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条绕兖州古城东、南而过的河,因发源于泗水故而叫泗河。在兖州城南的泗河上,有一座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大桥,现在通称南大桥,在古代叫“鲁国石虹”。它像一条彩虹,横跨在碧波荡漾的泗河之上。南大桥是一座长三百余米的拱券结构的石桥,十五个桥孔线条优美流畅,到了春末的时候,映照在波澜不惊的水面,就像十五个圆月亮。那时候,河堤上植满桃树、柳树,桃花片片无声地落入水中,缓缓地从桥洞中流下去,那意境令游人陶醉,这就是古时兖州八景中的“泗水流芳”。
每到厦季,泗河便成了一条性格凶猛、暴戾无常的害河,一到汛期,它就像一匹不羁的野马,横冲直撞,冲毁村庄庐舍,淹没禾稼田园。
在距今二百九十年的公元1712年厦季,由于泗河洪水暴涨,冲垮了石桥,兖州知府金一凤捐出了薪俸,组织力量用一年多时间修好了大桥。然后又主持铸了这把大剑,安放于竖立在大桥中间的桥洞外边,用来斩蛟伏龙,镇祛洪水。 岁月悠悠,人世沧桑,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竖在河中的大剑被水冲倒埋在了沙中,人们早已不知道它的存在。直到1988年春天,群众在干涸的泗河底拉沙时发现了它,沉睡将近300年的大剑才重见天日,文物部门闻讯后立刻进行了征集。经文物权威部门鉴定后为国家一级文物,新闻媒体很快作了报道。于是,天下第一剑名声鹊起,成为兖州博物馆的一大亮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