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兽医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年29卷第6期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及其防 厶 ,口 钱春艳 (新疆伊犁州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新疆伊犁835000) 近年来,随着奶牛新品种的引进和对当地品种的改良,奶牛 乳中期还是新生牛转人精料日粮期,如果日粮中精料比例过高,的产奶量提高很快。为满足产奶需求,奶牛日粮中的精料的比例 在瘤胃内产生大量的可挥发性脂肪酸,超过了瘤胃正常的吸收能 不断地增加。同时,导致了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发 力,导致挥发性脂肪酸的大量积累,从而是瘤胃的pH值下降,引 ,同时,当瘤胃的pH值下降到5,6以下时,绝大多数糖 生。该病降低产奶量和产奶效率、使动物过早淘汰及增加死亡率 发SARA口1等而给奶牛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奶牛场近年来关注 基被酵解为乳酸,乳酸本身可以降低瘤胃的pH值,乳酸还会降低 的主要问题。 瘤胃酸中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一般分为四个型,最急 性型和急性型症状明显,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多在24 h内 死亡,轻微型一般都能自愈,亚急性型具有发病慢、病程长、病 症隐匿等特征【1】,本病对高产奶牛的影响尤为严重,使其产奶量 下降、生产率降低。 1 发病机理 奶牛瘤胃处于正常发酵状态,反刍动物采食易发酵饲料后, 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随碳水化合物被微生物利用而后逐渐提 高,瘤胃pH值随之呈下降趋势。瘤胃的酸洼环境使总挥发性脂肪 酸通过瘤胃上皮的吸收方式从主动变为被动,提高了总挥发性脂 肪酸通过瘤胃上皮的速度,同时,动物的反刍行为增加了唾液分 泌量。总挥发性脂肪酸造成的酸性环境通过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吸 收与中和得以缓解,瘤胃pH值迅速提高,并在每次进食前后维持 正常生理水平。如果饲粮的物理有效NDF比例过低,无法刺激反 刍产生足够的唾液,或者饲粮淀粉水平提高使总挥发性脂肪酸生 成量超过了瘤胃黏膜的吸收能力,反刍动物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 浓度积聚,延长了瘤胃pH值在较低水平的持续时间。长期低pH值 状态使瘤胃壁黏膜上皮细胞坏死,渗透压升高和瘤胃蠕动减慢, 这进一步影响瘤胃内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及时排除,加剧瘤胃有机 酸的积累,造成pH值的进一步降低。据推测,如果瘤胃pH值在 5.5时,瘤胃牛链球菌(s.boris)的生长受到发酵底物限制以产生 乙酸、甲酸和乙醇为主,瘤胃乳酸浓度很少,pH值不再持续下 降,反刍动物维持在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状态口l。 2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多发时期 奶牛SARA通常发生在泌乳初期和产奶高峰期。 2.1泌乳初期 围产期奶牛经历了分娩、泌乳等一系列阶段,同时也经历了 饲养,生理和代谢等方面的剧变,在这些应激的作用下,机体的 能量平衡被打破,极易发生SARA。在这段时间饲料的变化是引 发SARA的主要原因,由干奶期到泌乳期Et粮中的精粗料比例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精料的比例明显的增加,而这个转变缺乏一个叫 长时间的过渡期,此时瘤胃面对突然增加的大量易发酵的碳水化 合物产生的短链脂肪酸,瘤胃壁和瘤胃内微生物不能完全吸收利 用,大量的短链脂肪酸聚集在瘤胃内就会引起瘤胃内的pH值明显 下降,低于正常值,持续一段时间后,极易引发SARA。 2.2泌乳中期 泌乳中期,一般奶牛的泌乳达到了高峰,为了满足泌乳的需 要,获取更高的产奶量,人们往往会增加精料的饲喂量。瘤胃内 易发酵碳水化合物含量和产酸量随着干物质采食量(DMI)的增 加而增加,在干物质采食量最高的泌乳中期成了SARA高发期。 3病因分析 3.1日粮配方不合理 高精料日粮是诱发SARA主要原因,无论是在泌乳初期、泌 ・134・ 瘤胃的蠕动使瘤胃的微生物稳态遭到破坏,间接的导致挥发性脂 肪酸的积累。 3.2日粮配制方法不合理 唾液是很重要的瘤胃缓冲剂,除采食外,动物反刍是唾液分 泌和进入胃液起缓冲作用的主要途径 】。纤维饲料如果加工的过 细,会使牛的反刍减少,进而使唾液的缓冲作用得不到发挥,从 而诱发SARA,动物表现间歇性腹泻,采食量下降并且产奶牛的乳 脂率下降,影响生产。 3.3瘤胃蠕动减弱 任何原因的前胃迟缓,都会导致干物质采食量的下降 。瘤 i ̄prt值的下降会引起瘤胃蠕动减弱,同样,瘤胃蠕动减弱会引起 瘤胃积食积液,使乳酸菌过量繁殖,产生大量的乳酸和挥发性脂 肪酸,进而引发SARA。 4防治 为了保障奶牛健康高产,其工作重心应由治疗转移到对疾病 的预防。SARA的临床症状在酸中毒形成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现,这 使得预防比治疗更重要。SARA的预防要遵循两个原则:( )力日强吸 收和代谢大量的短链脂肪酸(SCFA),②在产后瘤胃黏膜和瘤胃 微生物区系应有一个适应阶段。保持摄人的日粮能量含量高,同 时,也应使瘤胃pH维持在生理允许的范围内口】。 4.1饲养管理 改善牛场的饲养管理能有效降低SARA发病率。不同泌乳阶段 奶牛应该分群饲养,并按照不同时期奶牛的营养需要配制日粮。 因为,SARA最直接的诱因就是能量摄入过多,因此对日粮中能 量和纤维成分进行适当的调节是非常必要的口】。为了避免奶牛采 食大量谷物,在德国,营养学专家建议日粮当中粗纤维的比例应 该不低于干物质的18%,并且其中2/36该是未经过加工的[8]。 4.2使用缓冲剂 一般的配合饲料内添加化学缓冲剂,对预防奶牛酸中毒有一 定的效果。重碳酸钠其酸度系数与瘤胃液最佳生理pH值接近的水 溶性物质,是最常使用的缓冲剂。碳酸氢钠和二碳酸氢三钠等其 他化合物尽管也有碱化或中和效果,但仅起有限的缓冲作用。 4.3直接饲喂益生菌 益生菌的种类现在市场上很多,但其中应用较多的还是酵母 培养物,它大多数产物都是活和死酵母的混合物。但不同的研究 显示出添加酵母的不同效果。给泌乳早期奶牛直接饲喂酵母强化 了饲料干物质的消化率、增加了产奶量和干物质采食量,但这些 奶牛也经历了较低的乳脂率 。 4.4乳酸刺激法 在转换为高精料日粮之前,直接添加乳酸来使动物适应高水 平乳酸状况,进而能增强菌落对酸类物质的转化能力。添加延胡 索酸和马来酸等二羟酸可能也是以这种方式发挥作用。 4.5中药治疗 中药方剂平胃散加减可用于SARA的防治。伴有积食症状可加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年29卷第6期 临床兽医 牛皮蝇幼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汪建堂王新贵向红军李正悟 744100) (甘肃省华亭县畜牧兽医局,甘肃平凉牛皮蝇幼虫病是由皮蝇科的牛皮蝇幼虫寄生于牛的皮下组 牛瘙痒、不安和患部疼痛。当幼虫移行到牛背部皮下时,其寄生 织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幼虫在皮下会形成卵圆型硬结或瘤状 部位发生肿胀继而皮肤穿孔,内部化脓。化脓部位常被结缔组织 物,幼虫成熟后,在皮肤打洞逸出。当牛体皮下出现卵圆型硬 包围。幼虫脱出后被肉芽组织增生而恢复,形成瘢痕,使皮张贬 结、瘤状物或干枯脓痂包围的小孔时,养殖户误以为是鞭子伤, 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农村山区牛皮蝇幼虫 3诊断 幼虫在移行阶段不易诊断,当幼虫到达背部皮下时,也就是 病感染率非常高,危害较大。牛感染后,机体消瘦,犊牛发育不 在3—5月份时,用手抚摸牛的背部皮下肿胀部位,可摸到卵圆型 良,出栏后,因皮张上有小孔使牛皮贬值,兽医高度重视此病。 硬结、瘤状物或干枯脓痂包围的小孔,或剖检时在食道壁和皮下 1病因 期、第2期幼虫即可确诊。但轻度感染,没有明显的临床 根据调查,成虫在华亭县大约8月出现,成虫只生活5—6 d, 发现第1成虫交配后,雄虫死亡,牛皮蝇雌性成虫在空中飞翔时,频频突 症状,严重感染时见牛消瘦、贫血、虚弱等症状。此外,流行病 然冲击牛体上部和腹部两侧产卵,每次在1根毛上只产1个卵,卵 学资料可作为参考依据。经4~6 d孵出幼虫,钻人皮肤,由卵孵出的幼虫钻人牛体内寄生 4治疗 10月份每头牛皮下注射皮蝇净1 ml,注射1次;或每头牛沿着 9 11个月,并进行3个发育阶段,它们沿着外周神经,在神经外 ml,浇泼1次;或内服皮蝇磷110 膜组织中移行到椎管的硬膜组织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从椎间孑L 牛的背中线浇泼倍硫磷浇泼剂3O kg体重,内服1次;或内服皮蝇磷20 mg/kg体重,连续7 d。经 离开硬膜外脂肪组织,到达背部、腰部和荐部皮下,在皮下停留 mg/-50头牛治疗试验表明,效果显著。 2.5个月,成熟后幼虫从皮孔中逸出,落在表土或厩肥内变化为 对4蛹,再经1—2个月,在蛹内形成的成蝇爬出不久即能飞翔。 5预防 一2致病作用与症状 是及时检查牛体,发现虫体,立即消灭;二是在成虫飞翔 d1次;三是在成 皮蝇雌虫飞翔产卵时,使牛不安、奔跑、采食减少,畜体消 产卵季节,用2%的敌百虫溶液涂擦牛体,每隔15 瘦,很容易引起外伤、流产。第1期幼虫钻入健康皮肤时,引起 虫飞翔产卵季节进行舍饲。麦芽、山楂和神曲;草料不进加香附、砂仁和枳实,伴有腹泻加 五苓散,配合使用有较好的效果。 he VeteriTnary Joumal。2009:(176)21—31. 5结语 SARA也可能会影响奶牛的生殖性能,诱发奶牛患瘤胃炎、皱 胃异位、皱胃溃疡、瘤胃臌气、蹄叶炎及代谢性酸中毒等疾病。 SARA因存在重大的潜在危险,已引起了营养学界极大的关注。 SARA的病因学使其处于传统的兽医学和营养学的边缘学科。成功 [3】刘亮,王加启,刘仕军,等.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研究进展 [J】.中国畜牧兽医,2008,35(5):72. f41 Stock R.AcidosiS in cattle:an overview.Proceedings of the 33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American Associaation of Bovine Practitioner.Rapid City[C],2003. 『51 KLEENJL HOOIJERGA REHAGEJ eta1.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 SARA:a review[J].J.Vet.Med.A 50,2003,50(8):406—414. ruminal acidosis in dairy herds:A review[J].AnimalFeed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 (126):215—236. 预防SARA需要兽医和营养学家之间协同合作。复杂的病因和病理 [6] KRAUSE K M,OETZEL G R.Understanding and prevent-ingsubacute 学加上不明显的临床症状使对SARA的界定、诊断和预防都极为困 难。所以,要彻底根除sARA很困难,需要更深入研究。但提高对 于SARA的认识,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其造成的危害,在当前的养牛 业中仍有很重要的积极作用。 [7]NOCEKJE.Bovine acidosis implications on laminitis[J].J.Daiy Sci,r 1997.(80):1005—1028. [8】 ENEMARKJMD.The monitori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ub— acute ruminal acidosis(SARA):A review『J1.The Veterinary 参考文献 【1]加合甫・艾迪西.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诊断及防治【J】.新疆畜 牧业,2012,(2):4l一43. [2】PLAIZIERJC KRAUSEDO GOZHOGN eta1.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 Journal,2009,(176):32—43. 【9】豁银强,邓卫东,毛华明.奶牛的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检测与防 治[J].湖北畜牧兽医,2009,(8):21—23. in dairy COWS The physiological causes incidence and consequences[J].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