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白血病患者人文关怀的护理体会

白血病患者人文关怀的护理体会

来源:乌哈旅游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97期

267白血病患者人文关怀的护理体会

曾妮妮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血液科,广西 桂林)

·临床监护·

摘要: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的人文关怀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12月收治的白血病住院病人12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护理,于出院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SCL-90评分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血病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关键词:白血病;人文关怀;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93.199

0 引言

白血病又称“血癌”,是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其发病

率占癌症总发病率的5%[1]

,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而人文关怀是以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及隐私为核心,给予病人心理干预与人文关怀,是一种具有创造性、整体性的有效护理模式。我院血液科选取收治的白血病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取得了显著效果,结果汇报如下:

11.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符合白血病诊断标准[2]

的患者120例,

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在4-78岁,病程1个月-4年。入选患者均意识清晰,按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3-7月患者为对照组,8-12月患者为观察组,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比较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白血病患者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心理状态分析结果给予人文关怀,具体如下:1.2.1 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1)患者住院后离开熟悉的环境,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本能地产生恐惧,护士应在患者入院后主动接近病人,向其介绍医院环境、住院须知、主管医生和护士,让患者较快适应治疗环境,增强安全感和信任感。(2)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和文化程度不同,所患疾病病情不同,护士应主动和患者交流沟通,适时关怀、安慰和鼓励患者,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1.2.2 认知行为重塑与家庭支持

责任护士要向患者和家属进行白血病相关知识宣教,包括病因、治疗方案和自我防护措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白血病的认识程度,灵活举成功治愈的病例,疏导患者,多关心体贴患者,转移患者不良心境。同时,在病房内,走廊上放置各种健康教育手册以供病人和家属阅读。白血病家属同样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家属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时的情绪反应,甚至会引起躯体反应。护士应加强与家属之间的沟通,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不能丧失信心。每位出院患者,护士均在一周内用电话进行回访,并跟踪教育指导。

1.3 观察指标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

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饮食和睡眠等10个因子共90个项目,分为0-4五级评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s)表示,组间比较t检验,

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除偏执、精神病性外,两组scl-90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出院时2组患者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s),分]

因子对照组(n=60)研究组(n=60)t值P值躯体化2.23±0.521.42±0.469.04<0.01强迫1.58±0.361.38±0.412.84<0.01人际关系1.67±0.431.43±0.462.95<0.01抑郁1.81±0.521.53±0.443.18<0.01焦虑1.88±0.491.42±0.674.29<0.01敌对1.46±0.321.29±0.392.61<0.01恐怖1.78±0.431.48±0.543.37<0.01偏执1.38±0.211.44±0.251.42>0.05精神病性1.52±0.461.47±0.510.56>0.05饮食和睡眠

2.13±0.26

1.64±0.36

8.55

<0.01

33.1 讨论

 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分析

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会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呈现不同,开始得病时压力加大,思想负担较重,认为白血病无药可治,会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而且治疗过程中花费巨大,家庭困难的患者会拒绝治疗,甚至会出现抑郁、自杀等,态度消

极,情绪低落[3]

。部分患者在无法承受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常为一些小事对医护人员及家属大发雷霆。

3.2 人文关怀对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研究证实,人文关怀护理目的在于帮助患者达到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健康,对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抑郁和绝望等不

良情绪[4]

。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加强了护患沟通、交流、理解,使白血病患者感受到关怀,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

了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的信心[5]

。人文关怀护理是一种人际间的护理过程,需要通过人际互动来实现。本研究结果显示,人际关怀护理患者scl-90评分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得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差异显著(P<0.01),这提示病人经接受人文关怀护理,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消除,饮食睡眠好,人际关系和谐,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

3.3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和主动服务意识

人文关怀护理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技术操作和护理知识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改进服务理念,更重要的是人文关怀护理能够体现护士对病人的真情实感,把爱心、同情心、责任心等融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去,使病人身心恢复到最佳状态,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韦海肖. 心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负性心理的临床研究[J]. 护理实

践与研究, 2008, 5(2): 67-68.

(下转第272页)

272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97

中国司法鉴定, 2016, 17(3): 64-71. [3]  庞宏兵. 我国法医学尸体解剖室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初探[J]. 中

国法医学杂志, 2014, 29(2): 183-185. [4]  international oil news group. tower signs thali Psc[J]. international

oil news, 2015, 63(38): 1-2. [5]  Giovanna sansoni, cristina cattaneo, Marco trebeschi et al. scene-of-crime analysis by a 3-dimensional optical digitizer a Useful

Perspective for forensic science[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edical examiners, 2011, 32(3): 280-286.

展,在数字化技术的原理、设备及关注差异上联合应用多种数字化技术,进行案件病理学分析,已经成为法医鉴定学的

[5]

发展新方向。但据相关报道表明,法医病理数字化的各项新技术发展,仍然存在不足,与传统的法医鉴定各具优势。传统的法医鉴定与数字化技术结合应用,可以为法医鉴定提供更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宏伟, 张海鹏, 刘彦军, 等. 法医病理学尸检对死因分析的意义

[J]. 法制与社会, 2014, 23(19): 191-192. [2]  陈忆九. 法医病理数字化新技术的发展及在鉴定实践中的应用[J].

(上接第265页)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早产护理中效果明显,能有效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鲍向红.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健康必读(中

旬刊), 2014, 11(12): 102-105.

[2]  杨淑兰, 王芳. 浅谈早产儿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09(16): 343-344. [3]  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2015: 106-118. [4]  万爱红.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J].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15(23): 238-239.

(上接第266页)

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姚洁美, 谢蓉芝, 黄燕华. 化疗药物外渗的防治护理体会[J]. 全科

护理, 2011, 09(4): 297-298. [2]  王辉, 李拥军. Picc在肿瘤患者中应用的合并症及护理体会[J].

四川医学, 2012,33(6): 1100.

[3]  史利央, 陈青春. 肿瘤化疗患者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4, 06(2): 208. [4]  邹勤, 杜晓红, 陈民宵, 等. 早期功能锻炼预防Picc置管后肢体

肿胀效果观察[J]. 护理学杂志, 2014, 23(9): 49-50.

(上接第267页)

[2]  张文南. 血液病诊断及治疗[M]. 2版.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168-170. [3]  苏秀卿. 人性化护理在康复病人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 2005,

19(9a): 1750.

[4]  孟萌, 刘于晶, 桂莉, 等. 护理关怀的概念及其量测评工具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12): 1143-1144. [5]  刘洁英. 人文护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 家庭护士, 2007, 5(7c): 55-57.

(上接第268页)

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丽蓉. 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病情观察与护理[J].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14, 11(12): 921. [2]  李卫红. 65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J]. 中国

现代药物应用, 2008, 2(1): 117-118.

[3]  王超.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J]. 现

代医药卫生, 2011, 27(10): 1513-1514. [4]  蔡再同. 脑出血病人临床表现与预后的护理观察[J]. 中国实用护

理杂志, 1993, 8(9): 7.

(上接第269页)

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孟娟. 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护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17): 194-195. [2]  张萍. 3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对策[J]. 世界最

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13): 10-11.

[3]  王红宇, 李伟丽, 苗贺. 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应用人工鼻湿化效

果观察[J]. 中国医药导刊, 2014, 15(5): 908-909. [4]  茅俊华. 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持续面罩湿化法的护理观察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7(22): 147-1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