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学习体会
乔官镇常家庄小学 耿祥亮
通过对课程指导的学习,不仅使我对课程指导意见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教学理念给我极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到新课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因此,本人通过对课程指导意见的学习,体会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省市县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市教科院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基础上,下发了《教学设计与评估》读本——“345”优质高效课堂。本书从数学的学科价值、教学方法与规律、教学基本课型与流程等方面做了全面的阐述。对加快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努力推进我县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教学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备课设计
1.分析教材,理顺教材的编排特点。
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只有通晓教材的体系,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并掌握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效地贯彻课程标准,设计出合理、切实可行的教案。
2、制定教学计划
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制定教学计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实际情况制定。讲求实用,切忌照搬照套。计划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教学进度等。
3.根据内容,编写教案。
编写教案可采以下步骤:分析研究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创设教学情境、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习题、注重课堂小结、写好教学反思。
认真开展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提升教学经验。教师特别是名师培养对要养成注重积累教学典型案例、坚持写教学反思(教学札记)的习惯,及时记录教学中案例、故事和心得体会,总结提升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体系。上半年教研室将组织“教学案例”“教学札记”等征集评选活动,交流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业务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任课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形成教后必反思的习惯和敢于自我揭示问题的态度,内容可以有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坚决杜绝教后不反思的现象和走过场的形式主义。
三、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悟数学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能更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
2、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
3、引导学生自主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具体感受所学图形,积累对其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感性认识,可以发展空间观念。
4、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注意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发展数学思维。
四、学生习惯、能力的培养
1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在全县小学推广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基本要求和策略。其次是通过加强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各学校要把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当作教学工作的重点抓好落实。把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与“五四工程”达标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进行,从细节入手,从生活入手,从学习入手,从行为入手,常抓不懈,使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监督引导学生规范对待每一处生活细节。还要及时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与家长一道共同做好学生习惯培养工作,使每个学生在思想、学习、身体、心理等方面得到发展。重点培养学生“准备上课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完成作业的习惯,整理知识的习惯”等。组织学习习惯养成、方法方面的经验交流,并编辑成书。
2、加强基本运算能力的培养(口算、估算、笔算、验算)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讲究训练形式。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师要讲究训练形式,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2)培养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
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3、逐渐培养起学生“自我检查”的意识
加强应用题的自我检查在应用题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自我检查的要求和督促,只要求学生检查最后结果是否正确。应用题的自我检查就是检查自己所得的结果是否合理、是否正确,它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思维判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实际上学生解答应用题发生困难或出现错误时,问题主要在理解题意和综合分析数量关系上,因此学生虽然检查结果,看似结果与列式计算无误,但由于列式有误,解答仍然错误。因此,要减少学生解题错误,教师应加强自我检查良好习惯的培养,不仅要检查计算结果,而且还必须从理解题意开始,对整个解题思路、过程进行检查。只要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习惯,并教给他们检查的方法,必定收到明显的效果。小学阶段应用题占了很大的比重,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了初步的锻炼,对今后学习数学提供了一定的思维保障
4、努力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图形的观察、操作和测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探究他们的特征,观察物体教学时要注重学生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积累
观察物体的经验,激发参与观察和操作的兴趣,改进学习方式,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如: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应选取现实性的素材,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把学习统计的内容与认识可能性结合起来,加强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