种读法都表明了说话人强调的重点不同。
2.如果某个实词在句中出现两次,一般来说,第二次重复的那个词就不需重读了。例如:
3.由于说话时节奏的关系使原来“实词重读、虚词弱读”的模式受到影响。在连贯说话中,重读音节有规律的节奏是英语有音乐感的主要原因。正因为要保持这种有规律的节奏,有些原来该重读的词就失去了重音。例如:
又如:
这样的重音节奏模式对于我们掌握好语流非常重要。记住以下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你遇到困难时它会帮助你解决问题的:
以下三个短语虽然长度不一样,但节奏是一样的。必须在两拍之间读完。 `go `home `going `home `going back `home
练习方法:
可以打着拍子朗读(拍手或者在桌子上打拍子)。go home, going home, going back home 三个短语都用两拍完成。这样读:
(注意:由于节奏的影响,going back home 中的副词 back 就不重读了。)
4.复合词也会受到节奏的影响,如`fif`teen,`un`known 两个词都有两个重音,但由于前面或后面重读音节的影响就失去了一个重音。例如: `fifteen `shillings `ten fif`teen
`He is `quite un`known. the `unknown `soldier
5.有时为了要进行对比,突出对比的内容,重音节奏模式也会改变,例如:
什么是语调?
什么是语调语调是说话音调的高低变化,是言语的“旋律”。语调能使话语悦耳动听、能使情感准确表达、能使情绪充分流露、能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
语调和重音是密不可分的。也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重音控制着语调,因为说话音调的高低变化主要产生在重读音节上。从讨论重音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到,同样一句话或一个短语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出来。语调的种类和变化更是形形色色。但和重音一样,语调也有几种基本的模式和类型。
语调的作用
1.语调在口语中的作用很像是标点符号在书面语言中的作用。通过不同的语调可以知道这个句子是陈述句、疑问句,还是感叹句。例如:
2.语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句子意思的表达。英语的语调和重音可以帮助转达或改变语义。从文字上看不出来的意思可以由语调表现出来。如,几个不同的演员扮演同一个角色,但是由于对剧本的体会不同,他们可能会用不同的语调读同一个句子。我们经常说的 Thank you,就可以因为语调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
3.语调可以反映说话人的情绪和态度。一个普通句子写上几遍看不出来有什么变化。但口头语言就不一样了。由于说话人受情绪和态度的支配,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思来。它传递的信息可能是激动、高兴、热情、悲伤、愤怒、不耐烦、不经心、冷漠等。例如:
语调和语义
语调和要表达的意思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因此用哪一种语调是由你主观上要表达什么意思来决定的。下面的例子说明,同一个句子用四种不同的语调,表达了四种不同的含义。例如:
需要指出的是,没有哪种类型的语调只适用于一种类型的句子;也没有哪一类句子只用一种语调来朗读。即使是我们普遍认可的读降调的陈述句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以读成升调。应该承认,语调是英语语音中最复杂而又最灵活的项目之一。它不是一些规则所能限制住的。实际生活中的语调远不止这四种。有些语言学家可以归纳出几十种语调来。
然而,基本的语调仍然是降调和升调。基本的语调模式仍然是我们学习英语的极好依据。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才能逐渐从比较机械地模仿步入更自由的王国。但在未掌握基本语调以前,不要随意地滥用各种语调,这样的后果是危险的;你也许会把意思、情感、情绪表达错而引起对方的误解;也许会被人认为说话拿腔拿调、矫揉造作。
语调种类
我们已经知道,降调和升调是最基本的两种语调。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语调,但都是在降调、升调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例如,这两种语调本身就可以产生很多变化。我们可以把降调降得高一些或低一些,也可以把升调升
得高一些或低一些,这样就产生了高、低降调和高、低升调。此外,我们还可以把升调和降调组合起来成为新的语调。例如:
生活语言中用得最多的是这四种语调:降调 ˋ,升调降调^。
下面的例子是用一个词 Yes 来表示这四种语调:
下面的例子是用一句话来表示这四种语调:
降升调ˇ和升 ˊ,
基本语调
事实上,语调的变化主要产生在重读音节中,基本语调只有三种:降调、升调和平调。
用符号来表示就是:
降调、升调和平调是最基本的语调,也是初学者应该尽快掌握的语调。只有在掌握好基本语调以后,才能进一步掌握其他比较复杂的语调。这三种语调的主要功能是:
降调:主要用于肯定的语句、命令、特殊疑问句。降调常给人以句子已经终结,意思已经完成的感觉(用于句末)。例如:
升调:主要用于一般问句,带有疑问的语气,特别是一些意犹未尽,带有保留的语句。升调常给人以意思尚未完成的感觉(用于句末)。例如:
平调:语调在同一高度上保持一段时间不变。主要用于句子中间,表示还没有完结,或者用于同位语、插入语和直接引语后面。例如:
基本语调模式
语调模式很多,这里选择的是四种最常用的。 1.降调 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注意: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用不同的语调。以上感叹句也可用升调朗读。) 2.升调 陈述句:
以下句子尽管不是一般疑问句,但说的时候常用升调,表示出一种婉转、缓和或者礼貌的语气。
祈使句:
疑问句:
感叹句:
3.降升调
降升调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语调,它很生动且悦耳动听。但对于降升调的应用特别需要注意,这样的语调一定是在一个特定的上下文的语境中产生的。它传递给人们的信息是委婉的建议、怀疑、不信任、不同意、话外有音等,和说话人当时的情绪密切相连。因此,在没有特定的上下文的时候不要随便用。
4.升降调
升降调是另一种表现力很强的语调,它很生动且悦耳动听。但对于升降调的应用需要特别注意,这样的语调一定是在一个特定的上下文的语境中产生的。它传递给人们的信息是说话人很强烈的赞同或赞扬的感情,或有些自鸣得意,或不耐烦,或随声附和,或带有对抗情绪等,和说话人当时的情绪密切相连。因此,在没有特定的上下文的时候不要随便用。
注意:所举例子不一定一个句子只有一种读法。在不同上下文中,说话人受不同情绪的支配,可以读成不同的语调,如下面这段小对话就可以有不同的读法:
语调分析
为了更形象地表示升降调,我们可以用图来表示:图中长线“—”表示重读音节。小圆点“.”表示非重读音节。例如:
1.降调:
2.升调:
从例1中可以看出,语调的规律是:句子中第一个重读音节最高,然后第二、第三个重音依次逐渐下降直到最后一个重读音节才降下来。降调就降在最后一个重读音节上。
从例2中可以看出,语调的规律是:句子中第一个重读音节最高,然后第二、第三个重音依次逐渐下降直到最后一个重读音节才升上去。升调就升在最后一个重读音节上。
非重读音节的位置是:每个非重读音节都紧跟着它前面的重读音节,和该重读音节在一个高度上。如果最后降下来或升上去的是多音节词,非重读音节也同样紧跟着它前面的重读音节,后面加上圆点,有几个音节就加几个圆点。例如:
如果第一个重读音节出现以前先出现了非重读音节(一个或几个),这个非重读音节一般读得很低。例如:
以上的图解使我们懂得了英语基本语调的规律,分析语调时这样的图解方式是很有帮助的,但在练习语调时用这种方法就不免有些繁琐了。因此,为了方便,我们将在练习中这样标注语调:
我们将在练习中这样标注语调和重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