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5.初三促进燃烧、爆炸导学案

15.初三促进燃烧、爆炸导学案

来源:乌哈旅游
第六单元第一节 促进燃烧的方法、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使用说明以及学法指导】请独立完成【基础案】,限时15分钟,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尝试完成

【拓展案】,疑问请在【我的质疑】中提出。

【学习目标】

1、认识促进燃烧的方法。2、通过合作探究逐步深入地探索爆炸的条件,认识爆炸极限。 3、通过对爆炸的学习,提高安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促进燃烧的方法。难点: 爆炸条件的认识。 【基础案】 【基础知识】:通读课本124—128页

1.写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 、

2.物质之间的反应从微观上讲,其实就是构成物质的 之间相互接触碰撞的过程,燃烧亦是如此。所以要使物质燃烧更旺,我们只需要增加可燃物微粒与氧气分子之间 的

机会,由此分析,为了促进燃烧,可以采用 、

和 的方法

3.你知道下列做法是利用什么方法促进燃烧的吗? ⑴为什么刨花、小木块比大木块好燃烧? ⑵用煤炭烧锅炉时,用鼓风机不断往锅炉内吹入空气: ⑶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加工成粉末状 ⑷家用煤做成蜂窝煤 ⑸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汽缸 ⑹铁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⑺烧柴草时将柴草架空 ⑻烧纸张时不断用棍挑动纸张 4.多识一点,可燃物的不充分燃烧: ⑴写方程式:①碳充分燃烧 ②碳不充分燃烧 ③炽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④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其中,②③是煤炉中产生“煤气”的主要途径

⑵CO是一种 色 味 溶于水的气体,CO使人中毒的机理是 可否在炉子上放一壶水来吸收CO来预防煤气中毒? 那么冬天生煤炉时该如何预防煤气中毒? 、

⑶由此可见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危害有 、

【基础检测】:

1.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合理利用和控制燃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只有燃烧反应才可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C.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 D.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2.“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

A.“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是酒精灯点燃

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C.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D.它们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

3.解释原因:用扇子扇燃着的蜡烛可以使其熄灭,而炉火却越扇越旺,因为前者 ,后者

【拓展案】 【合作探究】:

1.126页交流共享:分析原因,前者是因为 后者

推出爆炸发生的条件之一:

2.研读126--127页实验探究,分析爆炸条件之二:可燃物的微粒要与氧气分子

3.所以爆炸发生的过程就是可燃物在 内与氧气 混合,温度达到 即发生猛烈的快速的燃烧,产生的大量热来不及散失,使气体体积在有限空间里 。 4.可燃性气体与助燃性气体(空气或者氧气)的混合气体遇到明火就爆炸,这样的混合气体叫做爆鸣气。爆炸极限是指 如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74.2%,即氢气在 中的体积分数达到这个范围遇到明火易爆炸,你能解释为什么在4%以下、74.2%以上均不易爆炸么? 5、爆炸的条件:⑴ ⑵ ⑶ 6、爆炸的类型: ⑴ 如: ⑵ 如: ⑶ 核物理爆炸 7.认识生活中的图标、 ⑴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事故,核辐射的标志是( )

⑵某校正在创建无烟型校园,你认为在校园内应张贴的标志是( )

⑶“环境是我家,爱护靠大家!”下列标志中,与保护环境无关的是( )

8.氢气的验纯: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 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响声很小, 声才表明氢气纯净。

【扣标小结】:

1.促进燃烧的方法: 、

2.爆炸的条件: 、 、

【检测反馈】:

1.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 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如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A.Q点 B.N点 C.P点 D.M点

3.纸火锅在一些地方悄然兴起,纸火锅的材料是普通的纸,使用时不会点燃的原因是( ) A.纸火锅里的汤使纸与空气隔绝 B.纸火锅被加热时纸的着火点升高了

C.纸火锅的纸不是可燃物 D.纸火锅里的汤汽化吸热,使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 4. 为了避免火灾,加油站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严禁烟火 B.禁止使用手机C.架高顶棚加强通风 D.降低燃料着火点 5. 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

6. 某地,一辆石油液化气运输车发生事故翻倒,储气罐部分破裂,并有液化气漏出,切不可采取的措施是( )

A.疏散周围人群 B.用水喷气罐降温 C.控制火源靠近 D.焊接气罐泄漏处 7. 下列做法或认识科学的是( )

A.厨房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 B.用硬水洗衣服比用软水洗效果好 C.防煤气中毒,煤炉上放一盆水 D.垃圾经分类回收处理可转化为资源 8. 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所致.瓦斯中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当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明火即燃烧爆炸.为避免灾难发生,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 A.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 B.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 C.提高通风能力 D.将矿井中的氧气抽尽

9. 学习化学要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进入小煤窑严禁吸烟 B.夜晚发现液化气泄露立即开灯检查 C.面粉厂、加油站严禁烟火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盖锅盖灭火 10.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防火隔离带

②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

③不小心将燃着的酒精灯碰翻,立即用水扑灭;

④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原因,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⑤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⑥加热液体的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

11. 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认识错误 的是( )

A.氦气可用于填充安全气球B.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不易洗干净衣物 C.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溶解,形成溶液 D.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难闻的气体是为了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12、我国煤炭丰富,瓦斯存于煤层及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甲烷CH4。 (1)请你写出甲烷爆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___

(2)下表是常见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____ 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 H2, 4.0-74.2 CO, 5-15 CH4, 12.5-74.2

13、某汽车采用的稀薄燃烧发动机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的优点。普通汽车发动机中汽油与空气的质量之比为1:15,稀薄燃烧发动机中汽油与空气的质量之比可达1:25以上,与普通发动机相比,稀薄燃烧发动机可以促进燃料的燃烧,请你从微观上加以解释 ________ 。稀薄燃烧发动机对于节能减排的意义在于_________ ______。 14.天然气(CH4)、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C3H8)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点燃

CH4+2O2 = CO2+2H2O C3H8+5O2 = 3CO2+4H2

O 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今改用液化石油气为燃料,为保证燃料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减小空气的进入量,增大液化石油气的进入量 B 增大空气的进入量,减少液化石油气的进入量 C 增大空气的进入量也增大液化石油气的进入量 D 同时减少液化石油气、空气的进入量

若在厨房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器,天然气应安装在灶具的上方还是下方?液化石油气呢?为什么?

15. 50年代,广东信宜县锯木厂,一位工人点火吸烟的刹时发生的突如其来的大爆炸。造成了惊人的损失和死亡。请问:油库、面粉厂、锯木厂、纺织厂、矿井、煤气站等地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16.春节期间家中购买、贮存、燃放焰花爆竹,应当注意哪些事项?

17. ⑴ 请你调查家中有哪些可燃物,并列出清单。 ⑵ 请了解家中可用于消防的设施和物品,并列出清单。 ⑶ 请根据家中实际情况,设计一套家庭消防方案及注意事项,供家长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