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水平井限流压裂射孔参数优化

水平井限流压裂射孔参数优化

来源:乌哈旅游
第22卷第3期 周再乐,等.水平井限流压裂射孔参数优化 375 孔眼节流的摩阻作用,井筒内部压力会继续升高,进而 相继起裂第2条甚至第3条裂缝。但在很多情况下,压 裂液在压开1条或几条裂缝后,裂缝会大量吸收压裂 液,造成井底压力无法继续上升,因而无法压开其他的 其中 )= 丽 2n+1 ]出 裂缝。为了促使多条裂缝都能够开启,需要采用限流压 裂工艺[1-6 3。 式中:q为裂缝单翼的流量,m3/s;W(x, ),W(x,0)分别 为裂缝高度方向某一点 处和裂缝半缝宽,m;。, 分 别为裂缝高度方向和裂缝长度方向的量,m; ( )为坐 标 位置处裂缝的半缝高,111。 1.3裂缝宽度方程 因此,在相关压裂模型的基础上计算裂缝的起裂 延伸压力和流量分配,进而确定各个射孔簇的有效当 量直径.是水平井限流法压裂设计的关键所在。 1 裂缝吸人流量和缝口压力计算 1.1 裂缝内流体的连续性方程 在储层中的水力裂缝所受作用力比较复杂,其中 许多作用力都对缝宽产生具有一定的贡献,通过叠加 求解,能够求得裂缝宽度总的方程(见图1)。 p+gz S gz gz gz P 击 \ 不考虑压裂液的压缩性,则根据质量守恒定理,可 得缝内流体连续性方程为 一[== 鱼 ( 2: Ox : X/T ̄t-r(x)一 ! 兰: )_+塑( Ot f1) H卜_ ._ 式中:A( .t)为裂缝缝长尺寸 处在t时刻时的截面 积,In ; . ( ,t),hd( , )分别为t时刻缝内 处的上缝 高和下缝高,II1; ( )为压裂液从裂缝EI运动到 处所 需要的时间,S;C(x,t)为滤失系数,m・min-0. 。 1_2裂缝内流体压降方程 l 【Sa l f l 图1 各个应力产生的缝宽剖面叠加示意 在压裂过程中,压裂液以缝长方向上流动为主。假 设管道形状因子为 (n),则裂缝内流体的压降方程为 图中Z;u ̄Z 分别为产层上界、下界的坐标值,m; 为产层中心位置与裂缝中心的距离,m。 裂缝在任意一剖面上动态缝宽的表达式如下 ) 4(1-v)S 1TE 一_gv日 z ln in)】_ 、/H (3) ( 一争+争 )c。sh H1 2_ 二{ hu hd十 喾 2 2 +4(1一 )S 一1TE ( + 一争+ )c。sh一 12_三 /甬h ha\+ 订 一.  争一 }一 + 式中:P为裂缝中心的压裂液的净压力值,Pa; 为产层 1.4裂缝高度方程 岩石的泊松比;E为产层岩石的弹性模量,Pa;H为裂 缝高的控制方程如下_3_: 缝最终的半缝高,111;Su为盖层的最小水平地应力,Pa; S 为底层的最小水平地应力,Pa;h为产层高度的一 半,Ill; , , 分别为重力引起的压降梯度、地应力梯 度、缝高压降梯度,Pa/m。 器su + a =2(pf-o-p)一三 十2韪c 一 一 )+ 一( )(4) 第22卷第3期 4 4 3 3 2 2 1 l 0 5 周再乐,等.水平井限流压裂射孔参数优化 5 O 5 O 5 O 5 O 5 OD 簇长结果如下: D 2 船 D 3 『 I舱 /, ,:第l射孑L簇孔眼数为23个,簇长1.15 m;第2射 『 I/  D D 孔簇孔眼数24个,簇长1.20 nl;第3射孔簇孔眼数24 个,簇长1.25 m。 l 1 吕 一 3 2 一 4 Q 表22 裂缝等长时各个射孔簇有效子L眼当量直径 em 0 6 × 1 4 2 × l 0 0 0 D 4 JD 4 、 7罢三  一4 ●一4 图3各个射孔簇有效子L眼当量直径关系 所得的3个射孔簇有效当量孔径之间关系的解析 式为 / 【 2 ) 由上述算例可知,当水平井段储层较为均质时,由 于限流压裂作业的需要,每个射孔簇的孔眼数从跟端 到趾端依次增加,相应的射孔簇的簇长也需要增加,但 变化幅度不大,当参数值改变时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 从曲线中提取若干组数据如表2所示。 假设每个射孔簇的有效孔眼的数量所占的比例均 为40%,每个孔眼的直径为1_3(31"I1,孔密为20: ̄b/m,取 3.2非均质储层或裂缝不等设计长度条件下的计算 设计裂缝长度Ll=,J =150 ITI,L =130 m,其他参数 与裂缝设计长度相同时一致。 表2中第6组数据为例.计算每个射孔簇的孔眼数和 水平井段地层数据见表3。 表3水平井筒附近地层的力学参数 将表3数据代入拟三维和限流压裂的模型,用 Matlab可以计算出限流压裂各射孑L簇最优孔径的所应 满足关系(见图4)。 所得的3个射孑L簇有效当量孔径之间关系的解析 式为 Dne2=Dne1/{1—5.362×10 D ) Dne3=D //1~4.832×10~D 4) (13) 从曲线中提取若干组数据(见表4)。 表4裂缝不等长时各个射子L簇有效孑L眼当量直径 cm 鲁 0 图4各个射孔簇有效孔眼当量直径关系 378 断 块 油 气 田 2015年5月 假设每个射孔簇的有效孔眼的数量所占的比例均 为40%,每个孑L眼的直径为1.3 cm,孔密为20孑L,m。以 表4中第6组数据为例,计算每个射孔簇的孔眼数和 簇长:第1射孔簇孔眼数24个,簇长1.20 ITI:第2射孔 簇孑L眼数21个,簇长1.05 m;第3射孔簇孔眼数27 个,簇长1.35 m。 由上可知,当水平井段储层地应力变化较大或者 裂缝的设计缝长不相等时,每个射孑L簇的孑L眼数和相 应的射孔簇的簇长从跟端到趾端并没有确定的规律. [2] 刘文伟.垂直裂缝大排量限流法压裂工艺[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6,25(8):15—16. [3] 曲占庆.水平井压裂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3卜38. [4]周金应,万怡奴,侯雨辰.底水油藏水平井射孔最优水平段长度计 算方法[J].断块油气田,2007,14(6):40—43,91. [5]齐银,白晓虎,宋辉,等.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压裂优化及应用[J]. 断块油气田,2014,21(4):483—485,491. [6] 任闽燕.水平井限流分段压裂技术研究及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11,33(3):120—123. [7]张士诚,王世贵,张国良,等.限流压裂射 L方案优化设计[J].石油 钻采工艺,2000,22(2):6O一63. 需根据情况作相应计算和调整。 [8]钟家峻,廖新武,赵秀娟,等.BZ25—1低渗透油田压裂水平井参数 4结论 1)当水平井段储层较为均质时,同一压裂段所有 裂缝设计长度相同情况下.由于限流压裂作业的需要。 优化[J].断块油气田,2013,20(6):791—793. [9]Elbel J L_A method to estimate nmltizone injection profiles during hydraulic fracturing[R].SPE 21869,1993. [10]Elbel J L,Piggott A R,Mack M G.Numerical modeling of muhilayer fracture treatment[R].SPE 23982,1992. [11]Crump J B,Conway M W.Effects of perforations entry friction on bottomholetreatin ̄pressure analysis[R].SPE 15474,1989. 每个射孔簇的有效孔眼当量直径从跟端到趾端依次增 加。在孔眼直径相同的情况下.孑L眼数和射孑L簇的簇长 也需要相应增加,但幅度不大。 2)当水平井段储层地应力变化较大或者裂缝的设 [12]Willingham J D,Tan H C,Norman L R.Perforation friction pressure offracturingfluid slurries[R].SPE 25891,1993. 计缝长不相等时,由于限流压裂作业的需要,每个射孔 [13]罗天雨.水力压裂多裂缝基础理论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 2006:143—152. 簇的孔眼数和相应的射孑L簇的簇长从跟端到趾端并没 有确定的规律,需根据情况作相应的计算和调整。 参 考 文 献 [I]刑庆河,张士诚.水平井限流法压裂射孔方案设计方法研究[J].西 [14]彪仿俊.水力压裂水平裂缝扩展的数值模拟研究[D].合肥:中国科 学技术大学。201 1. [15]王瀚冰力压裂垂直裂缝形态及缝高控制数值模拟研究[D].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45—5l, 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3):71—73. (编辑付丽丽) …………__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之普通图书 文后参考文献表对所引用的普通图书的著录格式如下: 『标引项顺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引用日期1.获取和访问路径. 其中.主要责任者或其他责任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形式。欧美薯者的名可以用缩写字母,缩写名后省略缩写点。 著作方式相同的责任者不超过3个时,全部照录。超过3个时,只著录前3个责任者,其后加“,等”或与之相应的词。其他题 名信息可根据文献外部特征的揭示情况决定取舍。包括副题名.说明题名文字,多卷书的分卷书名、卷次、册次等。第1版不 著录,其他版本说明需著录。例如: f1] 王允诚.裂缝性致密油气储集层[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26—50. f7]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 and Institutions.Names of persons:national usages for entry in catalogues fM1.3rd ed.London:IFLA International 0mee for UBC,1977. 本刊编辑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