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来源:乌哈旅游
浅谈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摘要:文言文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字和语言的魅力,感受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此对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窗体底端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引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文言文是古代文化与现代教育连接的纽带,从小学开始进行文言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感受到古人的思想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小学生的字词积累不够丰富,认知和理解能力受到局限。尽管语文教材选入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悍、诵读爽口、文质兼美的名篇,但对于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还是有较大的难度的。那么,在小学,文言文应该运用怎样的策略进行教学,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呢?

一、加强字词句的理解

文言文中的语句有很多和今天的用法不太相同,其载体为古代汉语即文言,有许多不常见的生僻字或者多义字等等,容易造成学生阅读理解上的困难。学生也普遍反映文言文大多是不好懂的,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先将字词句障碍排除,扫除阅读理解道路上的绊脚石。这样学生才能弄懂全篇文言文的意义,理解整篇文言文的主要脉络,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其思想内容进行体会,在流利的朗读中达到背诵的程度,否则是不会得到最佳效果的。例如,《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学生在四年级上册中学习的一篇文言文,能够读懂文意是一个重点。鉴于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在之前学习了一些文言文,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懂得了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所以笔者在教学时适当放手,即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尝试理解这篇文言文的意思。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交流,相互释疑,说一说自己对这篇文言文

的初步理解。之后,针对学生一些难懂的地方,笔者才给予点拨和指导,如“取之信然”中“之”指代前文中的李子,在翻译时需要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即“摘来一尝,的确如此”。在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过程中,笔者还顺势引出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即“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这样让学生感觉到这个方法是大家在实践中得出来的,掌握起来就更容易一些。

二、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1、故事激趣,营造氛围

文言文的课文难读拗口,文意难以领会,这是学生阅读和学习文言文过程中的拦路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故事的浓厚兴趣和影像、视频、图片等对学生的视觉冲击力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曹冲称象》时,先用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引入,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我再提出 :“如果把这个故事以古文的形式写出来会是怎样的?”這时,学生便会很期待古文的出现。顺势,我将课件中的课文朗读放出来,这样学生在这样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开始了文言文的学习。 2、补充背景,调动兴趣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应该严格贴合教学目标,还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小学生的好奇心往往较重,但他们的注意力却很难集中。因此,为了克服小学生的这一学习障碍,教师在授课时就应该好好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在讲解古文时,可以适当地补充作者写作的背景知识,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调动学生的兴趣。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将这一任务布置给学生,由学生通过自行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并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进课堂中来,恢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能使学生对古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对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也是大有裨益的。以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伯牙鼓琴》一课为例。了解伯牙和子期的人物身份之间的差别对学生理解古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甚至不可缺少的。教师除了可以在课堂上补充这一点外,还可以将这一任务交给学生,将学生分成两组,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分别收集资料、制作PPT、汇报演讲,为另一组学生介绍人物的生平经历,了解他们身份地位之间的悬殊,从而对他们之间的知己之情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注重以读为本,诵读中理解掌握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宋朝朱熹也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文言文应重视诵读。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和有力保障。学生可以在诵读中整体把握和感知文章,在诵读中体验我国古代文章的精妙之处。

1、字音要读准

读准字音是阅读文章的基本标准。尤其是在文言文当中,通假字、生僻字、破读字以及古音字等数不胜数,学生要想熟读成诵,读准这些字音是关键。

四、2、停顿要掌握

阅读文言文,首先要就读顺文章,掌握文本大意,这样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和难点所在。教师要及时引导,甚至是带领学生阅读。学生对句子的停顿有了正确的掌握,再通过反复诵读,为后续的理解文意奠定基础。 3、做到熟读成诵

学生在诵读文言文时,首先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正确的句子停顿,揣摩句子大意;然后,借助文章注释,尝试自主翻译文本。如遇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再进行小组或全班交流、探讨。这样,学生通过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的方式,深入理解了文本大意,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熟读成诵。 4、理解要透彻

文言文虽然篇幅短小,但其意蕴深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文本,可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从而从中深刻领悟到为人处世的方式,学习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而体味出更多人生哲理,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有效知识拓展,复习巩固课堂知识

文言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据的比重较小,因此,学生接触的也不是很多,教师可以在结束课文教学后,适当地拓展教学内容,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教学知识,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例如在结束《画蛇添足》《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的教学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杯弓蛇影》《愚公移山》等,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成语能力,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文言文蕴含的意义和乐

趣。从而拓展知识,锻炼学生的文言文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阅读量,使学生建立文言文的知识框架,掌握文言文的正确学习方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结论:总而言之,文言文和白话文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文言文的渗入,就像向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水,让课堂变得灵动丰盈,重要的是,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促进学生们的文言文素养与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张红丽.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9(20):77-78.

[2]徐红欣.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探究[J].科普童话,2019(12):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