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闫立海Φ300轧钢机说明书

闫立海Φ300轧钢机说明书

来源:乌哈旅游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摘 要

设计的轧钢机为Ф300型钢轧钢机,轧辊的直径为300mm。轧钢机主要用来为轧制小型线材,采用三辊式工作机座。轧钢机的主要设备是由一个主机列组成的。轧钢机的主机列是由原动机,传动装置和执行机构三个基本部分组成的。采用的配置方式为电动机——减速机——齿轮机座——轧机。由于轧辊的转向和转速不可逆转,原动机采用造价较底的高速交流主电机。考虑到轧制负荷很不均匀,为了均衡电机负荷,减少电机的容量,在减速机和电动机之间加有飞轮。齿轮机座:其用途是传递转矩给工作辊,设计采用三个直径相等的圆柱形人字齿轮在垂直面排成一排,装在密闭的箱体内。联轴器:在减速器与齿轮机座之间采用的是安全连轴器。而主联轴器采用的的梅花接轴联轴器。

关键词: 轧钢机;齿轮机座;轧辊

I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Rolling mill designed for Ф300 payments rolling mill, roller diameter of 300 mm. Rolling mill for rolling mainly to small wire rod, a three roller-working machine Block. Rolling mill equipment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the mainframe out. Rolling mill is the former mainframe is motivated transmission devices and the three basic components of the implementing agencies. Allocation method used for electric motors -- slowdown plane -- plus seat -- rolling mill.The roller to the irreversible and rotational speed, the original motivation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a more rapid exchange of the costs of Electrical.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rolling load is uneven, to balance electrical loads and reduce the electrical capacity slowdown in the increase between a flywheel and electric motors. Flywheel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in decelerator between its role in the adoption roller and roller idling, a mobile storage device in a balanced transmission loads; gear seat : its purpose is to transmit torque to the work revolve, the equivalent diameter cylindrical design used three words plus people lined up in the vertical plane, packed in sealed .Shaft coupling : in the Block reducer and gear is used between security company axle vehicles.

Key words:Rolling mill;Gear seat;Roll

II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目 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第1章 绪论 ....................................................... 1

1.1 轧钢机的定义及组成 ......................................... 1

1.1.1轧钢机的定义 ......................................... 1 1.1.2轧钢机械设备的组成 ................................... 1 1.2 轧钢机的分类 ............................................... 2 1.3 轧钢机主机列的组成 ......................................... 2 1.4 辅助设备分类 ............................................... 3 1.5 轧钢设备的发展动向 ......................................... 3 第2章 轧钢机的结构 ............................................... 5

2.1 轧辊的工作特点与分类 ....................................... 5

2.1.1轧辊的工作特点 ....................................... 5 2.1.2辊的分类 ............................................. 5 2.2 轧辊的结构和参数 ........................................... 5

2.2.1辊身 ................................................. 6 2.2.2轧辊的结构 ........................................... 6 2.3 轧辊轴承 ................................................... 7

2.3.1轧辊轴承的工作特点 ................................... 7 2.4 轴承的主要类型 ............................................. 7 2.5 调整装置 ................................................... 8 2.6 轧辊平衡装置 .............................................. 10

2.6.1上辊平衡的作用 ...................................... 10 2.6.2上轧辊平衡装置 ...................................... 10 2.7 机架 ...................................................... 11

2.7.1机架型式 ............................................ 11 2.7.2机架结构 ............................................ 12 2.7.3机架主要参数 ........................................ 12 2.8 轧钢机座的刚性 ............................................ 14

III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8.1轧钢机刚性的概念 .................................... 14 2.8.2影响轧机刚性的因素 .................................. 16 2.9 联轴器 .................................................... 17 2.10 辅助机械设备 ............................................. 18 第3章 轧钢机主要参数的计算及校核 ................................ 19

3.1 轧辊 ...................................................... 19 3.2 机架 ...................................................... 21

3.2.1机架的主要参数 ...................................... 21

第4章 轧钢机的润滑要求及用油 .................................... 23

4.1 轧钢机对润滑的要求 ........................................ 23 4.2 轧钢机润滑采用的润滑油、脂 ................................ 24 4.3 轧钢机常用润滑系统简介 .................................... 24 第5章 轧钢机用电刷的选择与维护 .................................. 26

5.1 轧钢机用直流电机的特点和供电方式对直流电机换向的影响 ..... 26 5.2 轧钢机用直流电机的运行情况 ................................ 26 5.3 轧钢机用电刷遇到的问题对电刷运行性能的要求................ 27 5.4 轧钢机用电刷的选择 ........................................ 28 5.5 电机电刷的安装与维护 ...................................... 29 总结 .............................................................. 32 参考文献 .......................................................... 33 致谢 .............................................................. 34

IV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1章 绪 论

中小钢铁厂是我国钢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型轧钢机生产的各种钢材,在我国钢材生产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充分发挥这些轧钢机的能力,生产质量更好、品种更多的钢材进一步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要,是当前中小型轧钢机生产的一个重要任务。

目前,各地的中小型轧钢机种类很多,可开坯、型钢、线材、中板、薄板、带钢和无缝钢管轧机等。本文内容包括轧钢工艺的主要机械设备和辅助设备,着重讲解各项设备类型选择、参数确定、主要部件受力分析和强度验算。

1.1 轧钢机的定义及组成

1.1.1轧钢机的定义

狭义的定义 轧制钢材的机器设备称为轧钢机,它使轧件在转动的轧辊间产生塑性变形,轧出所需要断面形状和尺寸的钢材。此外,为完成全部生产工艺过程,还必须有一系列辅助工序,如:加热、运输、矫正、剪切、包装动,故它还有广义定义。

广义的定义 用于轧制刚才生产工艺全部所需的主要和辅助工序成套机组也称为轧钢机,它包括:轧制、运输、翻钢、剪切、矫直等设备。

1.1.2轧钢机械设备的组成

轧钢机械设备的组成可分为两大类: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

1.主要设备 直接使轧件产生塑性变形的设备称为主要设备,也称为主机列。它包括:工作机座(轧辊、轴承、轧辊调整装置、导卫装置及机架等),万向或梅花接轴,齿轮机座,减速器,主连轴节,主电机等。

2.辅助设备 是指主机列以外的各种设备,它用于完成一系列辅助工序。辅助设备种类繁多,车间机械化程度越高,辅助设备所占整个车间机械设备总重比例也越大。有时达主要设备重量的3-4倍。

1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2 轧钢机的分类

1.二辊式轧机 次轧机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由直流电动机驱动,用于二辊可逆式初轧机,可将钢锭往复轧制成各种矩形坯。二辊可逆式轧机也可用于轧制轨梁和中厚板。

2.三辊式轧机 其在同一机座上轧件可两向轧制,二轧机无需反转,由一台交流电动机经减速器和齿轮座驱动数台三辊式轧机,可实现轧件往复多道次轧制。它用于开坯和型钢生产,具有设备简单和投资少的特点。轨梁轧机及大型轧机可用直流电动机驱动,在生产中必要时可调速改善轧制条件。

3.复二辊式轧机 此轧机作用与三辊式相似,但轧辊调整、孔型配置较方便,用于横列式中小型轧机。

4.特殊轧机 它是根据不同产品设计的专用轧机,例:钢球轧机、周断面三辊斜轧机、轮箍轧机、车轮轧机等。

此外还有很多种轧机,本文就不列举。

1.3 轧钢机主机列的组成

轧钢机的主要设备由一个或数个主机列组成。主要包括:主电机、传动机构和工作机座等部分。如图1-1轧钢机主机列。

图1-1 轧钢机主机列

1为齿轮机座,它将动力传给三个轧辊,由三个直径相等的齿轮封闭在箱体中组成。2为减速器,它以一定速比降低主轴转速,以适应轧辊转速需要。3

2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为飞轮,用于蓄存和释放能量,均衡主电机负荷。4为万向接轴,连接齿轮座和轧辊传递动力。5、6为主联接轴节,它们将齿轮座、减速器和主电机连接一起传递动力。7为主电机。8为工作机座。工作机座是使轧件产生轧制变形的设备,工作机座主要部件包括:轧辊,机架,轧辊轴承,轧辊调整装置,导板和固定横梁,地脚板等。虽然轧机类型很多,但工作机座组成部分大体上是一致的。

1.4 辅助设备分类

从轧钢车间生产钢材全部工艺过程可看出,除在主机列上完成塑性 变形轧制外,还要有很多辅助工序,把这些工序连贯起来才能使车间生产从坯料到成品连续进行。

辅助设备概括可分为两类:

(1) 改变轧件外形的设备,如:剪切、矫直、卷取等。 (2) 移送轧件的设备,如:辊道、翻钢机、推床、升降台等。

1.5 轧钢设备的发展动向

近代一些钢铁工业发达国家的轧钢设备发展动向是大型化、连续化、高速化和自动化。这是对钢材要求不断提高产品和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及产品成本的发展结果,这也和轧钢设备制造水平有关的重型机器制造、电机 、计算机和自动控制以及液压系统等科学计算发展技术有密切关系。

1.大型化方面

增大钢锭或带卷重量。过去初轧机一般为10-20吨,现在有加大到40-50吨。热轧的最大带卷和坯料重量已由15吨增到45吨。冷轧卷重达60吨,线材盘重已达2-4吨。

2.高速化方面

轧钢设备高速化是机械制造和自动控制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另外,轧钢设备结构改进以适应高速化需要液是一个重要方面。

3.连续化方面

全连续式冷轧机实现了无头轧制,最近十年来已在生产上应用。它能进一步提高冷连轧机产量、改善产品质量、有效地解决板卷的穿带和抛尾问题,并能实现动态变规格和高速飞剪的剪切,这套控制系统使投资约增加15%-20%

3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4.自动化方面

目前宽带钢热连轧机的计算机自动控制水平在各类轧机重是最高的,从板坯上料到卷取全部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

在我国轧钢生产的发展中,今后一个时期在适当建设现代化新企业、新装备的同时,大力进行原有设备的技术改造的和更新挖潜,逐步提高大型化、高速化、连续化和自动化的水平是摆在轧钢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4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2章 轧钢机的结构

2.1 轧辊的工作特点与分类

轧辊是轧钢机在工作中直接与轧件接触并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的重要部件,也是消耗性零件,它在轧钢生产中对高产、优质、低消耗各项指标影响很大。冶金企业常专门设有制造各类形扎辊的车间以保证扎钢生产消耗需要。

2.1.1轧辊的工作特点

(1) 工作时能承受很大的轧制力和力矩,有时还有动载荷,例如初轧工作时,辊承受很大的惯性力和冲击。

(2) 能在高温或温度变化很大的条件下工作。由于轧件温度很高而且还有冷却水,轧辊旋转冷热交加,因此在交变应力作用下逐渐产生龟裂和裂纹。在冷轧条件下,由于轧辊经常接触应力作用,冷轧压力很大,故工作条件也极为重要

(3) 由于轧辊在轧制过程中不断被磨损,故直接影响轧件质量,也影响轧辊寿命。

2.1.2辊的分类

按轧机的类型轧辊可分为三种。

1.带孔的轧辊 它用于轧制大、中、小、各种形钢、线材及初轧开坯,在轧辊面上刻有轧槽使轧件成形。

2.平面轧辊 板带轧机轧滚属于此类,为保证轧件具有良好的板型,辊面做成稍有凸凹的辊型。

3.特殊轧辊 它用于穿孔机、车轮轧机等专用轧机,轧辊具有各种不同形状。

2.2 轧辊的结构和参数

轧辊的结构由辊身、辊颈和辊头三部分组成。

5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2.1辊身

辊身是轧辊与轧件接触并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的部分。辊身直接D是轧钢机的一个重要参数。

这辊的辊身直径有公称直径和工作直径之分。公称直径通常指轧机人字齿轮中心距并以此值表示轧机的大小。对于初轧机一般按最末道轧辊中心距来确定。工作直径是指轧辊与轧件接触进行压下变形而直接工作的直径,钢板轧机的轧辊工作辊径就是轧辊外径。初轧机轧辊的工作辊则表示孔型槽底直径,对于复杂断面型钢轧辊工作辊径确定方法将在孔型设计种专门讨论。因此,工作辊径Dg一般小于名义直径D,为防止孔槽切入过深,D轧辊直径可根据咬入条件 DgDg比值不大于1.4。

h

1cos冷轧薄板及带钢轧机,尤其在轧制变形抗力较大的材料时,其轧辊直径应

根据最小可轧厚度选择。当轧辊直径很大时,弹性变形增加,致使薄带钢及钢板的正常轧制成为不可能。

2.2.2轧辊的结构

轧钢机的轧辊如图2-1轧辊

1为辊身 2为辊颈 3为辊头

图2-1 轧辊

常用的轧辊材料有合金锻钢、合金铸钢、铸铁和半钢等。

辊颈是轧辊的支撑部分,它与轴承装配在机座中,将轧制力经压下调整装置传递到机架上。

6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3 轧辊轴承

2.3.1轧辊轴承的工作特点

轧辊轴承用来支承转动的轧辊,并保持轧辊在机架中正确的位置,轧辊轴承应具有小的摩擦系数,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寿命长,并便于换辊。

轧辊轴承的工作特点是能承受很高的、比普通标准轴承所允许要大几倍的单位负荷,这是因为轴承受外围尺寸的限制和在较短的辊颈内可用很大的许用应力所决定的。例如对开放式的滑动轴承(既具有可拆轴承衬的),根据辊颈上允许应力而决定的轴承上最大单位压力,可用下关系式求出:

plb0.5l0.1d3 (2-1)

式中 ——辊颈内的弯曲应力(N)

p——作用在轴承衬投影面上的单位压力(N) d——辊颈直径(mm)

l和b——轴承衬上长度和宽度(mm)

设计轴承时必须考虑其工作特点,目的是保证轴承的正常工作,提高产品的尺寸精确度,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也就是说在使用期内争取多轧一些合格的钢材。

2.4 轴承的主要类型

轴承的式样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滑动轴承,一种是滚动轴承。新式的液体摩擦轴承其基本结构也属于滑动轴承类型,但运转时能在摩擦面间建立其一层油膜使金属面不相接触,这样以液体摩擦取代固体摩擦,使摩擦系数大大降低,因而减小功率消耗,改善发热状况,减少磨损,延长工作寿命,达到理想轴承的要求。

滚动轴承在工作时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也具有摩擦系数低,精度高,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冷轧机上以生产带材或箔材,也用于生产小型钢材、薄板和管子等其他轧机上。但它的缺点是外形尺寸大,使机架窗口尺寸相应地加大或轧辊的辊颈尺寸减小,在制造上工艺较复杂,成本也较高,

7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在高压、高速和冲击载荷大的情况下,它的适应性比油膜轴承差一些。

轧钢机的轴承也有采用胶木瓦或塑料轴瓦,它的优点是摩擦系数低,胶木瓦的摩擦系数为=0.005左右,塑料轴瓦的摩擦系数与轴承的负载、速度及润滑情况有关。

表2-1 轧辊轴承的主要类型

轴承类型 滑 动 轴 承 液体摩擦轴承 摩擦系数低适合于高速载荷时带层压胶布的胶木轴承 摩擦系数低=0.005,寿命长,耐热性与刚性均差 用于开坯,中板及型钢轧机 带金属轴衬的滑动轴承 特 点 耐热,刚性较好,摩擦系数高,寿命短,耗铜大 用 途 叠轧薄板轧机,旧式冷轧机 耐磨性好,用,它广泛应用于热=0.001~0.008,耐热性与刚性均差,其外廓尺寸比滚动轴承小 轧及冷轧四辊轧机的支承辊,国外也有用于初轧机上 滚动轴承 摩擦系数低主要用于冷轧机上以刚性好速生产带材或箔材,小=0.0011~0.005,度受限制,不耐冲击,维护使用方便,轴承的外廓尺寸比其他轴承大 型钢材,轧管机以及连轧线材轧机

2.5 调整装置

轧辊调整装置的作用主要是调整轧辊在机架中的相对位置,以保证要求的压下量、精确的轧件尺寸和正常的的轧制条件。轧辊的调整装置主要有轴间调整装置和径向调整装置两种。

轧辊的轴向调整装置主要是用来对正轧槽,以保持正确的孔型形状,一般用简单的手动装置。

轧辊的径向装置的作用是:

(1) 调整两工作辊轴线的距离,以保持正确的辊缝开度,给定压下量;

8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 调整两工作辊的平行度;

(3) 条种轧制线的高度(在连轧机上要调整各机座间轧辊的相互位置,以保证轧制线高度一致)。

压下装置的类型

上辊调整装置也称压下装置,它的用途最广,安装在所有的二辊、三辊、四辊和多辊轧机上。就驱动方式而言,压下装置可分为手动的、电动的和液压的三类。

手动压下装置大多用于型钢轧机上,也用在小型热轧或冷轧钢板和带钢轧机上。轧辊的手动调整通常可用移动楔块,转动压下螺丝或转动压下螺母等方法来实现。手动压下装置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低。其缺点是体力劳动繁重,压下速度和压下能力较小。

图2-2 轧辊开度指示器传动系统图

图2-2所示为转动系统图。轧辊开低指示器主要采用了一种行星初论减速器机构。在这种机构中,指针既可以随压下螺丝而转动,亦可由专设的小电机单独驱动。这样就可以实现指针的自由调零操作。指针的只有调零是轧辊磨损以后以及更换轧辊或轴承后所必需的操作。

9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6 轧辊平衡装置

2.6.1上辊平衡的作用

(1) 消除间隙,避免冲击。由于轧辊、轴承以及压下螺丝等零件自重的影响,在轧件进入轧机之前,这些零件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间隙。例如上辊轴承座和压下螺丝之间存在间隙1,压下螺丝和螺母之间存在间隙2。若不消除这些间隙,则喂钢时将产生冲击现象,使设备受到严重损害。为消除上述问题,须上辊平衡装置,它是压下装置的组成部分。

(2) 抬起轧辊时帮助轧辊上升的作用

2.6.2上轧辊平衡装置

弹簧平衡 弹簧平衡主要是用在上辊调整很小的轧机上,型钢轧机,线材轧机一般都用这种平衡装置(如图2-3)。弹簧置于机架盖上部,上辊的下瓦座通过拉杆吊挂在平衡弹簧上。当上辊上升时,弹簧放松,当上辊下降时,弹簧逐步压缩,弹簧力是随弹簧变形相应的轧辊位置而变化的(如图2-4)弹簧平衡的优点是简单可靠。缺点是换辊时要人工拆装弹簧,费力、费时。

图2-3型钢机的弹簧平衡

10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图2-4 弹簧力与弹簧变形的关系

2.7 机架

每个轧钢机座除了轧辊、轴承和调整装置等部分外,在轧辊身两侧还配置有两个机架。机架俗称牌坊,是轧钢工作机座的骨架,它承受着经轴承座传来的全部轧制力,因此要求它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性。从结构上看,还要求机架能便利于装卸轧钢机座上的各零件,以及有快速换辊的可能性。

2.7.1机架型式

机架根据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两类:闭式机架和开式机架。

闭式机架是一 个将上下横梁与立柱铸成一体的封闭式整体框架图(2-5),因此它的强度和刚性较大,但换辊不便。它常用在受力大或要求轧件精度高而不经常换辊的轧钢机上,如初轧机、板坯轧机、钢板轧机、钢管轧机和多辊式冷轧机等。

图2-5 闭式机架

开式机架上的盖可以从U形架体上拆开,它的刚性不及闭式机架,但它换辊方便的优点使它广泛地应用在型钢轧机上。

11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7.2机架结构

虽然机架的型式种类很多,但它们的结构具有许多共同点。

机架上横梁中部镗有与下压螺母外径相配合的孔,装入压下螺母后,下面用压板固定。为了保证上横梁有足够强度,上横梁中部厚度要适当加大。

机架立柱的中心线应和装入其中的轧辊轴承座的中心线相重合。对于上辊经常作上下移动的初轧机,和钢板轧机,立柱的内侧面与上辊轴承座相接触的一段应镶上铜滑板,以避免立柱被磨损,铜滑板用埋头螺钉紧固在立柱上。对于带有H架的型钢轧机,立柱内侧中部有凸缘,用以固定中辊之下轴承座。近代的钢板轧机为了适应快速换辊的需要,常把弯辊液压缸由原来安装在轴承座上而改为安装在机架上,因而在立柱内侧都增加了附加支座。机架的侧面沿轧辊轴线方向,一般还固定有轴向调节装置。两机架之间装有导板梁。

机架立柱的断面形状有近似正方形、矩形和工字形三种。近似正方形断面的机架。惯性矩小,适用于窄而高的闭式机和水平力不大的四辊轧机。矩形和工字形断面的机架惯性矩大,抗弯能力大,适用于水平力较大,而机架矮而宽的闭式二辊式轧机,如初轧机和板坯轧机。

机架下部有机架底脚,机架靠它座在地脚轨上,并用底脚螺钉来紧固。 在大型初轧机上,为了缩短轧辊与工作辊道之间的距离,往往在轧辊的两侧各增加一个机架辊,机架辊的轴承装在机架上。

2.7.3机架主要参数

机架各部尺寸大多根据轧辊直径来决定的。在很多有关轧钢设备的书籍种给出了计算机架的经验式,可供参考。这里仅对机架的几个主要尺寸加以简要说明。

1.窗口高度 窗口高度H与轧辊树木、辊身直径、辊颈直径、轴承和轴承座径向厚度,以及上辊的调整距离等因素有关。计算时可根据轧机的结构形式和各部件的尺寸具体确定。一般可用下式计算:

HAd2Sh (2-2)

式中 A——轧辊中心距(mm),对四辊轧机是指支承辊中心距,对三辊轧机

是指上下辊中心距

d——辊颈直径,对四辊轧机是指支承辊辊颈直径(mm) S——轴承和轴承座的径向厚度(mm) h——上轧辊调整距离(mm)

——虑压下螺丝头部伸出机架外的余量(mm)

12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口宽度 对开式机架窗口宽度B可根据轴承座尺寸来确定,对闭式机架应使窗口宽度比轧辊身直径稍大,以便在换辊时能顺利地从窗口取出轧辊。

3.立柱断面尺寸 机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机架刚性表示它抵抗变形的能力,时间上它有机架立柱断面尺寸有着密切的关系。机架立柱的断面尺寸可用下面式子近似确定:

当用铸铁轧辊时:

F20.6~0.8d2

当用铸钢轧辊时: 对开坯机

2F0.65~0.8d2

对其他轧机

F20.8~1.0d2

对用合金钢轧辊时:

F21.0~1.2d2

式中 d——辊颈直径,对四辊轧机指支承辊辊颈直径(mm)

为了提高钢板和带钢的厚度精度,减小钢板和带钢的厚度公差范围,目前有把机架立柱的断面尺寸和轧钢机刚性增大的趋势。大多数情况下,确定机架立柱的断面尺寸都已突破上述式子的限制。具体选择时可以参照现有的轧机的数据确定(见表2-2)

表2-2 机架立柱的断面尺寸

刚性指标 轧机类型 四辊中厚板轧机 热带钢四辊轧机 冷带钢四辊轧机 9000-10000 7000-8000 6000-7000 700-800 达625 达600 机架立柱断面面积 (cm) 2轧机刚性 (t/mm)

13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8 轧钢机座的刚性

2.8.1轧钢机刚性的概念

轧钢机在轧钢生产时产生的巨大轧制力,通过轧辊、轴承、压下螺丝、最后传递至机架,由机架来承受。轧钢机上的所有这些零件都是受力部分,它们在轧制力作用下都要产生弹性变形。因为这个缘故,轧机受力时轧辊之间的实际间隙要比空载时为大。通常我们将空载时的轧辊间隙称为辊缝S0,而把轧钢时轧机的辊缝弹性增大量称为弹跳值。

弹跳值是从总的方面来反映轧钢机座受力后轧机变形的大小,它是与轧制力的大小成正比的。在相同的轧制力作用下,如果轧机弹跳值愈小说明该轧钢机刚性愈好。所以轧钢机座的刚性的概念是表示该轧机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轧机弹跳值的存在并不妨碍轧机轧出一定厚度的轧件,因为对于该轧机可以采用予先调整原始辊缝的办法,使弹跳后的辊缝恰好与轧件厚度相同。但轧制薄钢板时,有时由于压下装置能力的限制,即使采用予压紧的办法,轧机的弹跳值仍然大于钢板厚度,这时就无法轧出较薄的钢板来,也就是说轧机的弹跳值大小将限制轧出钢板的最小厚度。

轧机弹跳值(或轧机刚性)对产品质量有很多影响,它是决定轧出钢板厚度有波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钢板的厚度波动差别过大时,将使钢板成为不合格产品。造成板厚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在一道轧制过程中(S0一定),当轧制压力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变化时(例如张力发生变化,轧件温度和机械性能不均匀等),辊缝的弹性增大量也随着变化。由于轧材出辊缝后弹性恢复量很小,所以轧机辊缝弹性增大量的变化就是轧出钢板板厚的变化。

为了了解轧制力变化对辊缝弹性增大量的影响,我们以纵坐标表示轧制力,以横坐标表示轧辊的开口度,由实验方法作出轧机的弹性变形曲线(如图2-6)。曲线与横坐标轴的交点,即为原始辊缝S0',以后随轧制力增大,轧辊的开口度加大。由图中可以看出,在轧制负荷较低时有一 非线性线段,但是在高负荷部分曲线的斜率逐渐增加,而趋向于一固定值。

14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图2-6 轧机的弹性变形曲线

曲线的斜率就是机座的刚性系数,所以轧机的刚性系数可以这样来定义:所谓轧机的刚性系数,就是当轧机的辊缝值产生单问距离的变化时所需的轧制力的增量值,即KP f式中 f——弹跳值。上式说明 ,轧机弹性变形曲线愈陡,系数愈大,则轧机的刚性也愈好。

如果轧机的弹性变形曲线为一直线,则由图2-7a可知,轧出钢板的厚度可以用下式表示:

P 即pk(hs0) K上式为轧机的弹性变形曲线方程,轧制力大小与轧出钢板厚度h之间的关

hS0fS0系。

另方面由塑性变形方程知,轧制力大小又与轧件变形时的压下量h值有关,其公式为: ppmbR()Hh (2-3)

式中 pm――平均单位压力(N) b,h——钢板的宽度和厚度(mm)

H——坯料厚度(mm) R——轧辊半径(mm)

由平均单位压力pm也是p的函数,因而轧制力方程为一非线性方程,其塑性变形曲线如图2-7b所示。

在一台轧机上,作用于轧机上的力P与使轧件变形的轧制力P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者应该相等,因此联立上面的公式即可求得钢板的厚

15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度。如用图形表示,就是图2-7c中轧机弹性变形曲线与塑性线的交点,此交点成为工作点,上两式中任何一参数发生变化都将引起工作点的改变,即板厚发生变化。

图2-7 塑性变形曲线

2.8.2影响轧机刚性的因素

前面说过的,轧机的刚性对轧制产品的尺寸公差有着直接的影响,而轧机的刚性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常数,它受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轧机的刚性呢?下面就来回答这个问题。

1.轧制速度的影响

对于采用液体摩擦轴承的轧机,由于轴承的油膜厚度在生产过程中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因此它将直接影响到轧机刚性的改变。造成油膜厚度变化的原因,对于某一性质稳定的润滑油,在冷却充分的条件下,它仅与轧制速度的大小有关。在某一恒定不变的轧制速度情况下,当轧制立大于某一定值时,轧机的弹性变形曲线基本上接近于直线,因此可近似地认为轧制立的变化对刚性不发生影响。轧机刚性的改变主要由轧制速度的变化引起的,随着轧制速度的增高,轧机的刚性系数下降。

16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板宽的影响

在轧制不同宽度的钢板时,单位板宽上的轧制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在变形区中工作辊的压扁量也是互不相同的。另外由于板宽不同,会造成工作辊与支持辊间的接触压力沿辊身长度方向有不同的分布情况,从而使工作与支持辊的接触变形量和支持辊的弯曲变形量都发生变化。由于这些原因,板宽的大小将会影响到轧机的刚性。

2.9 联轴器

联轴器是用于将动力由齿轮机座或电动机传递给轧辊,或从一个机座的轧辊传递给另一机座的轧辊(机座按横列式布置时)。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连接轴有:万向接轴、梅花接轴和弧形齿接轴等三种型式。

一、梅花接轴与轴套 梅花接轴与轴套应用在轧辊中心线夹具变化不大而且接轴的倾角不大于1-2度轧钢机上。当倾角很大时,就产生很大的摩擦损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急聚磨损,从而使梅花接轴和轴套的寿命降低。采用联合接轴,就可改善轴与轴套的磨损情况。这样一来,凸轮一端就能很好地维护,同时由于梅花连接易于拆卸,因而不会使换辊复杂。对横列式轧机来说,梅花轴联接是比较通用的。但应当指出,在横列式轧机中也有全部使用万向接轴的趋势(虽然换辊较复杂)。

当梅花接轴的倾角小于1度时,接轴轴头为普通的梅花头。当倾角为~2度时,接轴轴头一般采用外圆具有弧形半径R的弧形梅花头,以改善接轴与套筒的接触情况。

梅花轴联接的各个尺寸已成系列。梅花接轴的断面尺寸及断面形状与轧辊完全一样。接轴的最小长度,应根据在接轴上能放下两个轴套和给吊车的钢绳留出40-80mm 间隙的条件来决定。为了使轴套在工作时不在接轴上窜动,所以在接轴的槽里应放上木块,并用卡箍或铁丝捆住。当接轴需要平衡时,在它的中部应车出直径为0.88d1 的轴颈来安装轴承。这里d1指梅花头的外径。

轴套与接轴之间要留出0.015d1的间隙。轴套的突瓣与接轴的凹槽以同以半径制成,但是为了轴套与接轴接触得更好,应采用不同的圆心。轴套的长度等于轧辊梅花 头长度的两倍,再加上轧辊梅花头上接轴梅花头端面的间隙。

通常轴套所用的材料是灰口铸铁,当应力很大时,轴套就应当有铸钢作成。接轴所用材料是强度极限为b50~60kg/mm2的铸钢或锻钢

17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梅花接轴只按扭转应力计算,应力的最大值在梅花头的凹槽中,它等于:

max式中 d1——梅花外径(mm) M——扭转力矩(N.m)

M (2-4) 30.070d1

图2-8梅花轴套

梅花轴套的强度计算表明,当倾角很大时,符合不能分配在四个突瓣上,而只是由两个突瓣来承受,这时应力几乎增加了二倍。由于应力的这种不固定性,所以不推荐用梅花轴套作保险零件。必须指出,轧辊梅花头的端部,由于轴套倾斜时产生很大的接触应力,常常会发生剥落现象,如果轧辊是铸铁的则更严重。因此,最好将轴套的突瓣作得与轧辊和接轴的梅花头端部不相接触。

2.10 辅助机械设备

1.装料台架;2.加热炉推钢机;3.加热炉出钢机;4.辊道;5.分钢机与分钢导板;6.剪机;7.围盘装置;8.卷线机与成圈器;9.输送冷却设备;10.打捆机和压卷机;11.收卷机。

18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3章 轧钢机主要参数的计算及校核

3.1 轧辊

一、辊身

工作辊径Dg一般小于名义直径D,为防止孔槽切入过深,D1.4。

h

1cos咬入角a取7,所以辊径取 230mm,名义辊径 取300mm

Dg比值不大于

轧辊直径可根据咬入条件Dg

图3-1轧辊结构

辊身长度:

Lba (3-1)

a——根据线材的不同,选取的余量,b=500mm,a=200mm,所以L=700mm

二、辊颈

辊颈的尺寸不能太大,可近似选取d=(0.5-0.55)D,ld0.83~1.0 取

l165mm

三、辊头

在本设计中,采用梅花接轴。 对于线材轧机 d1d(10~15)mm 所以 d1150mm

19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梅花接头的长:l295mm 四、轧辊的材料

选取45#钢,硬度>45HRC 五、轧辊的强度校核

图3-2 轧辊的受力

1.辊身

作用于辊身危险断面的弯曲应力:

MDMDD

WD0.1D3

MDPxa(ax) 式中 p——轧件作用在轧辊上的压力(N) a——压下螺丝的中心距(mm) 代入数值得 D14MPa

查表得最大极限强度为20MPa所以此设计符合标准。2.辊颈

辊颈危险断面上的弯曲应力d和扭转应力分别为: ddMWMd.1d3 d0MKMK

WK0.2d3 式中 d——辊颈直径(mm)

20

(3-2)

(3-3)

(3-4) (3-5)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Md,MK——辊颈危险断面处的弯矩和扭矩(N.m)

R——最大支反力(N)

c ——压下螺丝中心线至辊身边缘的距离,可以近似取为辊颈长

度之半(mm)

代入数值得:d35MPa ,23MPa

查表得 极限应力分别为:d40MPa,35MPa 所以此设计符合要求。

3.2 机架

3.2.1机架的主要参数

1.窗口高度 窗口高度H与轧辊树木、辊身直径、辊颈直径、轴承和轴承座径向厚度,以及上辊的调整距离等因素有关。计算时可根据轧机的结构型式和各部件的尺寸具体确定。一般可用下式计算:

HAd2Sh (3-6)

式中 A——轧辊中心距(mm),对四辊轧机是指支承辊中心距,对三辊轧机

是指上下辊中心距

d——辊颈直径,对四辊轧机是指支承辊辊颈直径(mm) S——轴承和轴承座的径向厚度(mm) h——上轧辊调整距离(mm)

——虑压下螺丝头部伸出机架外的余量(mm),以及安放测压头的可

能性

所以有:H=600+170+55+300+150+30=1305mm

2. 窗口宽度 对开式机架窗口宽度B可根据轴承座尺寸来确定,对闭式机架应使窗口宽度比轧辊身直径稍大,以便在换辊时能顺利地从窗口取出轧辊。故此取窗口的宽度取350mm。

3.立柱断面尺寸 机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机架刚性表示它抵抗变

21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形的能力,时间上它有机架立柱断面尺寸有着密切的关系。机架立柱的断面尺寸可用下面式子近似确定:

当用铸钢轧辊时: F20.8~1.0d2

式中 d——辊颈直径,对三辊轧机指支承辊辊颈直径(mm) 故此 F20.8~1.0170228900mm02

22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4章 轧钢机的润滑要求及用油

冶金设备的品种繁多,主要包括烧结设备、炼铁、炼钢及有色冶金设备、轧压设备等,冶金设备的润滑具有许多特殊问题,特别是现代大型成套设备,自动化程度高,需要承受带冲击性的重负荷,工作温度高及运动速度高,有些露天作业设备在恶劣环境条件下作业,具有多粉尘、潮湿的作业,易于腐蚀。对设备润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1 轧钢机对润滑的要求

(1) 轧钢机 轧钢机的主要设备包括轧钢机工作机座、万向接轴及其平衡装置、齿轮机座、主联轴器、减速机、电动机联轴器和电动机以及前后卷取机、开卷机等。

(2) 轧钢机对润滑的要求

1.干油润滑。如热带钢连轧机中炉子的输入辊道、推钢机、出料机、立辊、机座、轧机辊道、轧机工作辊、轧机压下装置、万向接轴和支架、切头机、活套、导板、输出辊道、翻卷机、卷取机、清洗机、翻锭机、剪切机、圆盘剪、碎边机、垛板机等都用干油润滑。

2.稀油循环润滑。如宝钢2030五机架冷连轧机为例,带钢冷却与润滑的乳液系统和给油系统的开卷机、五机架、送料辊、滚动剪、导辊、转向辊和卷取机、齿轮轴、平整机等的设备润滑;各机架的油膜轴承系统等。

3.高速高精度轧机的轴承,用油雾润滑和油气润滑。

(3) 轧钢机工艺润滑冷却常用介质 在轧钢过程中,为了减小轧辊与轧材之间的摩擦力,降低轧制力和功率消耗,使轧材易于延伸,控制轧制温度,提高轧制产品质量,必须在轧辊和轧材接触面间加入工艺润滑冷却介质。

对轧钢机工艺润滑冷却介质的基本要求有:①适当的油性;②良好的冷却能力;③良好的抗氧化安定性、防锈性和理化稳定性;④过滤性能好;⑤对轧辊和制品表面有良好的冲洗清洁作用;⑥对冷轧带钢的退火性能好;⑦不损害人体健康;⑧易于获得油源,成本低。

23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4.2 轧钢机润滑采用的润滑油、脂

(1) 轧钢机采用的润滑油、脂 轧钢机经常采用的润滑油、脂,参看表4-1。

表4-1 轧钢机经常选用的润滑油、脂举例

设备名称 中小功率齿轮减速器 润滑材料选用 L-AN68、L-AN100全损耗系统用油或中负荷工业齿轮油与6% ACC-ET混合 小型轧钢机 L-AN100、L-AN150全损耗系统用油或中负荷工业齿轮油与6% ACC-ET混合 高负荷及苛刻条件用齿轮、蜗轮、链轮 轧机主传动齿轮和压中、重负荷工业齿轮重型机械、轧钢ACC-GR锂基脂 干油集中润滑系统、滚动轴承 ACC-GR锂基脂 设备名称 轧钢机油膜轴承 润滑材料选用 油膜轴承油与6% ACC-ET混合 油与6% ACC-ET混合 机 轧钢机油,中、重负干油集中润滑系统,轧机辊道 ACC-GR极压锂基脂、中、重负荷工业齿轮油与6% ACC-ET混合 下装置,剪切机、推床 荷工业齿轮油与6% ACC-ET混合 干油集中润滑系统、齿轮箱、联轴器1700轧机 ACC-GR锂基脂、中、重负荷工业齿轮油与6% ACC-ET混合

4.3 轧钢机常用润滑系统简介

(1) 稀油和干油集中润滑系统 由于各种轧钢机结构对润滑的要求有很大差别,故在轧钢机上采用了不同的润滑系统和方法。如一些简单结构的滑动轴承、滚动轴承等零、部件可以采用油杯、油环等单体分散润滑方式。而对复杂的整机及较为重要的摩擦副,则采用了稀油或干油集中润滑系统。从驱动方式

24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看,集中润滑系统可分为手动、半自动及自动操纵三类系统,从管线布置等方面看可分为节流式、单线式、双线式、多线式、递进式等类,

(2) 轧钢机工艺润滑系统 根据工况和所用介质不同,轧机工艺润滑系统压力常在0.4-1.8MPa左右,每分钟流量可大至几百到几千升,介质过滤精度小于5μm.常用喷嘴和分段冷却装置将介质喷射到轧辊及轧材上,对喷出介质的压力、温度等有严格的要求。所以,对喷出介质、油(介质)液温度由压力、温度控制阀控制。

(3) 轧钢机油膜轴承润滑系统 轧钢机油膜轴承润滑系统有动压系统、静压系统和动静压混合系统。动压轴承的液体摩擦条件在轧辊有一定转速时才能形成。当轧钢机起动、制动或反转时,其速度变化就不能保障液体摩擦条件,限止了动压轴承的使用范围。静压轴承靠静压力使轴颈浮在轴承中,高压油膜的形成和转速无关,在起动、制动、反转,甚至静止时,都能保障液体摩擦条件,承载能力大、刚性好,可满足任何载荷、速度的要求,但需专用高压系统,费用高。所以,在起动、制动、反转、低速时用静压系统供高压油。而高速时关闭静压系统,用动压系统供油的动静压混合系统效果更为理想。

(4) 轧钢机油雾润滑和油气润滑系统 油雾润滑以压缩空气为动力使油液雾化,经管道,凝缩嘴送入润滑部位。用于齿轮、蜗轮、特别常用于大型、高速、重载的滚动轴承润滑。它润滑、冷却效率高;且可节约用油;因油雾有一定压力(2-3KPA)又可防杂质和水侵入摩擦副,使轴承寿命提高40%。

25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5章 轧钢机用电刷的选择与维护

5.1 轧钢机用直流电机的特点和供电方式对直流电机换向的影响

轧钢用直流电机尤其是中大型粗轧机、开坯机、无缝钢管轧机、冷热连轧机等的特点概括为:(1)电机容量大 ;(2)经常启动,加速、减速和制动;(3)正反转(可逆运行);(4)负载变化剧烈,频繁,冲击电流-过载电机可高达额定电流的2.75倍;(5)电机转速和电枢电流经常处于变化状态,电机经常处于动态换向过程之中;(6)电机经常处于无负荷条件下运行;(7)周围环境温度高、干燥、湿度低,使换向器不易形成氧化膜。

轧钢机用直流电机的供电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早期的变流机组供电方式;另一种为目前广为应用的可控硅整流给电枢和励磁供电方式。由于轧钢机用直流电机本身的特点,变流机组供电的轧钢机用直流电机的换向已是十分困难,改用可控硅整流供电后换向条件更趋恶劣。这是由于可控硅供电和励磁对直流电机有两个突出的影响。一是经可控硅整流的电流含有脉动份量,这将使换向极磁通随之脉动,换向状态恶化,无火花换向区的宽度随负载电流脉动率的增加而变窄,容易出现火花;二是脉动电源的电流值在各瞬时是波动的,因此使用脉动电源时产生的火花大小在各瞬时也是不一样的,由于电流的脉动是周期性的,因而火花大小的变化也可以是周期性的,于是系统反映速度加快,因可控硅系统的时间常数比发电机组的要小很多,所以其输出电压的变化很快,电枢电流的变化率di/dt比变流机组供电的要大5-8倍,从而使动态换向恶化,在负荷突然增加或减少时,电机产生滞后换向或超前换向,使电刷与换向器的接触面的滑入边或滑出边出现火花,上述两点是可控硅供电和励磁的直流电机

比变流机组供电换向困难的主要原因,再加上轧钢机用电机的运行工况的特 点,所以使电机的换向性能要比一般用途的直流电机恶劣得多。

5.2 轧钢机用直流电机的运行情况

轧钢机用直流电机装有电刷的有同步电动机和异步绕线型电动机,绕线型异步电动机的电刷大部只是在电机起动时通过电流,起动完毕后由电刷提升装

26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置将电刷提起。

恒速运行的同步电动机在轧钢机上很少使用,由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变频调速的同步电动机在轧钢企业中已开始逐步替代大中型直流电动机。 交流电机用的集电环与直流电机的换向器 不一样,在集电环的情况下,电流是不间断的,它必须在完全无火花的状态下运行,火花只是在电刷发生异常振动和许多电刷并联使用时由于电流分布不均引起的电流过度集中而产生的。 集电环的材料必须是电的良导体,还要具有耐热性,在与电刷滑动接触时,具备耐磨性和稳定的滑动接触特性,一般都采用钢或不锈钢。使用石墨电刷和钢质集电环导电会显示极性效应,负极下的集电环的损伤比正极侧严重而电刷的磨损则正极侧偏大。在钢质的集电环上经常发生尺寸与电刷相同的白浊化伤痕,一开始只有非常小的伤痕是由于电刷在这些部位导电不良而产生火花,一旦产生火花,伤痕就逐渐恶化扩大起来,最后形成与电刷滑动接触面的尺寸同样大小的伤痕。因而,集电环的电刷即使产生非常小的火花,也必须予以充分注意。为了改善并联电刷的电流发布,可移动集电环滑动接触面的通电点,在集电环上开螺旋状的沟槽,由于改变了滑动接触时的通电点,接触状态得到了改善,从而可以防止火花和伤痕的发生。

5.3 轧钢机用电刷遇到的问题对电刷运行性能的要求

在中大型轧钢机用直流电机上运行的电刷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换向困难;二是换向器氧化膜形成的能力差;三是电刷磨损比较快。当然还有其它一些问题,如电刷导线松脱、电刷导线变色烧断,电刷将换向器拉伤(成沟、槽)、电刷破损、掉边掉角、电刷卡箍或金属压片被磨掉脱落在电机绕组中烧坏电机等电刷制造质量上的问题。

产生上述三个主要问题的原因:电机本身的因素;电刷材质和选型的因素;运行条件、环境条件及安装与维护不当等。但主要原因正如前所述,由于轧钢机的特点和供电方式使电机负载变化十分剧烈,经常处于动态换向过程之中,促成电机换向条件十分困难,特别是初轧机、开坯机和钢管轧机用直流电机一般都有频繁的反向运行和加速、过载、减速的特点,而且振动很大,给电刷与换向器的接触造成比较苛刻的条件,为此对这种场合工作的电刷往往要施加比较高的弹簧压力,以迫使电刷紧贴在换向表面上,因此使电刷受到很大的机械磨损;如果弹簧压力小,电刷在运行中跳动引起电弧又加大了电刷的电气磨损,正常换向过程的换向火花也会给电刷带来电气磨损。轧钢机经常处于无负荷条

27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件下运行,加之电机靠紧轧机,大量的辐射使水分蒸发,造成空气干燥,使换向器很难形成氧化膜,再由于直流电机换向火花的产生又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已经形成的氧化膜,因而要在换向器上维持良好的氧化膜也非易事。由于氧化膜形成能力差,润滑性能不好又加剧了电刷的磨损,所以在轧钢机用电刷遇到主要问题就是换向困难、氧化膜形成能力差、磨损大三个比较大的问题。 为此,对轧钢机用电刷运行性能的要求一般说来是:(1) 要求电刷换向能力强,电刷的换向电阻大,接触压降高,有利于改善电机换向; (2)电刷过载能力强导热性好; (3)电刷成膜能力强,能快速形成氧化膜;(4)抗磨能力强、润滑性能好,有利于电刷和换向器的稳定接触; (5)电刷在无负荷条件下运行性能好且易形成氧化膜; (6)电刷分配电流能力好,材质均匀,电阻系数均匀一致。上述要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所以要相互匹配。一般,润滑性能好,磨损小,摩擦系数小易形成氧化膜,但换向性能差,而换向性能好的电刷,摩擦系数大,磨损大,成膜能力也较差。

5.4 轧钢机用电刷的选择

正确的选择电刷和使用电刷是保证电机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当然,电机运行情况是否良好主要取决于电机的设计和制造质量,为了改善电机的换向性能,设计者和制造者采取了许多的有效措施。例如: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增加换向极,增设补赏绕组,用叠片机座替代整体的铸钢机座减少短路元件的自感和互感措施,同时还要选择适合的电刷和正确的安装及维护。

电刷的选择是一项很复杂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套科学的选型方法,仅是根据电机的种类,电机的性能和电机的使用条件、环境条件,对照电刷的静态性能和动态性能选择相应的电刷,再经过多次实际运行试验才能选出较理想的电刷。

对轧钢机用电刷的选择应重点根据轧钢机的供电方式及轧钢机的特点来选择。根据多年的实际经验一般多选择电化石墨电刷,其中以石墨基电化石墨电刷、焦炭基电化石墨电刷和炭黑基电化石墨电刷为主体。根据多年来的运行使用经验,对于早期投产的中大型轧钢厂,如:鞍钢、包钢、首钢等的初轧机、开坯机,大多数采用变流机组供电的直流电机,一般选用D104、D214、D215、D216、QL208、QL428、QL430、QL432等石墨基、焦炭—炭黑基电化石墨电刷。初步统计,1000kW以上的直流发电机和直流电动机有一半以上使用这些电刷。3000kW以上的直流电动机有百分之六十以上使用这类电刷。也有少数石墨—炭

28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黑基,或炭黑基电化石墨电刷,如:D308、D309、D374、QL631023等电刷。对于后期投产的及70、80年代改造的轧钢厂或90年代新建的轧钢厂,如:上钢一厂、重钢、武钢、宝钢、梅钢、攀钢、天钢等钢厂主要以可控硅供电和励磁的直流电机驱动。无论是国产设备还是引进设备都以D374、D374B、D376、D317、QL616、QL6108、QL2081、QL631023、EG4647、EG251、GH4001、GH4003、GH4522、TD2703、TD500、TD602、 TD1221、SA45等炭黑基电化石墨电刷为主。个别电机如:天津钢管厂主轧、首钢初轧机选用S+E E46 、QL416、D229等石墨—焦炭基或焦炭—炭黑基电化石墨电刷。

为了改善轧钢机用电刷的换向性能,除在材质进行选型外,在电刷的结构设计上采用多瓣电刷、组合电刷、炭纤维复合电刷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一)、分瓣电刷 目前,较广泛采用双子电刷即两瓣电刷,也有采用三瓣、四瓣电刷。双子电刷即将两瓣电刷通过电刷导线穿入电刷顶部的压板组合在一起,装入同一刷盒中使用,目的是增加电刷等效横向电阻限制换向元件即电刷内的短路电流来改善换向性能。

(二)、组合电刷 即两种电刷配合使用。一般多用于单向旋转换向困难的电机中。滑入边使用润滑性能好,成膜能力强的低电阻值石墨基电化石墨电刷,滑出边使用换向性能好的高电阻率的炭黑基电化石墨电刷。这样既易形成氧化膜又改善了换向性能。

(三)、碳纤维复合电刷 即采用碳纤维布贴在电刷滑出边上。一般也用于单向旋转电机上。由于电刷滑出边贴一层炭纤维布既增加了横向电阻改善换向性能,又起灭弧使用。

5.5 电机电刷的安装与维护

如前所述,正确的选择和使用电刷是保证电机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同时正确的 掌握电刷的安装与维护更是十分重要的。 一、电刷的安装

多年来轧钢机用电刷的运行经验表明,如果电刷和刷盒安装不正确或换向器处理的不 好,既使选择电刷多么好,同样不能获得满意的运行效果。所以正确掌握电刷安装与维护应引起 使用者的重视,下面就安装电刷的一些关健要点概述如下:

(1) 电刷与刷盒的配合间隙应在0.1-0.3mm之间。间隙小,电刷受热膨胀,在刷盒内易卡死,上下活动不灵活;间隙过大,电刷容易在刷盒内左右摆动,

29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造成滑动接触不稳定。

(2) 刷盒与换向器或集电环的高度距离应保持在2-3毫米之间。距离过小,刷盒易触伤换向器表面,若使用双斜刷握易造成电刷“顶牛”而发生事故;距离过大,易引起电刷颤动而导致损坏。

(3) 在安装电刷前一定要检查换向器或集电环的摆度,因为摆度超过标准(一般的电机规定为不得大于0.02毫米,大电机不能大于0.04毫米)电刷振动加大,噪音增加,整流性能和滑动接触性能都将变坏。

(4) 电刷的排列应均匀,一根刷杆上的电刷应当和另一根刷杆上的电刷沿着轴向稍微错开,使换向器或滑环的任何环状表面都有同样数目的正刷和负刷。 (5) 集电环与换向器

①集电环与换向器应保持光洁,粗糙度应达到 0.80 。 ②集电环的偏心度用千分表测,其误差不能超过0.05mm。 ③集电环的螺纹槽应倒角。

④电刷与换向器或集电环接触面积至少为90%。

(6) 电刷弹簧压力应均匀,电刷的弹簧压力的大小与电机正常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压力 过低,该力就不能保证电刷与换向器或集电环自始至终的维持好的接触,并产生火花,引起电刷的电气磨损加大;压力过高,电刷的机械磨损增大,电刷产生的热量增加,刷体和换向

器的温度升高。电刷在运行中各个弹簧间压力差要求不大于10%, 超出10%不能使用。

(7) 电刷弧面研磨基本与换向器或集电环相吻合,空转30min,再施加25%的负荷,接触面达90%以上,再投入正常运转。 二、电刷的维护

电刷运行时的维护是确保电机长期稳定运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使电机电刷运行维护好,在电机运行时,应经常观察换向情况(包括火花大小,变化规律,电刷和换向器的温升,电刷运行的噪音等)。在停机时,应经常检查构成滑动接触部件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氧化膜形成的厚薄,氧化膜是否均匀和光泽,换向器表面状态是否良好,电刷镜面是否亮

或者有否划痕。电刷在刷盒中上下滑动是否灵活,弹簧压力是否均匀。并根据观察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关于电刷使用维护和采取措施是一个复杂问题,现就有关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综述如下:

1.经常检查电机在运行期间由于发热或振动等现象引起刷杆上的螺丝松动。

2.电刷固定在最适宜的位置(即中性线上)不能任意将刷架前后移动。

30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3.检查电刷的活动情况,电刷在刷盒内上下活动是否自由,有无卡阻现象。 4.检查电刷的压力,电刷所受弹簧压力是保证电刷稳定工作和各种电刷之间均匀传 导电流的重要因素。

5.检查电刷的磨损程度,尤其是换向器下部不易看见的地方。当电刷磨损到极限位 置时,就应更换电刷,电刷使用的剩余高度以电刷寿命线为准。 6.检查电刷的附件,刷握压指和电刷顶部的压板是否有断裂现象,电刷是否有脱辫 的现象,导线是否有烧断股的现象及氧化程度,经常检查电刷刷握、集电环或换 向器的温度变化情况。

7.要经常检查电刷的换向情况,火花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电刷和换向器有否烧伤并即时采取措施。

8.电刷基体含有一定量的石墨,本身具有良好自润滑性,所以绝对禁止在集电环上 涂抹油脂,集电环滑动接触面的污染将严重影响集流部件(集电环和电刷)的导 电性能。

9.检查空气温度,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调节空气湿度,促进换向器表面氧化膜的生 成以保证电刷的稳定运行。

31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总 结

中小型轧钢机生产的各种钢材,在我国钢材生产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充分发挥这些轧钢机的能力,生产质量更好、品种更多的钢材进一步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要,是当前中小型轧钢机生产的一个重要任务

近代一些钢铁工业发达国家的轧钢设备发展动向是大型化、连续化、高速化和自动化。这是对钢材要求不断提高产品和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及产品成本的发展结果,这也和轧钢设备制造水平有关的重型机器制造、电机 、计算机和自动控制以及液压系统等科学计算发展技术有密切关系。

通过这此设计,我对这种很普遍的但很实用机械有了很多的了解,这对我以后的工作也是很有帮助的。

32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 黄纯颖.机械创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56-189. [3] 汪桃生,张笑梅,陈国华.碳系电磁屏蔽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 (1):5-8.

[4] 刘春林.关于撰写文献摘要的若干问题[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0(2):14-16..

[5]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单体本.轴及其连接.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2004:245-316.

[6] 金大鹰.机械制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67-214. [7]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8] 刘炀.大型轧钢机机架的铸造工艺[J].铸造,2004.

[9] 徐文有, 阎淑娟. Φ400轧钢机入口导卫装置的改进 [J].特殊

钢,1983.

[10] 智明木村, 信渊藤野, 周渊.现代轧钢机的最新发展 [J].武钢技

术,1991.

[11] 郭廷杰.日本21世纪轧钢技术发展及展望 [J].世界金属导报,2003. [12] Shih-Hao Pang, H. Christopher Frey and William J. Rasdorf

Environ. Sci. Technol[N]. Life Cycle Inventory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s for Biodiesel versus Petroleum Diesel Fueled Construction Vehicles 2009, 43 (16): 6398–6405. [13] Shelie A. Miller, Amy E. Landis, Thomas L. Theis, and Ronald

A. ReichEnviron. Sci. Technol[J]. A Comparative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Petroleum and Soybean-Based Lubricants.2007, 41 (11): 4143–4149.

[14] Paulina Jaramillo, W. Michael Griffin and Sean T. McCoy Environ.

Sci. Technol[J]. Life Cycle Inventory of CO2 in an Enhanced Oil Recovery System .2009, 43 (21): 8027–8032.

[15] Christopher L. Weber and H. Scott Matthews. Environ. Sci.

Technol[J]. Food-Miles and the Relative Climate Impacts of Food Cho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2008, 42 (10): 3508–3513.

[2] 邓富甲.科学技术与科技论文[D].交通工程技术,2002 (1):1-3.

33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致 谢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们就要毕业了。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的毕业设计也结束了,可以说,我在此期间学到了很多东西,那都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

毕业设计,是我们这大学四年来所学知识的实践和总结。通过这此毕业设计也培养了我科学、严谨的专业精神,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本设计中,得到了老师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祝我们的恩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