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金融经济模式管理案例

金融经济模式管理案例

来源:乌哈旅游


案例分析题

有一批茶叶运往中东,购买了水渍险和战争险。在运输途中因下雨,有10吨茶叶因雨水而损失,到港口卸货时,发生战争,在船上的20吨因战争而受损,卸下港口的50吨也因战争而受损,还有100吨(含被雨淋湿的10吨)未受战争的影响。

请分析哪些损失保险公司赔偿。

A(卖方)与B签定买卖合同,CIF东京。合同标的为小麦1000吨。A将2500吨散装小麦装到同一舱内,其中1000吨卖给B,1500吨卖给C(没有将发给两个不同买方的货物分开)。货船在运输途中因台风而损失1000吨。A发电给B,电中称:我公司售给贵公司的1000吨小麦因台风而灭失,风险已于装船时转移贵方。B公司付款后自认倒霉,B公司未向A公司索赔。(根据《公约》回答)

请问:(1)1000吨小麦的风险由谁承担

(2)你认同B公司的处理方式吗,如果你代表B公司的利益,你会怎么办?

我国A公司与荷兰B 公司(进口商)签订了一份食品销售合同,CIF成交。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了一切险。食品到港后发现100箱因卖方的包装不当而变质,50箱因在运输途中对货船进行救火而导致变质(没有任何过火的迹象)。

请问:(1)保险公司是否对这些损失负责赔偿,为什么?

(2)B公司是否要支付货款,为什么?

(3)A公司应如何处理此事?

甲乙双方是长期的贸易伙伴。根据双方以往的交易习惯:甲方(买方)发出订单,乙方直接按订单交货和收款。3月8日,甲方按发出订单,要求按原价订购50万元的货物。5月8日,乙方回电称原材料价格上涨,要求加价20%,否则乙方不发货。5月10日,甲方回电称:不同意加价,贵方应按原价出售货物。乙方不同意。6月份,甲方以70万元的价格从丙公司购买该批货物,采购费用为1万元。事后甲方向乙方索赔。乙方认为:当时自己收到订单后并未回电表示接受,因此甲方的索赔无理。

请问:(1)甲乙双方的合同成立吗?

(2)如果甲乙双方的合同成立,甲方可向乙方索赔多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