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免征额与起征点的概述
许多人都混淆了个税的免征额和起征点的概念,免征额,有的地方叫做扣除标准,扣除限额。起征点跟免征额有着严格的区分。起征点是:达到某个标准之后,就所有收入计算应纳税额,未达到这 个标准的,无需纳税;免征额或者扣除标准是:达到某个标准之后,仅就超过这个额度的部分计算。两者的不同点:
(1)当课税对象的额度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采用起征点制度的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采用免征额制度的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应纳税额。如营业税是用起征点的概念,而个税用的是免征额或扣除限额、扣除标准。
(2)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前者照顾的是低收入者,后者则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
二.分析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提高对经济的影响。
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直接关系到广大民众的生活,由于进入今年“两会”的议题,近来饱受各界人士的关注。实际上对免征额设置范围,专家学者也存在颇多争议。有些专家认为提高免征额,会 减少纳税人口 特别是西部地区个税纳税人将大大减少,个税调节的功能将大打折扣,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导致税制的不稳定性以及税制在纳税人中的非权威性。但总体来说,提高免征额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利大于弊,对改善人们的生活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目前实行的个税免征额是2000元,但是随着近年来物价走高,收入差距的扩大等因素的影响,收入分配改革变为改革的重头。从理论者到社会公众都围绕着免征额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近日,接近决策层相关人士透露,个税的免征额将提高到2500元或3000元。提高免征额对经济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一)对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
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最直接的效应是增加税后居民可支配收入。这方面实际上有直接和间接两个因素。最直接的是税低了,税后收入自然增加,这是容易理解的影响。不很直观的是降税对税前收入也有影响,因为低税率可能导致人们更多工作。这方面国内的实证研究较少,但是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研究较多,比如关于美国降低个人税率的研究发现低税率可以提高纳税人收入,因为税收降低可以促使劳动力供给上升,在职劳动力的积极性会提高,生产率上升,支撑工资上涨。
个税免征额提高对处于不同税率级次的纳税人群的影响来估算对整体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计算税负的变化,通常需要知道居民收入在不同税率级次的分布,而这方面公开的研究和数据非常有限。由于城镇有固定收入的居民是我国个税的主要负税群体,提高个税免征额主要使得月收入7,000元以下人群总体税负降低,月收入7,000元以上人群受影响不大。虽然从单个纳税人来看,提高免征额导致高收入者少缴的税比低收入者更多(边际税率高导致),但是中低收入人群在纳税人群占的比重远超过中高收入者,作为一个群体他们少缴的税额总和更多显示了各个收入群体在不同假设下税收变化的情况。中高收入人群作为群体来看,因免征额提升而少缴的个税总额并不多。尤其是高收入人群作为一个人数极少的群体,他们的总体税负几乎不受影响。
(二)对消费、增长和通胀的影响
个人收入上升有利于消费,个税免征额提高对中低档消费品的影响比对奢侈品影响更高。首先,从国家整体看,个人税免征额提高会使得月收入低的人群上升更多。其次,低收入者的平均消费倾向(消费占收入的比例)比高收入者大得多。国家统计局的家计调查数据显示,高收入家庭消费占收入比例在56%,而中低收入家庭消费占收入比例普遍在70%以上。同样
多得100元钱收入,可能使得一个低收入的人消费中低档消费品的支出更高,但是不会大幅影响一个高收入的人消费习惯。
个税免征额提高不改我们对经济增长的预测,但是有助于改善经济结构。假设其他情况不变,个人税免征额提高会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因为私人消费上升有利于减少对投资的依赖。在增长方面,不应该单方面考虑个税调整的影响,而应该考虑政府整体财政赤字对经济总需求的影响。
个税免征额提高对通胀影响中性。个税免征额提高意味着可支配收入上升,推动消费需求。但是两个因素会起到抑制通胀的作用。从供给角度来看,税后收入增加可以推动劳动力供给,降低劳动力成本,控制当前工资上涨导致的成本推动通胀压力。另外,如上所述,财政政策今年相对于去年相对紧缩,有利于控制需求拉动的通胀压力。
三.多国追捧“人性化”个税 设免税额值得中国借鉴
无论是类似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是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都力求体现量能征税的精神,按纳税人的经济负担能力决定相应税款征收,而不是竭泽而渔。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为减轻民众的赋税负担,个税的起征点不断提高。为保证民众的生活水平,各国还规定了名目繁多的税前扣除和退税项目。而纳税人不再仅是义务的承担者,其权利也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免征额当中充分考虑家庭负担,包括个人为再就业而继续进修的费用。由于西方国家一般施行纳税自行家庭申报制度,免税额的前提就是政府对纳税人的充分信任。这一点与中国香港的税收政策类似,香港免税额中包括赡养老人的费用,但规定必须是那些一起居住的老人,政府一般不会对真实情况进行调查。但一旦在突击调查中被发现虚假申报,就会受到
严厉制裁,污点伴随终生。
中国就只设立一个冷冰冰的起征点,而且这个起征点完全由政府设定,即便是收入相同,但每个人的家庭负担并不一样.
美国
为保证中低收入家庭和个人的生活水平不会因纳税过多而下降,美国税法还规定了各种扣除、免税收入和退税制度。扣除包括:个人退休保险及医疗储蓄账户的个人缴付部分、离婚或分居赡养费支出、教育贷款利息支出、慈善捐助支出、购买专业书籍和职业培训费等个人职业发展费用支出,甚至包括变换工作的搬家费用等。各种免税收入则包括:特定的奖学金、伤病补偿费、州或市政府债券利息所得等。
美国缴纳个税是以家庭为申报单位,夫妻俩可合起来交税,也可分开交。缴纳个税不仅考虑个人收入,而且十分重视家庭其他成员尤其儿童的数量。同样收入的两对夫妇,有孩子和没孩子所缴纳的税收相差很大。对于有孩子的家庭,美国税法规定为每个孩子抚养费退税1000美元。家里需要供养的孩子越多,所获退税也就越多。
法国
法国是一个高税收、高福利国家,税收制度是政府对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重要手段。“共享社会财富”是法国税制一大理念。
法国以家庭为纳税单位,具体征税对象的收入标准根据家庭人口数目进行计算,对收入的定义是除去可免税优惠部分之后的家庭净收入。法国对年收入不足4192欧元者免税,对
年收入低于8242欧元者开征7.05%的个税,年收入越高,税率越高,如果年收入超过47131欧元,税率相应升至49.58%。
日本
日本个税征收非常人性化,充分考虑到了纳税人的家庭负担。日本个税的免税项目和税前扣除项目繁多。这些都减轻了广大国民特别是高收入者的负担,增加了国民的消费和投资能力,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起征点考虑家庭人数 日本个税的起征点根据家庭成员的人数多少而不同。如果是一对夫妇加1个孩子的工资收入者,起征点为283.0万日元;如果是没孩子的丁克家庭工资收入者,起征点为220万日元。如果是独身的工资收入者,那么起征点为114.4万日元。 日本个税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免税项目和税前扣除项目繁多。目前主要的免税项目和税前扣除项目有:基本免税额、配偶免税额、配偶专项免税额、赡养人口免税额、赡养人口专项免税额(适用于16岁至22岁的赡养人口)、雇佣所得扣除,社会保险捐扣除、养老金扣除、退休所得扣除和老人扣除等等,总数多达20多项。
我国个税对所有纳税人实行“一刀切”,而没考虑纳税人的家庭负担是否过重、家庭支出是否过大。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徐晔教授表示个税免征额应与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相称,建议根据不同地区情况实行差别化的免征额。个人税免征额的本质是对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免税,大城市物价水平高,但是,根据地区差别实行差异化的免征额在操作上有困难。
以家庭为单位从理论上来说是最合理的,但从国情上来说是不太可能的。难以了解人们的真实收入,只能逐步朝此方向发展。可以像增值税转型一样,根据不同的家庭和不同的地区先在个别的省设立试点,逐步进行,取得经验、相互借鉴。最后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和对国民经济的调节。
【财税论坛】2011年第四期(总第31期)
中国税制教程(21世纪财政金融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